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与体系建设11.科技创新与体系建设杭州市软科学研究报告汇编(2006)2创新型城市的基本内涵、指标体系与杭州的实现度研究一、创新型城市的内涵及国际创新型城市建设启示1.创新型城市的内涵(1)创新型城市是建立在该城市创新环境与创新文化基础上的,是各类创新要求集聚的特定城市。(2)创新成为城市发展的主要推动力,自主创新成为城市总体战略,贯穿到全市的科技、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成为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3)城市通过创新不断提升产业层次,在某些关键技术、核心领域、战略产业上具有领先优势和国际竞争力,创新的意识、创新的精神、创新的力量贯穿于城市建设的各个方面。(4)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核心是提高自主创能力,着力点是推进科技进步和产业提升。2.国际创新型城市建设启示(1)因地制宜,结合实际。杭州应有选择地提高优势主导产业的创新能力,形成特色。(2)创新型城市建设必须以企业作为创新主体。(3)创新型城市发展应以高校、科研院所为依托。(4)创新型城市应具有完善的技术成果转化体系。(5)政府为企业搭造良好的自主创新软硬环境。硬环境建设主要是基础设施的完善与便利程度;软环境建设方面,要加强对创新投入支持;加强对公共科技平台的营建和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加快创新体系和创新机制建设。(6)创新型城市要具有雄厚的创新文化氛围。全民创新意识氛围的形成对于创新型城市的建设和发展至关重要。二、杭州创新型城市发展现状1.创新资源人才集聚程度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据统计,杭州市2005年的人才资源数、每万人中人才资源数分别达到865662人和1310.72人,较上年分别增长23.40%和21.76%;每万人在校大学生数达到了532.85人,这一值超过北京、上海等城科技创新与体系建设3市的水平。创新资金投入增幅较大。2005年杭州科研投入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R&D经费支出总量和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与2004年相比增幅分别为40.26%和22.22%。全社会科技投入特别是企业技术开发费支出大幅增加是杭州向创新型城市迈进的一大亮点。2.企业创新能力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水平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企业的创新能力。杭州的“一号工程”建设,一方面坚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另一方面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部分城市科技进步统计监测报告》显示,杭州2005年高新技术产业化水平比上年前进3位。但杭州市高技术产业发展存在明显不足,2005年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幅仅为2.1%,比全省平均水平低8.6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也比全省平均低4.6个百分点。3.创新绩效在知识产出上,近几年,杭州市在专利授权方面取得了持续增长,2005年专利授权量就比2004年增长43.84%;每万人平均专利授权量为6.17件,比2004年增长41.92%。在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方面,2006年全市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持续高位增长,出口额明显快于出口总体水平。但部分城市科技进步统计监测报告显示,2005年杭州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指数列20个城市中的第11位,需继续改善。4.创新环境杭州市的科技服务体系与基础设施条件不断完善,杭州高新开发区、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实力进入全国先进行列。创新金融环境体系日趋成熟,世界银行对中国120个城市投资环境报告调查结果中,杭州位居榜首,中小企业获金融机构支持达到100%。杭州市的创新、创意文化氛围得到不断提升。三、创新型城市的指标体系设计与评价方法1.创新型城市的指标体系设计从现有的创新型城市评价报告中,可以归纳出,创新型城市的指标体系大致由四个方面构成:研究开发的投入指标、科技创新的产出指标、创新的转化过程指标,基础设施和环境指标。我们认为,一个城市的创新能力,应当反映在其创新主体(企业)在现有的创新环境中对资源进行加工并产出创新绩效的过程中。因此,对创新型城市的评价,应该从创新资源、创新主体、创新绩效和创新环境四个方面加以考察。2.创新型城市的评价方法说明本课题研究拟通过选取一些反映城市创新能力的关键指标,对不同的城市进行比较打分排序,从中得出杭州市目前的城市创新能力和水平在全国所处的位置,与城市创新水平较领先城市间的差距,并进一步具体分析杭州城市创新能力杭州市软科学研究报告汇编(2006)4的薄弱环节及建设创新型城市的途径,因此这是一项多指标综合评价体系。研究过程从该指标体系中选取部分关键指标,组成一个简洁的指标体系,并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不同城市进行比较评价与分析。四、创新型城市的评价1.比较城市的选择依据本项研究选取北京、天津、沈阳、大连等直辖市以及副省级城市(除苏州外)与杭州进行比较。基本包括了传统区域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中心城市和改革开放以来异军突起的新型创新城市。2.简洁指标体系的选取及标准确定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以及城市间的可比性,该研究首先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简化。通过一系列的比较分析,我们最终对每个二级指标选择最具代表力的一个指标(共九个)对不同城市的情况进行比较,并分析得出各个指标的标准值(见表1)。这些目标值的提出依据如下:(1)参照杭州市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的2020年战略目标;(2)国内具有比较性的先进城市,以及国外具有可比性的创新型城市的水平;(3)结合指标本身的含义和普遍的认识;(4)征求专家意见基础上的总结。表1简洁指标体系及其标准一级指标二级指标简洁指标标准创新资源资金投入R&D经费占GDP比重3.5%人才基础每万人科技活动人员数180人创新主体企业创新能力高新技术产业化指数80创新绩效知识产出每万人授权专利数20项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指数80创新环境基础设施每百户拥有家用电脑数量100台中介服务技术市场成交金额占GDP比重3%创新氛围企业家信心指数150政府支持科技三项经费占财政支出的比例3%科技创新与体系建设53.城市间的比较结果通过计算,得到各城市综合得分,标准为100,在样本城市中,北京已经达到了创新型城市的标准,得分为108.65分,而杭州的得分为64.82,位列样本城市的第四位。排在第二、三位的城市是深圳和上海,得分分别为82.73和69.31。同时,可以计算这些样本城市在创新资源、创新主体、创新绩效、创新环境四个方面的各自得分,将这些得分都标准化,如表2所示。表2创新型城市分项得分与排名城市创新资源排名创新主体排名创新绩效排名创新环境排名标准100.00100.00100.00100.00北京145.29174.29660.397148.821深圳88.87283.05282.28165.616上海61.88676.60470.02382.212杭州67.48450.841055.38973.733广州69.83342.201564.34572.904厦门52.05975.40570.27256.2111天津52.69889.01154.141057.729南京63.67560.56852.031170.315大连50.421148.661164.78452.7413苏州38.211778.00358.53856.3210武汉48.881242.091748.001564.027沈阳39.141659.15949.401362.448济南45.041562.11750.961244.8115青岛57.02748.401249.161441.8614西安50.841047.901340.851944.5916成都47.731347.111445.081640.0220杭州市软科学研究报告汇编(2006)6宁波28.671824.762060.98644.3417长春47.271430.791941.511842.1519哈尔滨27.981936.061843.911743.2918重庆22.812042.191631.562052.9312由此可得出基本结论:(1)总体看,杭州的创新水平综合得分低于深圳、北京和上海,高于其他城市,列第4位,但与标准的创新型城市有较大差距,这一结果比较符合杭州市创新型城市建设的现状。(2)杭州在创新资源和环境两方面表现较好,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且排名靠前。但这两项得分与标准仍有一定的差距。(3)创新绩效表现处于中等水平,与领先城市有较大差距。(4)创新主体方面较为落后,排名第10且低于平均水平,离标准差距较大。从9项指标排名来看,可得出如下基本结论:(1)杭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化指数与创新型城市的标准差距最大,是杭州市实现创新型城市的最大短板。(2)科技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指数是另一项与创新型城市标准差距比较大的指标。(3)每万人授权专利数尽管在国内处于比较靠前位置,但与创新型城市的参考标准差距也非常大,目前水平大概是标准值的1/3。(4)R&D经费占GDP比重、地方财政科技拨款占财政支出的比例、每万人科技活动人员数、每百户拥有家用电脑数量这四个单项指标目前水平比较好,但仍需努力提升。五、创新型城市评价结果分析1.与排名靠前的城市的分项得分比较如果将杭州市目前的现状与本研究中定义的标准的创新型城市相比,可以说杭州市目前在接近2/3(64.82/100)的程度上达到了创新型城市的标准。从排名靠前的城市的分项得分比较来看,具有以下结论:(1)杭州与广州的总得分、分项得分的分数和结构都极为近似,即主要依靠在创新资源和创新环境两方面较好的表现,使综合得分排名较为靠前。(2)杭州创新型城市建设的优势之一是创新资源集聚程度较高。在20个城市中,杭州的资金投入和人才投入水平均超过平均,这与杭州市近年来一系列政策科技创新与体系建设7措施是密不可分。对这些投入中,政府投入比重较高,企业投入力度不足,创新资金要寻找多元投入机制。此外,杭州的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对专业技术人才的吸引力还不够,杭州市仍亟需多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3)杭州创新型城市建设的优势之二是良好的创新环境培育。这项得分是杭州四个分项评价中得分最高的,仅落后于北京和上海,排在第三位。比较符合2006年底国家统计局发布的40个中国城市的企业创新专项调查报告中企业对当地创新环境的评价。(4)杭州在创新成果转化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方面存在着很大的不足。具体到评价指标中表现为高新技术产业化指数和科技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指数两方面成为杭州建设创新型城市的两条短腿,从而影响了创新型城市的实现度。2.对面向未来的创新活动和技术储备认识不足创新型企业是创新型城市建设最重要的主体,它们是带动城市创新的最基本的细胞和元素。企业创新能力和创新动力不足是杭州创新型城市建设过程中面临的最大问题。首先,杭州企业对于创新重要性认识仍然不足,企业在开展创新活动方面的积极性仍然不高,对面向未来的创新活动和技术储备认识不足,具体表现在:(1)工业企业中开展科技活动的单位比例较低。2005年,杭州7359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开展科技活动的单位仅占11.3%。(2)企业对创新的投入存在不足。2005年杭州企业技术开发费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为1.45%,远低于世界发达国家的2.5~4.0%。(3)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值率较低。2005年杭州的新产品产值率为4.98%,低于2000年9.34%的水平,也低于国内许多城市的水平。3.企业在研究开发经费上投入不足企业作为创新主体在创新能力上存在的问题与企业在研究开发经费投入上的不足具有密切关系,具体体现在:(1)企业经费来源的单一,创新投入不足。2005年,杭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筹集到的科技活动经费中,来自金融机构和政府部门的仅占11%。缺乏社会多渠道资金支持,企业的创新活动很难顺利开展。(2)企业创新活动中得到高校、研究机构支持不足。在产学研合作方面,2005年杭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部科技项目中与高校和独立研究院所合作的项目仅占总项目数的12.3%。4.企业创新绩效不佳企业作为创新主体存在以上问题,直接导致了创新绩效不佳。由于企业的创新能力与领先城市有较大差距,很多创新成果不能转化为经济和社会效益,阻碍了杭州的创新资源与绩效之间的转化。具体地:(1)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