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同级地方政府横向竞争的文献综述纲要1、理论渊源2、影响因素——单因素、双因素、三因素3、性质判定4、竞争起源5、表现机制——“用脚投票”6、竞争影响——6.1公共产品供给6.2区域经济发展7、对策建议8、现有文献不足1、理论渊源1.1Adam·Smith——《国富论》“资本的所有者很可能是一个世界公民,他不一定附着于哪一个特定国家。一个国家如果为了要课以重税,而多方调查其财产,他就要舍此而它了。他并且会把资本移往其他国家,只要那里比较能够随意经营事业,而且比较能够安逸地享有财富。”1.2Tiebout——《地方支出的纯粹理论》当地方政府存在竞争关系的时候,也就是居民可以在提供地方性公共产品的区域间自由流动。如果存在足够多的区域时,居民就可以通过对居住地的选择显示出自己对公共产品的真实偏好。1.3最早真正意义上使用政府竞争这一概念的学者是Albort·Breton。他在《竞争性政府:一个关于政治和公共财政的经济理论》一书中提到,政府本质上是具有竞争性的,彼此围绕着资源的分配、公共产品和服务的竞争不仅有助于政治体制的均衡,而且也将促进公众对这些产品需求偏好的表露,能够实现公共产品的数量和质量与税收价格的有机结合。2、影响竞争的因素2.1单因素论以张飞为代表的部分学者认为地方政府横向竞争行为主要是地方政府之间为了促进所辖地区的经济发展,吸引资本的流入而在政府服务、效率、市场制度、投资环境等方面展开的竞争行为。经济利益是其唯一要素。2.2双因素论胡颖廉:政治维度与市场维度。2.3三因素论汪伟全:我国地方政府间竞争的内容主要围绕政治市场、要素市场及产品市场的竞争。任勇:经济、权力、公共行政是地方政府横向竞争的三大维度。3、性质判定3.1制度性:周业安将中国同级地方政府间的竞争性质定义为制度竞争。地方政府间竞争是中央政府经济上分极和政治上集权的结果。3.2政绩性:程臻宇认为,同级地方政府是出于完成上级任务而在彼此之间进行竞争,竞争以追求政绩显性化为目的,若干个同一级别的地方政府作为政治分支机构为履行其任务,彼此之间会激烈竞争。3.3公共性:还有学者认为地方政府是辖区公众的利益代言人,地方政府的一切经济行为都指向最大化辖区利益这一目的,因此同级地方政府不仅会充分利用它自身所拥有的资源,同时还会与其他同级对手争夺新的资源。4、政府横向竞争起源4.1职能论:同级地方政府竞争行为的产生源于它的职能—作为地方社会经济的管理者和代表者,地方政府具有监督、管理和调控地方经济运行的职能。因而其有权力为了自身利益,同其他政府展开竞争。代表人物:张飞4.2经济刺激论:沿海地区的先行发展拉大了与内地的差距,这种差距又反过来激发了内地政府发展经济的热情和竞争精神。为了争夺经济发展所急需的人才、资金、技术和资源,保护本地工商企业的利益,省与省、市与市、县与县之间展开了激烈的市场竞争。代表人物:麻宝斌、王郅强4.3财政分权论:财政分权使得同级地方政府的行为和角色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在给地方政府带来压力的同时,也刺激了地方政府以经济发展来谋取更大的利益,所表现出来的自利倾向越来越严重。代表人物:任勇、肖宇4.4官员考核论:Blanchard和Shleifer认为,中国执政党拥有绝对的权威并负责任命地方政府官员,因而地方政府官员,除了关心地方的财政收入外,更关心自己升迁的机遇,而这种激励在现实中可能是更为重要的。而俄罗斯功能紊乱的民主体制不仅无法使中央政府有力贯彻其目标,也没有能力来影响地方政府的所作所为。5、表现机制Tiebout—“用脚投票”所谓“用脚投票”,就是指人们之所以愿意聚集在某一个地方政府周围,是由于他们想在全国寻找地方政府所提供的服务与所征收的税收之间的一种精确的组合,以便使自己的效用达到极大化。当他们发现组合符合自己的效用极大化目标时,他们便会在这一区域住下来,从事工作,维护当地地方政府的管辖,这个过程。6、横向竞争带来的影响关于同级政府横向竞争的国内文献,大多同意这种竞争有利于经济增长,比如林毅夫、刘志强、张晏、周业安、章泉心6.1对公共产品供给效率的影响正面影响:在现有的文献中,一些学者已经正式地把公共部门效率水平与地方政府间竞争的强度联系起来。很多学者认为当地方政府面临着强大的竞争压力时,其资源利用以及运作效率都显著提高。代表人物:岳书敬、曾召友负面影响一:财政收入下降导致公共产品供给质量降低有学者认为地方政府间的竞争会对地方政府提供公共品不利,各地都采取了积极的政策鼓励投资。如财政补贴、税收减让、财政贴息或政府担保的软贷款等,为了更多地吸引外资进入,各地都会竞相压低税收水平,主动减少自己应得的投资收益,这种不计代价的引资竞争就是扑向低层的竞争,结果导致其财政收入不足以提供最优水平的公共服务。负面影响二:重复建设严重郭泽宝以港口建设为例,分析了地方政府竞争导致的重复建设严重的现象。例如,南京以下的长江段,已建、在建和待建的万吨以上的码头泊位共100多个,仅江阴到南通60公里的岸段就有68个万吨级泊位,平均0.9公里就有一个。这些港口建成后大多利用率不足,有的港口利用率甚至不足50%。除了港口之外,机场、供水、防洪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也都存在极不经济的重复建设现象。6.2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正面影响:持支持观点的学者认为,地方政府竞争是我国经济转轨相对成功的主要原因。地方政府及其所办的企业承担起了主要的市场主体的责任,加速了市场发育。同时,地方政府竞争激励地方政府通过鼓励民营、外资企业发展和自办企业创造了巨大的就业机会,减轻了因改革而导致失业增加带来的压力,进而避免了政治不稳定的主要危险。负面影响一:地方保护主义严重任勇:实行区域封锁和贸易壁垒,诸侯经济盛行,导致各种要素不能得到有效的流动,加大了市场交易成本。姚先国、谢小波:生产要素难以跨行政区自由流动。地方政府从自身的利益出发,对本地市场实行保护政策,使生产要素难以自由流动。近几年来,虽然工业消费的商品和农产品市场发育较快,但资金、人才和劳动力市场受行政干预仍较多,流动困难。负面影响二:马太效应与恶性竞争周业安认为,在资源总量有限的情况下,会导致其他地区的资源流出,落后地区在与发达地区的资源争夺中处于劣势,因而就会采取保护主义的政策来维护当地的经济利益,导致地区间的交易成本增大,不利于经济发展。7、完善同级政府横向竞争的对策建议7.1某位学者建议:重塑合作理念,变对抗性竞争为合作。7.2建立协调机制一定数量的学者支持建立多个跨区域地方政府间合作的协调机构:我国跨行政区的协调管理机构也只有超脱地区利益,才能做地区利益争端和冲突公正的裁判,在地方政府的博弈中充当信息沟通与协调的作用。7.3创造公平竞争环境王郅强等学者认为同级政府之间的竞争利大于弊,需要鼓励竞争,但前提是要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尤其是拆除地方贸易壁垒,减少交易成本,取消对于外地企业的歧视性政策。7.4改革地方官员考核和任免机制任勇等学者认为,需要改革地方官员的考核和任免机制。以全面综合的考核指标来代替单纯的经济指标的考核;引进竞争性选举,使当地居民对政府官员进行考核,明确所在区域的居民的偏好表露机制,以公民的权利来制约政府的权力形成地方官员之间适当的竞争,从而减少委托代理条件下的机会主义行为。8、不足之一:过分强调经济利益一方面,在影响地方政府竞争的要素上,过于注重经济要素以及与经济要素相关的其他利益因素,如财政分权和资源的流动性等,忽略了法律、历史、自然及文化因素对地方政府竞争的影响。另一方面,在探讨地方政府竞争所带来的影响上,也忽视了上述其他方面的因素。不足之二:没有限定同级地方政府范围由于不同区域之间的发展存在自然因素、历史因素等一系列条件的限制,造成各地明显的经济发展状况差距。地方政府初始经济实力的强弱,决定了他们不同的竞争状态,也决定了不在同一条起跑线上的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不可能存在真正意义上的竞争。经济实力相差悬殊的地方政府之间谈不上可以互相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