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记载册课题名称自主性课外阅读研究立项时间2005年9月立项级别、编号鹿城区教育科学规划“青年双百”课题课题负责人詹茜预期完成时间2007、12实际完成时间2007、12承担单位温州市上陡门小学课题研究工作计划表月份研究工作的主题及内容主持人执行情况2005、9至2006、11、发现问题、选择及确定课题、进行课题论证、查阅文献资料。2、确定研究的对象和目标,拟订课题研究方案及收集资料,学习研究有关文献并修正方案。3、成立课题组,进行课题实施。课题实施前对学生进行指导,帮助学生规范进入课题研究。詹茜良好2006、2至2006、71、实施课题研究计划。使课题从理论深入实践操作,同时积极反思和反馈,及时小结,借鉴国内外2、同类研究的精华所在,对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有更深的认识和理解。詹茜良好2006、8至2007、11、对研究的对象及内容进行分层次、分阶段进行研究。2、对反馈的信息及结果进行收集及整理材料,并加以核实、筛选和补充。詹茜良好2007、2至2007、71、定量、定性分析资料,揭示其内在的联系和规律。2、整理研究资料3、做好课题总结和撰写结题报告的准备。詹茜良好课题开题论证记录表开题论证时间2005年10月10日开题论证地点鹿城区上陡门二小组织论证单位鹿城区上陡门二小主持人詹茜论证方式会议论证√通讯论证□参加论证的主要人员姓名单位职务(或职称)郑云鹿城区上陡门二小校长方均艇鹿城区上陡门二小教导主任吴薇鹿城区上陡门二小教科室主任詹茜鹿城区上陡门二小小学一级语文教师王海珍鹿城区上陡门二小小学高级语文教师课题论证结果摘要阅读是一个人个体生命的扩展。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应该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关注学生内部动力的生成,形成课外阅读场。同时,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学生不同年龄段的身心特点,提供适合其阅读的读物,让小学生形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促进孩子语文素养的提高。叶圣陶先生对养成阅读习惯的重要性早就进行了强调:“国文教育一种重要目的――养成读书习惯,而一般教师常是忽视或遗忘的。科内教材既以含有文学趣味为标准,即日常生活的必需知识之获得,当然有赖于以外的书籍。此等书籍,但须泛览,不必精读。然而足以补充,可为参考,功用很大。”可见,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的养成极其重要,可它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教师必须耐心引导,才能有所收获。叶老还说:“科内教材有定量,虽足使儿童感兴味,尚不能厌足。惟有取兴味相类的书籍供给儿童,使他们有取之不尽的乐趣。如此,国文教授的收效必大。”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起步时期,如一株株刚破土的幼苗,渴望吮吸知识的甘露,以使自己茁壮成长。而这“甘露”的获得,除了靠老师课堂上有限的传授外,更需要学生依靠课外阅读去采集。备注课题研究参阅资料一览表序号摘记日期文章标题作者出处12005、9《新课程研究》王深根主编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2005、11《走进新课程》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32006、1《语文课程课程标准》教育部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42006、3《课外阅读方法种种》孙春华《山东教育》52006、5《剪报编报促进阅读》王冲人民教育出版社电子版72006、6《于漪语文教育艺术研究》全国中语会青年教师研究中心山东教育出版社82006、9《小学大语文课外阅读活动模式的理论与实践》周慧琳人民教育出版社92006、10《采得百花好酿蜜》李武生人民教育出版社电子版102006、12《高年级课外阅读能力评价的研究》袁红娥《山东教育》112007、1《关于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的调查与思考》汪潮人民教育出版社电子版122007、3《课外阅读与大语文教学观》李丽华北京师范大学校刊132007、5《课外阅读方法》王红《福建教育》142007、6《课外阅读漫谈》丁一与《教学月刊》1516注:参阅的资料请妥善保管,以便检查和结题时用。研究阶段性小结起讫时间2005年9月至2006年1月主要研究内容1、选择及确定课题、进行课题的开题论证、查阅文献资料、确定方案。2、对国内外同类研究课题的内容进行调查、借鉴及研究。完成的主要研究工作比较相关课题的研究理念、内容及概念界定。研究结果概述阅读是一个人个体生命的扩展。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应该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关注学生内部动力的生成,形成课外阅读场。同时,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学生不同年龄段的身心特点,提供适合其阅读的读物,让小学生形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促进孩子语文素养的提高。现今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状况堪忧,大部分小学生的课外阅读以消遣和开心为主要目的。现在很少有学生孜孜以求地去读一本课外书,读书就是看热闹,图好玩,一目十行,走马观花,热衷于那些猎奇的、情节曲折的、富于幻想的卡通书,书中人物都是怪怪的,从中很难感受到人物形象的美、思想情操的美、文学艺术的美,孩子们所看到的都是一些搞笑、暴力、格斗、凶杀,整本书连一句完整的话都没有,只有‘哇、哈、呀、啊、嘿……’干巴巴的字眼,几分钟就能看完一本。不可否认,这也是在看书,但它远远代替不了文字阅读的作用。如果学生表达思想感情只会用“哇!”或“啊、哈”等贫乏的语言,久而久之,势必导致一代人的知识贫乏、思想贫乏、文学修养贫乏,那将是十分可怕的事情。这一代孩子基本上是在电视机、计算机前长大的,他们热衷于那些图像式的东西,对文字的迷恋程度大大降低了。阅读的启蒙教育太晚了,看书并不是为了领略文字世界的精湛,而是图消遣、寻开心。因此,正确引导小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兴趣和习惯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叶圣陶先生对养成阅读习惯的重要性早就进行了强调:“国文教育一种重要目的――养成读书习惯,而一般教师常是忽视或遗忘的。科内教材既以含有文学趣味为标准,即日常生活的必需知识之获得,当然有赖于以外的书籍。此等书籍,但须泛览,不必精读。然而足以补充,可为参考,功用很大。”可见,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的养成极其重要,可它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教师必须耐心引导,才能有所收获。叶老还说:“科内教材有定量,虽足使儿童感兴味,尚不能厌足。惟有取兴味相类的书籍供给儿童,使他们有取之不尽的乐趣。如此,国文教授的收效必大。”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起步时期,如一株株刚破土的幼苗,渴望吮吸知识的甘露,以使自己茁壮成长。而这“甘露”的获得,除了靠老师课堂上有限的传授外,更需要学生依靠课外阅读去采集。吕叔湘先生曾指出:“同志们可以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课外阅读的占多少。我想大概是三七开吧,也就是说,百分之七十得之于课外阅读”①。吕老的这一观点,充分说明了课外阅读在形成学生语文能力方面,起着巨大的作用。主要收获1、了解了相关课题的研究理念、内容及概念界定。2、促进了本课题研究的帮助与进展。存在的困难与问题1、如何准确制定研究目标及原则,更好地在实践中落实研究目标,遵循研究原则。2、如何确定及制定适合本班学生的课外阅读方案与课外阅读评价标准。3、对课题今后实施与推广及运用可能存在一定的变数无法预料,较难准确做出应付,快速解决困难。下阶段研究的设想与建议1、制定研究目标及原则,更好地在实践中落实研究目标,遵循研究原则。2、确定课外阅读的操作方案以及尝试方法,供实践及研究。2、在实践研究时,做好及时发现问题和及时修正方案的准备。研究阶段性小结起讫时间2006年2月至2006年6月主要研究内容落实本课题的研究目标及原则完成的主要研究工作1、制定本课题研究目标及原则。2、在实践中落实研究目标,遵循研究原则。研究结果概述新课标以全新的理念谈到了课外阅读的问题,要求“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有较丰富的积累”,不仅对课外阅读量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并且对课外读物提出了建议。“有较丰富的积累”不仅是指语言的丰富,还包括精神世界的丰富。因此,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必须做到质和量相统一:既要让他们完成量的规定,更要让他们在阅读中真正受益,努力使每一次阅读都成为丰富语言和精神的有效阅读。一、从功利阅读向经典阅读回归在当今这个多元文化交汇的时代,我们会发现许多孩子手中捧着卡通漫画、通俗故事、作文选编和流行杂志等。这种感性化、浅层次的功利性阅读,占据了他们许多课余时间。功利阅读的需要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放松,二是应试。放松是因为学生学习生活紧张,读一些轻松休闲的图文,可以调节情绪。为应试而读则更为明显一些。家长把作文选、作文辅导用书当作孩子最好的读物,认为对提高作文成绩有用,于是累案的作文书包围了孩子,最终导致他们阅读兴趣的失落。功利性阅读是需要的,但绝不应该成为学生阅读的主流。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来说,只有多读经典作品,才能完善他们的人格,丰富他们的人生底蕴,引导他们走向积极健康的人生之路。这已是形成共识了的。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去品味经典的醇香,从功利阅读向经典阅读回归。回归经典阅读,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新课标中推荐了一些经典篇目,还给教师留下了推荐的空间。语文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个具体的经典作品阅读计划,提供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在实际阅读中,很多经典作品的内容远离学生的生活,不易读懂。因此教师要利用课外阅读指导,向学生介绍作品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生平,赏析精彩章节,为学生阅读经典提供帮助。教师除了指导之外,还应创设一个阅读经典的氛围,如在班级张贴作品的插图,播放相关的影视片段,摘抄作品中的名言警句等,让学生在这种浓郁的经典文化氛围中成长。二、从兴趣阅读向意志阅读跃迁兴趣是阅读活动得以进行的前提,是阅读动机中最为活跃的因素。对绝大多数中小学生来讲,阅读活动主要表现为兴趣化的阅读。他们只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读物,而对一些虽然有意义、有价值,但不感兴趣的读物很少顾及。实际上,仅靠兴趣来维持阅读是不长久的,也难以取得良好的成效。而新课程标准以及教师推荐的读物,并不是每个学生都感兴趣的;课程标准规定的阅读量,学生不下一番苦功夫也是难以完成的。然而,这规定的阅读量是提高语文素养的基础,是必须完成的,带有一定的强制性。这就要求学生有高度的阅读自觉性、自制性,需要他们用意志来支撑,保证阅读任务的顺利完成。从这一点来看,阅读指导不能完全迁就于学生的兴趣,应该在激发兴趣的同时,注重阅读意志的磨练,促使他们从兴趣阅读向意志阅读跃迁。培养阅读意志,首先要有明确的目标导向。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将阅读量的目标任务分解到每个年段、每个学期,甚至每一天,让学生逐步达到规定的要求。其次是要运用阅读成果来强化意志的培养。阅读过程是艰苦的,学生很容易半途而废。因此教师要定期举行读书节、报告会等阅读活动,让学生交流、汇报自己的阅读成果,以成功的体验来补偿过程的辛劳,增强战胜阅读障碍的信心。三是要发挥阅读兴趣与阅读意志的相互促进作用。学生在阅读开始阶段往往受兴趣的支配,随着阅读任务的加重,困难越来越多,兴趣就渐渐失落。这时就需要意志来维持阅读活动的进行。学生在意志的支撑下,阅读取得明显成效的时候,又会增强阅读的兴趣。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阅读兴趣的激发,又要注重阅读意志的培养,充分发挥两者的互动作用,推动阅读活动持续深入地进行。三、教师阅读与学生阅读共生阅读是语文教师的立身之本,不爱阅读的语文教师肯定是不称职的。只有热爱阅读的教师,才能充实自己的课堂,体验学生阅读的甘苦,找到与学生进行心灵对话的话题,及时向学生推荐有益的读物,成为学生阅读的榜样。我们每一位教师在大力倡导学生阅读的同时,也要自我反思一下:自己的阅读状况如何?读了多少书?读了哪些书?在实际教学中,语文教师的阅读深刻地影响着学生的语文学习。教师阅读与学生阅读之间要努力形成“共生”效应,达到相互依存、彼此有益的境界。要做到这一点,首先是共同阅读。推荐给学生的必读书目,教师要先去读。同时,教师的阅读面一定要拓宽,既要读好经典作品,还要关注当代作品,及时为学生推荐优秀读物;不仅要阅读原著,还要阅读一些相关的评论文章和背景材料,以提高对学生的指导能力。其次是共同感悟。师生在阅读中都有体验和感悟,但由于年龄和生活阅历的差别,他们的感悟和体验是有区别的。因此,师生及时交流,进行心灵的对话,不仅有利于师生情感的沟通,而且有利于学生精神世界的充实。第三是共同打造班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