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析苗族教会宣教史目录前言……………………………………………………………………………2一、苗族教会宣教先驱………………………………………………………21、党居仁(J.R.Adam)…………………………………………………22、伯格理(SamuelPollard)……………………………………………4二、二十世纪前后的苗族教会宣教工作……………………………………61、贵州苗族教会的发展…………………………………………………7(1)葛布教会…………………………………………………………7(2)石门坎教会………………………………………………………82、云南苗族教会的发展…………………………………………………113、四川苗族教会的发展…………………………………………………13(1)循道公会的传播…………………………………………………13(2)内地会的传播……………………………………………………14三、当代苗族教会宣教事工…………………………………………………151、苗族教会的神学教育…………………………………………………15(1)改革开放前苗族的神学教育……………………………………15(2)改革开放后苗族的神学教育……………………………………152、苗族教会的差传事工………………………………………………18四、苗族教会宣教再思………………………………………………………191、苗族教会与宣教使命的再思…………………………………………202、苗族教会与宣教目标的再思…………………………………………223、苗族教会与宣教愿景的再思…………………………………………23(1)宣教学院的建立…………………………………………………23(2)差传机构的建立…………………………………………………24(3)异象的传递………………………………………………………24五、总结………………………………………………………………………25参考书目………………………………………………………………………26-2-前言“一粒麦子不落在地里死了,仍旧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结出许多子粒来”—约12:24两百年前,西方宣教士回应上帝对他们的呼召,不远万里,前赴后继,披荆斩棘,带着福音的使命远渡重洋来到中国,将他们的一生全然奉献在这宣教的土地上。在一百年后福音悄然的传入了苗族地区,使这个民族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改变,“儒教二千年未能涉足,基督教文化二十年即改变了苗族社会”。①自此,促进了滇黔川苗族文化教育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同时也改变了一个民族的价值观。本文主要探讨的对象是居住在滇黔川苗族地区的基督教(指基督教新教)传播史,从宣教史的角度来反思苗族教会的信仰及苗族教会发展的愿景。一、苗族教会宣教先驱苗族地区的基督教主要是以基督教内地会和基督教循道公会。这两个教派中,最先传入苗族地区的是中国内地会,②内地会主要以党居仁为主。循道公会③是以伯格里为主,其次也是对苗族教会影响最深远的传教士。1、党居仁(J.R.Adam)1877年内地会英国传教士祝明扬(Rev.S.R.Clarke)从湖南进入贵州,在贵阳设立“贵州基督教内地总会”,1884年,英国另一传教士白德礼被派到黔西重地安顺传教,基督教内地会传入大定(今大方)1888年英国传教①张坦著《窄门前的石门坎》序言部分。②中国内地会(ChinaInlandMission,CIM)是由英国人戴德生牧师于1865年创办的超宗派的跨国家的基督教差会组织。1964年,更名为海外基督使团(theOverseasMissionaryFellowship或OMFInternational)。③循道公会(MethodistChurch)是基督教新教卫斯理宗教会之一。18世纪产生于英国。指卫斯理宗教会在英国的部分,以及1851年由英国传入中国的该宗教会。-3-士党居仁又被派到安顺协助白德礼做传教工作,并向彝族苗族地区传教。1895年党居仁在安顺建立了教堂。1897年党居仁在安顺开办了“义学”,招收少数民族子弟入学信仰和学习,大定县、织金县和威宁县部分少数民族青年到安顺学习和信教。1899年,党居仁到织金县熊家场传教,他的说教为在场人所折服,部分民众在李约翰等人的带领下,去安顺找党居仁学道。1899年秋天,党居仁在李约翰等人的陪同下,来到织金开辟教会,创建了毕节地区第一个教会——白马洞教会。④1901年,党居仁把基督教传播到了苗族地区,在贵州普定县苗族聚居区建立了教堂。此后教会势力逐渐发展到威宁、赫章,1902年冬建立了威宁县内第一个基督教教会——德慕坪教会。1904年,贵州省指令安顺知府翟鸿锡和威宁知州的葛布武装护卫党居仁去葛布,党居仁到了葛布和当地人协商后,在葛布建立了教堂,成立了教会。开始传播对象主要是苗族,由于当地苗族不懂汉语,传教士们便通过学习苗语,用苗语来讲道。慢慢地,各方来葛布信教的人越来越多,并向周边的彝族地区发展,彝族信徒也占了葛布教会的很大一部分。考虑到语言问题,1908年又在隔葛布二十多公里的结构建立了支堂,以彝族为主要传播对象。光绪三十四年(1915),党居仁在安顺被雷击死,英籍牧师裴中谦接替,民国6年(1917),迁居葛布,修建小洋楼。民国9年(1920),赫章基督教内地会发展到10个支堂,教徒3000余人。是年,裴中谦夫妇回国,英籍牧师约克敦和加拿大籍牧师贝尔克接管葛布教会。同年,约克敦、贝尔克二人以苗、彝两族语言不通、习俗各异为由,将教会分为苗族④吴道军.黔西北地区基督教内地会传播史略[J].贵阳:贵阳市委党校学报,2007,(6)-4-教会和彝族教会,把结构支堂改为彝族教会总堂,形成了两个不相隶属的两个教会体系,约克敦掌管葛布苗族教会总堂,贝尔克掌管结构彝族教会总堂。民国20年(1931),葛布教会总堂发展到23个支堂。这两个总堂建立后,很快向周边彝族和苗族居住地区大面积传播,众多支堂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为了便于管理,外国传教士在总堂下设教区,每个教区管理几个支堂。葛布总堂分为中部、东部、西部、北部四个教区共辖有21个支堂。“1925年贝尔克调离结构,加拿大籍牧师文道成成接管。文道成注重学习彝语,翻译彝族诗歌,熟悉彝族习俗,传道范围很快扩大到水城县和云南省的彝良、镇雄等县的彝族地区,支堂发展到37个。民国23年,文道成将结构总堂所辖支堂分为中、东、北。南一、南二、南三、南四共七个教区,由委办罗德勋、安文良和传道安约翰、李朝阳分片负责。”⑤2、伯格理(SamuelPollard)1864年4月20日塞缪尔.伯格理出生于英国的西南部康沃尔郡卡米尔福特。1887年,当时22岁的柏格里(S.Pollard,另有译为波拉德,1864~1915年),受基督教“西差会”派遣,来到中国,成为中华基督教循道公会西南教区牧师。柏格理聪颖机智,富于献身精神和英雄气质。他身兼牧师、教师和医师多重职责。柏格理早年因家境贫寒而失学,所以非常重视教育。在主持西南的昭通布道所期间,他就开始把现代教育引入昭通。1904年柏格理穿上中国服装、戴上假辫子,从云南“昭通布道所”来到了地处川、滇、黔三省交界。属贵州省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的一个⑤=6422安君,论文《试析基督教在黔西北民族地区的传播》,原出处:赫章县志编纂委员会[M].赫章县志.贵州人民出版社,2001.-5-叫做石门坎的小村落。相传,柏格理来到石门坎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办教堂和学校。办教堂和学校需要土地,当时石门坎的地都是威宁大官寨的大头目安慧生的。手里并没有钱的柏格理决定去找安慧生“买”地。在苗族长老们的指引下,柏格理跋涉数十里,来到大官寨拜访安慧生。柏格理说明来意,安慧生问柏格理要多少地,柏格理神秘而又认真的回答仅要一张牛皮大的一块地。财大气粗的安慧生觉得这洋人有意思,传教办学只要苗族妇女裙子大小的地,当即表示送柏格理牛皮大的一块地。有备而来的柏格理为了这牛皮大小的地还和安慧生签了一份协议。柏格理回到石门坎,用化学药品把一张牛皮进行处理,将牛皮分成丝,牛毛结成线,用绳子丈量皮丝和毛线的长度,再用绳子围圈了一平方公里的地盘——今天的石门坎乡政府所在地。1905年,柏格理动员信教的人出力出钱,在一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首先建起了教堂和学校,教苗人讲汉语,扫文盲,学数数,学算术。柏格理则跟当地的苗人学苗语。最大的学生46岁,最小的学生8岁。学校建立之初,学生们不但享受免费的教育,贫困的学生还可以得到赈济盐。柏格理拜杨雅各、张武、钟焕然(汉族)学会苗语后,和他们一起研究创造苗族文字。1909年,以汉字和英文字母为基础创造的苗文字(老苗文)产生了,只要有汉字和英语基础,老苗文简单易学。1912年,柏格理和杨雅各等人,用苗文翻译了《圣经》,后和杨雅阁一起东渡日本印刷数本。苗文《圣经》面世后,邻近几个省的苗族地区都送人来石门坎学习苗文,苗文迅速传往云、贵、川等省苗族地区,成为苗族传承民族历史文化的工具。解放后,政府对老苗文进行了改造,产生了新苗文,但多年来,石门坎的苗人不愿学新-6-苗文,现在又恢复了老苗文。在柏格理之前,苗人升火做饭是三块石头垒成灶,这样既浪费木材又污染环境,柏格理挖土建灶,既省材又清洁,至今石门坎人还普遍使用柏格理式的土灶。实业推广部对苗族的手式纺麻机进行改造,改为手脚并用,提高效率50倍以上。在改造麻纺机的基础上,对当地的纺毛机进行了改进,效率也大大提高。为了方便和外界的交往,柏格理等人带领当地人民用铁钎铁锤戳开了石门,开辟了石门通往昭通、毕节等地的通道,不仅缩短了30多里的路程,而且改人行道为马道,石门坎从此有了通往外界的马帮。石门坎与外界的交流也从此活跃起来。1915年,可怕的伤寒病席卷了石门坎地区,当时教会学校许多学生染病,群众包括一些家长亲友都因害怕而外逃躲避,柏格理却坚守救护。不幸的是,他也感染上了沙门氏菌属伤寒,他的身体在一夜之间变成了朽木。他的最后一则日记写于1915年7月5日,他写道:”昨夜和今晨都在下暴雨。学校里的孩子们已经开始了他们的考试。”9月16日,大限到来,他再也无力睁开双眼,他永远地留在了石门坎,享年51岁。二、二十世纪前后的苗族教会宣教工作党居仁和柏格理虽然相续离世,但是福音的种子在十年间已经深深扎根于苗族。宣教的活动必没有停止,同时也兴起了当地很多的苗族教会同工。西方的宣教士也陆续来到苗族当中,在几年时间里就将福音传遍了滇黔川的各地苗族地区。1、贵州苗族教会的发展-7-基督教传入贵州的苗族地区十余年间,在贵阳、安顺、兴义、遵义、独山等城镇建立了教堂,并办义学、诊所等。在贵州具有代表性的苗族教会分别是赫章县的葛布教会和威宁县的石门坎教会:(1)葛布教会葛布位于赫章西部,距县城约70公里。葛布教会便是指赫章县辅处、可乐、双坪、德卓四个乡和威宁县大街、羊街两个乡镇的26个自然村寨。作为葛布总会,则指解放前乌蒙山区苗族教会分为四大教区时,葛布所辖赫章、纳雍、水城、威宁及云南省彝良、镇雄等六县相毗邻的30个教会而言。1903年,基督教内地会传入葛布。1904年,葛布教会在赞美声、欢呼声中正式成立。首批受洗入教的是140人,其中,葛布寨子三对夫妇6个人。第二批受洗入教的是1906年,一连八天聚会,第一天受洗入教201人;第二天131人;第三天252人;……八天共有969人受洗加入教会。而四周崎岖的山路上虔诚的信徒们还在络绎不绝,几个、几十个、成百上千,神把得救的人天天加给教会。葛布教堂1905年春开工,1906年建成。命名“基督教葛布内地会福音堂”。1920年以后,由于“差会”停止了对教会的补贴,葛布教会在困境中艰难地“自立”。之后,将内地会更名为“华内基督教会”,并划分房产,各自建立信托部,经管各自的房产。葛布教会建立以来,经历以下时期:1903年以前为教会萌芽时期;1904年—1919年为教会兴旺时期(党居仁、裴忠谦及各地教会建立时期);1920年—1931年为教会冷落时期(教会“自立”初期及岳克敦时期);1932年—1957年为教会复兴时期(刘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