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山人专题(一)身世:皇族、亡国八大山人原名朱统,乳名朱耷,明太祖朱元璋十世孙。号八大山人、雪个等。他一生对明忠心耿耿,以明朝遗民自居,不肯与清合作。八大19岁那年,明朝覆灭了,清廷旋即对朱明宗室展开追捕和杀戮。锦衣玉食的皇孙,瞬间沦为亡命江湖的逃犯。当显赫的地位与优越的生活完全丧失,八大已经没有了选择,他只得遁入空门。但国破之痛,家亡之恨,自始至终贯穿着八大的一生。长期的痛苦压抑,使八大的身心饱受摧折,绘画成了他惟一的宣泄途径。朱耷画山水,可谓“墨点无多泪点多,山河仍为旧山河”,“想见时人解图画,一峰还写宋山河”,可见朱耷寄情于画,以书画表达对旧王朝的眷恋。在朱耷的画幅上常常可以看到一种奇特的签押,仿佛象一鹤形符号,其实是以“三月十九”四字组成,借以寄托怀念故国的深情(甲申三月十九日是明朝灭亡的日子)。朱耷六十岁时开始用“八大山人”署名题诗作画,他在署款时,常把“八大山人”四字连缀起来,仿佛象“哭之”、“笑之”字样,以寄托他哭笑皆非的痛苦心情。其弟朱道明,字秋月,也是一位画家,风格与乃兄相近,而且还要粗犷豪放。他的书画署名为牛石慧,把这三个字草书连写起来,很象“生不拜君”四字,表示了对满清王朝誓不屈服的心情。他们两兄弟署名的开头,把个朱字拆开,一个用“牛”字,一个用“八”字。这样隐姓埋名,可谓用心良苦。(二)性格:嗜酒、疯癫人们得到了他的画都争着收藏,把它看得很贵重。他喝酒不能喝完二升,但是喜欢饮酒。贫困的读书人或普通百姓、宰杀牲畜的、卖酒的邀请他喝酒,他就去;每次去喝酒总是喝醉。喝醉后创作时墨汁淋漓,也不很爱惜(自己的作品)。八大山人多次到城外僧舍去,小和尚争着纠缠他索要画作,甚至于拉扯他的衣袖衣襟,山人也不拒绝。朋友中有人赠送他财物,他也不推辞。然而达官贵人想要用几两银子换一张水墨画,也得不到;有人拿绫绢来,他就径直接受,说:“我把它当作做袜子的材料。”因此,达官贵人求他的书画,竟然反而要从贫困的读书人或和尚僧众、宰杀牲畜的、卖酒的那儿买到。一天,忽然在他的门上写了一个大大的“哑”字,从此对人不说一句话,然而喜欢笑并且更喜欢喝酒了。有人请他喝酒,他就缩着脖子、拍着手掌哑哑地笑。又喜欢游戏猜拳,赌酒胜了就“哑哑”地笑,输得多了就用拳打胜者的后背,更哑哑地笑个不停。喝醉了就常常叹息抽噎落泪。(三)书画:至简、怪异八大由于他的特殊身世,和所处的时代背景,使他的画作不能像其它画家那样直抒胸臆,而是通过他那晦涩难解的题画诗和那种怪怪奇奇的变形画来表现。例如他所画的鱼和鸟,寥寥数笔,或拉长身子,或紧缩一团,倾是而非。特别是那对眼睛,有时是个椭圆形,都不是我们生活中所看的鱼、鸟的眼睛,生活中鱼、鸟的眼睛都是圆圆的,眼珠子在中央也不会转动。八大的鱼、鸟的眼珠子都能转动,有时还会翻白眼瞪人哩。他画的山石也不像平常画家画那个样子,浑浑圆圆,上大下小,头重脚轻,他想搁在哪里就在哪里,也不管它是不是稳当,立不立得住。他画的树,老干枯枝,仅仅几个杈椰,几片树叶,在森林中几万棵树也挑不出这样一颗树来。他画的风景、山、光秃秃的树,东倒西歪,荒荒凉凉,果真有这么个地方,我想谁也不肯到这里来安家落户。对晤八大画作,扑面而来的是铜驼之悲、愤世之慨。他画山水,常常残山剩水、天寒地荒;他画树木,往往枝枯干秃,东歪西斜。他画鱼鸟,那些鱼长着人眼,眼珠上翻,一副“白眼向天、冷眼观世”的神情;那些鸟呢,耸肩缩颈,单足蜷曲,一种“受辱不屈、势不两立”的姿态。还有那些残花、败叶、颓屋、危石,在他笔下或变形,或夸张,完全跳出正常的美学范畴,袒露出无穷的冷酷、桀傲、惊警、丑陋……在八大那里,每每一条鱼,一只鸟,一只雏鸡,一棵树,一朵花,一个果,甚至一笔不画,只盖一方印章,便都可以构成一幅完整的画面,可以说少到不可再少了的程度。前人所云“惜墨如金”,又说“以少少许胜多多许”,只有八大才真正作到了这点,可谓前无古人,后难继者。八大山人的《古梅图》,全图仅画一株虬根曝露、半身残损的古梅,尽管伤痕累累,依旧傲然兀立。一束新枝从老干旁横逸出来,绽放出几朵稀巯的梅花,显出凛然生机,与枯死的另一半形成强烈对比。梅花向来是中国画家的挚爱,八大的古梅,则更像自我写照:虽然身心俱残,却改变不了他的故国之思,阻挡不了他的重生渴望,他还在顽强地等待春消息。八大山人的《孔雀图》,画面上有一块残破的石壁,石壁的角落里有牡丹和竹叶,石壁下有一块石头,石头上站着两只孔雀。这几个意象,本来是花鸟画中的传统素材,但通过变形处理和艺术创造突出了一种丑怪的风格。石头尖而不稳,孔雀奇丑无比,尾巴上有三根雀翎。画面上题诗一首:“孔雀名花雨竹屏,竹梢强半墨生成;如何了得论三耳,恰是逢春坐二更。”辛辣地讽刺了那班头戴三眼花翎乌纱帽的汉族大地主屈膝求荣、投降新主子的奴才丑态。朱耷作《孔雀图》时,已是65岁高龄,据明朝灭亡已有46年。46年光景,八大山人仍能保持崇高的民族气节,对卖主求荣的嗤之以鼻,实在难能可贵。【典故】诗中“三耳”的典故出自《孔丛子》里所记的“臧三耳”。臧是个奴才,奴才的本性是:逢迎拍马、唯命是从和告密他人,所以比平常人要多一只耳朵。清代官员中顶戴“三眼花翎”者是高等级的官。花翎是皇帝赏赐的,画中孔雀只有三眼花翎,用来影射那些只晓得奉承溜须的高官,说他们是奴才。“坐二更”更是直截了当地讽刺奴才的。当年康熙下江南巡行之时,这些官员纷纷来接驾,本来皇帝是五更天才到,他们二更时便早早赶在那里等着皇帝的到来。八大山人的《孤禽图》,整幅画的画面,仅在中下方,绘一只水禽,鸟的眼睛一圈一点,眼珠顶着眼圈,一副白眼向天的神情。禽鸟一足立地,一足悬,缩颈,拱背、白眼,一副既受欺又不屈,傲兀不群的情态。一股冷漠倔强之气从黑鸟的身姿和眼神里透出,有种横眉冷对大千世界的气势。形象洗练,造型夸张,表情奇特,构图奇妙,笔法雄健泼辣,笔势朴茂雄伟,墨色淋漓酣畅。流露出愤世嫉俗之情,透露出雄健简朴之气,反映出孤愤的心境和坚毅的个性,具有奇特新颖,出人意表的艺术特色。八大山人的《杨柳浴禽图》。这幅画是78岁时所画。画面是:一个山坡上,一株老树,树干屈曲横斜,伸向山谷。山坡上斜立着一块岩石,支撑着横斜的树干。一只乌鸦站立在树干上,仰头侧立,我们甚至看不到它的眼睛,但能感到它寂寞而倔强的心灵。这位才华横溢的僧人画家,似乎超然世外,实际上对现实人生体察入微。他以避世的心态度过了79年的漫长人生,其实心里并不超然。他有一首题画诗,写的是:“墨点无多泪点多,山河仍是旧山河。横流乱世杈椰树,留得文林细揣摹。”特殊的身世、家国的变乱从来没有从他的脑海中离开,他对清王朝心有愤懑,对故国常怀哀思。身在六根清净的寺院,可他血脉中,流的毕竟还是朱家天子的龙血。(四)评价:(1)“眼高百代古无比,书法画法前人前”是清“四僧”之一石涛对八大的赞誉。(2)齐白石曾作诗一首:“青藤雪个远凡胎,缶老衰年别有才;我欲九泉为走狗,三家门下转轮来。”(3)乾坤中的一草亭,江海中的一浮鸥,宇宙中的一只船,反映出人的生命困境以及从此困境中突围的可能路径。这是一种深层的生命自信。我们每个人都是渺渺宇宙的一个点,八大山人也有此认知,他早年号雪个、个山,自称“个山人”,这个“个”就是乾坤中之一“个”,一点。个,也可解释为竹,雪个,即皑皑白雪中的一枝竹,白色天地中的一点青绿。在《个山小像》中,八大山人录其友人赞语:“个,个,无多,独大,美事抛,名理唾……大莫载兮小莫破。”八大山人想要告诉人们的是:我山人是天地之中的一个点,虽然只是一点,当我抛弃欲望的追求,唾弃名理的缠绕,获得自身的独立的时候,我就可以齐同世界,拥有世界,我就是大全。八大山人笔下的一朵小花,一枝菡萏,一羽孤鸟,都是一“个”,一点,一个充满圆足的生命。八大的自尊缘此而出。——《乾坤草亭》(4)比如,我的画留的空白很多,因为我知道白和黑同样重要。中国绘画就是“有无相生”之道的形象体现,笔墨的“有”和画面空白的“无”相互辉映才造就了国画之美。这就好比一个伟大的建筑师,难道他仅仅是在设计一个建筑吗?当然不是,他是在塑造建筑后的一片天。建筑师的伟大不仅是他设计的建筑漂亮,建筑后面的那片天空也要非常漂亮。中国画家要时刻记住这一点,不要在用墨的时候忘记了白纸。一位中国画大师,他深知,在他下笔那一刻,不仅应留意笔墨之间,更重要的是笔墨后的那片空间的塑造。元代山水画家倪瓒的画就非常注重黑白间的比例,比如他的《容膝斋图》,几棵小树,一个茅亭,朦胧的远山,没有人物,没有动态。然而,你一看就能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哀愁,一种天荒地老式的沉默和寂寞。八大山人画的鸟,蜷曲着身子,寥寥几笔,把鸟的全部内在生命表达得淋漓尽致。我在一篇论八大山人的文章中说过,“八大山人的画渐渐趋近他语言符号的本体,或者换言之,他的画就是一种符号性的空前伟岸的语言”,他的画已经撇除了一切的繁文缛节、一切的矫揉造作和一切的事功媚俗,剩下的只有“士气”的符号,简捷清纯、精微广大、高明中庸。——《范增开讲》(五)习作赏析八大山人:孤独者的光芒墨点。雨点。泪点。狂泻而下。一张苦瓜似的脸上布满了密密麻麻的泪,分不清是墨点,雨点,或是泪点。水墨交融,使这张脸阴愁惨淡、面目模糊。写到八大山人,仿佛眼前就会出现这样一副情景。日本作家川端康成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时,在斯德哥尔摩发表过一篇著名的演讲。他说:“日本古代的和尚在雪地里作诗,感叹生命和自然,然后在雪夜中去找其他和尚对话。”这种超然物外而又与自然和谐相融的情境,使西方人产生浓郁的兴趣与好奇。这种精神与情境,对中国人来说,是何等熟悉?南昌人朱耷,在历史上就是这样一位亦僧亦道、亦画亦诗的人物。他自号八大山人,字雪个。“八大”这个名字究竟何意?学者赵力华近有新解,将“朱耷”二字拆开,“朱”字去“牛”,“耷”字去“耳”,去“牛耳”之后,便剩下“八大”——“八大”者,失去“牛耳”(统治权)之人也。“雪个”。白色的雪地仿佛一张铺开的宣纸,上面书写着一个个“个”字,像一个清晰的哑谜。后人有的认为,“雪个”有暗喻自己出家后,一尘不染之意,又有自己作为明皇室后代,对异邦占领江山,深怀雪恨抒个痛快之意。但我更愿意单纯地把它看成雪地上美丽的鸟迹,让它如同传说一样引人遐想,令人难以忘怀,无法释念,所谓“雪泥鸿爪”是也。那个为其留下雪泥鸿爪的地方,抑或说一张供雪个作画的大纸,即是吾乡。而其款识中我们还依稀可辨个山、人屋、刃庵、破云樵者等稀奇古怪的字号,它都是八大山人用那支奇崛的笔勾划在上面的。当年八大山人那袭厚重僧袍,裹藏着的是一颗大孤独的心。这颗心其时绝没有几个人能理解,它隐忍着多少痛苦、绝望、泪水与寂寞,当这颗心再也容纳不下如此多的痛苦而要迸裂时,便有了亘古孤绝的八大山人的画和诗。那些诗画是上天对他孤独的一种抚摸,又是他情绪与心境的奇异变体,如同古老庭院里未央的魂魄,它们游荡,愤慨,还有永远无法复苏的疼痛……他的作品,是一派枯枝败叶,丑石怪鸟,残山剩水,非常接近他本人,初看他的作品根本不是审美,而是在审丑。不难看出,诗人写鸟就是在写山人,山人画鸟也就是在画自己。一只坚硬的手,紧攥着他的孤独。八大山人之前,我们也看到过很多美丽的山水、人物、花鸟画,其画意诗情千百年来令人陶醉不已,只是那些作品美则美矣,但好像还总是缺少了些什么。少了什么呢?少的正是八大山人那样的生命体验和生命意识,所以八大山人之前的中国画在打动人心、撼人心魄、唤起人的生命感受方面就略有遗憾。而八大山人,却是以自己的人生遭际感受而苍凉入画,他用大写意的手法画出的一枝一叶,都是自己生命的骨血;他画出的鸟啼涧鸣,都是自己内心无声的歌哭;他画出的丑石怪禽,都是自己生命的倔强与傲岸的写真。因此,他才会在这些画幅上将落款的“八大山人”变形地写成“哭之笑之”,一吐他内心的积郁。看八大山人的作品,我们是在阅读一颗大孤独、大悲寂的灵魂,如同站立在深秋或初冬的寒风中,枯叶从身边扫过,我们会打一个寒噤。然而正是这一个寒噤,使我们触摸到了八大山人在三百多年前的巨大孤独与同等巨大的傲岸。就像贝多芬、罗丹、毕加索一样,所有杰出或伟大的艺术家都逃不过时光与苦难的凌迟,八大山人也摆脱不出历史的左右。这位孤寂的天才在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