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期末复习资料(精华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生态学期末复习资料(打★为考过)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生物圈(Biosphere):地球上全部生物和一切适合于生物栖息的场所。它包括岩石圈(lithosphere)的上层、全部水圈(hydrosphere)和大气圈(atmosphere)的下层。2.生态学(Ecology):研究生物(organism)及环境(environment)间相互关系的科学(Hackel,1869)。研究生命系统与环境系统之间相互作用规律及其机理的科学(马世骏,1980)。二、问答题1.简述生态学的发展过程。答:(1)生态学的萌芽时期(公元16世纪以前):以古代思想家、农学家对生物环境相互关系的朴素整体观点为特点;(2)生态学的建立时期(公元17世纪至19世纪):欧洲科学家探索活动再度迭起,崇尚科学和科学实验,一些科学理论相继形成;(3)生态学的巩固时期(20世纪初至20世纪50年代):这一时期是生态学理论的形成、生物种群和群落由定性到定量描述,生态学实验,方法发展的辉煌时期,形成了著名的四大学派;(4)现代生态学时期(20世纪60年代至今):①研究层次上向宏观和微观的方向发展、生态学的研究层次已包括了分子、基因、个体直到生物圈;②研究手段的更新:自计电子仪、同位素示踪、稳定性同位素、生态建模、系统论引入生态学;③研究范围的扩展:符合人类活动对生态过程的影响以纯自然现象研究扩展到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的研究。★(简答题)2.列出国内外各5位著名生态学家,并概括其在生态学上的最主要贡献。答:Odum,Tansley,Clements,苏卡乔夫,孙儒泳等★3.现代生态学的发展趋势。(论述题)答:(1)生态系统生态学的研究成为主流;(2)系统理论在生态学中得到了广泛运用;(3)从描述性科学走向实验科学;(4)研究对象继续向宏观和微观两个方向发展,由传统的个体、种群、群落向更宏观和更微观的方向发展,生态系统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全球生态学和分子生态学的出现是现代生态学发展的重要标志;(5)一些新兴的生态学分支如进化生态学、行为生态学、化学生态学等相继出现;(6)应用生态学迅速发展。★4.按照研究对象的组织层次划分,生态学应包括哪几个分支学科?概括各分支学科的主要研究内容。(论述题)答:(1)个体生态学(Individualecology):研究重点是个体对生物和非生物环境的适应;(2)种群生态学(Populationecology):以种群为单位,研究种群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主要探讨种群的动态及其调节因素,种群的进化和物质分化,种内、种间关系和物种的生活史对策等;(3)群落生态学(Communityecology):以群落为单位,研究群落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主要研究群落组成和结构的生态过程(ecologicalprocesses);(4)生态系统生态学(Ecosystemecology):以生态系统为单位,研究生态系统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能量流动(energyflow)和物质循环(nutrientcycle)。25.从生态学发展简史入手,谈谈你对该学科的总体认识。答: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指导实践;与其他学科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环境的变化紧密相关,等等。三、知识点★1、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分为野外生态学、理论生态学和实验生态学。(论述题,和以上两个论述综合成大论述)2、四大学派:(1)英美学派:代表人物是美国H.W.Cowels、F.E.Clements以及英国A.G.Tansley。英美学派的特点是以群落动态为主导思想,从植物群落的演替观点提出了关于演替系列、演替阶段的群落分类方法,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等方法。(2)法瑞学派:代表人物是法国Braun-Blanquet,著有«植物社会学»,强调区系成分,以特征种为群落生态和分类依据.(3)北欧学派:代表人物是Du-Rietz,对象是森林,以瑞典、挪威等国为主,在生态学分析方法上比较细致。(4)苏联学派:代表人物是B.H.Cyкaчев,以欧亚大陆寒温带的森林、草原、土壤为对象,代表作«苏联植被»,该学派的研究明显的特点是强调植物群落与环境间,特别是与土壤条件的关系,其次重视植物群落生态学研究的生产实践价值。提出生物地理群落的概念。第二章生物与环境(个体生态学)一、名词解释★1、生态价(生态幅)(ecologicalamplitudeorecologicalvalence):每种生物对一种生态因子都有一个耐受范围,即一个生态学上的最低点和一个生态学上的最高点,在最高点和最低点之间的范围就称为生态幅(ecologicalamplitude)或生态价(ecologicalvalence)。2、内稳态(Homeostasis):有机体在可变动的外部环境中维持一个相对恒定的内部环境,称为稳态。3、小气候(microclimate):小环境当中的气象条件则称为小气候(microclimate)或称为生物气候(bioclimate),即生物栖息地的气候,这种气候由于受局部地形、植被和土壤类型的影响而与大气候(macroclimate)有着极大的差别。生态学研究更加重视生物的小环境。4、生态因子(ecologicalfactors):生态因子(ecologicalfactors):指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着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生物生活所不可缺少的各种生态因子,统称为生存条件(survivalcondition)。生态因子有时也被称为环境因子(environmentalfactor)。区别:生态因子是环境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而环境因子则是指生物体外部的全部要素。生态因子通常分为非生物因子和生物因子两大类:生物因子(bioticfactors):有机体(同种和异种);非生物因子(abioticfactors):温度、光、湿度、pH、氧气等。有的学者将生态因子分为五类:气候因子(climaticfactors)、土壤因子(edaphicfactors)、地形因子(topographicfactors)、生物因子、人为因子(anthropogenicfactors)。5、限制因子(limitingfactors):在众多生态因子中,任何接近或超过某种生物的耐受性极限而阻止其生存、生长、繁殖或扩散的因子称限制因子。6、适应(adaptation):生物所具有的有助于生存和生殖的任何遗传特征。7、驯化(acclimationoracclimatization):有机体对实验环境条件变化产生的适应性反应。8、生态位(niche):空间生态位(spatialniche)、营养生态位(trophicniche)、多维(超体积)生态位(multi-dimensionalhypervolumeniche)、基础生态位(fundamentalniche)和实际生态位(realizedniche)的概念,综合前人所述生态位不仅包括生物所占的物理空3间,还包括它在生物群落中的功能作用(例如它的营养位置),以及它们在温度、湿度、pH值、土壤和其他生存条件的环境变化梯度中的位置。9、生活型(lifeform):是生物对外界环境适应的外部表现形式,同一生活型的生物,不但体态相似,而且在适应特点上也是相似的。植物生活型的研究工作较多,对植物而言,其生活型是植物对综合环境条件的长期适应,而在外貌上反映出来的植物类型。它的形成是植物对相同环境条件趋同适应的结果。10、生态型(ecotype):当同一种植物的不同个体群,分布和生长在不同环境李,由于长期受到不同环境条件的影响,在植物的生态适应过程中,发生不同个体群之间的变异和分化,形成了一些在生态学上互有差异的、异地性的个体群,它们具有稳定的形态、生理和生态特征,这些变异在遗传上被固定下来,在一个种内分化成为不同的个体群类型。是同一种植物对不同环境条件趋异适应的结果。11、趋同适应(convergentadaptation):不同种类的植物,当其生长在相同(或相似)的环境条件下,往往形成相同(或相似)的适应方式和途径。★12、趋异适应(divergentadaptation):同一种植物的不同个体群,由于分布地区的间隔,长期接受不同环境条件的综合影响,在不同个体群之间就产生相应的生态变异,这种同种植物对不同综合环境条件的趋异适应。13、光周期现象(photoperiodicity,photoperiodism):昼夜交替中日照的长短对生物生长发育的影响,称为光周期现象。14、长日照生物(longdayorganism):包括长日照植物(longdayplant)和长日照动物(long-dayanimals),前者只有当日照长度超过它的临界日长时才能开花,如紫菀、凤仙花、冬小麦、甜菜、甘蓝萝卜等;后者是在温带和高纬度地区许多鸟兽在春夏之际白昼逐渐延长的季节繁殖后代,如雪貂、野兔、刺猬。15、光补偿点(lightcompensationpoint):当其他生态因子不变时,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增加而升高。光照强度低到一定程度时,光合速率合呼吸速率相等,此光强为该植物的光补偿点。16、光饱和点(lightsaturationpoint):光照强度增加到一定程度,光合速率却不再增加时的光照强度为该植物的光饱和点。17、滞育(diapause):很多昆虫在它们生命周期的正常活动中,能插入一个休眠相,即滞育,经常是由光周期决定的。18、生理有效辐射(photosyntheticallyactiveradiation):或光合有效辐射,能被光合作用利用的太阳辐射,380~710nm,各光谱有效性红橙光蓝紫光黄光绿光。生理无效光主指绿光。19、黄化现象(etiolationphenomenon):缺乏足够的光照,植物发芽后生长为黄色植株。茎细长软弱,生物产量下降,影响开花结实。20、阿伦规律(Allen’slaw):在寒冷地区内温动物身体的突出部分,如四肢、尾巴和外耳有变小变短的趋势。21、贝格曼定律(Bergman’slaw):来自寒冷气候地区的内温动物,往往比来自温暖地区的内温动物个体更大,导致相对体表面积变小,使单位体重的热散失减少,有利于抗寒。22、极端温度(extremetemperature):温度低于一定的数值,生物便会因低温而受害,这个数值便称为临界温度(criticaltemperature)。在临界温度以下,温度越低生物受害越重。23、外温动物(ectotherms):是根据有机体热能的主要来源划分的,外温动物依赖外部的热源,如鱼类、两栖类和爬行类,其调节体温的能力很低。24、物候期(phenophase):生物的季节性变化周期。25、温周期(thermoperiod):植物适应于温度的昼夜变化的现象。426、春化(jarovization,vernalization):温度能够作为一种刺激物起作用,决定有机体是否将开始发育,很多植物在发芽之前需要一个寒冷期或冰冻期,这种由低温诱导的发育成为春化。27、等渗动物(isosmoticanimal):体内和体外的渗透压相等,水和盐以大致相等的速度在体内外之间扩散。仅排泄失水,通过食物、饮水、代谢水获得水,泌盐器官排出多余的盐分。二、问答题1、简述环境因子的分类类型及其生态作用特点答:环境因子包括大环境、小环境和内环境。大环境(macro-environment)则是指地区环境、地球环境和宇宙环境等。大环境的气象条件称为大气候,是指记录于离地面1.5m以上的平均气象条件,包括温度、降水、相对湿度、日照等。大气候是1.5m以上的记录,因而基本不受局部地形、植被、土壤的影响,它的影响主要是来自大气环流、地理纬度、离海洋远近等大范围因素。小环境(micro-environment)也称为小栖息地(microhabitat),是指小范围内的特定栖息地。小环境当中的气象条件则称为小气候(microclimate)或称为生物气候(bioclimate),即生物栖息地的气候,这种气候由于受局部地形、植被和土壤类型的影

1 / 1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