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 》(初中复习阅读题集)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一讲《三国演义》■开栏小语俗话说:“乱世英雄起四方”,在三国时代的乱世中,各路诸侯都自称英雄,然而,曹操却声称当时只有两个人可以称为英雄,一个是曹操本人,那么另一个被曹操看重的人会是谁呢?(选中《易中天品三国之青梅煮酒》三国是一个风云变幻,英雄辈出的时代,不知多少盖世英雄在那里大显身手,叱咤风云,正可谓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让我们走进千年前纷乱的历史,去感受宏大的历史变迁,却印证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讲坛上的三国与罗贯中的三国竟有怎样的异同?1.了解《三国演义》故事的时代背景。2.了解《三国演义》主要人物。3.了解《三国演义》主要故事情节。4.理解《三国演义》的艺术特色。5.熟读《三国演义》中的重要精彩片段。目标导航■走进名著【名著亮相】《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长篇章回小说的开山之作,描写了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表现了统治者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历史演义小说的代表作。明代小说家罗贯中依据有关三国的历史、杂记,在广泛吸取民间传说和民间艺人创作成果的基础上,加工、创作了这部长篇章回小说。小说通过惊心动魄的军事、政治斗争,运用夸张、对比、烘托、渲染等艺术手法,成功的一塑造了诸葛亮、曹操、关羽、张飞等一批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在中国古典小说中,《三国演义》具有特殊的地位。近300年来,被人们称为“第一才子书”或“第一奇书”,放射出经久不衰的历史魅力和艺术魅力。作者名片罗贯中(1330约~1440约)元末明初小说家、戏曲家。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山西太原人。罗贯中是我国元末明初的一位杰出的古典小说家,是他把意回体小说这一文学式样推向成熟的阶段。后来的很多学者和作家曾给予他极高的评价,把他同马司迁、关汉卿相提并论。他的伟大的文学创作成就,成为中国文学、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珍贵财富。他所创作的《三国志通俗演义》,不仅在国内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而且被翻译成十多个国家的文字,风行全世界,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在国外,他的《三国演义》被称之为“一部真正具有丰富人民性的杰作”,|“第一位知名的艺术大师”。诸葛亮:诸葛亮,号卧龙(181~234),字孔明,三国蜀汉琅琊郡阳都人(今山东省沂水县)。少年时父母双亡,逐随叔父避乱荆州,隐居于南阳隆中,常自比管仲、乐毅,爱唱《梁父吟》,结交庞德公、庞统、司马徽、黄承彦、石广元、崔州平、徐庶等名士。其智谋为大家所公认,人称“卧龙”。娶黄承彦之女为妻。181年:诞生于琅邪。207年:因刘备三顾茅庐,而出山辅之。208年:说服孙权抵御曹操于赤壁。214年:被封军师将军。221年:被封蜀国丞相。225年:讨伐南蛮,将其平定。诸葛亮治国治军的才能,济世爱民、谦虚谨慎的品格为后世各种杰出的历史人物树立了榜样。历代君臣、知识分子、人民群众都从不同的角度称赞他,歌颂他,热爱他。可以说,诸葛亮在历史上的巨大影响已超过了他在三国历史上的政治军事实践。《三国演义》虽然突出了诸葛亮一生性格、品德、功业等的积极方面,但又把它无限夸大,把他描写成智慧的化身、忠贞的代表,并将其神化成了半人半神的超人形象。鲁迅评论说:“状诸葛亮之智而近于妖。”因此,《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不是真实的历史人物,而是历史小说人物。刘备:刘皇叔(161~223)中国三国时期汉国(习称蜀国)开国君主。汉昭烈帝。字玄德。涿郡涿县人。汉朝皇室疏宗。早年贩履织席为业,好交结豪侠。灵帝末年,从官府进行镇压黄巾起义有功,任安喜尉。后投靠公孙瓒。徐州牧陶谦为曹操所攻,备率兵相救,陶谦死,刘备据其遗命,代为徐州牧。与盘踞寿春的袁术相拒,为另一军阀吕布所乘,败归曹操。很为曹操看重。因谋杀曹操事泄,逃到徐州,统众数万人。建安五年(200),被曹操击破,往依袁绍。官渡之战后南奔刘表。因声望日高,刘表对他有所防备。十三年,曹操南伐,刘表去世,子刘琮降。刘备逃至夏口,采纳诸葛亮之议,与孙权联合,大败曹操于赤壁(见赤壁之战),据有荆州之地。十六年,率军数万人应益州牧刘璋之请,西入蜀。后刘备攻下成都,推翻刘璋统治,夺得益州。二十四年,击斩曹操大将夏侯渊,曹操率军亲征,无功而还。刘备遂占领汉中,为汉中王。同年,关羽被杀,荆州为孙权夺去。蜀国规模自此基本确定。陈寿对刘备的评价是:“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及其举国托孤于诸葛亮,而心神无二,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机权干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狭。”但他“折而不挠,终不为下”。在《三国演义》中,作者把刘备描写成“仁”的代表,汉室皇权正统的继承者,因而对刘备的仁爱、宽厚和知人善任的性格特征着力描画,极尽夸张,但在突出其“仁爱”时却又落入了“无能”一面,给人以“无能”和“虚伪”的感觉。电视剧中的刘备常常以泪洗面,哭与泪虽然表现了刘备的“仁”,但又给人以刘备的天下是哭出来的印象,扭曲了刘备是“枭雄”、“人杰”的真实形象。关羽:关羽,字,河东解梁(今山西运城市常平村)人。东汉末年,他与刘备、张飞结义起兵,共建蜀汉大业。官拜前将军,封汉寿亭侯,于公元219年,兵败麦城,卒别人世。有“桃园三结义”,义薄云天;“单刀赴会”,骁勇盖世等生平轶事。他以忠义仁勇著称于世,倍受人们崇仰,加之历代统治者屡次加封倡导,使其之灵侯而王、王而帝、帝而圣,步步青云,千秋奉祀;位齐孔圣。历史上的关羽为“万人之敌”一虎将,傲上而不悔下,恩怨分明,以信义著称,但“刚而自矜”,勇猛有余,智略不足。马超投降刘备后,封为平西将军。时关羽督荆州,修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关羽的“绝伦逸群”,关羽“省书大悦,以示宾客”。这是典型的有勇少谋的武将性格。但在《三国演义》中,因为他是刘备阵营中的人,又有讲信义的特点,所以,就被塑造成“义”的化身。他跟随刘备,不避艰险。下邳被俘,投降曹操,但心系刘备,只是有感于曹操待他甚厚,因而在离曹归刘前为曹操杀了袁绍的大将颜良,解白马之围。但是《三国演义》中写关羽下邳投降时相约三事、曹操以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的厚礼待他等却是子虚乌有。总之,在《三国演义》中,作者是不惜笔墨,把关羽刻画成“义重如山之人”,因而其形象也被严重的扭曲了。张飞:字翼德,冀州涿郡涿县人氏,蜀汉名将。张飞与刘备、关羽在桃园结义,张飞排行第三,随刘备征讨黄巾贼,立下大功,使刘备受封平原相。徐州城破,张飞占据古城,自任县令,让无家可归的刘备有了安身之处。曹操平定荆州,张飞引二十余骑,立马于长阪桥,三声喝退曹军百万雄兵,保刘备于平安无恙。刘备入蜀后,张飞率军沿江而上,攻略城池无数,并且义释大将严颜。后被封为蜀汉五虎大将之一。关羽死后,张飞悲痛万分,每日饮酒鞭打部下,为其帐下张达、范疆趁睡觉时杀死。曹操:曹操(155—220年),字孟德,小名阿瞒,谯(今安徽亳县)人。他是历史上最有争议的人物之一。肯定他的,说他胸怀大志,唯才是举,芟夷群丑,平定北方,登高必赋,文武兼资,御军三十余年,自著兵书十万余言,是个大政治家、大军事家、大文学家;否定他的,说他“名托汉相,实为汉贼”,是个善于玩弄权术、残忍嗜杀的“奸雄”。而历史小说〈三国演义〉则无疑大大的强化了曹操作为奸雄的一面。由于〈三国演义〉的普及,所以曹操就留下了千古骂名,他的个人形象,也几乎被定格在〈三国演义〉的形象上了,从那以后的许多文学作品,都把曹操塑造的非常不堪,他无赖,嗜杀,残忍,虚伪……在京剧之中,艺术家给他的是一个白鼻子,是一个用来取笑的小丑。大江东去,浪涌浪卷,千古人物,已烟消云散。当时具体情形,已经难以考察。几卷史书,也难以还原当初鲜活的形象。撇开道德色彩不论,单论才艺,韬略,曹操无疑是三国之中的佼佼者,比孙权、刘备不知强多少倍。首先就文学成就而言,曹操的地位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都是极为崇高的。他的四言诗,甚至可以说是卓绝千古,后无来者。在用人方面,他能够知人善任,史言曹操:“知人善察,难眩以伪,拔于禁、乐进于行陈之间,取张辽、徐晃于亡虏之内,皆佐命立功,列为名将;其余拔出细微,登为牧守者,不可胜数。”(《魏书》)孙权谓操:“御将,自古少有。”(《三国志诸葛谨传》)史家对曹操的教令颇为赞赏,胡三省认为操以“辽、典勇锐,使之战;乐进持重,使之守”。由上可知,操是善于用将的。此外,曹操还能够因才授职。建安元年,为解决军粮供应问题,操用枣祗、韩浩等议,兴办屯田,后命任峻为典农中郎将,据《三国志·任峻传》记载:“军国之饶,起于枣祗而成于峻。”至于象郭嘉、荀彧等这样的卓越文臣,曹操更是招用有术,不中这些好的方面复赘言。周瑜:历史上的周瑜“性度恢廓”,谦让服人,有“雅量高致”。刘备称他“文武筹略,万人之英”。孙权则赞他有“王佐之资”。但在《三国演义》中,周瑜成了诸葛亮的垫底人物。写周瑜,是为了抬高诸葛亮。因此,《三国演义》中的周瑜气量狭小,智谋也总是逊诸葛亮一筹,根本不像苏轼所歌颂的周瑜“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千古风流人物”,成了《三国演义》中蒙受最大冤屈的人物。《三国演义》描写了汉末到晋初这一历史时期魏、蜀、吴三个封建统治集团间政治、军事、外交等各方面的复杂斗争。通过这些斗争,作者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腐朽,谴责了统治者的残暴和丑恶,反映了人民在动乱时代的灾难和痛苦,也表现了他们对统治集团的爱憎和向背,以及他们反对战争分裂,要求和平统一的愿望。在对三国历史的把握上,作者表现出明显的“拥刘反曹”倾向,把蜀汉矛盾当做全书矛盾的主导方面。书中极力宣扬了刘、关、张的义气,对刘备集团的主要人物加以歌颂,对曹操则极力揭露鞭挞,表现出封建时代人民对“明君”的拥护,对“暴君”的憎恶。但是《三国演义》的思想内容也存在一些明显的缺点。作者从封建社会立场出发,污蔑黄巾起义军是“劫掠良民”的“盗贼”,虽然在具体描写中,作者也指出朝政的种种黑暗、腐败是起义的原因,但这并不能掩盖作者对农民起义的偏见。1.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三国演义》是一部英雄志士的颂歌,塑造了一系列独具神采的人物形象。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毛宗岗所说的“三绝”,即“古往今来贤相第一奇人”诸葛亮,“古往今来名将第一奇人”关羽,“古往今来奸雄中第一奇人”曹操。2.虚与实的结合。清代的章学诚认为《三国演义》是“七分事实,三分虚构”,罗贯中较好地处理了历史真实与艺术虚构的关系,从而使《三国演义》产生了巨大的艺术魅力。3.善于通过错综复杂的故事情节表现种种矛盾,尤其擅长描写战争。《三国演义》描写战争成就之高,堪称独步。小说共描写了大大小小的战争上百次,在作者的大手笔下,可谓惊心动魄,千变万化,各具特色。作者善于集中笔墨,着重描写战争双方决战前的力量对比、形势分析和战略战术的运用,从而揭示出战争胜负的原因。如官渡之战、蠡陵之战各不相同,均成为著名的战例:七擒孟获、长坂坡、失街亭等也各有特色。4.语言极富特色。“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的浅近文言,有利于营造历史的气氛,雅俗共赏,形成了一种适合于历史演义的独特语体风格。其叙述语言以粗笔勾勒见长,简洁、明快。人物语言注意个性化。1、周瑜谋荆州———陪了夫人又折兵2、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3、煮豆燃豆萁——自家人整自家人4、关羽降曹操———身在曹营心在汉5、对着张飞骂刘备———找气惹6、草船借箭————满载而归7、关羽开刀铺———货真价实8、张飞吃秤砣———铁了心9、孔明借东风———巧用天时10、吕布戏貂蝉———英雄难过美人关11、蒋干盗书———聪明反被聪明误12、诸葛亮玩狗——聪明一世糊涂一时13、庞统当知县———大材小用14、孔明草船借箭——有借无还15、看三国掉泪———替古人担忧16、董卓进京———不怀好意17、刘备的江山———哭出来的18、阿斗的江山———白送19、鲁肃服孔明———五体投地20、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1、髀肉复生(刘备):形容长期清闲,事业毫无成就。2、如鱼得水(刘备与诸葛亮):比喻得到了与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对自己非常合适的环境。3、三顾茅庐(刘备与诸葛亮):形容求才若渴,后用来比喻多次专诚拜访。4、初出茅庐(诸葛亮):形容刚出来做事,缺乏实际经验,比较幼稚。5、集思广益(诸葛亮):指集中众人的意见,扩大工作的效果。6、鞠躬尽瘁(诸葛亮):形容贡献自己

1 / 3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