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管理学概论(尤建新+周三多)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管理学概论一、管理管理定义:有效整合组织资源、协调组织中个人和群体行为,确保组织目标得以实现的过程四层含义:管理是一个过程管理的核心是实现组织目标管理的本质是协调管理的手段是有效整合组织资源管理的职能1、计划:名词的行动方案,动词的拟定组织目标和实现行动方案的过程。2、组织:静态的组织结构和动态的组织活动,与他人合作的需要。3、领导:引导、激励参与者实现组织目标的行为和影响力。4、控制:对组织活动进行监督,确保其按计划完成。5、创新:改变现状,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关系1.计划是其他管理职能的依据,管理工作一般从计划开始。2.组织、领导到控制旨在保证计划的实施。3.各职能之间相互交叉渗透,不断循环。4.创新在管理循环中处轴心地位,是推动循环的原动力。管理者的技能技术技能:熟悉和精通特定专业领域业务知识的能力。基层管理者较为重要人际技能:与他人沟通和协作的能力。各层管理者大体相同概念技能:对复杂情况进行抽象化的思维能力。高层管理者较为重要管理者的角色(明茨伯格)人际角色:代表人、领导者、联络者;信息角色:监督者(获取信息)、传播者、发言人;决策角色:企业家(发现机会)、干扰对付者(处理冲突)、资源分配者、谈判者。管理人员素质:管理的愿望、良好的品德、创新的精神、决策的能力、沟通的技能管理的任务:获取、开发和利用各种资源来确保组织效益和效率双重目标的实现。管理绩效有效性:从事的工作和活动有助于实现组织目标的程度,做正确的事;效率:投入和产出之比,正确地做事。两者关系:管理不仅关系到使活动达到目标,而且要做得尽可能有效率。低水平管理绝大多数是由于无效率和无效果,或者是通过牺牲效率来取得效果。管理二重性科学性:总结经验,上升为理论,用以指导实践艺术性:管理科学还不能为管理者提供解决一切问题的标准答案管理工作者根据实际情况应用管理科学,发挥创造性的艺术。管理万能论OR象征论管理万能论:管理者对组织的成败负有直接主要责任。管理象征论:管理者对组织成败起有限作用,其成败主要归因于管理者无法控制的外部因素现实是两种观点的综合:每一个组织中都存在限制管理者决策的内部约束力量(文化)和外部约束力量(环境),但在一个相当大的范围内,管理者能对组织绩效施加重大影响。管理基本原理1、提高管理工作的科学性,避免盲目性,。2、掌握管理基本规律,迅速找到解决管理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系统原理系统: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部分或要素组成,在一定环境下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体。特征:集合性、层次性、相关性原理要点1、整体性原理。以整体为主进行协调,局部服从整体,使整体效果为最优。2、动态性原理。系统总是处于动态,要求管理者研究系统的动态规律,预见系统发展趋势。3、开放性原理。不断与外界进行人、财、物、信息等要素交流,才能维持系统生命,实现可持续发展。4、综合性观点。任何系统都是由其内部要素按一定方式构成的综合体。人本原理以人为中心,将组织的人际关系放在首位,将管理工作的重点放在激发成员积极性和创造性方面。1、职工是企业主体:人的认识过程:要素研究行为研究主体研究2、有效管理关键是职工参与。3、现代管理核心:人性得到最完美发展。4、管理是为人服务。责任原理为实现管理效率和效益,在合理分工基础上,明确规定各部门和每个人的工作任务和相应需要承担的责任。1、明确每个人的职责2、职位设计和授权要合理:责权利三角定理:职责、权限、利益是等边三角形三条边,能力是高。3、奖罚分明、公正及时。效益原理效益:产出与投入比1、经济效益是管理效益直接表现2、局部效益与全局效益相协调,追求长期稳定的高效益3、主体的管理思想是影响管理效益的重要因素,确立管理活动的效益观。伦理原理伦理:人与人相处的各种道德准则;企业伦理:企业对社会的责任感特性:非强制性、非官方性、普遍适应性、扬善性伦理与效益:伦理经营可能在短期支付大量成本,但与企业的长期经营效益成正相关;伦理是企业的道德基础,可能产生超常规的效率。二、管理理论的发展1、早期管理思想管理活动(实践)管理思想管理理论1、亚当•斯密的劳动价值论与劳动分工论2、欧文的人事管理思想3、巴贝奇报酬原则与利润分配制度2、古典管理理论科学管理理论——泰罗组织管理理论——法约尔1、工作定额制度2、标准化制度3、差别计件制4、第一流工人制度:适合的工作且有进取心5、额外管理制度6、管理职能和作业职能分离评价:1、科学管理观念的引入2、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3、分离管理、作业职能:管理从一种活动成为一种职业,提高了管理效率,为管理理论的诞生创造了条件。4、工人是“经济人”,重视技术性因素而忽视社会因素,分工过细工作乏味。五个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14条管理原则1、分工:效率2、公平3、团结4、人员稳定5、首创精神6、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7、纪律8、秩序:人和物及其所能9、统一命令10、统一指挥11、权力与责任12、集权与分权13、等级链14报酬合理吉尔布雷斯夫妇:时间和动作的研究,用摄影来研究手和身体动作。甘特:甘特图(进度计划)、计件奖励工资制福特:创立了第一条流水线3、行为管理理论始于20世纪20年代,早期称人际关系学说,后来发展为行为科学。梅奥及霍桑试验威廉.大内的Z理论1、工人是“社会人”2、企业中存在非正式组织3、提倡新型的领导风格。4、关心工人。比较了日本和美国企业不同的管理特点后,参照X和Y理论,提出来的新理论。将东方的人文感情揉进了管理理论,强调管理中文化特性,由信任、微妙性和亲密性组成。推翻了从泰勒以来人们把人看做成经济人的假设,为管理学开辟了一个新领域,即开始重视人、研究人的行为。4、现代管理理论社会系统学派巴纳德1、组织是一个协作系统,协作系统三要素:协作的意愿、共同的目标、信息联系2、非正式组织3、经理人员的职能:规定组织的目标、选聘和安排员工、建立和维持组织信息系统4、管理具有艺术性,经营管理需照看好组织的内外部条件系统管理学派卡斯特、罗森系统: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部分组成,在特定环境中具有某种功能的有机体。决策理论学派西蒙1、决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2、决策准则:满意标准3、两类决策: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4、组织设计,建立一种制定决策的系统。决策理论学派是从社会系统学派中独立出来的。经验主义学派德鲁克、戴尔向企业经理提供管理企业的成功经验和科学方法为目标,强调从企业管理的实际经验出发,而不是从一般原则出发来研究企业管理问题。权变理论学派权宜应变管理变数=f(环境变数)管理根据环境随机应变,没有什么一成不变、普遍适用的“最好”的管理理论和方法管理科学学派管理数量学派制定数学方法和统计模式,并把这些模式通过计算机应用于管理决策1、经济人假设和组织由物质技术和决策网络组成的系统2、目的科学原理、方法和工具应用于管理,重点在计划和控制,方法为运筹学。3、步骤:提出问题、建立数学模型、模式得出解决方案、对方案进行验证、对方案建立控制、实施方案5、管理前沿精益生产:及时制造,向零缺陷、零库存进军,综合了大量生产与单件生产方式的优点,力求在大量生产中实现多品种、高质量的低成本生产。(丰田)TQM: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组织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的成功管理。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处理(act)公司再造:以工作流程为中心,重新设计企业经营、管理及运作方式。(哈默、钱皮)对原有流程进行效果和效率分析,发现问题;设计新的流程并进行评估;制定改进规划(组织结构、人力资源配置),形成企业再造方案;实施方案。学习型组织:通过培养组织的学习气氛、充分发挥员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有机扁平高度柔性的、符合人性的、可持续发展组织。五项修炼:自我超越、心智模式、共同愿景、团队学习和系统思考(彼得·圣吉)虚拟企业:市场出现新机遇时,具有不同资源与优势的企业为了共同开拓市场、对付其他竞争者而组织的,建立在信息网络基础上,共享技术与信息、分担费用联合开发、互利的企业联盟。7S:战略(strategy)制度(systems)结构(structure)——企业成功硬件员工(staff)技能(skills)风格(style)共同的价值观——企业成功软件默会知识:隐性知识,人们知道但难以言述的知识,技能和认识两方面。6、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制改革:首长管理向人性化管理转化;科学管理向信息化管理转化;封闭式实体管理向开放式虚拟管理转化。政府管理向民营化管理转化;国内管理向国际化管理转化;三、管理道德和社会责任道德:评价人类善与恶的社会价值形态,在日常生活中体现为一定的行为规范和准则。不同组织的道德标准不同,同一组织在不同时期的道德标准也不一样。四种道德观1、功利观决策完全依据其后果或结果作出。促进成产率的提高,符合利润最大化的目标,但会造成资源的不合理配置,忽视一些利益相关者的权力。2、权力观决策在尊重和保护个人基本权利的前提下做出。保护了个人权力,但可能会影响组织的整体利益。3、公平公正观管理者按公平公正原则行事。保护了缺少代表或无权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但不利于培养员工风险精神和创新意识。4、社会契约观决策综合考虑实证因素(是什么)和规范因素(应该是什么)做出。要求管理者考察各行各业中现有的道德准则,以决定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与前三种出发点不同。大多企业管理人员采用功利观,因为这观点与效率、利润等目标一致。但由于环境的变化,强调个人权力、社会公正和社区标准的趋势,意味着企业需要在非功利的基础上建立道德标准。道德管理的特征1、遵守道德规范视作组织的责任;2、不仅从组织自身角度更从社会整体角度看问题;3、尊重所有者以外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4、把人看作目的;5、超越法律要求,取得卓越成就;6、具有自律的特征;7、以组织价值观作为行为导向。道德发展阶段人们渐进通过六个阶段,不能跨越;道德发展可能中断,可能停留在任何一个阶段,也可能倒退和堕落;多数成年人的道德发展处于第四阶段。层次阶段前惯例层次只受个人利益的影响,决策的依据是本人利益1.遵守规则以避免受到物质惩罚2.只在符合直接利益时才遵守规则惯例层次受他人期望的影响,法律的遵守,对重要人物期望的反应,对他人期望的一般感觉1.做你周围的人所期望的事2.通过履行允诺来维持平常秩序原则层次受个人道德准则的影响。这些准则可以与社会的规则或法律不一致1.尊重他人的权利,置多数人的意见于不顾,支持不相干的价值观和权利2.遵守自己的选择的伦理准则,即使这些准则违背了法律改善道德管理的途径1.挑选高道德素质的员工2.建立道德准则和决策规则3.设定工作目标4.对员工进行道德教育5.在道德方面领导员工(表率作用、奖惩机制)6.对绩效进行全面评价(考虑道德要求)7.进行独立的社会审计8.提供正式的保护机制(伦理困境)社会责任:企业追求有利于社会长远目标的义务,强调除了承担法律和经济义务,还要承担对员工、消费者、社区和环境的责任。两种社会责任观社会责任的体现1、古典观代表人物Friedman弗里德曼,认为:企业经理人大多也是雇员,其主要责任是最大限度满足股东的利益。而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增加成本,这些成本要么转嫁给股东,要么转嫁给员工,要么转嫁给消费者,最终都会导致企业受损。2、社会经济观社会是企业的依托,企业是社会的细胞。企业第一目标是保证自身的生存,而利润最大化只是企业第二目标。因此,管理者必须关注社会对企业的接纳,承担必要的社会责任,同时积极维护社会利益和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1、企业对环境的责任保护环境(环保技术)、“绿色产品”研究和开发、污染治理2、企业对社区的责任(就业机会)3、企业对政府的责任(支持政府活动)4、企业对投资者的责任(投资报酬、无欺骗财务报告)5、企业对员工的责任不歧视员工、培训员工、营造良好工作环境(石棉案)、善待员工的其他措施(民主管理)6、企业对顾客的责任安全的产品、正确产品信息、必要指导、售后服务、顾客自主选择权7、企业对竞争者的责任(有序竞争)社会义务:企业参与社会活动履行的经济法律义务,是企业存在的社会

1 / 2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