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业大学安全工程导论成绩论文题目:关于对安全工程专业和安全管理工作的认识姓名方赛杰学号201207420104班级12安全工程1学院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摘要:根据我国安全生产的当前形势,来讨论关于对安全工程专业和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关键词:涵义;安全形势;必要性和重要性;安全生产和安全管理;安全文化的建设1安全工程的概念及涵义安全工程是以人类生产、生活活动中发生的各种事故为主要研究对象,综合运用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管理科学等方面的有关知识和成就,辨识和预测生产、生活活动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防止事故发生或减轻事故损失的工程领域。它目的是为保证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生命、健康和设备、财产、环境等不受或少受损害,提供直接和间接的保障。2安全工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2.1我国当前安全生产的形势的要求近十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我国的安全生产形势也十分严峻,生产安全事故总量大,安全生产相对指标与发达国家差距甚大,矿山、危险化学品、建筑施工等高危行业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不断,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损失,给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带来负面影响。据研究,GDP与生产安全事故状况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呈非对称抛物线函数关系。当人均GDP处于快速增长的特定区域生产安全事故也相应地较快上升,并在一个时期处于高位波动状态,通常把这个阶段称为生产安全事故的“易发期”。英美的“易发期”处于人均GDP1000-3000美元,时间跨度分别是60年代和70年代;日本的“易发期”处于人均1000-6000美元,时间跨度26年。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2003年人均GDP已达1000美元,正处于生产安全事故的“易发期”,安全生产形势十分严峻。近十年我国平均每年发生的各类事故70多万起,死亡12万多人,事故总量大。如:甘肃3.5、宝鸡3.23人身伤亡事故,向我们警示,违规操作,习惯性违章、经验主义和麻痹思想是生产事故的大敌,惨痛的教训告诉我们任何无视规章制度的行为都会留下一部不堪回首的血泪史。事实证明只有将安全工作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才能保证经济效益的提高和社会环境的稳定。在我国当前的安全生产形势下,对安全科学技术的研究和技术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做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安全工程》正在崛起,安全科学建设和安全人才培养教育工作进一步加强。2.2安全技术人才的需求我国安全形势如此严峻,分析其深层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有一点与我们高校有关,安全科学技术研究严重滞后,安全技术人才严重短缺。据有关部门对9所原煤炭院校的统计,1999年至2002年共毕业了学生38000人,到煤炭行业就业的仅有3538人,占9.3%,每年平均不到900人。2005年国家机关公务员招聘考试,许多部委都爆满,但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及其直属机构的招聘考试,合格人员人数不够,出现了要补录的情况,引人深思。国家各级安全生产监管管理部门、安全评价和咨询等中介机构、生产企业都需要大量的安全生产管理和技术人才,特别是生产企业更需要。3现代企业安全管理3.1安全管理的概念安全管理是一门科学,是一项专业性、政策性、群众性、综合性非常强的工作。近几年,我国每年因安全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达10余万人,经济损失占GDP的2%左右,损失巨大,令人痛心。事实证明,传统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时代要求,现在需要应用科学的现代企业安全管理方式,不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真正把安全管理工作做好。安全管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只有把各项基础工作认真进行模块化的管理,固化做事的方法和程序,并在基层单位进行引导式的推广,上下一体,同步推进,才能形成企业安全管理的综合实力。安全管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只有把各项基础工作认真进行模块化的管理,固化做事的方法和程序,并在基层单位进行引导式的推广,上下一体,同步推进,才能形成企业安全管理的综合实力。在安全管理上,我们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为目标,以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督、有效遏制安全事故为中心任务,着力破解影响安全发展难题,在隐患排查治理、现场行为规范、应急救援事故处理等方面谋求新突破,大力夯实基础安全管理工作,促进公司安全管理再上一个新台阶。3.2推行现代企业安全管理的必要性科学的安全管理,需要安全理论作为基础,为了实现安全生产,必须研究安全的科学理论,揭示安全的科学规律,运用科学的管理方式提高安全管理工作水平。以往安全管理工作大多采用传统安全管理模式,与现代化科学管理方法相比存在明显不足。传统安全管理工作的着眼点主要放在系统运行阶段,一般是事故发生了,调查事故发生的原因,根据调查结果修正系统,这种模式称为“事后处理”模式。由于存在许多弊端,致使事故不断发生。而科学化安全管理工作的着眼点是预先对危险进行识别、分析和控制,变“事后处理”为“事先控制”,预防为主,关口前移,防患于未然。安全管理虽然是极其艰巨的一项工作,但是,只要坚持用唯物辩证法指导,不断研究探讨和把握安全管理的规律,就能掌握工作的主动权。科学乃安全之母,愚昧无知往往是安全之祸,事故之源。许多事故的发生是由于人们缺乏必要的教育培训和科学知识造成的。面对先进的技术装备,如果没有相应的科学知识,别说很好地驾驭它、使用它,完好的装备也可能遭到破坏。每一名职工如果掌握了科学文化知识,就会减少盲目性,再复杂的装置也能掌握。有的同志在多年的工作中始终保持良好的安全状态,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运用了科学的知识和方法。因此,科学管理对做好安全工作来讲是极其必要的。4安全文化的建设4.1安全文化的概念安全文化伴随人类的存在而产生、发展,是人类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内涵深刻、外延广泛,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定义,但并不影响我们研究、发展安全文化,将其应用于实践。谈到安全文化,首先应该考察“文化”。“文化”一词有多种理解,广义的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进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这一定义将文化扩展到除自然以外的人类社会的全部,但没给出对文化的明确定义。因为它把人类社会所创造的任何事物都纳入了文化的范畴,而文化的涵义应多属于精神的范畴。由人类创造或改造的物质与文化密切相关,可把这些物质看作文化的“载体”,即任何一件由人所创造或制作的物品,无不承载着制造者的价值观、审美观、艺术或技艺修养等文化的涵义。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使用“文化”时,一般并不是指广义的文化,而是特指人类精神方面的事物,如文学、艺术、教育等,常说的“从事文化工作”的文化即为这种含义。这种“文化”是一种狭义的文化,比这种狭义“文化”更狭义的“文化”,仅指知识水平或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如“提高文化水平”、“学习文化”等。由于对“文化”有多种理解,因此对“安全文化”也有多种表述。相对于广义的文化,我国有人将“安全文化”定义为:“人类在生产生活实践过程中,为保障身心健康安全而创造的一切安全物质财富和安全精神财富的总和”。安全文化的首创者——国际核安全咨询组给出了相对狭义的定义:“安全文化是存在于单位和个人中的种种素质和态度的总和。”英国健康安全委员会核设施安全咨询委员会对INSAG的定义进行修正认为:“一个单位的安全文化是个人和集体的价值观、态度、能力和行为方式的综合产物,它决定于健康安全治理上的承诺、工作作风和精通程度。”这两种定义把安全文化限定在精神和素质修养等方面。在许多有关安全文化的论文和材料中,经常看见诸如“提高全民安全文化素质”、“倡导安全文化”、“普及安全文化”、“学习安全文化”等字样,这些实际上将安全文化看作一种人们对安全健康的意识、观念、态度、知识和能力等的综合体,与狭义安全文化的观点不谋而合。从理论上研究和探讨广义的安全文化是应该的,但对于促进实际安全工作而言,则不宜使用广义安全文化的概念,而应使用狭义安全文化的概念。4.2安全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安全文化是企业治理技术的灵魂科学,它发挥文化的功能来进行安全治理,是安全治理发展的新阶段。从治理科学的角度而言,安全文化注重通过提高人的思想观念和精神素质来实现治理目标。但是,有人对安全文化建设的内容理解并不全面:仍然停留在作表面文章,认为写几条标语,搞几项活动,就算开展了安全文化建设;认为安全文化建设是软指标,应由党群部门来搞等。这些熟悉有碍于安全文化建设的深入展开,从而使企业难以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安全文化融汇企业的现代经营理念、治理方式、价值观念、群体意识、道德规范等多方面内容。它主要包括精神文化、物质文化、治理文化三个方面的内容。4.3安全文化的功能企业的安全文化是企业根据安全工作的客观实际与自身要求而进行设计的一种文化,它符合企业的思想、文化、经济等基础条件,适合企业的地域、时域的需求;它传递着企业关于安全的目标、方针以及实施计划等信息,宣传了安全治理的成效。既具有相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又具有教育性,以促进全体成员产生心理的制约力量,自我约束,自我治理,自我提高。同时,企业的安全文化把社会学、治理学、心理学、行为科学等相结合,使企业生产安全治理的实际转化为另一种表达形式,使之更直观具体、更生动形象,更贴近现实生活与工作,让相对较为抽象的理论更易为企业全体成员所熟悉、所理解和接受。另外,企业的安全文化以其内容的针对性、表达方式的渗透性、参与对象的广泛性和作用效果的持久性形成企业的安全文化环境与氛围,使全体成员耳濡目染,起着直接的与潜移默化的导向作用,从而影响每个成员的思想品德、工作观念的正确形成,无形地约束企业全体成员的行为,减少了生产事故的发生。参考文献周士宁等.《安全科学与工程导论》张伟明等.《现代企业应大力推行安全文化建设》杨月江等.《论安全文化理念是预防事故之根本》,《中国矿业》2007,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