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城市设计概论考试重点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城市设计基本评价标准。定性标准:包括特色(可识别性)、格局清晰、尺度宜人、美学原则、生态原则、社区原则、活动方便、丰富多样、可达性、环境特色、场所内涵、结合自然要素等则显然可归属对一个好的城市设计的定性评价标准。定量标准:包括项目范围内的建筑容积率、覆盖率和日照、通风等微气候的要求,以及考虑一些由空间度量关系而引起的视觉艺术和功能组织单元的要求属于城市设计评价的定量标准。2、城市设计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和地位。城市设计和城市规划的关系及阶段对照。作用和地位:城市设计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之间的缓冲期,它起到了联系城市规划于建筑设计桥梁的作用,是减震器。阶段对照:总体城市设计——对应城市总体规划:着重研究在城市规划前提下的土地利用政策、新城建设、形体结构、开放空间和景观体系、公共性人文活动空间的组织、地标性建筑布局等。片区城市设计——对应城市详细规划:主要针对功能相对独立并具有相对环境整体性的城市街区,分析该地区对于城市整体的价值,保护、挖掘或强化该地区已有的环境特色和开发潜能。重点地段城市设计——对应城市详细规划:主要指具体的建设工程项目设计,如街景、广场、交通枢纽、大型建筑物及其周边外部环境的设计等。3、城市设计与哪些要素有关?政治要素:绝大多数城市规划设计及其相关的建设活动都曾收到过不同程度的政治因素的影响。中国古代最初城市的形成与发展就和政治统治与便于设防的建设目的紧密联系。——保护、防御、布局、等级秩序。有三方的关联:第一,政治作为一种有效的建设参与因素,通常贯穿了城市建设的全过程。第二,政治理想常常是城市建设的主导动力,也常常是城市设计需优先保证的要求。对于设计者而言,只能理解、磋商、协同作用,而无法摆脱。第三,政治干预方式的合适与否,对城市规划建设的成败至关重要。文化要素:文化要素在城市发展历史曾经产生过深刻的影响,各个时代的城市建设活动实质上也是建筑文化的创造过程。所谓“城市是文化的橱窗”。文化属性是城市特色的重要体现。城市特色除自然和生物气候条件的影响外,世界不同文化圈和地域性的文化差异也是城市特色形成的决定性因素。法律(规)要素:任何一个有组织的社会的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活动都是在某种形式的建设法规和条令下进行的,从历史上看,政策和法律要素是人类聚居地规模逐渐扩张后进行集中建设必不可少的一个方面。相比整治要素,政策和法规与具体城市建设的关系要密切一些,而其作用同样也非常重要。自然生态要素:城市地域自然生态学条件及其要素(如气候、地形地貌、水体、植被等),从来就对城镇规划和人类聚居环境建设具有重要影响。自然生态学条件对于城市整体空间形态和布局的特色塑造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和作用。4、欧洲不同阶段城市设计的主要特征。古希腊:雅典——卫城是宗教圣地和公共活动中心,建筑物顺应山势,无刻板的轴线,自由布局(体现人的自由、平等)。古罗马:有正是的城市布局规划(选址、分区规划布局、街道和建筑方位、神学思想)。三方面特征:享乐主义、实用主义、炫耀主义。城市广场称为古罗马城市设计着力打造的核心。但从根本上忽略了城市文化与精神功能,忽视了城市环境所应具有的锻炼人、塑造人的特征需求。中古时代伊斯兰国家(亚非国家不答):游牧,商旅输入了城市文化。中世纪欧洲:自发成长——三种类型:要塞型、城堡型、商业交通型。具体特征(6点):1、城市一般选址于水源丰粮食充足、地形易守难攻的地区;2、城市色彩非常突出;3、城市设计非常强调与自然地形的有机契合;4、基督教会至高无上的政治和精神地位,使得整体结构、空间组织甚至社会活动,几乎都围绕教堂展开;5、城市道路中心向周边辐射,形成环状;6、街道连续且围合感非常强,利于人流组织。文艺复兴时期:科学化、规范化、正方形、八边形、多边形、圆形结构;格网式街道系统;同心圆式街道系统……巴洛克时期:强烈的城市轴线、几何发散的平面布局与大尺度的规整绿化;宽阔笔直的大道,节点中央设置公共建筑与构筑物;大道两侧统一立面标准与退缩尺寸。5、中国古代城市设计的特点。(分为礼制与非礼制进行阐述)中轴线体现帝王宗法礼制;风水观。儒学——礼制等级管子——因地制宜老子——道法自然里坊:“里”早上开,晚上关“坊”围合封闭空间街巷:出去即开放空间6、城市设计理论卡米络·西特:认为城市规划基于视觉美学的城市设计之间存在的分离。广场与建筑和纪念物之间的整体性、广场中心的开敞性、边界的围合型、尺度的适宜性、形态的不规则性。反对机械刻板的“现代体系”。芦原义信:强调外部空间设计,提出“空间秩序”、“逆空间”、“积极空间和消极空间”、“加法空间和减法空间”。勒·柯布西耶:“城市集中主义”——中心高度集聚化。新型、高校的城市交通,高密度的城市建设解决拥挤、城市内密度调整、中心集聚。“简化城市设计”:简单的外形,崇尚秩序、功能与朴实。凯文·林奇:城市意象——道路、边缘、地域、节点和标志——通过人的感受来判断,易识别性、易记忆性、有秩序、有特色。并且认为一般的城市形态理论应以人为目的,以具体的物质形态环境为研究对象,并且应当具有动态、参与决策与公众可参与的特征。简·雅各布斯:城市最基本的特征——人的活动;街道三项基本功能——安全、交往、同化孩子;要回复街道和街区“多样性”的活力,满足几个基本条件:1、混合不同的土地使用性质,考虑不同时间、不同使用要求的公用;2、大部分街道要短,街道拐弯抹角的机会要多;3、街区中必须混有不同年代、不同条件的建筑,老房子应占相当比例;4、人流往返频繁,密度和拥挤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伊安·麦克哈格:第一个把生态学用在城市设计之上,两大原则:1、生态系统可以承受人类活动所带来的压力,但这承受力是有限度的。因此,人类应与大自然合作,不应为敌;2、某些生态环境对人类活动特别敏感,因而会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安危,必须妥善处理。麦克哈格认为:美是建立于人与自然环境长期的交往而产生的复杂和丰富的反应。这也是美与善的连接。具体来说,其生态设计方法是1)自然过程规划2)生态因子调查3)生态因子的分析综合4)规划结果表达。7、城市设计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任务。对象:1、物质空间环境;2、功能活动与人;3、管理机制。内容:1、总体城市设计——城市形态与空间结构;城市土地利用;城市景观;城市开放空间与公共活动;城市活动系统;城市特色分区(重点地段与节点);城市设计实施措施。2、局部城市设计——城市形态与空间结构;城市土地利用;城市景观;城市开放空间爱你与公共活动;道路交通;城市特色分区(重点地段与节点);城市设计实施措施。任务:1、城市环境研究:2、城市空间环境;3、城市社会空间;4、城市经济发展;5、管理与控制。8、简述城市空间要素和景观构成1、土地利用;2、空间格局;3、道路交通;4、开放空间;5、建筑形态;6、城市色彩。9、城市开放空间的体系化设计所遵循的原则。一、开放空间在城市范围内的区位选择。1)场地的自然特性。包括地形地貌水文地质等状况,也包括周边的环境影响和树、石等自然要素。具体选择时要遵循“是否适合于开发建设”的原则。2)场地的交通条件。这主要体现在场地相对于周边干道的接近度及其之间的联系路径(易达性和可达性)之上。二、开放空间在城市范围内的“一体化”设计。1)将每一部分都纳入到系统统一的规划和设计当中,彼此之间以各种路径相连(步行道、自行车道和林荫大道等),形成自身相对独立和完整的道路体系。2)系统的各组成部分在相互扶持的基础上,要能支持不同的休闲活动,以反映出各自不同的地形条件、服务范围和休闲特征来。总的来说,开放空间及其体系是人们从外部认知、体验城市空间,也是呈现城市生活环境品质的主要领域。10、城市色彩设计的原则和意义。原则:1)要体现城市空间结构的整体美;2)要传承文脉,珍视城市现有的色彩特质和历史文化;3)要考虑城市的气候条件、山水特征,与自然环境相协调;4)要考虑建筑场所不同的功能性质。意义:1)城市色彩是城市历史与文化的反映;2)城市色彩可以辅助城市空间的形成;3)城市色彩对形体的调和是一种重要的补救措施。如何实现对城市色彩的控制引导?城市色彩主要由两部分构成:建筑色彩和场所色彩。方法:主色调统一;辅色调统一;场所色统一。11、城市设计各典型空间类型设计的基本原则。1)城市道路空间:1、便捷高校原则;2、舒适宜人原则;3、局部步行原则;4、公交优先原则。步行街(区)设计:城市环境的整体连续性、舒适性;人性化;类型选择和细部设计。2)城市广场空间:1、多样性原则;2、整体性原则;3、宜人性原则;4、生态型原则。3)城市绿地:1、便利舒适原则;2、景观丰富原则;3、生态效益原则。4)城市中心区:1、土地使用多样性原则;2、提升土地开发强度原则;3、提供便利交通原则;4、创造方便有效的联系原则;5、建立正面意象原则。5)大学校园:1、人性化原则;2、社会化原则;3、生态化原则。6)城市居住区:邻里单位1、交通内外分离;2、充足绿化;3、必要服务设施;4、保持原有自然环境。7)城市滨水区:1、整体性原则;2、适配、制宜、特色原则;3、生态优先原则;4、滚动渐进原则;5、岸线资源共享与社会公正原则。8)建筑综合:首先考虑的是整体性、关联性或耦合性;其次才是建筑物本身12、结合课程设计与案例分析,如何理解城市设计各典型空间设计的相关要素?1)城市道路空间:1、比例;2、线型;3、沿街建筑与界面;4、铺装、栽植与相关设施。步行街(区):1、正确的选址;2、良好的交通出行条件;3、尺度与空间。2)城市广场空间:1、选址与布局;2、规模与特色;3、尺度与围合;4、空间层次;5、环境设计。3)城市中心区:1、形态功能;2、交通系统;3、自然与人文环境;4、形象与高层建筑。4)城市绿地:1、选址与布局(同城市广场);2、功能;3、景观组织(地形、植物、建筑)5)大学校园:1、功能分区;2、交通组织;3、生态设计;4、建筑设计的特殊性与校园环境场所感的创造。6)城市居住区:1、空间布局;2、交通组织;3、绿地景观;4、建筑形态。7)建筑综合体:1、土地利用;2、公共空间系统;3、交通组织;4、建筑形态。8)城市滨水区:1、位置与功能;2、交通组织;3、建筑景观;4、生态设计。13、城市设计空间——形体分析方法主要有哪几种?其各自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1)视觉秩序分析:从视觉角度来探讨城市空间的艺术组织原则。以三维空间的静态的视觉感受和美学价值为角度,注重对图形的感觉、对韵律和节奏的理解、对均衡的识别、对比例等和谐关系的敏感和透视效果上的形体感官。2)图形——背景分析:从二维平面(地图)来分析公共空间及建筑实体的形式和分布,研究城市环境中的虚空间与实体之间的存在关系。3)芦原义信的外部空间分析:1、分析外部空间的限定要素的数量、类型、尺寸和构成方式对空间围合感及空间领域性的影响;2、从人对空间的视觉和知觉心理的具体感受出发、解析墙体、地面等空间围合要素及其形态对人感知空间的和进行穿越、停留、交谈、休憩等行为的影响;3、从视觉和运动的基本特征出发,研究外部空间中建筑和空间界面的形体、质感与人的感知距离的关系;4、从空间用途和功能的角度分析外部空间的层次性、将外部空间分为从外部——半外部(或半内部)——内部、公共——半公共(半私密)——私密的空间层次,并强调通过结合空间形态和视线安排,创造逐层展开,富于变化的空间序列。14、城市设计场所——文脉分析方法主要有哪几种?分别阐述其研究取向和启示意义。1)场所结构分析:针对“以关系为中心”的深层结构展开的研究。贡献:1、明确了单凭创造美的环境并不能直接带来一个完善的社会,向“美导致善”的传统概念提出了挑战;2、强调城市设计的文化多元论;3、主张城市设计是一个连续动态的渐进过程,而不是传统的、静态的激进改造过程,城市生成的,而不是造成的;4、强调过去——现在——未来是一个时间连续系统,提倡在尊重人的精神沉淀和深层结构的相对稳定性的前提下,积极处理好城市环境中的时空梯度问题。2)城市活力分析:通过仔细观察城市空间环境中的日常生活场景和事件,从空间如何被人利用;空间

1 / 1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