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自然区划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云南省自然区划*热带北缘地带本地带处于云南省的南部、西南部和东南部边沿,在省内其总面积约5万平方公里。北与亚热带南部地带相连,其南面与西南面则以国界连接中南半岛和南亚次大陆的亚洲热带季风区域。气候特征本地带属于亚洲热带季风气候。其北界位置在云南省西部北纬25°10′附近,而在本省东部南移到约北纬22°~23°之间,已与我国东南部的热带北界的纬度位置相近。地貌特征本地带属于中南半岛北部广大的热带季风山原向北延续的部分。本地带的西部,处于云南省西南部高黎贡山以西,高原受到伊洛瓦底江东侧支流的分割,形成北东—南西向的宽谷盆地与低中山相间的地貌;这以南,有怒江—萨尔温江东侧支流的南丁河和南滚河等谷地;本地带南部有许多海拔较低的山间盆地和河谷;东部的红河及其支流的谷地海拔很低,在400米以下。水文特征本地带内,由于各地的年降水量都较为丰沛,所以各地的年径流深度和年径流系数都比较高。但各地差异较大,通常在山地其年值都较高,盆谷地内年值较低,多雨区内较高,少雨区内较低。植被、土壤特征本地带内主要分布的热带森林植被为热带季节雨林和热带半常绿季雨林,它们都是发育在季风热带北缘的热带森林植被类型。①热带季节雨林,主要由南亚和东南亚热带雨林植物区系组成。②半常绿季雨林,是本地带内能表征大气候环境特点的地带性植被类型,其中落叶树种比较多,但上层乔木中仍然混生有较多的常绿树种,是季风热带北缘的特殊的季雨林类型。本地带的主要土壤类型为砖红壤,其分布范围与季雨林和半常绿季雨林的分布范围基本一致。该土壤类型在砂页岩、花岗岩、千枚岩、片岩以及石灰岩等各类母岩上都有发育。*滇南、滇西南低中山盆谷地区本地区包括热带北缘地带内哀牢山以西的范围,总面积约43000平方公里左右。主要包括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大部分,思茅地区的东南部和西南部边缘,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大部以及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西部边缘等地。全地区处于云南省的南部和西南部边缘,从东到西从东经103°30′到97°31′,约跨6个经度;从南到北从北纬21°08′到北纬25°10′,约跨4个纬度。气候特征本地区各地干、湿季分明,年温差都约在10℃左右,冷热季节变化也比较明显。干季受热带大陆气团的控制,但前后气温的差异较大,前期气温渐降,而后期气温剧升。结合一年中干、湿和冷、暖的变化,可以划出三个季节,即雨季(或湿季):5月中旬~10月中旬;雾凉季:10月下旬~3月中、下旬;干热季:3月中、下旬~5月中旬。地貌特征本地区在大地构造上属于滇西褶皱带的范围,地貌上则属于横断山系南部山脉峡谷中山地貌区南侧和西南侧与中南半岛北部高原山地的连接部位,低、中山山原和盆地宽谷相间分布。水文特征本地区内,雾凉季,因紧接着雨季之后,土壤水分尚足,河溪水流较多。干季后期,经过干季前期持续蒸发的消耗,土壤水分已经匮乏,地表径流处于枯水时期。植被、土壤特征本地区内,盆、谷地及其外缘低丘有热带季节雨林和半常绿季雨林分布,山地有山地雨林和季风常绿阔叶林分布。本地区分为两个区,即西双版纳低中山盆谷区和德宏、孟定中山宽谷区。在西双版纳低中山盆谷区,西双版纳发育的砖红壤是本区的代表性土壤类型,在低丘上的季节雨林下保持有自然状态的砖红壤。*滇东南中山低谷地区本地区包括热带北缘地带内的哀牢山以东各地,为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和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的南部边缘,成狭长的窄带状伸延,南抵中越国界,总面积约7000平方公里。气候特征本地区位置偏处东南,夏季受东南暖湿气流影响较多,冬季受北来冷空气的影响较大。①在云南的干季,本地区也属于少雨时期。②雨季来临较早,一般4月即可进入雨季。③冬季的气温较热带北缘地带西部的同海拔地区显著偏低,年温差也较大。地貌特征本地区在地貌上居于滇东南岩溶山原的南缘,地表深受红河及其支流南溪河、小白龙河和盘龙江等河流的切割,起伏十分显著,形成分割中山山地和深切低谷相间的地貌组合。山地海拔大都在1100~1500米之间,为剥蚀侵蚀中山,其间的河谷底部海拔大都在500米以下,大多仅为200~300米。水文特征在本地区内,有红河及其支流南溪河、小白龙河和盘龙江等河流。植被、土壤特征本地区为云南省境内具有热带雨林中的湿润雨林分布的主要地区,在海拔500米以下的湿热河谷中尚有小片林残存,其种类组成和群落生态结构,与东南亚的潮湿多雨地区发育的雨林最为相似,为湿润雨林沿河谷向北分布的边缘条件下的类型。在本地区内,大约海拔500米以下的谷地低丘层主要为黄色砖红壤分布,一般在海拔500~1000米之间的山地为赤红壤分布,海拔约1000米以上为山地黄壤分布。*亚热带南部地带本自然地带位于云南高原的中南部,亚热带北部地带以南,总面积约115000平方公里。其北界的位置西起腾冲县尖高山附近,经由梁河、施甸、云县、南涧、新平、曲溪、竹园、文山和广南等地点附近曲折延伸,在西端约达北纬25°30′附近,向东渐形偏南,至云南东南部的砚山以南南偏到北回归线附近。其南面连接热带北缘地带。西起东经98°附近,东达东经106°12′附近。气候特征本地带干、湿季分明。①湿季多雨潮湿,但不炎热。②干季雨量稀少,日照充足,日温差大,但霜日很少,前期干暖,后期干热,一些谷地多晨雾。地貌特征本地带地貌较为复杂。在红河(元江)谷地以西为一广大的中山山原:滇西横断山脉向南进入本地带范围,展开成为帚状山系,构成地貌的基本骨架;中山山原与河谷相间,东西向地势起伏较大;红河谷地以东地貌以岩溶山原为主,绵延山脉较少,盆地较为发达,峡谷不多,起伏较小,但多颇为崎岖。水文特征本地带内,各地年径流系数大都在0.3~0.5之间,年径流深度大都在500~800毫米之间。总的来说,本地带的径流远较亚热带北部地带丰富。植被、土壤特征本地带内的地带性植被类型为季风常绿阔叶林,植物区系上主要属于印度—马来亚成分。在季风常绿阔叶林分布范围内,大约哀牢山以西,思茅松林大片成林,哀牢山以东则主要为云南松林。本地带的主要土壤类型为赤红壤(砖红壤性红壤),包括赤红壤和黄色赤红壤两个亚类,广泛分布于本地带内的山丘。*滇西南中山山原地区本地区包括亚热带南部地带内的哀牢山以西的部分,总面积约为80000平方公里。主要包括思茅和临沧两地区的绝大部分、保山地区,以及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各一部分。气候特征本地区较单一地受西部型季风的控制,北来冷空气的影响已经很少波及。多雨的地方夏季气温明显偏低,少雨的地方则夏季气温偏高。整个地区年降水量较为丰沛,平均约在1300毫米左右。但其空间分布颇不均匀,在西南季风迎风坡山前降水很多,可达2000毫米以上,背风坡的降水量则明显减少,局部少雨地点年降水量仅为1000毫米上下。地貌特征在大地构造上,本地区占据滇西褶皱带的南部,地貌上为横断山系南部帚状山脉峡谷中山地貌区所在,北连横断山系北部平行峡谷高山地貌区。全地区以切割山原与丘状谷间高原交错分布的地貌为主。水文特征本地区内,各地年径流深度大都在400~800毫米之间,局部少雨地点年径流深度较低,澜沧江谷地两侧局部低到300毫米左右,高黎贡山东侧的施甸附近更仅约为200毫米。植被、土壤特征本地区分为三个区,每个区都分布着不同类型的植被和土壤。①思茅中山山原盆谷区,思茅松林广布。②临沧中山山原区。广大山地原生植被为季风常绿阔叶林和常绿阔叶林,花岗岩山地分布区分布着赤红壤和红壤。③梁河、龙陵中山山原区。谷地及较低山地为季风常绿阔叶林和思茅松林分布;一般海拔约1600米以上为常绿阔叶林及云南松林分布;海拔约2000米左右有潮湿生境下的苔藓林分布,山地黄壤、黄棕壤的分布范围也比较大。*滇东南岩溶高原山原地区本地区西起哀牢山东坡,东接广西壮族自治区。包括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大部,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的南部及玉溪地区的元江县及新平县的西部。总面积约35000平方公里,绝大部分土地都处于北纬23°~24°之间。气候特征本地区干、湿季分明,年温差小,具有冬暖夏凉的西部型季风气候特色。因位置偏东,受东亚季风的影响明显。冬、春季主要受热带大陆气团的控制而属于干季时期,雨量少,晴朗干燥,但因常有冷空气的入侵而形成降温和阴冷天气,并可形成一定量的降水。地貌特征本地区中、东部在大地构造上属于华南褶皱系的云南部分的南部。本地区内从泥盆纪到三叠纪的沉积岩分布很广,其中不同时期的石灰岩广泛出露,形成岩溶地貌发达的高原和山原。西半部为岩溶高原湖盆为主的地貌;东部则为比较破碎崎岖的岩溶山原,地势较低;位于本地区最西部的红河谷地峡谷发达,其西侧则为哀牢山东侧的变质岩高中山地。水文特征本地区的西部、东半部和南部边沿的水文条件各具特点:①西部干燥度较高,径流深度较低。岩溶高原盆地部分及红河谷地北段,年径流深度仅在100~300毫米之间,局部更低。②东半部较为湿润,年径流深度多在300~500毫米之间。③南部边沿的多雨区则颇为湿润,径流深度很高。植被、土壤特征本地区分为两个区,每个区都分布着不同类型的植被和土壤。①蒙自、元江高原盆地峡谷区,现有森林以云南松林为主,广泛分布着红壤。②文山岩溶山原区,分布着季风常绿阔叶林,具有向我国东部的偏湿性的季风常绿阔叶林过渡的特点。*亚热带北部地带本地带总面积20.5万平方公里左右,是省内幅员最为宽广的一个自然地带。整个地带从东到西贯穿全省,长约达600~700公里,南北宽约200~500公里不等。北界的东北端在滇东北昭通地区的永善以南,西北端在滇西北的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贡山县,都分别达到北纬28°以北;南界以滇东南的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的砚山县境内最为偏南,达到北纬23°30′附近,贴近北回归线,走向从东向西逐渐形成北偏,最西端在腾冲县境内达到北纬25°30′附近。整个地带从南到北共跨越4.5个纬度。气候特征本地带干、湿季分明,大体上“四季如春”。各个高原盆地内年均温约在12~16℃之间;各地的最热月(7月)均温一般在18~22℃之间,夏凉的特点比较突出,而最冷月(1月)均温都在10℃以下;各地年降水量大都在800~1200毫米之间。地貌特征本地带占据了云南省中、北部的广大高原和山地,包括滇西的横断山纵谷区的主体和滇东高原的大部分。由于地质基础和地貌发育的差别,除了高耸山地和和深切河谷以外,本地带内的大部分土地海拔都在1500~2500米之间。西部高山和深谷较多,地势起伏较大;东部的滇东高原的主体部分为广大的地表起伏不大的高原,地势向东南渐次降低,在东北方向与川西山地隔金沙江相望,地势起伏较大。水文特征本地带内,陆面蒸发年值约在500~700毫米之间,各地的年径流系数一般在0.2~0.4之间,年径流深度一般在100~300毫米之间。植被、土壤特征本地带的地带性植被类型为半湿润常绿阔叶林,地带性土壤为红壤。*滇东南高原地区本地区包括亚热带北部地带的中部和东部,在省内东西向延伸达约500公里,南北宽200~500公里。包括大理白族自治州中、东部,丽江地区大部,楚雄彝族自治州,昆明市、曲靖地区全境,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东北部,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的北部及昭通地区南部等广大地区,总面积约达160000平方公里。气候特征除一些高山深谷外,本地区内气候大都“四季如春”,不过因地势起伏、海拔高低以及东西位置的不同而又有所差异。①海拔较高处夏季偏凉,冬季偏冷。②海拔较低处冬季偏暖,夏季偏热。③从西向东,同纬度、同海拔的地点气温也渐趋于冷凉。④各地年降水量大多在800~1200毫米之间,从东向西渐少。地貌特征滇东南高原的主体为一广大的丘陵状高原,高山深谷较少。本地区的地貌有两大显著特点:①山间盆地较多,与周围的山地之间高差不大,多约200~500米左右。②本地区地势从中部向东、向南有缓和的下降。水文特征本地区中西部年干燥度达到1.0~1.5之间,是我国亚热带内偏干的部分。本地区年径流深度大都在100~300毫米之间,年径流系数大都在0.2~0.3之间。植被、土壤特征在本地区内,半湿润常绿阔叶林、云南松林和红壤分布广泛。*滇西横断山脉地区本地区占据亚热带北部地带的西部。主要包括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全境、大理白族自治州西部、

1 / 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