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嗅探器设计与实现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河南理工大学万方科技学院课程设计报告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设计题目网络嗅探器设计与实现学生姓名赵林强学号0720120052专业班级07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班指导教师刘琨2010年6月29日1目录1、网络安全·································21.1基本概念··························21.2主要特性··························22、安全性能的分析························22.1物理安全分析··························22.2网络结构的安全分析····················22.3系统的安全分析·····················32.4应用系统的安全分析··················32.5管理的安全风险分析··················43、安全技术手段·····························44、嗅探器··································54.1嗅探器设计原理····················54.2网络技术与设备简介·················54.3网络监听的目的·····················64.4数据包、TCP、IP的结构················75、结束语:··································106、参考文献································112网络嗅探器设计与实现1、网络安全1.1基本概念网络安全的具体含义会随着“角度”的变化而变化。比如:从用户(个人、企业等)的角度来说,他们希望涉及个人隐私或商业利益的信息在网络上传输时受到机密性、完整性和真实性的保护,避免其他人或对手利用窃听、冒充、篡改、抵赖等手段侵犯用户的利益和隐私。1.2主要特性网络安全应具有以下五个方面的特征:保密性:信息不泄露给非授权用户、实体或过程,或供其利用的特性。完整性:数据未经授权不能进行改变的特性。即信息在存储或传输过程中保持不被修改、不被破坏和丢失的特性。可用性:可被授权实体访问并按需求使用的特性。即当需要时能否存取所需的信息。例如网络环境下拒绝服务、破坏网络和有关系统的正常运行等都属于对可用性的攻击;可控性:对信息的传播及内容具有控制能力。可审查性:出现的安全问题时提供依据与手段2、安全性能的分析2.1物理安全分析网络的物理安全是整个网络系统安全的前提。在校园网工程建设中,由于网络系统属于弱电工程,耐压值很低。因此,在网络工程的设计和施工中,必须优先考虑保护人和网络设备不受电、火灾和雷击的侵害;考虑布线系统与照明电线、动力电线、通信线路、暖气管道及冷热空气管道之间的距离;考虑布线系统和绝缘线、裸体线以及接地与焊接的安全;必须建设防雷系统,防雷系统不仅考虑建筑物防雷,还必须考虑计算机及其他弱电耐压设备的防雷。总体来说物理安全的风险主要有,地震、水灾、火灾等环境事故;电源故障;人为操作失误或错误;设备被盗、被毁;电磁干扰;线路截获;高可用性的硬件;双机多冗余的设计;机房环境及报警系统、安全意识等,因此要尽量避免网络的物理安全风险。32.2网络结构的安全分析网络拓扑结构设计也直接影响到网络系统的安全性。我们在设计时有必要将公开服务器(WEB、DNS、EMAIL等)和外网及内部其它业务网络进行必要的隔离,避免网络结构信息外泄;同时还要对外网的服务请求加以过滤,只允许正常通信的数据包到达相应主机,其它的请求服务在到达主机之前就应该遭到拒绝。2.3系统的安全分析所谓系统的安全是指整个网络操作系统和网络硬件平台是否可靠且值得信任。目前恐怕没有绝对安全的操作系统可以选择,无论是Microsfot的WindowsNT或者其它任何商用UNIX操作系统,其开发厂商必然有其Back-Door。因此,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没有完全安全的操作系统。不同的用户应从不同的方面对其网络作详尽的分析,选择安全性尽可能高的操作系统。因此不但要选用尽可能可靠的操作系统和硬件平台,并对操作系统进行安全配置。而且,必须加强登录过程的认证(特别是在到达服务器主机之前的认证),确保用户的合法性;其次应该严格限制登录者的操作权限,将其完成的操作限制在最小的范围内。2.4应用系统的安全分析应用系统的安全跟具体的应用有关,它涉及面广。应用系统的安全是动态的、不断变化的。应用的安全性也涉及到信息的安全性,它包括很多方面。以目前Internet上应用最为广泛的E-mail系统来说,其解决方案有sendmail、NetscapeMessagingServer、Software.ComPost.Office、LotusNotes、ExchangeServer、SUNCIMS等不下二十多种。其安全手段涉及LDAP、DES、RSA等各种方式。应用系统是不断发展且应用类型是不断增加的。在应用系统的安全性上,主要考虑尽可能建立安全的系统平台,而且通过专业的安全工具不断发现漏洞,修补漏洞,提高系统的安全性。信息的安全性涉及到机密信息泄露、未经授权的访问、破坏信息完整性、假冒、破坏系统的可用性等。在某些网络系统中,涉及到很多机密信息,4如果一些重要信息遭到窃取或破坏,它的经济、社会影响和政治影响将是很严重的。因此,对用户使用计算机必须进行身份认证,对于重要信息的通讯必须授权,传输必须加密。采用多层次的访问控制与权限控制手段,实现对数据的安全保护;采用加密技术,保证网上传输的信息(包括管理员口令与帐户、上传信息等)的机密性与完整性。2.5管理的安全风险分析管理是网络中安全最最重要的部分。责权不明,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及缺乏可操作性等都可能引起管理安全的风险。当网络出现攻击行为或网络受到其它一些安全威胁时(如内部人员的违规操作等),无法进行实时的检测、监控、报告与预警。同时,当事故发生后,也无法提供黑客攻击行为的追踪线索及破案依据,即缺乏对网络的可控性与可审查性。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站点的访问活动进行多层次的记录,及时发现非法入侵行为。建立全新网络安全机制,必须深刻理解网络并能提供直接的解决方案,因此,最可行的做法是制定健全的管理制度和严格管理相结合。保障网络的安全运行,使其成为一个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可扩充性和易管理性的信息网络便成为了首要任务。一旦上述的安全隐患成为事实,所造成的对整个网络的损失都是难以估计的。因此,网络的安全建设是校园网建设过程中重要的一环。3、安全技术手段安全功能分为:物理措施、访问控制、数据加密、网络隔离、其他措施。物理措施:例如,保护网络关键设备(如交换机、大型计算机等),制定严格的网络安全规章制度,采取防辐射、防火以及安装不间断电源(UPS)等措施。访问控制:对用户访问网络资源的权限进行严格的认证和控制。例如,进行用户身份认证,对口令加密、更新和鉴别,设置用户访问目录和文件的权限,控制网络设备配置的权限,等等。5数据加密:加密是保护数据安全的重要手段。加密的作用是保障信息被人截获后不能读懂其含义。防止计算机网络病毒,安装网络防病毒系统。网络隔离:网络隔离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采用隔离卡来实现的,一种是采用网络安全隔离网闸实现的。隔离卡主要用于对单台机器的隔离,网闸主要用于对于整个网络的隔离。其他措施:其他措施包括信息过滤、容错、数据镜像、数据备份和审计等。近年来,围绕网络安全问题提出了许多解决办法,例如数据加密技术和防火墙技术等。数据加密是对网络中传输的数据进行加密,到达目的地后再解密还原为原始数据,目的是防止非法用户截获后盗用信息。防火墙技术是通过对网络的隔离和限制访问等方法来控制网络的访问权限。4、嗅探器4.1嗅探器设计原理嗅探器作为一种网络通讯程序,也是通过对网卡的编程来实现网络通讯的,对网卡的编程也是使用通常的套接字(socket)方式来进行。但是,通常的套接字程序只能响应与自己硬件地址相匹配的或是以广播形式发出的数据帧,对于其他形式的数据帧比如已到达网络接口但却不是发给此地址的数据帧,网络接口在验证投递地址并非自身地址之后将不引起响应,也就是说应用程序无法收取到达的数据包。而网络嗅探器的目的恰恰在于从网卡接收所有经过它的数据包,这些数据包即可以是发给它的也可以是发往别处的。显然,要达到此目的就不能再让网卡按通常的正常模式工作,而必须将其设置为混杂模式。嗅探器最初由NetworkGeneral推出,由NetworkAssociates所有。最近,NetworkAssociates决定另开辟一个嗅探器产品单元,该单元组成一家私有企业并重新命名为NetworkGeneral,如今嗅探器已成为NetworkGeneral公司的一种特征产品商标4.2网络技术与设备简介数据在网络上是以很小的称为帧(Frame)的单位传输的,帧由几部分组成,不同的部分执行不同的功能。帧通过特定的称为网络驱动程序的软件进行成型,然后通过网卡发送到网线上,通过网线到达它们的目的机器,在6目的机器的一端执行相反的过程。接收端机器的以太网卡捕获到这些帧,并告诉操作系统帧已到达,然后对其进行存储。就是在这个传输和接收的过程中,存在安全方面的问题。每一个在局域网(LAN)上的工作站都有其硬件地址,这些地址惟一地表示了网络上的机器。当用户发送一个数据包时,这些数据包就会发送到LAN上所有可用的机器。在一般情况下,网络上所有的机器都可以“听”到通过的流量,但对不属于自己的数据包则不予响应(换句话说,工作站A不会捕获属于工作站B的数据,而是简单地忽略这些数据)。如果某个工作站的网络接口处于混杂模式,那么它就可以捕获网络上所有的数据包和帧。网络监听原理Sniffor程序是一种利用以太网的特性把网络适配卡(NIC,一般为以太网卡)置为杂乱(promiscuous)模式状态的工具,一旦网卡设置为这种模式,它就能接收传输在网络上的每一个信息包。普通的情况下,网卡只接收和自己的地址有关的信息包,即传输到本地主机的信息包。要使Sniffer能接收并处理这种方式的信息,系统需要支持BPF,Linux下需要支持SOCKET-PACKET。但一般情况下,网络硬件和TCP/IP堆栈不支持接收或者发送与本地计算机无关的数据包,所以,为了绕过标准的TCP/IP堆栈,网卡就必须设置为混杂模式。一般情况下,要激活这种方式,内核必须支持这种伪设备BPFilter,而且需要root权限来运行这种程序,所以Sniffer需要root身份安装,如果只是以本地用户的身份进入了系统,那么不可能嗅探到root的密码,因为不能运行Sniffer。基于Sniffer这样的模式,可以分析各种信息包并描述出网络的结构和使用的机器,由于它接收任何一个在同一网段上传输的数据包,所以也就存在着捕获密码、各种信息、秘密文档等一些没有加密的信息的可能性。这成为黑客们常用的扩大战果的方法,用来夺取其他主机的控制权。4.3网络监听的目的当一个黑客成功地攻陷了一台主机,并拿到了root权限,而且还想利用这台主机去攻击同一网段上的其他主机时,他就会在这台主机上安装7Sniffer软件,对以太网设备上传送的数据包进行侦听,从而发现感兴趣的包。如果发现符合条件的包,就把它存到一个LOG文件中去。通常设置的这些条件是包含字“username”或“password”的包,这样的包里面通常有黑客感兴趣的密码之类的东西。一旦黑客截获得了某台主机的密码,他就会立刻进入这台主机。Sniffer除了能得到口令或用户名外,还能得到更多的其他信息,比如一个重要的信息、在网上传送的金融信息等等。Sniffer几乎能得到任何在以太网上传送的数据包。Sniffer是一种比较复杂的攻击手段,一般只有黑客老手才有能力使用它,而对于一个网络新手来说,即使在一台主机上成功地编译并运行了Sniffer,一般也不会得到什么有用的信息,因为通常网络上的信息流量是相当大的,如果不加选择地接收所有的包

1 / 1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