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科学中心展陈内容建设方案一、建设背景与定位2002年6月12日,中国科协周光召主席、党组书记张玉台与北京市主要领导会面,商定“科技馆置换给北京市政府后,使用方向不能改变,要继续为科普服务,为青少年科技教育服务”。落实2006年12月第219次北京市委常委会议精神,北京市科协就中国科技馆老馆移交后功能的发挥进行了广泛深入调研,组织80余位院士、专家,形成国内和国外两个专家组分别完成了专题研究报告。2009年5月27日,十届北京市委常委会第98次会议确定中国科技馆老馆改建工作由赵凤桐常委牵头负责。期间,北京市科协组织专家反复论证研讨,完成了北京科学中心设计方案。7月15日,北京市委书记刘淇主持召开的市委专题会同意北京科学中心建设方案,并要求“把北京科学中心建成服务青少年群体的公益性社会科普教育基地,力争在2010年年底前建成开馆”。坐落在北京北三环中路1号的中国科技馆老馆始建于1984年,二期工程于1998年开始建设,2000年正式投入使用,建筑面积43000平方米,另有配套建筑面积2712平方米。根据市委市政府领导指示精神,为保证北京科学中心全新建设理念和功能规划的实现,对原有建筑进行部分改建和升级,其中计划新建常设展厅8710平方米,临时展厅2170平方米,公共空间7780平方米,同时对原有建筑进行设施升级改造。市科协委托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正在着手进行改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报告计划于近期上报市发改委。我国《科学技术馆建设标准》提出科技馆“展教装备是科技馆建设项目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科技馆实现其科普教育功能、发挥投资效益的核心工程”。北京科学中心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展陈内容的规划设计和制作。根据展示前沿科技这一定位,各项展品要体现较高的创新水平和科技含量,运用虚拟仿真、3D全息等多种高新技术手段,揭示科学探索过程,使公众亲身体验科学的魅力。根据规划内容,改建后北京科学中心总建筑面积将达到6.16万平方米,其中展陈面积4.14万平方米,公共空间9364平方米,原户外场地还将建设户外科普探索公园1.2万平方米。二、科学中心建设理念北京科学中心按照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要求,定位于公益科普,展示前沿科技,凸显首都特色,是人类智慧结晶的共享空间和展示平台。北京科学中心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国科协和北京市委市政府关于项目建设的指示精神,将坚持政府主导、专家领衔、社会参与、公众考核的建设思路。三、北京科学中心展陈内容规划北京科学中心以“我·在·未来”为线索,它从内容、主题的表达,路径、机制的阐述两个层面解读了北京科学中心功能构建理念,为今后建设方向、建筑设计、创意目标、展陈招标、宣传风格,设计提供了可供拓展、包融的思考空间。1.“三生”主展区在展陈内容上,科学中心以“生命、生存、生活”为内容主线,打破传统科技馆以学科划分展示内容的模式,以小主题反应大内容。2.虚拟体验区利用A馆四层相对较暗的封闭空间,利用声光电技术,打造交互性虚拟展厅。3.户外探索公园通过建设户外探索公园改善建筑和庭院的外观、融汇“三生”展览主题,为大型展教活动提供场地,在轻松休闲的气氛下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4.教育传播区通过临展、讲堂、培训、实验四大版块的紧密结合,有效实现北京科学中心的教育传播功能,从时间性、空间性、全面性的角度构成对“三生”主展的重要补充,共同营造一个全方位的、多层次的科学传播、教育、交流区。5.公共空间通过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美轮美奂的艺术造型、无处不在的科技元素,使整个北京科学中心公共空间融实用性、艺术性、科学性于一体。四、经费预算北京科学中心展陈建设总预算为2.3亿元人民币,其中2010年经费预算1亿元人民币。2010年经费预算情况如下,细化方案参见附件一:(一)方案研讨费589万元(二)考察调研费458万元(三)展区初步设计费1902万元(直接拨付)(四)展项深化设计和制作费6000万元(直接拨付)(五)信息化及智能控制系统建设费1000万元(部分直接拨付)(六)宣传推广费51万元合计10000万元科学技术普及活动一、开展城镇社区科普活动深入区县、社区开展《关爱生命·科学养生》巡展、科普大篷车巡展、全民节能科普行动计划建设节约型社会巡展、建设节约型社会巡展等,采用展览展示以及互动体验等形式,充分考虑到社区的活动场地和活动时间的特殊性,力求把科学的生活、绿色的生活带到每个社区、每个家庭,并通过示范性展览,指导、带动区县科协巡展。重点支持北京心理卫生协会、北京减灾协会等市属学会、协会、研究会围绕心理健康、防灾减灾、环境保护、低碳生活、垃圾分类等主题深入社区开展科普宣传、竞赛、咨询服务活动。资助生物多样性基金会,配合国际生物多样性年,组织专家进行讲座、考察、展览等。围绕北京农技协会组织建设、业务开展等内容,组织开展全市农技协基层组织培训、调研、18个区县基层组织建设、指导服务区县乡镇农技协。围绕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社区科普益民计划、基层科协组织建设等内容,面向区县科协、企业科协、高校科协工作人员开展培训,并结合培训组织交流考察。围绕科普工作的实际,组织各区县科协召开工作研讨会及专题会。组织有关企业开展培训工作,并赴外省市考察交流。组织高校科协进行培训学习交流。开展新型农民技术培训。配合中国科协科普日主会场工作。围绕全国科普日主题,组织区县科协、企业科协以及相关学会在全市开展基层科普日活动。开展燕山情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开展大型的科技下乡示范、现场技术咨询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文化活动,丰富农村的精神文化生活。开展科普进打工子弟学校活动。二、实施科普资源开发共享工程开展科普资源开发与征集。举办北京科普动漫创意大赛;组织开发农业科普动漫作品;组织开发以“应急自救”、“低碳生活”“节能减排”“防灾减灾”“垃圾处理”等主题的数字科普短片。实施“三三一”、“1831”流动科技馆工程。继续举办科技动感大本营。贯彻北京市直机关“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促发展、促和谐”即“三进两促”活动要求,面向社会弱势群体,开展科普活动。为促进海峡两岸的科技传播工作交流,增进北京-台湾两地人民的了解和友谊,1831流动科技馆赴台湾举办主题科普展,展示国内重点领域的科技成果。加强科普资源服务平台建设。面向社会征集科普资源并进行深度开发,完善科普资源评价标准与网上科普超市准入标准,提高网上科普超市影响力与权威性,为社会交流科普动向、科普理念,置换采购科普产品搭建平台,促进科普资源的开发、整合、集散。完善网上科普资源超市建设和维护。推进科普资源集散与服务。以中山公园画廊、西单科普画廊建设为重点,推动全市数字化多功能科普画廊建设。三、加强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建设继续建设和完善“北京科普在线”网站,为北京市科协系统专兼职干部培训和国家公务员、领导干部、专业技术人员技术创新继续教育的远程教育提供网络平台。四、深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完善实施《纲要》工作协调、服务机制,加强实施科学素质纲要行动各成员单位的服务协调联系。举办首都科学讲堂。编辑北京全民科学素质行动专刊。实施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落实“科学教育与培训基础工程”,积极开展科技教师(辅导员)培训。与市委党校、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合作编写公务员读本。加强实施纲要工作宣传,结合《纲要》2010年阶段目标,发挥媒体的传播作用,着力加强我市实施科学素质纲要工作宣传。编辑工作简报等。宣传北京市开展的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入编《北京年鉴》彩色专刊。五、开展创新培训,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切实发挥金桥工程对调动科技工作者服务首都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壮大金桥工程网络队伍的重要作用,制定金桥工程年度计划、研讨启动、立项申报、形式审查、项目汇编、中期检查、指导验收、评审考察、网上公示、荣誉表彰、总结推广等一系列活动工作。举办国际科技经贸展览暨洽谈会,为中外科研机构和企业搭建交流与合作的平台,促进合作和共同发展。主要涉及能源环保、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领域,邀请德国、韩国、印度、孟加拉等国的科研院所、大学和企业,来华开展科技交流和经贸洽谈。六、助力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强高校科协组织建设,大力开展科普志愿服务在全市企业科协及北京市国资委所属企业中,组织开展“讲、比”活动评选。发挥中央科研机构作用,为中小企业服务,组织海智项目与企业进行对接,并开展定向服务。按照中国科协总体部署,通过建立企业院士专家工作站协助企业切实解决技术创新中的实际问题和战略发展的相关问题2010年拟建5家企业院士专家工作站。组织开展TRIZ培训,在去年开展TRIZ培训的基础上,进行深层次、定向培训。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继续开展首都企业创新论坛活动。与团市委共同组织开展优秀青年工程师宣讲活动,组织优秀青年工程师深入企业宣讲。2010年在10家企业科协中开展创建先进科技工作者之家工作,通过开展“建家”活动,为广大科技工作者搭建相互交流的平台,及时反映科技工作者的需求,最大限度的满足科技工作者的需要,使科技工作者在良好的环境下工作与生活。建立企业科协组织。在稳定和发展国有企业科协组织的同时,充分调动非国有企业科技人员的积极性,2010年在中关村海淀园、昌平园、大兴园、现代汽车及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驻区企业中建立科协组织。开展科普列车行活动。在每天开行的80对京沈、京津、京沪动车上,以挂图、播放短片等形式进行科普宣传;另外专为国家领导人乘坐的专列上设计制作科普专题短片,并进行播放。继续推动高校成立科协组织,支持首都高校大学生开展挑战杯活动,并征集优秀获奖科普作品。整合全市科普志愿者,对农村、社区、企业、高校科协的专兼职科普志愿者进行登记、注册、培训,组织开展科普志愿服务活动,并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进行表彰。北京市青少年科普活动贯彻落实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梳理青少年科普工作,探讨新的工作机制和方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的要求和市科协“十一五”规划,联合有关单位,进一步挖掘和发挥首都科普资源优势,努力做好青少年科技后备人才培养计划、科普资源的整合与开发和青少年科普活动,联合有关单位共同承办好第十届中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活动。全年申请财政预算676万元。一、进一步挖掘和整合社会科普资源,为青少年提供更多的科普内容。结合我市中小学课程改革,联合教育、科研、大学等相关部门专家,研究中小学科学课、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和需求,组织专家和有关单位开发适于青少年互动参与的科普活动资源包和科学展品。选择条件成熟的农村学校建立少年科技园,开发微型科技互动展品40件,成套配发给远郊区县进行巡展,为农村地区青少年进行科学探索活动提供有力支撑。在努力做好科技互动展品进校园和科技馆活动进校园的同时,着力打造青少年科技互动展品数字化开发项目,力争2010年开发数字展品50件,丰富青少年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内容。二、实施“北京市青少年科技后备人才早期培养计划”。着力做好第十期青少年进实验室活动,组织开展青少年科学俱乐部活动和优秀科学研究项目资助活动,力争2010年进入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科学研究活动的优秀高中生达到200名。充分发挥院士、知名科技专家的作用,通过开展“名师讲座”、“我与科学家面对面”、“青少年野外科学实践”和“校园科普”,组织科学项目评议等活动,逐步培养青少年的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三、以“大手拉小手”为主题,认真组织、精心策划青少年科普活动和竞赛活动。配合中国科协青少年年度科普主题活动、全国科普日和北京科技周活动,组织专家开展“大手拉小手科技传播行动”,实施科技馆活动进校园和科技互动展品进校园活动;继续扩大求知计划在农村地区的开展;在农村地区大力开展“科普报告校园行”活动,与中国汽车工程学会联合开展“清洁空气挑战”科学实验体验活动。预计全年将举办科普报告会100场,科技互动展品巡展活动受益青少年数将达到20万人,其他科普活动的受益人数将达到5万人。做好科技教师的业务培训工作,全年将开展有针对性地培训4次,为提高科技教师的业务水平奠定基础。组织、策划好第30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第十届北京青少年机器人竞赛、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