苏武传班固《汉书》导入一苏武留胡节不辱!雪地又冰天,苦忍十九年。渴饮雪,饥吞毡,牧羊北海边。心存汉社稷,旄落犹未还,历尽难中难,心如铁石坚。夜坐塞上时闻笳声入耳痛心酸。转眼北风吹,雁群汉关飞。白发娘,盼儿归,红妆守空帏。三更同入梦,两地谁梦谁;任海枯石烂,大节定不亏。终教匈奴惊心碎胆共服汉德威。「苏武牧羊」的故事在我国家喻户晓。《汉书苏武传》载:天汉元年(公元前100年),苏武奉命出使匈奴被扣,匈奴贵族多方威胁诱降未遂,又将他迁至北海(今贝加尔湖)边牧羊,苏武坚持十九年不屈。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因匈奴与汉和好,方被遣回朝,官典属国。决不背叛祖国的气节,流芳百世,传唱千古。苏武传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少年时就能作文诵诗赋,长大后博览群书.和帝永元元年(89)初,班固随大将军窦宪出征匈奴,为中护军.后来,班固因窦宪专权受到株连,死于狱中.家庭----父亲:班彪弟弟:班超(投笔从戎)妹妹:班昭(续写《汉书》)作品----史书:《汉书》辞赋:《两都赋》诗:《咏史诗》汉书(前汉书)•作者---东汉班固撰写,班固去世后,由其妹班昭和同乡马续完成.•性质---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是古代传记文学名著.其中还收录了西汉大量的辞赋和散文,有总集的性质.•内容---记录了汉高祖元年(前206)至王莽新地皇四年(23)共230年的历史,共100篇,分为十二帝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价值----史学价值:作者能尊重客观实际,揭露统治阶级的残暴,赞扬清廉的官吏,流露了对人民的同情.文学价值:叙事详明,详赡严密,语言典雅繁复,富于文采,有骈体化倾向,对后世散文发展影响很大.史书形式-----编年体:按年月日有次序地记载史事的史书例:春秋(孔子)----最早的编年体史书左传(左丘明)资治通鉴(司马光)国别体:以国家为编排顺序记载史事的史书例:国语----第一部国别体史书战国策(刘向编订)纪传体:以为人物立传记的方式记叙史实的史书例:史记(司马迁)----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汉书(班固)----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后汉书(范晔)----纪传体断代史史记:本纪世家列传表书•纪传体汉书:本纪列传表志第一段重点词句1、武字子卿,少以父任2、汉天子我丈人行也3、尽归汉使路充国等4、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5、置币遗单于介词,表原因对男子长辈的尊称使动用法,使归以身份用作礼物的玉、马、皮、帛等赠送判断句定语后置第二段重点词句1、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2、以货物与常3、其一人夜亡4、虞常生得刚好把财物,古今异义在夜里,名词作状语逃跑被活捉状语后置句省略句,“谋反”后省“于”第三段重点词句1、恐前语发,以状语武2、事如此,此必及我。3、见犯乃死,重负国。4、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5、舆归营6、单于壮其节话告诉连累才更加对不起假使使动用法,使投降用车子送,名词作动词以为壮,意动用法被动句,“见”表被动第四段重点词句1、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2、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3、本无谋4、拥众数万,马畜弥山5、空以身膏草野6、君因我降7、女为人臣子8、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女为见?9、反欲斗两主10、头县北阙11、若知我不降明逐渐痊愈使动,告知定罪趁没有参加谋划满名词作动词,滋润顺着通“汝”通“叛使动用法,使争斗通“悬”你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宾语前置,以何见女状语后置第五段重点词句1、白单于2、天雨雪3、匈奴以为神4、羝乳乃得归5、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告诉名词作动词,下把当作名词作动词,生育才隔离别的第六段重点词句1、掘野鼠去草实2、杖汉节牧羊3、檠弓弩3、武复穷厄通“”名词作动词,手中拿着名词作动词,校正困苦第七段重点词句1、武使匈奴明年2、不敢求武3、故使陵来说足下4、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5、扶辇下除6、子卿尚复谁为乎?7、皆为陛下所成就8、兄弟亲近9、子卿壹听陵言10、自分已死久矣11、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第二年访问劝说通“无”,“现”台阶还提拔成为皇帝亲近之臣副词,一定,务必料定通“襟”,“袂”宾语前置宾语前置被动句第八段重点词句1、陵恶自赐与2、言太守以下吏民皆白服3、南乡号哭,欧血4、旦夕临数月不好意思说,名词作动词,穿白衣服通“向”、“呕”哭奠第九段重点词句1、汉求武等2、得夜见汉使3、如惠语以让单于4、谢汉使曰:“武等实在。”5、令汉且贳陵罪6、使得奋大辱之积志7、此陵宿昔之所不忘也8、壹别长绝9、为君将兮奋匈奴10、士众灭兮名已聩11、前以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寻求名词作状语,在夜里责备道歉确实活着姑且赦免施展通“夙”“夕”通“一”奋战通“颓”通“已”共第十段重点词句1、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2、诏武奉一太牢谒武帝园庙3、复终身4、始以强壮出,及还在皇帝下令免除徭役当初探究艺术手法一、详略得当详:苏武宁死不降、卧雪牧羊等略:苏武为於革干王赏识及牛羊被盗等突出主题:苏武的崇高的民族气节、强烈的爱国意识、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以上是叙事上的详略处理,其实,课文在写人时,也体现了这一点。哪几个人物写得详细,为什么?用了什么方法来写人?探究艺术手法二、用语言、行动、细节刻画人物1、找出课文中描写苏武的相关语句“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复举剑拟之,武不动。武不应。武骂律曰:“女为人臣子,不顾恩义……匈奴之祸从我始矣。”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愿勿复言。”武曰:“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武闻之,南乡号哭,欧血,旦夕临数月。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忠君爱国、威武不屈、贫贱不移、忠贞不渝、坚韧不拔……探究艺术手法2、文章对卫律和李陵劝降的部分描写得特别详细,为什么作者要这样处理,用意是什么?卫律和李陵对苏武的劝降是最能表现苏武的气节的,所谓“真金不怕火炼”,面对威逼利诱,面对死亡威胁,多少所谓的英雄好汉都经受不住考验而变节投降,唯有苏武始终信念如磐石般坚定,宁死不屈,忠贞不渝。探究艺术手法3、卫律和李陵对苏武的劝降是文章的重头戏,这部分主要是____描写。找出这些语句,读一读,读出每个人物各自特有的语气。语言4、这些语言都表现了人物怎样的个性?卫律:傲慢自大、阴险狡诈,是个卖国求荣的小人。他先是“威逼”苏武,用杀死虞常的行为企图“杀鸡儆猴”结果吓倒了张胜,却吓不倒苏武。接着他又用死亡来威胁苏武投降,谁知苏武毫无畏惧。卫律见”威逼”不行,于是就“利诱”,想用荣华富贵来打动苏武的心,谁知苏武不但不吃这一套,还义正词严地指责卫律通敌叛国的可耻行径。卫律恼羞成怒,悻悻离去。探究艺术手法李陵:李陵和卫律不一样,他不是彻底的卖国之人。他对汉朝还有感情,对自己叛国的行为也深感羞愧,但他意志不够坚定,对国家不够忠诚,因为一己之私背叛祖国而投靠匈奴,而后又后悔不已,说明这个人物的懦弱和意志的不坚定。因此李陵对苏武的劝说不像卫律那样威逼利诱,而是企图以情动人,用肺腑之言打动苏武。他先是说汉武帝年高而昏庸,苏武的兄弟为国尽忠却枉死,苏武自己也已是妻离子散,而后他又现身说法,叙述自己刚刚投降时的心情和调整过程。李陵企图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肺腑之言打动苏武,但苏武却始终忠贞如一,不为所动。李陵见状,惭愧不已,更加自责于自己的背叛祖国的行为,痛哭而去。由此可见,李陵从情感上是赞同甚至是崇拜苏武的宁死不屈,只可惜,他由于自己意志不坚已经投降了匈奴,铸成大错,所以他一直处在这种矛盾、痛苦的状态中。李陵的矛盾、痛苦在苏武归汉之际表现得最为淋漓尽致。他且饮且歌,且歌且舞,长歌当哭,泪如雨下,苏武十九年持节不屈的坚贞让他清清楚楚地看到了自己叛国变节的可耻卑劣,羞愧悲痛之情无以复加。这就是李陵,一个矛盾痛苦的悲剧人物。苏武:面对卫律的威逼利诱,甚至是死亡的威胁,苏武不但无所畏惧,而且对盛气凌人的卫律反唇相讥,义正词严地指责卫律的卖国行径,用南越、大宛和朝鲜杀汉使而终遭汉朝惩罚的历史教训来警告卫律,多行不义必自毙,使得卫律的威风一下子就没了,灰溜溜地走掉了。在这场劝说的斗争中,苏武取得了精神上的胜利。面对李陵切中要害的真挚劝说,苏武的内心也一定翻腾着情感的浪花,亲人的惨死、妻离子散也一定让苏武倍受痛苦的煎熬,但为国效命的信念终于战胜了一切,苏武向李陵再一次表明自己忠君爱国至死不渝的信念,使得李陵羞愧而去。不管是威逼利诱,死的威胁,还是肺腑之言的劝说,都打动不了忠贞如一的苏武,他实在是一个铁骨铮铮的硬汉子,爱国忠诚的真君子!探究艺术手法探究艺术手法三、对比映衬(1)张胜苏武(2)卫律苏武(3)李陵苏武糊涂地帮助了缑王的谋反,事情败露后又经受不住考验,叛变投降。清醒地认识到使节行为不当会引起两国纷争,欲以死息祸;面对匈奴的劝降始终保持着可贵的民族气节。卖国求荣,阴险狡诈,气焰嚣张,不可一世为国效命,忠贞不二,不卑不亢一身正气,光明磊落为一己之私而叛国,懦弱,意志不坚,矛盾,痛苦以国家的利益为先,忠贞不渝,坚韧不拔,无怨无悔小结:在各种人物的对比映衬下,我们看到了一个丰满立体的苏武,他有清醒的外交意识,待人接物不卑不亢,面对威逼利诱坚贞不二,长达十九年守节的坚韧不拔。苏武的这些性格在那些或屈或降的人物的对比下,更加具有勾魂摄魄的人格魅力,千古流芳!文言知识点归纳古今异义丈人明年不幸操持春秋成就左右货物古义:对男性长辈的尊称今义:岳父古义:第二年今义:今年的下一年古义:去世今义:不幸运;使人失望、伤心、痛苦的古义:拿着今义:料理、筹划古义:年龄今义:春季、秋季古义:成全。今义:事业上的成绩;完成。古义:侍卫人员。今义:左和右两方面;支配,操纵古义:财务,礼品.今义:供出售的物品文言知识点归纳句式1汉天子,我丈人行也.2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3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4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5见犯乃死,重负国.6何以女为见?7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8即谋单于,何以复加?9为降虏于蛮夷.10虽生,何面目以归汉?11引佩刀自刺.(判断)(被动)(定语后置)(判断)(被动)(宾语前置)(判断)(宾语前置)(介宾后置)(宾语前置)(宾语前置)关于气节的名句1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2不降其志,不辱其身(《论语·微子》)3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生以成仁(《论语·卫灵公》)4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北齐书·元景安列传》)5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李世民《赐萧禹》)6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7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毛(于谦《无题》)8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9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报任安书》)1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11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郑燮《题画·竹石》)练习:1、下列红色的词语解释有误一项是:()A、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赠送)B、武帝嘉其义(嘉奖)C、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抵偿)D、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共同,一起)D动词,一同出发2、下列红色字中不是古今异义的是:()A、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也”B、答其善意C、兄弟并为郎,稍迁至栘中厩监。D、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3、下列句子中红色字与例句红色字用法相同的一项:()例句:尽归汉使路充国等。A、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B、项王然其言。乃赦外黄当坑者。C、悉令男子年十五已上诣城东,欲坑之。D、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BA4、下列红色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身战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B、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C、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汉果数挑楚军战,楚军不出。D、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也”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C5、翻译下列句子:(1)且鞮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也。”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