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压强》说课团风县实验中学郭海燕一、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本节课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八年级第九章第三节的内容,这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压强的概念、公式和单位、液体压强的特点和公式之后,学习的又一压强方面的知识,为下一节“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的学习做准备。2、教学内容:用实例使学生认识到大气压强的存在,理解掌握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会用大气压强解释生活中的现象。3、教学重点、难点分析:难点:理解大气压强的存在。重点:理解托里拆利实验的原理;能用大气压强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二、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掌握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能说出几个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事例,能用大气压强解释简单的现象。掌握托里拆利实验。2、过程与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找寻事物内在联系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和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和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三、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现在对物理有了简单的了解,有一定的兴趣,但是他们抽象思维能力不强,对物理知识本质的理解和对事物内在联系的分析能力比较薄弱,需要保护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突破难点,掌握重点。四、教法与学法教师始终定位于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五、主要教学设计本节课将覆杯实验、托里拆利实验、自制气压计和点滴瓶串成一条主线,使学生理解压强的相对性,并能利用压强的相对性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将大气压强的应用紧接在大气压强的存在后面讲,易于学生趁热打铁,通过对比联想理解应用实例。(1)以烧瓶“吞”蛋的演示实验导入。该实验简单却新奇,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安排此实验导入,除了激发学习兴趣,我还有四个目的:①引出“压强的相对性”这一科学思考方法,为下一步的学生实验指明方向,否则,刚接触大气压强的学生根本不可能自己做出验证大气压存在的实验,即使做出了也解释不清楚。②为了去掉鹌鹑蛋重力的影响,我将烧瓶口朝下,让蛋上升到瓶中,大气压的威力一目了然。③学生了解大气压的应用时,想起烧瓶吞蛋的实验就容易理解拔火罐了。④前后呼应。以请求学生帮忙将烧瓶中的蛋取出为由,检验学生是否真正掌握压强的相对性。(2)为什么要强调压强的相对性?①大气压强无处不在,但是必须想办法让其显露出威力,所有的办法归纳起来就是利用压强的相对性,使大气压强显得大,于是就看到其威力了。这种解释方法回避了密闭容器内气体压强与温度和质量的关系,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②为了向学生传递一种理念,使学生明白,相对论是一种重要的物理思维,不仅存在于机械运动中,在压强中同样存在相对性。③为下一节内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的学习埋下伏笔,改变一侧的流速就能改变那一侧的压强,物体两侧压强的相对性使得物体受到合力的作用从而改变运动状态。(3)设计的几个学生实验分别有什么意图?①滴管取水、试管取水和饮料瓶提水都有利于学生理解活塞式抽水机的工作原理。②推底注射器活塞并用手指堵住前端小口后很难拉动活塞,此实验不仅利于学生认识到大气压的存在和威力,还有利于学生认识人体内部存在压强,在看到拔火罐时也能理解为何皮肤和肌肉会被吸入罐中了。③打开空饮料瓶盖并挤出其中部分空气后盖紧瓶盖,松手后瓶身仍变形无法还原,此实验有利于学生理解压强的相对性,且易理解真空收纳袋的工作原理。④覆杯实验,经典而简单,能够方便学生感受大气向各个方向均有压强,也为托里拆利实验起到铺垫作用。所有的器材全部都是廉价的,生活中常见的,让学生真切感受到物理就在我们身边,使学生对物理充满亲切感。为什么不让学生做“开水烫过的饮料瓶被大气压瘪”的实验?因为此实验要用开水,怕引起烫伤故舍去。(4)为什么介绍马德堡半球实验时不用动画或视频而用学生模拟实验?因为本课的托里拆利实验和大气压托水实验必须要用到视频,为了摆正多媒体工具在教学中的合理地位,我认为不宜过多使用视频,因此用学生模拟实验代替实验动画或实验视频。而且,还有利于活跃课堂氛围。更重要的目的是,通过亲身体验让学生感受大气压强的存在和大气压的大小,引发学生思考大气压到底有多大,为测量大气压的值提供必要的理由,自然过渡到下一个学习内容。(5)关于点滴瓶工作原理。为了降低难度,我忽略了进气管插入瓶中的位置,不讲匀速滴液的原理,只让学生明白如何使液体滴下即可。(6)关于舍弃。抽气机。其实用抽气机做实验效果更好,不用抽气机,除了器材沉重不方便携带外,还因为我想传递一种理念:物理老师应该利用身边最简单最亲民的器材做实验,也利于学生课后模仿。②抽水机工作原理及大气压与海拔高度和沸点的关系。由于本课内容太多,因此我将这些学生完全可以自己看懂的内容放到课后让学生自主学习。③离心式水泵和吸尘器。二者主要是利用了离心力,虽然也有大气压的作用,但不是主要的。④九曲鸳鸯壶。其实我已经自制了一个鸳鸯壶模型,完全可以接在点滴瓶后面讲,将点滴瓶变形为鸳鸯壶。舍弃它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因为怕内容太多超时,二是因为九曲鸳鸯壶在历史上主要是用来毒害人的,不利于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六、教学反思1、关于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基于尊重教材和初中生认知水平的考虑,舍弃“流动性”,保留“重力”。2、覆杯实验的原理其实应该考虑水的张力,但为了尊重教材也为了不影响学生应试,故保留。3、“压强的相对性”是我自造的词,网上找不到理论支持,只有“相对压强”这一说法。但我坚持认为提出压强的相对性有助于学生理解大气压强,此次活动结束后我会考虑整理成论文。以上是我个人对《大气压强》这节新课教学的肤浅理解,欢迎大家批评指正。期待与大家真诚交流,以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