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关系协调考试二级重点归纳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陈昇辰老师组织劳动关系协调师联盟编辑第一章劳动标准实施管理第一节用人单位劳动标准制定一、用人单位劳动标准的内容(一)用人单位劳动标准是指劳动关系双方共同遵守的劳动方面的办事规程或行为规则。广义的用人单位劳动标准是指用人单位内部产生的劳动标准,包括用人单位劳动规章制度、集体合同约定的劳动标准和劳动合同约定的劳动标准;狭义的用人单位劳动标准是指用人单位制定的劳动标准,即用人单位劳动规章制度,一般包括管理制度、操作流程、操作规范、岗位职责等。(二)用人单位劳动标准的作用(1)规范员工的行为标准,有利于管理工作的开展。(2)规范各项作业的流程及标准,提高工作效率。(3)规范用人单位的劳动管理活动,有利于创造良好的企业社会形象。(4)规范劳动关系双方的行为,有利于营造良好而有序的内部工作环境和秩序。(5)科学管理,有利于提高管理者的管理水平、管理方法及技巧。(6)人性化管理,有利于增强员工的忠诚度,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三)用人单位劳动标准的内容包括人力资源规划标准、人力资源配置标准、人力资源开发标准、薪酬福利标准、绩效考核标准、劳动安全卫生标准和劳动关系管理标准。1.人力资源规划标准:人力资源规划包括人力资源战略计划、组织规划、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规划、人员规划和人力资源费用计划。人力资源规划标准就是关于人力资源规划的规范,主要包括职务分析标准和劳动定额制定标准。2.人力资源配置标准:人力资源配置标准主要包括人员招聘录用标准和人员选拔标准,关键是招聘录用的程序性规定和人员选拔的程序性规定。招聘录用程序:人力需求诊断→制订招聘计划→人员招聘→招聘测试与面试→录用人员岗前培训→试用员工上岗试用。人员选拔程序:确定选拔指标→选择选拔方法→设计选拔题目→选拔方案设计→实施选拔过程→选拔结果统计与报告→选拔结果反馈3.人力资源开发标准:是指一切通过传授知识、转变观念或提高技能来改善当前或未来管理工作绩效的活动。培训计划的制定原则一般包括:(1)培训计划必须首先从公司经营出发,要“有用”。(2)培训计划的制定必须基于培训需求的调查,要“按需”培训。(3)在计划制定过程中,应考虑设计不同的学习方式来适应员工的不同需要和个体差异。(4)尽可能多的得到公司最高管理层和各部门主管承诺及足够的资源来支持各项具体培训计划,尤其是学员培训时间上的承诺。(5)注重培训细节。培训计划的制定方法(1)编制费用预算。(2)对年费用按比例进行分配。(3)根据轻重缓急进行培训。(4)了解企业经营的需要4.薪酬福利标准:是指关于薪酬福利的规范或约定,主要内容是用人单位薪酬制度;薪酬制度也常称工资制度。薪酬制度设计的原则:(1)按劳取酬原则。(2)同工同酬原则。(3)平衡原则。(4)合法保障原则。工资保障制度包括最低工资的保障和工资支付规则,薪酬制度设计的方法(1)工作评价的方法。工作评价是薪酬制度设计的关键步骤。常见的工作评价方法有五种,即经验排序法、因素综合分类法、因素比较法、因素评分法和市场定位法。(2)工资结构线的确定方法。(3)工资分级方法。5.绩效管理标准:企业绩效管理是对企业整体绩效、部门绩效、员工绩效等进行系统考核、评估、诊断以及改进的过程,内容包括包括绩效目标设定、绩效考核、绩效评估、绩效诊断、绩效改进、绩效沟通辅导、绩效激励等。2绩效考核的原则:(1)明确、公开原则。(2)主管考核原则。(3)客观原则。(4)反馈原则。(5)差别原则。绩效考核的程序:制定绩效考核标准→确定绩效考核的方法,实施绩效考核→绩效考核结果的分析与评定→结果反馈与实施纠正6.劳动安全卫生标准:即用人单位内部劳动安全卫生管理制度(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制度),是用人单位根据国家有关法规规定、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所制定的有关劳动安全卫生管理的规章制度,主要内容包括安全卫生责任制度、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制度、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安全卫生检查制度和伤亡事故报告处理制度。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制度要求:(1)安全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检测、维修和报废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制度。(2)危险性较大的特种设备实行安全认证和使用许可制度。(3)严重危及生产安全的工艺、设备予以淘汰制度。(4)生产经营单位对重大危险源的登记建档及向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报告备案的制度。(5)爆破、吊装等危险作业的现场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生产教育的内容。1、思想教育。2、法规教育。3、安全技术教育。安全生产教育的主要形式和方法。安全生产教育的主要形式有“三级教育”、“特殊工种教育”和“经常性的安全宣传教育”等形式。安全卫生检查制度:(1)检查的原则。(2)检查的形式。1、定期检查。2、随机检查。(3)检查的的基本内容。1、生产现场作业人员的不安全行为;2、生产设备、装置、设施的不安全状况;3、特种设备;4、作业环境中不利于安全的各种因素;5、安全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和事故隐患的整改落实情况;6、其他需要检查的项目和内容。5.伤亡事故报告处理制度(1)事故的报告。1、事故发生后,事故单位负责人必须执行24小时报告制度,以最快方式将事故概况上报单位领导、主管部门和值班调度,再由主管部门及时转报主管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2、单位负责人接到重伤、死亡、重大死亡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上报企业主管部门和企业所在地劳动部门、公安部门、人民检察院、工会。3、发生事故单位要保护好事故现场,因抢救伤员和防止事故扩大,需转移现场物件时要作好记录、标记或摄像拍照。安全部门应按规定及时上报月报表及总结。(2)事故的调查。(3)事故的处理。7.劳动关系管理标准:劳动关系管理标准即用人单位劳动关系管理制度,是用人单位依据国家劳动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单位实际,为协调劳动关系并使之稳定运行而制定的办法、规定的总称。管理原则:(1)人本原则(2)预防劳动争议为主的原则。(3)利益兼顾原则。(4)依法管理原则。(5)协商解决争议的原则。管理方法:(1)认真对待劳动法,熟悉并正确适用劳动法律法规。(2)善待员工,对违纪员工的处罚应建立在合情合理的基础之上。(3)构建有效防范劳动争议的内部机制。(4)限制管理人员滥用职权。二、用人单位劳动标准文本的起草(一)劳动标准文本的内容综合性的劳动标准文本一般包括人力资源规划标准、配置标准、绩效考核标准、薪酬福利标准、人力资源开发标准、劳动安全卫生标准和劳动关系管理标准。1.人力资源规划标准:人力资源规划标准包括工作岗位评价的原则、职务分析的步骤、人力资源规划的制定原则及人力资源规划基本操作步骤。工作岗位评价的原则:对岗不对人原则;保持一致性原则;因素无重叠原则;评委独立原则;针对性原则;保密性原则。职务分析的步骤:确定职务分析的目的和程序,即信息的用途和分析步骤→搜集与工作有关的背景信息→建立有效的沟通体系;选择有代表性的工作进行分析→搜集工作分析的信息;同承担工作的人共同审查所搜集到的工作信息→调查组织特性;进行职务描述→进行工作评价,编写工作说明书和工作规范。人力资源规划的制定原则:安定原则;成长原则;持续原则。人力资源规划基本操作步骤。(1)核查现有人力资源。(2)人力需求预测。(3)人力供给预测。(4)起草计划匹配供需。(5)执行规划和实施监控。(6)评估人力资源规划。2.人力资源配置标准:人力资源配置标准的核心内容是招聘录用及选拔程序方面的规定,包括人员招聘录用程序、招聘工作程序、招聘工作流程、员工招聘与录用办法、员工聘用规定、专业技术人员职位任用办3法、新进人员任用办法、员工岗位聘用办法等。3.绩效管理标准:绩效管理标准的核心内容是考勤制度和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设计程序。(1)考勤制度。(2)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设计程序。确定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要经历以下四个步骤:(1)工作岗位分析。(2)理论验证。(3)进行指标分析,确定指标体系。(4)修订。4.薪酬福利标准包括工资制度方案、报酬待遇管理规定、薪资与福利管理、中高层管理人员薪酬管理制度、新员工工资核准、变更工资申请、奖金管理制度、福利制度等,其核心是薪酬设计的原则和方法。薪酬设计的原则:(1)战略导向原则;(2)经济性原则;(3)体现员工价值原则;(4)激励作用原则;(5)相对公平(内部一致性)原则;(6)外部竞争性原则。薪酬设计的方法。(1)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2)重视内在报酬。(3)实行基于技能的工资。(4)参与报酬制度的设计与管理。5.人力资源开发标准:主要内容是培训制度,核心是培训规划。培训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建立责任制、营造培训氛围、界定目标和内容、选择培训方法、选择培训学员、选择培训师等。(1)建立责任制,明确分工。(2)营造培训氛围。(3)界定目标和内容。(4)选择培训方法。(5)选择培训学员。(6)选择培训师。6.劳动安全卫生标准:既包括国家标准、行业和地方标准,也包括企业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制定的标准;既包括安全卫生责任制度、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制度、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安全卫生检查制度,也包括伤亡事故报告处理制度;既遵守法律法规的要求,也要进行企业投入产出分析。7.劳动关系管理标准:(1)工时与假期制度。(2)解雇制度。(二)劳动标准的起草程序1.制定计划。内容:(1)劳动标准的名称;(2)编制目的;(3)主要内容;(4)起草或承办部门;(5)审核和发布的部门;(6)进度安排和发布的时间等。2.确定起草人。各部门根据制定的劳动标准年度计划,组织劳动标准草案的起草工作。劳动标准的内容涉及两个部门及以上业务工作范围的,应组织相关部门联合参加起草。起草工作必须明确起草承办单位、参加单位、完成的时间等。3.起草条文。包括下列步骤:(1)确定主题,草拟提纲。(2)收集资料,掌握有关的法律、法规及规定。(3)调查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措施。(4)撰写草案。4.征求意见5.修改草案6.报送与审核。法律事务部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规章制度草案进行审查:(一)是否符合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二)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三)是否与现行规章相冲突、重复;(四)格式是否符合规范化要求;(五)是否存在实施后的法律风险;(六)其他应当符合的条件。三、用人单位劳动标准的制定规范(一)劳动标准制定的程序规范用人单位劳动标准的制定程序包括一般程序和法定程序,一般程序包括收集资料进行分析、确定目标及工作标准、提出编写提纲、起草、征求意见、修改、审批和公布;法定程序包括合法性审查、协商、公示或告知、备案。其中,法定程序是核心;程序规范主要是法定程序规范。(二)劳动标准的内容规范劳动标准的内容规范,即用人单位劳动规章制度的内容规范,包括内容合法、结构完整、规定全面等。【技能要求】一、相关单位实施劳动标准经验的收集途径和比较分析方法(一)相关单位实施劳动标准经验的收集1.考察访问。首先选好对象单位。其次,应该事前制定访问计划。第三,应该注意索要资料和记录。2.报纸杂志收集。该方法的优点是,比较经济,信息量也比较大,并且相对可靠。缺点是,相对费时,也无法提问、得不到活情况。3.网络收集。该方法的优点是,快速、经济、信息量大。缺点是,可靠性差,也无法提问、得不到活情况。网络收集应该注意比较不同信息来源的资料,并且与报纸杂志收集的资料核对,尽量避免信息错误。4(二)相关单位实施劳动标准经验的归纳劳动标准的内容和制定程序。(1)归纳相关单位劳动标准的内容。(2)归纳相关单位劳动标准的制定程序。实施效果及其与劳动标准制定之间的关系。(1)归纳相关单位劳动标准的实施效果与劳动标准内容之间的关系。(2)归纳相关单位劳动标准实施效果与劳动标准制定程序之间的关系。(三)相关单位实施劳动标准经验的比较分析比较分析不同模式劳动标准内容的特点。(1)不同模式劳动标准内容的共性及其原因。对不同模式劳动标准内容的共性进行总结,然后分析其原因,进而作为本单位制定劳动标准的依据。(2)不同模式劳动标准内容的差异及其原因。对不同模式劳动标准内容的差异进行,然后分析其原因,进而为本单位制定劳动标准时借鉴和选择奠定基础。比较分析不同模式劳动标准制定程序的特点。(1)不同模式劳动标准

1 / 6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