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农产品品牌建设一、安全状况总体上是安全的放心的2007农业部《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概况》报告:2001年“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启动,抽检合格率<60%进展很快成效显著2006.11《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颁布实施以来,抽检合格率稳步提升出口农产品99%以上国际平均水平欧\美第一部分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1、安全现状2、监管现状不合格产品中常见的农药残留超标(2010年):蔬菜(25项参数):禁限用农药超标:氧化乐果、水胺硫磷、对硫磷、六六六;其它农药:三唑磷、毒死蜱、氯氰菊酯水果(25项参数):氧化乐果、六六六、氯氰菊酯、三氯杀螨醇、毒死蜱食用菌(12项):氧化乐果、荧光增白剂茶叶(10项):氯氰菊酯,镉、铅等食品安全事故处于多发期、敏感期但安全隐患存在农田安全形势严峻土壤重金属污染---锌、铅、砷局部地区灌溉水农业面源污染(农业投入品)化肥、农药\兽药、农膜、饲料添加剂\消毒剂空气生产者自律性不强食品安全事故——2010年1月30日,三聚氰胺超标事件被食安会暴光2月4日,南京,蘑菇二氧化硫超标,肉松违规使用柠檬黄、胭脂红;2月10日:广东,馒头、油炸食品铝严重超标;酒类、调味品均检出合成色素;熟肉制品中亚硝酸盐超标严重。2月12日:沈阳,馒头铝超标6倍多,干煸鱿鱼丝、牛板筋、八珍豆香卷、鱼皮花生中糖精钠、山梨酸、胭脂红、柠檬黄等超标;2月21日,海南“毒豇豆”事件在武汉暴光3月19日,地沟油事件,地沟油中的黄曲霉素强烈致癌,毒过砒霜100倍2010年7月,三聚氰胺超标奶粉事件“卷土重来”青海省一家乳制品厂,检测出三聚氰胺超标达500余倍,原料来自河北。2010年10月8日,四川海螺沟游客亚硝酸盐中毒。商务部《我国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状况的调查报告》显示:消费者对任何一类食品安全性的信任度均低于50%。其中,42%的受访者担心蔬菜农药残留和食品添加剂的超量使用。1978改革开放起步,提出“数量与质量并重,产品终端质量安全检测逐步转变为产前产中产后全程质量监管”起步发展(1978~1991年)质检机构起步—---计量法、农业标准化法出台探索发展(1992~2000年)农业部标准化管理办法---全国农业标准化“九五”计划(制修订每年3000万)快速发展(2001~2005年)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三位一体整体推进+例行监测+标准化全面发展(2006年至今)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食品安全委员会二、监管状况经过以上四个阶段政策法规不断完善,安全体系基本建立,步入依法监管的轨道(一)政策法规逐步完善“三法一规定一条例”《农产品质量安全法》(2006.11.1)《国务院关于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2007.7.26)《食品安全法》(2009.6.1)《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2009.7.20)《四川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实施办法》(2009.6.1)部门规章配套、地方法规补充(二)质量安全体系基本建立四大体系农业标准体系标准化示范基地监管体系检测体系认证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指农产品质量符合保障人的健康、安全的要求--------。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由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认证体系、监测体系、监督管理体系等组成,全程控制农产品生产过程,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1、农业标准体系标准是政府履行监督管理职能的基础,农业质量标准是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制定的强制性技术规范国标:1500行标:4400(截止2009年底)四川:《农业地方标准制修订十一五规划》,现各类农业标准1500项,其中省级农业地方标准种植业387项,市(州)农业地方标准300项,县(市、区)农业地方标准近690项,建立农产品专项标准体系157个。农业标准化---标准的制定和运用1999年,农业部会同财政部启动了“农业行业标准财政专项计划”2003年5月,农业部启动“农业七大体系”建设将农业标准化体系纳入其中2006年7月,农业部在部署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中指出,全面实行农业标准化已成为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主攻方向(解决认识的问题)2007年4月23日,中央政治局组织集中学习,将“农业标准化和食品安全”作为主题。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解决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必须加快实施农业标准化。没有农业标准化,就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食品安全保障。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省质监局:国家、省、市县、乡镇等各级示范基地(验收)省农业厅:农业部国家级、三品一标基地、高产创建活动(建设)的粮油标准化基地、高标准农田等2009年:启动省级标准化基地项目2010年:省政府启动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农产品产地无公害化市县”2011年:农业部将启动“农业标准化示范县”中国的农业标准化工作,相对于工业标准化而言,起步晚,基础弱。《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第三、四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督管理工作。全省100%的市州、85%的县成立了监管机构,全省农业部门从事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人员市州级有103人,县级有628人。乡镇一级已开始起步,纳入农业服务体系。2、监管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第三十四条:国家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制度。县级以上农业部门:监测计划我省质检机构:4个省、部级,21个市州级(16个“双认证”),181个县农残快速检测人员:市州156人,县级524人。全国正在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规划》(2007—2012年)我省制定了《四川省质检体系建设规划》----3、检测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对生产环境状况提出禁止生产区,要改善农产品生产条件,要加强农产品基地建设,鼓励和支持生产优质农产品。四川省2010年11月:无公害产地认定:占全省耕面52.2%。无公害产品:1172个绿色食品:898个有机农产品:317个4、认证体系(国家认监委授权)产品认证和体系认证《四川省农业厅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特别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Ⅰ级)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Ⅱ级)较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Ⅲ级)一般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Ⅳ级)发现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后,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立即采取控制措施,及时向所在地乡级人民政府和县级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报告。5、应急处置(三)监管机制逐步形成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源头治理”的原则,研究完善治本之策和长效机制。农业标准化是治本之策。工作方法:“一手抓农业标准化,一手抓监管执法”,并构建“政府监管、企业自律、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四川省农产品产地准出管理办法》、监测会商、制度、检打联动制度、信息发布制度、应急管理制度等七项监管制度初步形成第二部分农产品品牌建设1、基本理念2、品牌培育现状3、品牌培育措施一、基本理念品牌(是产品的灵魂)品牌是竞争力的象征品牌是信誉的保证品牌是价值的外在体现品牌是个性化优势的彰显品牌更是综合实力的展示品牌是培育和稳定消费群体的重要措施品牌是一个综合概念,它可以是一个名字,一个术语,一个符号或一个特殊的标志。创建品牌的目的,是对产品和服务进行美化和升级,是一种无形资产增值的过程,最终目的是实现自我优势与特点的充分展现,达到群雄独树一帜和唯我最佳的社会效果。对一个企业来说品牌是竞争力品牌是管理、技术、人才、资金和发展潜力集中反映对一个地区来说品牌是资源优势品牌是地域经济和区位优势的重要表达载体对一个国家来说品牌是综合国力品牌是科学进步、管理先进和国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象征对一个产业和行业来说品牌是引领产业发展的机车头品牌是产业素质和行业水平的客观反映对消费者来说买品牌就是买“放心”、买“身份”--1、农业品牌最具有国家竞争力品牌的根本是差异化。丰富的农业资源,最时尚最能提供优质生活环境、方式和品质的农业产业,与工业品牌相比更具优势。2、品牌消费是社会发展的趋势后工业时代、后城市化消费时代是生活在现实和虚幻世界之中,符号(即品牌)和文化消费将成为21世纪消费的主流3、改变“三农”现状的需要摆脱农产品低价,获得品牌附加值,甚至成为奢侈品。4、农业部门是培育农业品牌的主体《安全法》第八条(发展优质农产品)国家引导、推广农产品标准化生产,鼓励和支持生产优质农产品。国务院三定方案》(农业部)对农产品进行培育、保护。必须树立农业(产品)品牌的理念名牌产品认定国际巴拿马大奖慕尼黑大奖国内国家质量金质、银质奖国家质量管理奖部优、省优奖名牌产品认定国家名牌行业名牌协会名牌展会名牌我国农业方面评优/名牌认定1997年之前主要是评优农业部部优产品农博会金奖、银奖、铜奖和优秀奖1999年改革评优为名牌产品认定《农业部关于创建名牌农产品的意见》1999年、2001年的中国农博会上认定了一大批名牌农产品,各地也相继开展了省级名牌农产品的认定中国名牌农产品:2006、2007年农业部认定196个,三年到期不得使用主要农业品牌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商标三标:知名商标、四川省著名商标、中国驰名商标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悄然崛起--农产品地理标志等(优越的品种资源、地理环境资源、传统耕种和加工技术资源、历史文化民俗资源、传统的产地名声)认证与登记国际通行的认证包括产品认证和体系认证产品认证是对终端产品质量安全状况进行评价体系认证是对生产条件保证能力进行评价产品认证突出检测,体系认证重在过程考核农业方面主要是产品认证,即终端产品质量安全认证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无公害农产品无公害农产品,是指使用安全的农业投入品,按照规定的技术规范生产,产地环境、产品质量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并使用特有标志的安全农产品。无公害农产品新定位-----是农业部门的重要工作职责无公害农产品已成为一个国家品牌,是政府对农产品质量的安全承诺,是农业部门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一个重要推动载体和管理绩效表达平台,代表着农业部门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一个基本法制管理要求和基本市场准入标准绿色食品绿色食品,是指产自优良环境,按照规定的技术规范生产,实行全程质量控制,产品既安全又优质并使用专用标志的食用农产品及加工品。有机食品在农业领域,即有机农产品是指按照规定的技术规范生产,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兽药、肥料、饲料添加剂等物质,不采用基因工程获得的生物及其产品,并使用特定标志的农产品及加工品。有机食品生产,是一种亲环境、追求农产品生产消费与大自然和谐共生的农业生产方式农产品地理标志指来源于特定地域,产品品质和相关特征主要取决于自然生态环境和历史人文因素,通过有关部门登记,许可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并以地域名称冠名的初级农产品。2008/2/1农业部部长令:《农产品地理标志管理办法》三品发展方向•作为市场准入的基本条件•从阶段性审批转向常规备案•依法实施标志管理加快发展速度、扩大总量规模•将成为农产品认证的主体•扩大比重,公益性方向发展从严从紧、积极稳妥•受资源约束不能成为认证主导•有条件地方有较大潜力和空间因地制宜、适度发展农产品地理标志二、我省农产品品牌培育的现状1.“三品一标”、商标注册量稳步上升无公害1132;绿色898个;有机317个;地标39个;涉农商标注册占全省总量16%。2、优势特色效益农业品牌知名度增强全省知名商标中涉农占48%,其优势特色农产品占26%;全省四川省著名商标中涉农占42%,其优势特色农产品占22%;全省中国驰名商标中涉农占38%,其优势特色农产品占16%。农产品的四川省著名商标排前三位的是茶叶、蔬菜、水果,分别占42%、24%、18%。3、地理标志推动特色效益农业发展六大特色区域内地理标志农产品特色突出,成效显著。南部脆香甜柚、崇庆枇杷茶、万源马铃薯等问题:普通牌子多,知名品牌少;企业品牌多,区域品牌少;品牌数量多,产业规模小。•认识不足,知识不够(有意识,无认识)•思维不宽,手段不多(误区:商标、农事节庆、展览会、包装)案例21世纪将是茶饮料的天下,但--中国70000多家茶叶产业抵不上一个立顿(英国)-----市场散乱,品牌企业稀缺名茶多名企少,区域品牌借机崛起---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