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工作中针刺伤的防范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针刺伤的预防及处理导读•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要进行大量的护理技术操作,锐器刺伤及相关的侵害是护理人员一个严重的职业健康问题。有关资料显示,全球每年约有300万医护人员意外刺伤,有20多种血源性传播疾病可通过针刺伤被传染。临床护士应意识到针刺伤的危害性,加强个人防护,将针刺伤这种职业伤害降到最低,以便更好的维护和促进健康的神圣职责。内容简介•1.针刺伤的发生现状和危害•2.针刺伤的防范方法•3.针刺伤发生后的处理流程概念针刺伤是一种由医疗利器如:注射器针头、缝针、各种穿刺针、手术刀、剪刀造成的意外伤害,造成皮肤深部足以使受伤者出血的皮肤损伤。“没事儿,只是被针扎了一下?”护理人员针刺伤并不常见?一项2003年对北京7家医院1075名临床护士的回顾性问卷调查被调查护士中866人发生过针刺伤,发生率80.6%结果表明被调查者年人均刺伤3.5次,其中74.5%被污染的针头刺伤•您是否曾经被针刺伤?针刺伤会造成严重危害!•据美国CDC(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估测,健康的医务人员患传染病的原因80%~90%是由针刺伤所致。现已证实20种病原体可经针刺伤接种传播。•针刺伤发生时,一般只需0.004ml血液就足以使受伤者感染乙型肝炎病毒。产生致命后果的同时可造成受伤者严重而持久的心理压力,严重影响其正常生活。发生锐器伤现状发生率高锐器伤害是职业危害中导致感染血源性疾病最常见的原因,最常见的是注射器针刺伤,针刺伤约占锐器伤的66.6%,全世界每年约在100万意外针刺伤。针刺伤可感染那些疾病今天已经发现了30种病原体。。。那明天呢?病毒感染细菌感染真菌感染乙肝流产布鲁氏菌皮炎芽生菌丙肝白喉棒状杆菌新型隐球菌庚肝淋病奈瑟氏菌荚膜组织胞浆菌艾滋病病毒出血性黄疸钩端螺旋体寄生虫感染猴免疫缺陷病毒海鱼分支杆菌恶性疟原虫单纯疱疹豚鼠支原体刚地弓形虫带状疱疹恙虫病东方体肿瘤埃博拉病毒立氏立克次氏体人结肠癌登革热金黄色葡萄球菌肉瘤克雅氏病化脓性链球菌梅毒螺旋体结核菌HBV•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virus)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乙肝病毒的抵抗力很强,在零下20度时可存活20年,在37度时可存活7天,在55度时仍然能存活6小时。但是,加热到100度10分钟可使其失去传染活性。•传播途径:经血传播,性接触传播,母婴传播,医源性传播,生活中的密切接触。患者血液、唾液、胆汁、乳汁、尿、精液内均含有病毒,但所含的乙肝病毒含量是很低的。•乙肝两对半是最常用的乙肝病毒感染检测血清标志物。•乙型肝炎病毒免疫学标记一共3对,即表面抗原(HBsAg)和表面抗体(抗HBs或HBsAb)、e抗原(HBeAg)和e抗体(抗HBe或HBeAb)、核心抗原(HBcAg)和核心抗体(抗HBc或HBcAb)。•乙肝两对半又称乙肝五项,其检查意义在于:检查是否感染乙肝及感染的具体情况,区分大三阳、小三阳。•乙肝表面抗原阳性、e抗原阳性和核心抗体阳性就叫“大三阳”。•如果乙肝表面抗原阳性、e抗体阳性和核心抗体阳性,就叫“小三阳”。讨论被针头刺伤后是否会感染HBV等传染性疾病?乙肝疫苗乙肝疫苗是用于预防乙肝的特殊药物。是一种预防乙型肝炎的疫苗。即从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血浆中分离乙肝表面抗原(HbsAg),经处理后而制成。•疫苗接种后,可刺激免疫系统产生保护性抗体,这种抗体存在于人的体液之中,乙肝病毒一旦出现,抗体会立即作用,将其清除,阻止感染,并不会伤害肝脏,从而使人体具有了预防乙肝的免疫力,从而达到预防乙肝感染的目的。•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病毒感染的最有效方法。1、接种时间:乙型肝炎疫苗全程接种共3针,按照0、1、6个月程序,即接种第1针疫苗后,间隔1及6个月注射第2及第3针疫苗。2、接种人群:从理论上讲非乙肝病毒携带者都是乙肝病毒的易感者,均需进行预防接种3、接种疫苗前,常规进行肝功能和乙肝两对半检测。4、如果接种乙肝疫苗前发现“乙肝表面抗体”阳性则无需接种,如“乙肝表面抗体”为弱阳性,则需加强注射。•“乙肝表面抗体”在体内时间长短因人而异,需每5年复查一次,如果乙肝表面抗体是阴性则要进行复种。医护人员针刺伤所面临的威胁计算针刺伤发生的风险美国中国人群中慢性HBV患者比例0.42%9.09%人群中慢性HCV患者比例1.3%3.2%人群中慢性HIV患者比例0.32%0.10%暴露源是HBV发生针刺伤后感染可能性30%30%暴露源是HCV发生针刺伤后感染可能性1.8%1.8%暴露源是HIV发生针刺伤后感染可能性0.3%0.3%暴露源是普通患者发生针刺伤后感染HBV可能性0.13%2.71%暴露源是普通患者发生针刺伤后感染HCV可能性0.02%0.06%暴露源是普通患者发生针刺伤后感染HIV可能性0.001%0.003%针刺伤临床现状调查操作后用物特别在处理使用过的针头时刺伤率高达36.0%护士在取静脉血及输液时戴手套率很低,仅7.7%回套针帽率高达57.0%在刺伤发生后向上级做了汇报的仅占10.2%针刺伤发生现状针刺伤的防护教育刻不容缓•防护意识淡漠,针刺伤发生率高。•临床护理人力资源不足,防护措施使用率低。•临床安全性器具价格较贵,医院引入使用较少。•因此,加强“全面性防护”概念的教育、建立并执行全面性防护措施是当前职业防护的紧迫课题。发生针刺伤的原因A自我防范意识差B未严格遵守操作规程E护士针刺伤管理制度不健全C护理人员短缺,工作繁忙D医疗操作环境的影响护理人员的自我防护一、树立“关爱你的病人,关爱你自己”的观念,增强防护意识。二、职业防护知识的培训三、规范安全的操作规程1)禁止回套针帽,必须回套时,则用单手操作。2)拔下的针头,禁手持针,随意走动或随意放置。3)用后的锐器及时放入利器盒,针头严禁混入其他垃圾。4)保证充足的光线,稳定的情绪。护理人员的自我防护规范操作临床操作过程中常因未严格执行操作规程而造成针刺伤,其中针头使用后重新套上针帽是最常见的原因•操作前损伤(非感染危险)拔下针头帽时抽吸药液时抽完药物重新盖上针头帽时预防方法单手重新盖帽应用重新盖帽装置发生针刺伤的常见高危操作预防操作前损伤的正确操作方法1、单手操作将针头套进针头盖2、单手向下将针头套回3、单手操作将针头盖扣住操作中损伤(感染的危险因素)•抽血或注射收后从患者身上拔除带翼针头时•穿刺中,拔除导管芯时•转移血样到试管时•断开与针尖连接的辅导静脉管路时•经常发生在患者或其他人员突然移动时穿刺中,拔除导管芯时•操作中损伤(感染的危险因素)各种注射时、经静脉输液时、传递中受伤、拔针时发生针刺伤的常见高危操作预防操作中的损伤•戴手套:戴双层手套是比较好的选择•1、护士在接触患者时要戴手套进行操作,若手上有伤口时要戴双层乳胶手套。•2、如果一个被血液污染的钢针刺破一层乳胶手套或聚乙烯手套,医务人员接触的血量比未戴手套可能接触到的血量少50%以上。针刺入手套,通过有弹性的两层橡胶手套,再刺入皮肤,其感染率仅为0.20%~0.25%。护理人员的自我防护戴手套≠洗手≠预防操作中的损伤•保持情绪稳定、从容不迫,如患者抵抗或慌张可寻求帮助•使用真空采血系统•在手术室中,使用消毒盘传递器械——禁止直接传递锐器物•手持锐器行动时,要避免将锐器面对他人•将辅助静脉管路与无针系统连接,禁止用针头进行输液的二次连接操作后的损伤•发生原因•抽血或注射后从注射器上移去未盖帽的针头•运输使用后的静脉输液器和未盖帽的注射器•放置在床旁的小桌子、小车或托盘中的针头•不恰当丢弃已使用的针头,如针头从装满利器的收集箱中突出•拆卸一次性注射器再利用发生针刺伤的常见高危操作某护士抽血后的物品状况某护士在整理用物时被放在床旁小车或托盘中的针头刺伤发生针刺伤的常见高危操作不合适丢弃导致的损伤预防操作后损伤•预防方法•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建议使用安全的一次性注射器•使用后将针头放入一次性锐器收集盒:防渗透、防穿刺、带盖的收集器四个禁止禁止使用双手重新盖帽(回套针帽)禁止用手移去注射器针头禁止运输未盖帽的针头禁止将针头放置在床旁小车顶部一卡一拔安全方便不徒手分离使用过的针头•预防–在尖锐物被丢弃前,每次应检查尖锐物收集箱,以确定未装满或无针头突出。–更换新的一次性锐器收集盒。预防不恰当丢弃导致的损伤–将针尖和其它尖锐物品丢弃在一次性锐器收集盒内。–操作后,及时料理场地,不要留给他人料理。–确保医疗废弃物被丢弃在一般人无法接触接触到的地方。停止针刺伤安全产品承担关键角色•过去的20年里法案的出台在减少医务人员血源性病原体的职业暴露方面起到关键作用。•就美国整体而言,针刺伤发生率减少了34%,其中护士的针刺伤减少了51%•美国在这方面的经验证明了:(1)安全产品在减少锐器伤方面的有效性(2)国家层面的规程制度(及强制执行在大范围使用和推广安全产品,降低医务人员安全风险中的重要作用)我们需要全行业的共同努力采血针生产企业与终端用户的密切协作,了解特殊应用上的需求不断开发研究新型安全型的产品,将安全进行到底。四、改善医疗操作环境提供便于丢弃利器的容器、真空采血、试管采血等。五、使用安全医疗器具护理人员的自我防护安全型留置针使用后可回缩的注射器传统的蝶翼针可能带来污染和针刺伤•蝶翼针头皮针一端由于负压作用,可能存留少量血液,拔针后可出现滴血,造成感染源暴露。•另外,一些蝶翼针后端弹性胶套可能存在弹性不足,回缩无力,容易暴露针头内部,而头皮针一端使用后无法合理处置也容易造成针刺伤和感染。可见回血针(直针)有效预防感染和针刺伤•可见回血针两端均配有针帽,且针头外套管是由可回缩橡胶制成,保证拔针时血液不外漏•配合持针器使用时,采血全过程不会接触到针头,可有效防止针刺伤的发生。可见回血双向针示意图医疗行业在努力:明确价值•已经证实结果…•45%的皮肤刺伤可以通过处理废弃使用过的针头过程的正确操作来预防•使用安全设计产品后针刺伤发生率降低的比例:•32家法国医院中降低74%•多伦多医院中降低80%•美国医院中降低83%•澳大利亚医院中降低49%针刺伤的处理1.立即挤出伤口部位的血,健侧手立即从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受伤部位,使部分血液排出,相对减少受污染的程度。针刺伤的处理用肥皂水或流动清水冲洗。3、安尔碘、酒精消毒伤口4、确定暴露源患者确定暴露源是否感染HIV、HBV5、48h内报告上级并填写报表,包括报告和记录损伤患者姓名、器、械和环境6、72h内抽血检测,预防性注射相应药物,建立追踪档案,行相应处理针刺伤的处理注意:最初的6~12周内不要献血,捐赠器官及母乳喂养,性生活要用避孕套。及时检测和预防性用药应在24h内抽血查乙肝、丙肝抗体,必要时抽患者血对比,同时注射乙肝免疫高价球蛋白按0个月、1个月、6个月注射乙肝疫苗第1针30微克第2、3针各10微克。被HIV阳性患者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后,应在24h内抽血查HIV抗体,定期做血清学监测,与刺伤后第4周、第8周、第12周及6个月监测HIV抗体。必要时同时抽患者血对比。预防性用药若被艾滋病病毒污染针头所刺伤,应在4h内,最迟不超过24h进行预防用药,可用逆转录酶抑制剂、蛋白酶抑制剂给予预防。即使超过24h,也应当实施预防性用药。也可采取预防接种方法,对高危人群进行接种,可预防某些血液性疾病(如乙肝等)的发生。重视心理干预积极关心伤者,及时有效的采取补救措施。做好心理疏导,以增强护士战胜疾病恐惧的信心。完善职业安全卫生标准化评估系统,尽早确定相关的法律法规,确保护理人员在安全的工作环境下工作。重视护理人员的健康干预,还包括接受安全教育、接受免疫疗法,提供必须的安全防护设备,以及因职业安全因素病后得到赔偿的权益等措施。谢谢!!!谢谢聆听

1 / 5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