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心理学复习材料(李晓东)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发展心理学复习资料一:什么是发展心理学?就是个体发展心理学,即研究个体在整个生命过程中,其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的学科。二: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内容(1)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直至衰老的生命全过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2)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基本问题:1.天性与教养的问题;2.发展的普遍性和个别差异问题;3.发展的连续性和可变性;4.发展是量的增加还是质的改变。(3)生命全程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1.年龄阶段的划分不同的划分标准导致不同的分类情况根据个体身心发展趋势,将人的一生分为:(1)婴儿(0岁——3岁)(2)学前儿童(幼儿期)(3岁——6岁)(3)学龄儿童(儿童期)(6、7岁——11、12岁)(4)青少年(11、12岁——17、18岁)(5)青年晚期(成年初期)(18、19岁——35岁)(6)中年期(成年中期)(35岁——60岁)(7)老年期(成年晚期)(60岁——死亡)2、人生的阶段依据:(1)以心理性欲的发展为划分标准——弗洛伊德;(2)以生理发展作为划分标准——柏曼;(3)以智力发展作为划分标准——皮亚杰;(4)以个性发展特征为划分标准——埃里克森。三、发展心理学诞生的标志。(4)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标志:1882年、普莱尔、《儿童心理》的出版。(5)从1957年开始,美国《心理学年鉴》用“发展心理学”作章名,代替了惯用的“儿童心理学”。四.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1)遗传与环境{高尔顿(遗传决定论)、霍尔(复演说)、弗洛伊德、华生(环境决定论),纽曼}(2)连续性与阶段性{斯腾(共生论)、吴伟士、格赛尔(成熟论)}(3)相互作用论{皮亚杰:遗传与环境相互依存;遗传与环境是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关系;遗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收到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影响。}五、弗洛伊德、埃里克森的理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发展理论:A: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本我(Id)——快乐原则自我(ego)——现实原则超我(superego)——至善原则B:弗洛伊德将人格发展分为五个阶段:本能是人格发展的基本动力,尤其是性本能(泛性论)。他以心理性欲的发展为依据来划分发展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有一个与之相联系的身体部位,它是发展的每一个特殊阶段刺激和快感的最大的源泉。一、口腔期(0—1岁):口腔。二、肛门期(1—3岁):肛门区域,这一阶段儿童接受排便训练。三、性器期(3—6岁):生殖器区域。恋母情结和恋父情结的出现。四、潜伏期(6—11岁):性欲被移置为替代性活动(如学习、体育和同辈团体的活动),团体性活动多呈男女分离趋势。五、两性期(女孩11岁开始,男孩13岁开始):这一时期的心理能量主要投注在形成友谊、生涯准备、示爱及结婚等活动中。*对弗洛伊德人格发展观的评价:1.强调人格形成与儿童早期经验有关,与父母对儿童的教养态度有关。2.人格的三个部分:本我、自我和超我,它们之间的矛盾斗争在某种意义上反映了人格发展中人的本能、现实环境和社会道德要求之间的矛盾斗争。3.把人格发展的基本动力归之于性本能,致使其在观察中发现的许多重要的心理事实在上升到理论时变成了谬误。4.主要来自他本人的诊断经验和自我分析,缺乏科学的实验依据,很难重复验证。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论1.第一阶段信任对不信任(0—1岁)这一阶段婴儿的主要任务是发展对外界的信任感,信任的含义是感到他人是可靠的、可以依赖的。照顾婴儿的人如果不能满足婴儿的需要或对婴儿经常采取不一致的态度,婴儿就会认为世界是危险的,他人不值得依赖。2.第二阶段自主行动对羞怯怀疑(1—3岁)随着生理的成熟,儿童有了控制自己行为的愿望和能力,希望自主行动,学会照顾自己。当儿童认为自己在他人眼中不是一个好孩子时就会产生羞怯感,当他们认为自己受制于人时,就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3.第三阶段自动自发对退缩愧疚(3—6岁)这一时期的儿童精力旺盛,常常试着做一些超出自己能力的事,他们的目标或行为常和父母的要求发生冲突,令儿童感到内疚。4.第四阶段勤奋进取对自贬自卑(6—11岁)这一时期正值小学教育阶段,是自我发展的最关键时期。儿童在求学过程中,必须学会适应学校的生活,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在学习和各项活动中达到一定的标准。儿童只有勤奋学习,努力进取才能学会他应当掌握的认知和社会技能,体验到成功感,如果屡遭失败,就会产生自卑感。儿童在学校当中所经历的成功与失败的体验,对其人格成长具有重要影响。如果儿童体验到到的成功多于失败,就会养成积极进取的性格,反之则会形成自卑的性格。5.第五阶段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20岁)青少年逐渐面临职业选择、交友、承担社会责任的等问题。由于他们不能肯定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于是产生了“我是谁”的疑问。在对自我的探索过程中,如果能将自己在各方面将要承担的角色同一起来,就会顺利地度过青春期,否则就会感到迷惘、痛苦。6.第六阶段友爱亲密对孤独疏离(20—40岁):主要任务是与他人建立亲密的感情联系,体验友谊和爱情。如果无法建立这种亲密的感情关系,就会感到孤独。7.第七阶段精力充沛对颓废迟滞(40—65岁)热心承担社会责任,关心家庭、养育后代。不愿或无力承担这种责任的人就变得颓废迟滞或自我中心。8.第八阶段完美无缺对悲观绝望(65岁以后)回首往事,觉得一生充实有意义而产生完善感。对往事感到悔恨会产生悲观的情绪。埃里克森与弗洛伊德心理发展观的区别:1.弗洛伊德特别强调本能的作用,自我只是本我和超我的奴仆;埃里克森更强调自我的作用、理智的力量。2.弗洛伊德在研究儿童人格发展时,仅把儿童限于母亲—儿童—父亲这个狭隘的三角关系;而埃里克森则把儿童置于更加广阔的社会背景上,重视社会对发展的影响。3.弗洛伊德对儿童人格发展的研究只到青春期为止,而埃里克森则把个性发展的阶段扩展到八个阶段,贯穿人的一生。4.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而埃里克森则认为人的本性既不是善的,也不是恶的,儿童出生后都存在向善的或恶的方向发展的可能性。其他人的核心观点。(皮亚杰是重点)1、华生的环境决定论1.否认遗传的作用,强调环境和教育的作用2.在恐惧、愤怒和爱三种非习得性情绪反应基础上的条件反射2、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行为的强化控制原理:强调塑造、强化与消退、及时强化3、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观察学习、自我调控、自我效能4、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文化—历史发展理论1.强调工具和社会环境的作用,明确提出教育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主导作用。2.最近发展区思想: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3..提出内化学说5、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一)内容:人类发展的本质是对环境的适应,这种适应是一个主动的过程。不是环境塑造了儿童,而是儿童主动寻求了解环境,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过程中,通过同化、顺应和平衡的过程,认知逐渐成熟起来。智力结构的基本单位是图式,它是指有组织的思考或行动模式,是用来了解周围世界的认知结构。同化是指个体将外界信息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结构的过程,但是有些信息与现存的认知结构不是十分吻合,这时个体就要改变认知结构,这个过程就是顺应。平衡是一种心理状态,当个体已有的认知结构能够轻松同化环境中的新经验时,就会感到平衡,否则就会感到失衡。(二)儿童心理或思维发展的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这个时期的儿童主要凭感知运动手段反映外界刺激,并适应外界环境;(客体永存性的发展)*前运算思维阶段(2-7岁)从这个时期开始,儿童具有表象思维,有运用符号的能力;*具体运算阶段(7-11、12岁)这个时期儿童的认知能力摆脱知觉的局限,获得概念的稳定性。对具体问题可以进行逻辑运算,思维具有可逆性。*形式运算阶段(11、12-14、15岁)这个时期儿童的思维形式能够从具体内容中解放出来,能够提出假设,凭代理演绎推理、归纳推理解决抽象问题。其智力。活动达到抽象思维阶段。6、皮亚杰和维果茨基理论的异同:异:皮亚杰认为发展的本质是对环境的适应,不是环境塑造了儿童,而是儿童主动寻求了解环境。而维果茨基提出儿童的认知发展既不是其内在成熟的结果,也不完全决定于儿童的自主探索。同:皮亚杰和维果茨基的理论都是研究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都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和儿童的自主探索有关。7、皮亚杰理论的教育意义:1.在教育中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不要把知识强行灌输给学生;2.应该为儿童提供适合其发展水平的教育;3.要了解并根据儿童的认知方式设计教学;4.教学中要注意个别差异,做到因材施教;5.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去发现知识而不是给予,同时应多采取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的形式。8、维果茨基理论的教育意义:(最近发展区意义)1.教学应着眼于儿童的潜能发展,应布置一些有一定难度、需要在得到他人的适当帮助下才能解决的任务;2.促进了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开展。六、研究类型:横断研究、纵向研究、系列交叉研究(概念、优缺点再认)1、横断研究:概念:横断研究设计是在某一特定的时间,同时对不同年龄的被试进行比较的方法。优点:能够在短时间内手机到不同年龄的研究对象的资料,可以同时研究较大样本,成本低,费用少,省时省力。缺点:(1)可能会将时代变迁的结果与年龄变化的结果混同起来;(2)在某一具体历史时间所做的研究结果不能简单地推论到其他时期;(3)不能解答起因、顺序和一致性问题。2、纵向研究:概念:纵向研究设计是对同一研究对象在不同的年龄或阶段进行长期的反复观测的方法。优点:(1)经由重复地测试相同的研究对象,可获取样本中每个人各种特性或发展模式的稳定性资料。(2)可以回答发展顺序及一致性或不一致的问题。缺点:费时、昂贵、样本小、容易流失。3、系列交叉研究:概念:系列交叉研究是将横断研究和纵向研究融合在一起的研究方法。优点:省时;得到的有关长期效应的信息比纵向研究多。研究方法:(1)观察法;(2)访谈法;(3)个案研究法;(4)问卷法;(5)测验法;(6)实验法;(7)文化比较法。研究伦理:(1)免受伤害;(2)知情同意;(3)保护隐私;(4)欺骗的使用和事后安慰。七:胎儿宫内发育时期:怀孕是指女性卵巢定期排出的卵子在通过输卵管到子宫的过程中与男性的精子相遇而受精。胚种期(0~2周)——组织和组织分化前期:胚种期是最早也是最短的阶段,以形成受精卵、持续性地细胞分裂、分化和受精卵着床于子宫壁为特征。胚胎期(3~8周)——组织和组织分化期:受精卵此时被称为胚胎。胚胎发育成三层,它们最终会形成不同的身体结构。外胚层——皮肤、感觉器官、脑、脊髓;中胚层——肌肉、骨骼、血液、结缔组织和循环、生殖、泌尿系统内胚层——消化系统和其他内部器官与腺体,肝脏、呼吸系统胎儿期(9~出生)——器官和功能分化期:胎儿正式开始主要器官进行分化。胚胎此时被称为胎儿。常见染色体异常:(1)性染色体异常:①克朗菲尔特氏综合征(XYY或XXY):XYY男性身材高大,智商较低,特别是言语智力存在缺陷;XXY男性不育,第二性征发育不全,睾丸较小,学习障碍。②多X(XXX):女性外表正常,月经不规律,学习障碍、智力发展迟缓。③脱纳综合症(XO):女性身材矮小,无月经,不育,性器官及第二性征发育不全,空间思维能力较差。④脆性X染色体综合症:智力延迟,语音及运动发展迟缓,由母亲遗传给子女时,更可能导致子女智力发展滞后。(2)常染色体异常:唐氏综合症(21-三体综合症):智能障碍、体格发育落后和特殊面容,并可伴有多发畸形。新生儿的学习能力(再认)(一)条件作用:经典条件作用;(二)习惯化和去习惯化:习惯化是指对重复刺激的反应强度降低的现象。去习惯化是指当习惯了的刺激出现某种变化时能察觉到。(三)模仿:提供一种变通性。新生儿的觉醒状态:有规律睡眠(表情松弛,呼吸规律)——无规律睡眠(面部怪相,呼吸不规则)——瞌睡状(眼睛有开有合)——安静地睡着(眼睛睁着且注意看着)——醒着时活动(不合作动作)——哭闹(精力十足)影响胎儿发育的因素:母亲的年龄;母亲的营养;母亲的情绪状态;母亲的疾病。八、婴儿的发展生理发展原则:头尾原则和

1 / 1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