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第五章 园林成熟期(一)―宋代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五章园林成熟期(一)——宋代宋代园林历史背景(1)960年,宋太祖赵匡胤建都汴京(开封),改名东京。关中经济衰退,江南经济位居全国之首,粮食与财富可由江南供应。1126年,金军攻下东京,改名汴梁。次年废徽、钦二帝,北宋灭亡。宋高宗赵构逃往江南,建立半壁江山的南宋王朝,1138年定杭州为“行在”,改名临安。宋代园林历史背景(2)中国的封建社会到宋代已经达到了发育成熟的境地。从中唐到北宋,属于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转折时期。儒学转化成为新儒学—理学,佛教完成繁衍出汉化的禅宗,道教从民间的道教分化出向老庄、佛禅靠拢的士大夫道教。与汉唐相比,两宋人士心目中的宇宙世界缩小了。宋代园林历史背景(3)1.宋代,地主小农经济十分发达,庄园经济几乎绝迹。2.城乡经济高度发展,带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四大发明均完成于宋代。3.宋代重文轻武,文人的社会地位比任何时代都高。4.由于诗文绘画的发展,宋代开始重视园林意境的创造。一、城市建设东京、临安1、东京(唐汴州)宫城、内城、外城南北中轴南薰门——天街——朱雀门——御街——宫城规划沿袭北魏,隋唐以来的皇都模式,但内容和功能上由单纯的政治中心演变为商业兼政治中心.建设时,曾参照洛阳的宫城,因此殿宇群组的规划既保持严整的布局,又显示其灵活精巧的特点,宫城南北中轴线的延伸即作为全城规划的主轴线.2、临安(杭州)政治上按首都要求规格,将原来地方建制的城市,改造成一代国都城市;经济上则随着当时商品经济高速发展的形势,将原来地区性的商业都会扩展为全国性的商业中心城市。双重改建,重在经济,这是推动城市规划制度变革的关键,也是临安建设不同于以往都城建设的最大特点。(1)增筑内城、外城的东南部,加以扩大而成;(2)外城规划采取新的市坊规划制度,着重于城市经济分区结构;(3)作为风景城市,西湖风景区——西湖十景。二、皇家园林宋代的皇家园林集中在东京与临安两地,其规模与气势,远不如隋唐,但精致程度超过之。少皇家园林之气派,更多的接近于私家园林。东京的园林:北宋前期大抵还沿用后周的宫城旧苑,直到宋徽宗时才建成两处新的大内御苑——延福宫与艮岳。(一)东京只有大内御苑、行宫御苑1、后苑后周之旧苑,宫城西北2、延福宫宫城之北,构成城市中轴线上的前宫后苑的格局,植物造景比重很大,多半按不同种属的植物造景来分景区。3、艮岳建园由宋徽宗亲自参予,宦官梁师成主持修建工程。园建成之后,宋徽宗撰写《艮岳记》,僧人祖秀写《华阳宫记》。筑山、凿池引水,建造亭阁楼观,栽植奇花异树,历时6年,规模不大,但在造园艺术方面的成就远超前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具有浓郁的文人园林意趣,是大内御苑的一个相对独立的部分。建筑物均为游赏性的,没有朝会、仪典或居住建筑,东半部一山、西一水,形成“左山右水”格局,山体从北东南三面包围水体。主山“万岁山”,先筑土后加上石料堆叠而成为大型土石山,仿杭州凤凰山,主峰高九十步,全园最高点上建“介亭”。园的西北角引来景龙江之水,河道入园后扩为一个小型池名“曲江”。池中筑岛,岛上建蓬莱堂,雁(研)池是园内最大的一个水池,其水从东南角流出园外,构成一个完整的水系。艺术成就①筑山这是一个宾主分明、有远近呼应、有余脉延展的完整山系,既把天然山岳做典型化的概括,又体现了山水画论所谓“先立宾主之位,决定远近之形”、“众山拱优,主山始尊”的构图规律。②置石用石方面,以太湖石、灵壁石之类为主,经过优选石料千姿百态,山池中、山坡上亦有特置的峰石。③理水园内有一套完整的水系,几乎包罗了内陆天然水体的全部形态:河、湖、沼、溪等的缩影,水系与山系形成山嵌水抱。④植物配置植物数十个品种,景区、景点许多以植物之景为主题。⑤建筑园内“亭堂楼馆”,约有40处,几乎包罗了当时的全部建筑形式,充分发挥其点景、观景的作用。艮岳是一座叠山、理水、花木、建筑完美结合的具有浓郁诗情画意的而较少皇家气魄的人工山水园,它代表着宋代皇家园林的风格特征和宫廷造园艺术的最高水平。它把大自然生态环境和各地的山水风景加以高度概括、提炼、典型化而缩移摹写,建筑发挥重要的成景作用,但就园林总体而言,又是从属于自然景观。4、东京四苑东京的四座行宫御苑—琼林苑、玉津园、宜春苑、含芳园,均为北宋初年建成,分别位于外城以外的东、西、南、北方。(二)南宋临安1、大内御苑后苑——位置大约在凤凰山的西北部,是一座风景优美的山地园,为宫中避暑之地。2、行宫御苑樱桃园和德寿宫在外城,大部分则分布在西湖风景优美的地段,如湖北岸的集芳园、玉壶园,湖东岸的聚景园,湖南岸的屏山园、南园,湖中小孤山上的延祥园,三天竺的下天竺御园等。三、私家园林1、中原地区以洛阳为代表宋李格非《洛阳名园记》记述他所亲历的比较著名的当时的园林19处,其中的18处为私家园林,包括宅园、游憩园和花卉专类园。例如:富郑公园、环溪、湖园、董氏西园东园、独乐园等。洛阳的19处名园1、单独建置的游憩园占多,定期向市民开放,有较宽阔的群众回旋余地;2、以莳栽花木著称,有大片树林而成景的林景,尤以竹林居多,山池、建筑之景仅作陪衬;3、筑山仍以土山为主;4、建筑形象丰富,但数量不多,布局疏朗,建筑物的命名均能点出该处景观的特色,且有一定的意境涵蕴。2、江南地区临安西湖周围的私园分布较多,如南园、水东洞园、后乐园等。湖州南宋,周密《吴兴园林记》记述了他亲身游历过的吴兴园林36处,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南、北沈尚书园,即南宋尚书沈德和的一座宅园与一座别墅园。南沈尚书园、北沈尚书园南园以太湖石的特置而名重一时;而北园“三面背水,极有野趣”,园中凿5个大池均与太湖相通,园内外之水景连为一体。苏州城的平面为长方形,城内街道横平竖直,东西向和南北向的街道相交为十字或丁字形。如:沧浪亭、乐圃等。平江、吴兴靠近太湖石的产地洞庭西山,其他的几种园林用石也多产于附近各地,故叠石之风很盛行,几乎无园不石,因而叠石的技艺水平亦以此两地为最高,已出现专门叠石的技工。润州(今镇江)如研山园、梦溪园、盘洲园等。3、宋代文人园林的兴起宋代文人园林的风格特点:1.简远(景象简约而意境深远)2.疏朗(景物数量不求其多,但整体性强,不琐碎)3.雅致(文人文化)4.天然(园林本身与外部自然环境契合,内部以植物造景为主)宋代园林的创作方法向写意的转化,文人园林风格的四个特点的形成,都与禅宗的潜移默化有直接的关系,此外“中隐”思想和“壶中天地”、“须弥芥子”的美学概念与园林也联系起来了。四、寺观园林南宋时,禅宗寺院已相应的确立了“伽蓝七堂”制度,完全成为中国传统的一正两厢的多进院落的格局。寺观园林由世俗化进而达到文人化的境地,与私家园林之间的差异,基本上已完全消失。在山野风景地带建置寺观的第二次高潮。南宋临安西湖一带,是当时佛寺建筑最集中的地区之一,也是宗教建设与山水风景大开发相结合的比较有代表性的地区。(灵隐寺、净慈寺)它们都能够因山就水,选择风景优美的基址,建筑布局则结合于山水林木的局部地貌而创为园林化的环境。东京洛阳城内及附郭的许多寺观都有各自的园林,其中大多数在节日或一定时期内向百姓开放,因而他们多少具有类似公共园林的职能。五、其他园林东京1、地势低洼,城内外散布着许多池沼,而政府出资在池中植蒲、荷,沿岸植柳,并在池畔建桥台榭相峙,成为东京居民的游览地,相当于公共园林。2、街道绿化临安特大型公共园林,开放性的天然山水园林,而众多小园林相当于“园中之园”。总的看来,小园林的分布是以西湖为中心,南北两山环卫,随地形及景色变化,借广阔的湖山背景,采取分段聚集,或依山或滨湖,起伏疏密,配合得宜,天然人工浑为一体。西湖位于杭州城市西部而称为“西湖”。原来与钱塘江相连成一个海湾,公元600年前后,形态稳定。822年,唐诗人白居易任杭州刺史,组织‘筑堤捍湖,用以灌溉’。1089年,宋诗人苏东坡任杭州通判,继续挖泥堆堤。17世纪下半叶,清康熙皇帝多次巡游西湖,又治理西湖,开辟孤山。杭州西湖的特点:1.城市大型园林。2.湖山主景突出。3.“一池三山”模式。4.园中之园。5.林木特色景观。6.四季朝暮景观。7.历史文化景观。8.小园大湖沟通。小瀛洲荷叶莲花个别经济文化发达的农村也有公共园林的建置,如浙江楠溪江苍坡村。苍坡村的公共园林呈现为外向、开朗、平面铺展的水景园形成,既便于村民群众性游憩、交往,又能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相呼应,还有取水救火的方便。

1 / 3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