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谣言的法律规制(1)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毕业论文题目:网络谣言的法律规制研究专业法律文秘姓名武雪莹导师朱维中准考证号010116303877考生身份证号342201199711144421安徽大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办公室制二0一七年9月6日网络谣言的法律规制研究摘要近些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普及及飞速发展,数字网络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并且对日常生活及社会信息的传达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无时无刻不影响这我们的生活方式。在有人类的时候就已经产生了谣言,在新时代背景下与网络技术的结合便孕育了一个新的时代产物:网络谣言。网络谣言是在没有事实根据的情况下通过网络媒体传播的。对于网络谣言,其最大的特点是传播范围的广泛性、传播速度之快,并且有很大的迷惑、虚拟性,同时还有传播的复杂及流动性,有时候网络谣言的存在会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大量的负面作用,防治网络谣言的传播,我们要减少甚至消除网络谣言的原因,从源头开始规制,增加政府公信力,提高人们思想素质,完善法律条文。关键词:互联网;谣言;法律规制目录一、前言.......................................................................................................................4二、网络谣言发生的原因及法律规制的必要性.......................................................4(一)网络谣言发生的原因.....................................................................................4(二)网络谣言的特征.............................................................................................4(三)法律规制的必要性.........................................................................................5三、各国法律关于网络谣言的规制对我国的启示...................................................7(一)国外在网络谣言法律规制方面的经验.........................................................7(二)各国法律关于网络谣言的规制对我国的启示.............................................7四、完善我国网络谣言的法律规制...........................................................................8(一)加强主流文化建设.........................................................................................8(二)完善公民网络行为法律制度.........................................................................8(三)加强互联网技术应用管理创新.....................................................................8(四)推行网络实名制.............................................................................................8五、结语.......................................................................................................................9参考文献.......................................................................................................................9一、前言目前,我国对网络谣言的规制仍在起步阶段,许多规范谣言的法律都存在界定模糊、适用矛盾和处罚过轻等等的缺陷,2016年11月7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表决,正式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1】,将于来年6月1日起施行。2016年12月27日,《国家网络空间安全战略》发布,作为我国首次发布的关于网络空间安全的战略性纲要文件,该战略不仅阐明了中国关于网络空间发展和安全的重大立场和主张,更明确了若干年内的战略方针和主要任务,可概括为坚定捍卫网络空间主权、坚决维护国家安全、保护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加强网络文化建设、打击网络恐怖和违法犯罪、完善网络治理体系、夯实网络安全基础、提升网络空间防护能力、强化网络空间国际合作等九个方面。二、网络谣言发生的原因及法律规制的必要性(一)网络谣言发生的原因所谓网络谣言【2】指的是在没有事实根据情况下的随意在人们之间传递,并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的网络话语。其主要涉猎的公共领域包括了一些社会突发状况及相关的公共话题等相关内容。谣言传播具有实时性突发性而且传播迅速,空间广、范围大。因此很容易影响人们的社会生活和学习。究根结底,网络谣言的孕育源头多种多样,人们对科学认识的不到位,同时相关部门对信息系统管理的滞后延时性、地方政府在群众间的公信力降低,均为网络谣言产生和传播的一方热土,与此同时,网络上一些不法分子推波助澜,更是火上浇油,以卑鄙手段掌控舆论的导向。(二)网络谣言的特征1、即时性是网络谣言的主要特征。网络谣言更快,是指由不同的网络媒体(主要是微博、网络论坛)迅速产生的网络谣言,迅速流向广大网民后在社会上广泛传播。具体来看:首先,网络谣言的形成是多样的,大部分内容都是谣言制造者的突发行为。在近年来比较有名的山西地震的谣言案例中,有一个所谓的当地农民工李某编辑了一个流言短信写到:“您好,21日下午6点前会有大地震的发生”,这条短信迅速在群众间传播开来,许多中老年人在接到短信后便慌张不堪,并以讹传讹的使得更多的人知道了这样一个假消息,散播这样的假消息的结果就是李某被当地的公安机关拘留7天;无独有偶,同样有一个20岁的大学生在浏览网站时看到有关地震的报道时,随后在相关的社交平台上写了一篇帖子,帖子的名字为“自己家人的亲人在国家地震局工作,近期将有大地震发生!绝对属实!”,这样的谣言随后被公安机关拘留5天。所有这些,都表明网络谣言的形成和内容不仅是多样的,而且是快速的。其次,网络谣言的传播速度比其他谣言快,会引起巨大的社会恐慌。网络谣言比普通谣言传播更快,范围更广,保留时间更长,给被传谣者带来的伤害也更大。2、炒作是网络谣言传播的直接原因。如最近网上炒作假和尚网络媒体事件引起了互联网用户的批评,许多网友都说,对于这类事件态度应该强硬,不应该因为是一个小的恶产生同情,打击网络谣言需要全民参与,监控网络本身困难很多,要走的路还很远。某种意义上炒作更多的网络谣言,如果没有增加价值和除去不良的社会风气,也助长了社会中一些人的投机心态,不利于巩固社会公平正义。互联网的发展使越来越多的炒作也趁机肆虐起来,网上的恶性炒作不仅使当事人人身受到伤害,也带来很坏的社会影响,应对恶性炒作,一方面国家和政府要做出相应严格的法律法规,另一方面也要提高公民的基本素质。3、迷惑性是网络谣言传播的本质属性。社会生活的不确定性和中国人民缺乏整体文化素质的现状为谣言的传播提供了一个巨大的契机。2011年日本东海岸发生9级大地震,大地震中造成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发生严重的核泄露,然后在中国造成了惊人的抢盐事件,由于日本的核泄漏,国内的食盐生产将供不应求。造成食盐疯抢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有两个最主要的一是日本的大地震造成核泄漏,二是食盐可以防辐射避免造成伤害。食盐疯抢事件中,一方面体现传谣者抓住人们普遍心理,让人们相信谣言的真实性,从而信谣传谣,迅速传播。从类似的案例中,我们发现网络谣言如果没有有效的遏制,其直接的结果是导致整个社会生活秩序的混乱。4、破坏性是网络谣言造成的严重后果。网络谣言像一双无形的手,抑制着社会的各个方面,甚至会给社会带来动荡和衰退。2011年11月有人在各大媒体传播了一条谣言:新疆籍艾滋病人通过滴血食物传播艾滋病毒,以此让更多的人感染艾滋病病毒。这件事给得到消息的人非常恐慌,造成社会一度动乱。最后卫生部在之后的一份声明中说,这是谣言,但是也并没有立刻解除恐慌,给一些人带来阴影,很长时间不吃外面的食物。从大的方面来说,类似的网络谣言间接削弱我国新型民族关系的建立,不仅伤害了民族感情,还会使新疆的同胞和当代中国社会产生一些不良现象,比如社会歧视,不利于国家团结和社会发展。也许谣言本身不具有伤害性,也许传谣者是无心的,但是归根结底,谣言都是不真实的事情,网络谣言不是真是的事情,但是带来的伤害却是真实存在的。网络谣言的本质是虚假信息,网络谣言的特征决定它比传统谣言更有害,已经成为公众的公害。我国现行法律制度存在立法等问题。相应提出完善网络谣言在刑法上的规制和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实施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消除网络谣言的存在和空间。(三)法律规制的必要性1、网络谣言对个人权利的侵害言论自由不是完全的放肆自由,不得对他人的人格尊严进行侮辱诽谤,以虚假的信息侮辱和诽谤名人要员,这是对他们个人名誉权的严重损害,这种损害不仅仅是对其经济物质上的伤害,更多的是精神损害,对其造成精神负担,娱乐圈不乏因谣言侮辱诽谤患上抑郁症甚至自杀的事情。法律对网络谣言没有具体的规定,以至于网络谣言对个人权利造成侵害,人身权利得不到保障。2、当前依法打击网络谣言的力度不足成果不佳首先网络谣言的传播很迅速,不仅成本低,而且风险也低,这就是网络迅速发展的弊端,很多网络谣言的发布都采用匿名的方式,这对于网络谣言的治理是一大难题,也使网络造谣者更加肆无忌惮。例如近期发生的“被两个老师强奸”的12岁少女,大家几乎一边倒地同情女生,痛骂老师,在舆论不断发酵的时候,事件被调查清楚,该女孩没有被侵害,涉事老师也根本不认识这个女孩,造谣者是博得人们眼球,但无辜的老师却因此受到极大伤害。【3】我国虽然先后出台了《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等法律法规,但其在应用上却不尽其意,实际操作上也不相融洽。很多违法行为没有做出明确规定,使不少造谣者钻空子。因此,要严厉打击网络谣言,加强处罚力度,完善相关法律条例。3、我国在网络谣言规制的现状(1)虚假商业宣传与虚假金融(证券)信息,涉民族(种族)、宗教歧视(或仇恨)言论,伪医疗、伪保健信息等四类信息的媒体表达,往往侵害公共秩序。【4】《广告法》规定了对虚假广告的规制。虚假代言人的主要原因是监督疏漏,消费者的监督可以促使相关责任主体的行为回归法律。竞价排名属于广告是国际常识,在我国也不存在法理困境,应通过严格执法来遏制其危害;在“非法经营罪”案件中存在一定的法律困境,应纳入广告法。(2)我国刑法中寻衅滋事罪是对流氓犯罪的另一种质控。依据我国刑法第293条规定如下讯息:有下列相关行为的民众,并且构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的,均可判处破坏公共秩序的罪名(1)不分青红皂白,平白无故殴打受害者的恶劣行为者;(2)无故追赶、辱骂,粗暴语言威胁他人,视情节轻重可判刑;(3)故意抢夺他人财物、随意损坏他人财产、平白无故肆意占用他人私有财物,依据情节轻重缓急追究刑事责任;(4)在公共场所威胁他人安全、故意闹事,并造成了严重的社会混乱的。从以上的四类寻衅滋事罪的相关分类组合中,国家政法规定的相关法规主要保护的对象是我们共同生活的公共秩序,

1 / 1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