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专业剖析报告通辽职业学院护理学院二〇〇九年五月-2-目录第一部分:专业概况…………………………………3第二部分:专业剖析…………………………………3一、专业设置和专业培养目标…………….3二、课程体系和结构……………………….6三、课程实施………………………………………….9四、教学环节及其管理………………………………10五、教学基本条件与环境……………………………11六、校企合作…………………………………………13七、师资队伍建设……………………………………14八、学生素质…………………………………………16九、学生就业与社会声誉……………………………17第三部分: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18孔令楠-3-第一部分:专业概况通辽职业学院护理学院高职护理专业是2004年申报的首批开设专业之一,其前身是有50年办学底蕴的哲盟卫校。2006年被评为院级品牌专业,2008年护理专业被评为自治区级品牌专业。《基础护理学》课程被评为自治区级精品课程。目前护理学院护理专业共有二个层次,分别是三年制护理、五年制护理。在校班级共57个班,(五年制护理共29个、三年制护理28个)学生总人数2846人。在校班级48个班级,学生人数2346人,目前9个班级在实习基地进行实践学习,实习人数计有500人,期中专任教师17人,其他兼任教师(含折合后)78人。学院目前生师比为29.95:1。本专业自设立以来,获得学院经费投入累计116万余元(2006——2008),2008年招标项目140余万元,但所定仪器设备至今未全部到位;自2006——2008年以来,本专业累计创造效益3000余万元,办学效益良好,招生数量连年稳步提高。第二部分:专业剖析一、专业设置和专业培养目标(一)专业设置背景及意义1.根据卫生部《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年》的要求,2015年我国应达到医生:护士=1:1,每千人口医护人员均为1.5,护士的数量应为232.3万,到2015年护士净增103.6万;平均每年净增11.5万,考虑到人口老龄化,社区服务扩大等带来的护理人力需求增长,专家论证,我国实际需要的护理人员应比预测的-4-数量更多一些(达到1.25倍),2005--2015年我国护理教育的年平均招生数量应在15万左右,护理人才招生数:中专占50%,大专30%,本科1.5%、研究生0.5%。只有按照这种比例进行卫生人力配置,才有助于改变我国医护比例失调的现状,并有助于缓解护理人力短缺的问题,缩小同国际水平的差距。2.据统计,2008年全市共有卫生机构624个,其中医院39个,卫生院192个,社区服务中心114个,其它卫生机构279个。卫生机构共有床位7141张,其中医院有床位4655张。每千人口(常住人口)拥有医院床位1.51张。全市.卫生技术人员达到10861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5425人,注册护士2708人。每千人口(常住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1.75人,注册护士0.88人。按护士条例规定床位与护理人员1:0.6来折算,仅通辽市2008年缺口约4500人。因此,内蒙古医疗机构今年要采取更有力的措施确保临床一线的护士数量,提高护理质量。3.从近几年的毕业生的分配情况来看,我院的高职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趋势良好,所以,我院的护理专业的设置,是符合教学及护理人才市场发展需求的。(二)专业设置护理专业为高职高专类,专业代码630201,分为两部分教学:1—4学期在学校完成理论、校内实验(实训)学习;5—6学期在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医院)完成实训学习,为2+1教学模式。五年制高职为3.5+1.5模式。-5-(三)专业办学指导思想与培养目标1.办学指导思想依据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律,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的办学理念来建设我院的高职护理专业,形成“以学生为本,以教学为中心”的办学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立足通辽、面向全区、辐射东北、走向全国。2.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思想品德、职业道德,具有扎实的护理专业理论知识及较强的专业技能,能够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单位从事临床护理、护理管理、护理教学、保健、预防工作的高素质护理人才。知识结构(1)掌握现代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能够处理常见病、多发病和常见的危重病症的护理问题。(2)能够运用护理程序为急危重症病人提供整体护理、监护技能以及有效的健康教育。(3)了解本专业及各分支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能力结构(1)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较广泛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能够独立学习、独立思考,具有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阅、计算机应用,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创新能力。-6-(3)具有一定的护理管理能力。二、课程体系和结构我们在制订专业教学计划、设计开设的课程时考虑了以下几个因素:一是学校的办学层次、办学条件、办学环境。二是专业课与基础课的比例。三是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关系。四是学生知识结构与市场需求的关系。五是课程设置要与职业标准相融合,教学内容覆盖国家职业护士资格考试标准。护理专业在教学过程中,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遵循“三个结合”(即素质教育与技能培养相结合、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指导思想,建立了由公共文化课、公共技能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技能实训课和选修课构成的科学、合理、完整的课程体系。本专业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断对课程体系进行改革,使课程设置与职业标准相融合,教学内容覆盖国家职业资格标准。改进人才培养方案,调整教学目标,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基本职业素质、岗位就业能力、职业发展能力培养进行构建,使人才培养更好的与临床对接,做到临床需要什么人才,我们就培养什么人才。制定以实训为主体、理论课程依附于实践课程的专业培养计划,探索护理专业的“工学结合”和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新模式。但在探索中,还存在一系列问题,如顶岗实习的概念界定问题。本专业在2004年成立“护理专业培养实用型人才课程改革与实践研究”课题组,更新观念,优化课程结构。该课题2005年在自治区立项,2008年底已顺利结题。本专业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改革:1.从2004年开始,在进入实习医院前的2个月让学生完全进入-7-实验室实训学习,让学生有一种完全进入医院的感觉,让实验室成为学生从课堂走向实习医院的过渡区间,对于文化课一部分删除,一部分缩减学时数,医学基础课:缩减总学时,增加实训课,增加学生一切动手操作项目。2.减少公共基础课和医学基础课学时,淡化学科界限,构建综合性护理课程和增加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新课程;增加实践课时,早期接触临床。对传统课程进行删减或删除,合并部分医学基础课,增加护理礼仪、形体训练、人际沟通等人文课程3.在第四学期后8周,共224学时为全部临床实验操作课。就临床上所有护理动手操作项目、临床护理实践工作、表格书写等反复练习,最后进行实际操作、实践考试。每个同学必须单个考核过关,操作考核分数占其期末考试总分的40﹪。强化技能培养,将实训课时与理论课时的比例调整为1:1,加大实践教学力度。4.对学生观察能力、沟通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评判性思维能力等综合能力及应变能力的培养加强,体现以职业素质为核心的全面素质教育培养,经常与实习基地的护理专家学者交流沟通,举办临床带教教师的培训级经验交流,以便对现有的护理专业教学计划、大纲及时作出调整,使之更贴近临床,更能接触临床一线的新发展,我院还采取多种授课形式,增加课间见习(延长课间见习时间由原来的一周增加为两周),专业教师带队,把课堂搬到医院、病床,拉近理论与岗位的距离,提高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专业实际问题的能力。5.为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的实践操作水平,提高临床实际动手能力,在激烈的实习工作中脱颖而出,我院在对即将实习的学生进行操作培训时,制定了严格的“基础护理学”基本操作考核标准,和“内、外、妇、儿护理学”基本操作考核标准,学生在进入实习基-8-地前,以实训考试的形式,每一项操作必须达到“操作考核标准”方可实习,安排实习医院。通过这种强化措施,使职业技能型护理人才的培养更加规范化。6.我院在2008学年,根据我专业有蒙语授课学生的特点,组成了两个“蒙汉双语授课实验教学班”,这两个班级的学生同时进行“汉语基础”和“现代蒙语”的授课,已经进行了2个学期的教学。希望通过同学自身的努力,在毕业时能够同时通过普通话二级乙等水平和蒙语标准音的水平测试,这样不仅为蒙语授课的学生解决了和汉族学生一同上课跟不上的问题,也为内蒙古地区培养了“蒙汉兼通”的紧缺的高级护理人才。该项研究2008年已在自治区立项。7.应获取的职业资格证书能力(1)通过全国英语等级(三级)考试。(2)全国计算机等级(二级)证书。(3)普通话二级乙等水平以上。以上证书获取率除普通话证书以外,其他项目目前难以达到80%,原因:一是学生英语基础较差,尤其五年制学生,过关率几乎为零,二是学院目前无更多的计算机机房提供给学生在课外使用,课堂实训的时间严重不足,学生过级主要通过校外电脑班自学。三是学生对职业资格认识不够。建议学院能够将公众机房开放,供学生课后掌握电脑知识,同时应加强对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的宣教。其他如心理咨询师、营养师、按摩师等技能考试因为我们是采取自愿原则,虽过关率可以达标,但总体学生报名不够踊跃。三、课程实施-9-(一)课程建设本着“必需、够用”的原则,做到一是教学内容具有先进性、合理性、科学性、适用性。二是根据学院教学条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强调技能操作和人文知识的获取制定课程体系。为落实好课程建设计划,我专业成立了由教学管理人员组成的课程评估小组,每年的暑假前,对教研室的教学进行评估。(二)教学大纲建设无论是必修课,还是选修课,都有统一、规范的教学大纲,教研室及教师所制订的教学大纲都以教育部的统一大纲为基础,由本专业骨干教师根据培养目标、课程内容、课时安排等统一制定。(三)教材建设选用面向二十一世纪规划教材和其他精品教材,同时根据学院教学要求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结合主要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对学生的要求,邀请医院专家,合作编写校本教材。其中基护教研室教师和内蒙古民族大学共同主编完成20万字的《护理基本技术操作学习指导》教材主要针对护理专业中的基本操作、基本技能、临床实践应用工作的目的、操作规程、操作方法、操作注意事项、操作评估标准等都做了详细的示范、讲解、图解。护理学院与天津、北京深圳等八家实习医院共同主编的《护士实习实用手册》,结合护士执业上岗考试编写了思考题、作业题,制定了实训课达标率。本书已由内蒙古教育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四)考核办法针对课程特点制订了规范的考核办法。考核重点为学生的技能运用能力,考核内容中包含适量的课外自学内容。考试方法多样化,如:技能操作测试、笔试及撰写小论文等考核形式,但无论何种形-10-式的考核,均有明确的评分标准。此外,为落实学院的题库建设制度,确保考核办法的顺利实施,本专业教师已经建立了相关课程的题库。四、教学环节及其管理(一)教学进度、计划的制订任课教师在接受教学任务后,必须在开学前一周根据该课程教学大纲、教科书以学时或以周为单位,认真填写教学进度计划,制定本学期的教学进度和教学计划。本专业教师实施集体备课制度,做到备教材、备大纲、备教法、备学法、备教学手段;统一进度,统一教学目的,统一每一章节授课的共性内容,统一重点难点,统一考查。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不同的教学对象,自己对教学理论、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理解,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备课,使教案具有个性化特征。(二)必修实践实训课程开出率100%,并开设基本功训练课,制定了详细明确的考核方案。其他课程均有考核标准,考核形式灵活多样,包括笔试、实际操作、撰写护理病历等形式(三)要求教师使用多媒体授课,使用多媒体授课教师占教师总数80%以上。目前本专业还无法实施“教、学、做”的一体化教学方式。原因及解决措施见“教学基本条件与环境”。(四)专业配备齐全的教学管理人员和学生管理人员,建立有健全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