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讲 福音书中天国的观念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福音书中的上帝国观念圣经专题讲座第十讲2内容•马太福音简介•关于历史的耶稣的研究•福音书中的上帝国观念马太福音•马太福音大致写于公元70年代前后。•这卷书自二世纪以来就一直与马太的名子联系在一起,被称为“马太所写或依据马太的福音书”。3马太福音•马太在马可和路加福音中也被称为利未(可2:14;路5:27),原本是一个税吏(太9:9),后被耶稣召为12门徒之一(太10:3)。因作过税吏被认为是受过较好教育的人,因此有可能写作此福音书。马太福音•早期的教父多认为马太福音可能写于犹太人群体,即给犹太人群体写的.•优西比乌在《教会史》中也记下了爱任纽的一句话:“马太在讲他们方言的希伯来人发表了一卷福音书,而彼得和保罗则在罗马传讲福音和建立教会”。马太福音•马太福音明显有两重线索,即叙述线索和主题线索,这两个线索是穿插在一起的。这一点可以在下面的结构分析中看到。•因此除了叙述线索外,还有五个大段的主题论述。这反映出马太福音试图想要对耶稣教导的一些主题进行概括。马太福音•特别注意马太福音中这样一句关键的重复句式:“当耶稣讲完了这些话后……”。这个句式在整卷书中共出现了五次(7:28;11:1;13:57;19:1;26:1)。•每次都在耶稣对其门徒有一段较长的教导之后出现。如果认真地思想这五段的教导,就会发现每段都有一个主题。•第一主题:天国原则的说明•描述:事工的预备(3:1—4:25)•论述:登山宝训(5:1—7:29)•第二主题:宣教的教导•描述:对话、神迹与医治(8:1—9:38)•论述:宣教的教导(10:1—42)•第三主题:以比喻教导天国•描述:冲突、质问与为难(11:1—12:50)•论述:比喻(13:1—13:53)•第四主题:关于教会的教导•描述:喂养的神迹、彼得的认信及宣告受难(13:54—17:27)•论述:关于教会的教导(18:1—35)•第五主题:关于终末世教导•描述:进入耶路撒冷(19:1—23:39)•论述:关于末世的教导(24:1—25:46)福音书研究•18世纪随着自然神论的出现,对福音书中关于耶稣的记载,英国的自然神论者开始认为,福音书是初期门徒出于自己对耶稣的信仰而将他加以神化的产物。或者是第一代门徒信仰经验的记录。10福音书研究•于是有人认为,门徒们在福音书中所记录的耶稣,因为有他们自己信仰的色彩,不一定是历史上真实的耶稣。他们试图将那个发起了一场宗教运动的真实的耶稣从福音书中还原出来。由此产生了“寻求历史的耶稣”运动。11福音书研究•“寻求历史的耶稣”的前提:•将耶稣作为一个历史人物与教会对于他的解释或神化区别开来。•即除去所有后来附加的、不必要的、不适当的观念或教义;还历史之耶稣的本来面目,使基督教能够有一个更真实的基础,更加为人所信。福音书研究•通过对福音书的理性分析,人们认为重建那位真实的、历史的耶稣是可行的。•在新约福音书的背后,所寻找出来的那位“历史的耶稣”,应该是一位作为道德教师的耶稣。14福音书研究•比较看重登山宝训中的教育教导:•你们听见有话说:“当爱你的邻舍,恨你的仇敌。”只是我告诉你们,要爱你们的仇敌,为那逼迫你们的祷告。(太5:38-44)•所以无论何事,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因为这就是律法和先知的道理。(太7:12)福音书研究•保罗(H.E.G.Paulus,1761-1851)1828年出版的四卷本《耶稣传》之中,认为福音书的神迹故事是依据真实的记忆,但他拒绝对它们作任何超自然的解释(如拉撒路被埋葬的时候是处于昏迷的状态,当耶稣叫他走出坟墓的时候他苏醒了)。显然门徒误把耶稣的行动当作神迹,以为耶稣是一位神人,其实耶稣乃是在倡导一种新的精神宗教。15福音书研究•斯特劳斯(D.F.Strauss)是新约评断学中的“图宾根学派”的创始人之一。1835年发表的《耶稣传》成为这个运动的一个代表。•他看到企图靠去掉福音书中的神迹成分来寻找真实的耶稣,并不能妥善处理作为历史记录的福音书。如果超自然的观点不能再用来维护福音书的真理,而理性主义的观点也不能提供满意的答案,那么,只剩下一个可能性,那就是把福音故事看作是神话叙事。福音书研究•他把福音书看作是耶稣的门徒使用神话叙事方式所表达的对耶稣的信仰。•通过把这种神话叙事还原为门徒内心的基本信念或记忆,就可以看到他们眼中真正的耶稣是怎样的。17福音书研究•例如他看耶稣复活为神话叙事:重要的是“耶稣复活信念的起源,而无须以神奇的复活事实为基础。”•他认识到复活对基督教的重要性:它表明耶稣是基督,是那位弥赛亚。但他基本上排除了复活事件作为一种客观事件的可能性。或者说,客观复活事件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复活信念”。福音书研究•复活信念来自于人的内心,是由于对耶稣人格的回忆和思念。•复活事件只是人内在的复活信念的一种外在投射。•由当时的文化所决定,只有神话叙事的形式可以表达这种信念。福音书研究“历史的耶稣的寻求”运动到19世纪后期浪漫主义兴起后,出于对“人的精神”的提升和发展感兴趣,特别表现出对耶稣的宗教人格(religiouspersonalityofJesus)产生的兴趣。与理性主义者不同的是,耶稣现在是完美人格的典范。福音书研究•韦斯(JohannesWeiss,1863-1914)在他的《耶稣关于上帝之国的讲道》(ThePreachingofJesusoftheKingdomofGod,1892年)中特别指出,不能将耶稣的信息和当时的犹太终末论分开。看待和理解耶稣教导的主要途径不是道德的、或人格的,而是终末论的途径。21福音书研究•耶稣教导的核心信息不是通常说的登山宝训中的伦理教导,而是其“上帝之国”的信息。并且理解上帝之国必须是从终末论意义上,要在当时犹太背景下来理解这个词。•理性主义者乃是用这个时代的、此世的、伦理的、内在的眼光重建“历史的耶稣”。福音书研究•史怀哲(AlbertSchweitzer,1875-1965)在其《寻求历史的耶稣》(1906年)中对莱马卢斯以来的耶稣生平研究进行了总结。在书的结尾,史怀哲表明了他自己的观点:耶稣在期盼一个很快到来的上帝的介入,它将结束现行世界的秩序。所以,自由主义认为耶稣正在当今世界创建一个新的精神宗教是错误的。他认为历史的耶稣和信仰的基督之间的两难选择在这个神性的干预中得到解决。23福音书研究我们要寻求对耶稣教导的历史性理解;我们必须抛开我们在教义问答中所学到的,那种形而上的圣子观念、三位一体、及其他的教义观念,而进入到一个完全犹太化的思想世界。只有把教义问答中的教导带回到那位犹太的弥赛亚的教导中,我们才能领会他是一个新宗教的奠基者。(史怀哲语)25耶稣上帝国的教导•从那时候耶稣就传起道来,说,天国近了,你们应当悔改。(太4:17)马太福音写于犹太人群体,而对犹太人来说,一般不直接称上帝的名,因此这里把上帝国(KingdomofGod)称为天国(KingdomofHeaven)。虚心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哀恸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安慰。温柔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承受地土。饥渴慕义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饱足。怜恤人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蒙怜恤。清心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见神。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称为神的儿子。为义受逼迫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太5:3-10)注意:八福以天国开始,以天国结束。26耶稣又设个比喻对他们说,天国好像人撒好种在田里。及至人睡觉的时候,有仇敌来,将稗子撒在麦子里,就走了。到长苗吐穗的时候,稗子也显出来。田主的仆人来告诉他说,主阿,你不是撒好种在田里吗,从那里来的稗子呢?主人说,这是仇敌作的。仆人说,你要我们去薅出来吗?主人说,不必,恐怕薅稗子,连麦子也拔出来。这两样一齐长,等着收割。当收割的时候,我要对收割的人说,先将稗子薅出来,捆成捆,留着烧。惟有麦子,要收在仓里。他又设个比喻对他们说,天国好像一粒芥菜种,有人拿去种在田里。这原是百种里最小的。等到长起来,却比各样的菜都大,且成了树。天上的飞鸟来宿在他的枝上。……这都是耶稣用比喻对众人说的话。若不用比喻,就不对他们说什么。(太13:24-34)2728上帝之国•不是指一种地域或者空间的国家观念。主要是指上帝在其中掌权的领域。•耶稣说“我的国不属这世界”是指这个领域是无形的、涉及人的灵性,与有形的国家不同,上帝不是通过有形的政府群体、人制订的制度体系、或者强制性的国家机器来建立和维持这个国的秩序。(约18:36)上帝之国•当福音书中提到上帝国时,都是指上帝的统治、掌管或者权威,而不首先指他所管辖的范围。诗103:19:“耶和华在天上立定宝座,他的国(中文作权柄)统管万有。”这里的国即遍及整个宇宙世界的权威。诗145:11:“传说你国的荣耀,谈论你的大能。”145:13:“你的国是永远的国,你执掌的权柄存在万代。”29上帝之国•耶稣所说的一个比喻:“有一个贵胄往远方去,要得国回来。”(路19:12)这里不是指他得了一块领土或地区回来。其实这就是他的地方,他已经拥有了这个领地。他之所以要去远方是为了得着统治掌管的权力。现实中,罗马帝国公元前63年征服了巴勒斯坦地区后,大希律就需要到远方的罗马去,在元老院中得“国”,即授权成为这个地区的王,他得到授权才能够成为王。3031上帝国的现世性•耶稣说,“神的国近了,你们当悔改。”说明他来到之时,上帝的国已经开始迈进这个世界,参与到人的历史、以及每个人的生活之中。•当然最直接地显示在教会中,基本特征就是:五旬节后,圣灵已经普降到教会群体中的每个人心里了(徒2)。在先知预言中,上帝之国降临的方式是强力性的,当神国降临时,就如一块石头从天落下,要打碎一切今世的国度。这种国度的转换是一次性完成的。“当那列王在位的时候,天上的神必另立一国,永不败坏,也不归别国的人,却要打碎灭绝那一切国,这国必存到永远。你既看见非人手凿出来的一块石头从山而出,打碎金、银、铜、铁、泥,那就是至大的神把后来必有的事给王指明。”(但2:44-45)32上帝之国的来到有着终末的性质,与那位弥赛亚的来到是一致的:“我在夜间的异象中观看,见有一位像人子的,驾着天云而来,被领到亘古常在者面前,得了权柄、荣耀、国度,使各方、各国、各族的人都侍奉他。他的权柄是永远的,不能废去,他的国必不败坏。”(但7:13-14)33有两个标志区别了“这个世代”与“未来(末后)的世代”:弥赛亚来的审判,以及死人复活。施洗约翰所传讲的信息主要侧重在审判:“我是用水给你们施洗,叫你们悔改;但那在我以后来的,能力比我更大,我就是给他提鞋也不配,他要用圣灵与火给你们施洗。他手里拿着簸箕,要扬净他的场,把麦子收在仓里,把糠用不灭的火烧尽了。”(太3:11-12)34施洗约翰在监中打发门徒去问耶稣的原因是什么?因为他所等候的那位弥赛亚是一位“用圣灵和火给人施洗的”那位。特别是用“火”施洗其实就意味着最后的审判。耶稣的回答是:“就是瞎子看见,瘸子行走,长大麻风的洁净,聋子听见,死人复活,穷人有福音传给他们。”(太11:5)基督的到来启示出一个奥秘:上帝之国随着耶稣而临在于这个世代首先是悄然的,不是为了摧毁今世的政治秩序,而是为了改变灵性的秩序,打击和限制魔鬼的权势。35上帝国的现世性•从这一点看,包括史怀哲在内,那种认为耶稣及早期门徒因为盼望上帝之国最终临到会很快地实现,并且因为没有看到上帝的这种介入而落入到绝望之中的观点,其实没有把握住耶稣所说的上帝之国的实质,还仅犹太人的理解。36上帝国的现世性•麦子与稗子的比喻表明,天国不是以上帝大能的、不可抗拒的强力方式出现,不是以自天而降的打破一切现在秩序的方式出现;天国临到这世界,两个世代同时存在。“田地就是世界”,尽管现在上帝国已经临在于这个世界(世代),但天国之子和那恶者之子都要一起在这个世上成长,直到这个世代的末了。37上帝国的现世性•天国在这个世代中就如“芥菜种”或者“面酵”一样,虽然可能现在似乎不引人注目,还常常会被边缘化,但它们在人意识不到的时候就会长成参天的大树,影响和渗透到整个世界。•这里不在强调天国的临在方式,将来天国还是会以

1 / 5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