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背景•苏轼21岁中进士,开始为宦生涯。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因“乌台诗案”被捕入狱。出狱后,责授黄州团练副使。此职位实为虚职,因此为排遣政治上的失意,他游历访古,泛舟赤壁,先后写下了前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guānqiánglǔ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lèi还酹江月。题目解读•“念奴娇”为词牌名,念奴是唐代一个很著名的歌伎,调因此而得名。前片四十九字;后片五十一字,共一百字。此调宜于抒写豪迈感情。•题目是“赤壁怀古”,告诉我们这首词的主要内容是苏轼在赤壁这个地方游览的时候,触景生情,进行怀古,缅怀古人。整体感知•请具体说下,哪些句子写赤壁,哪些言怀古?•上阕:描写赤壁之景下阕:抒发怀古之情写景片段分析•作者具体选用了哪些意象?•大江、乱石、惊涛、千堆雪•乱:山崖的险怪•穿:山峰的高耸•惊:巨浪的汹涌•拍:怒涛的力度•卷:波涛的强劲有力夸张比喻拟人视觉听觉雄伟壮丽、气势恢宏江山如画•石乱山高,两岸的悬崖峭壁高傲地耸入云霄,夕阳的大半已沉入水中,在乱石高山后投下了鬼魅般的黑影。惊涛骇浪汹涌澎湃,不停地击向江岸,似乎想将其冲毁撕裂。浪花就这样翻滚腾跃着,仿佛扬卷起了千堆的白雪。•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将时间与空间完美的结合。在结构上总领全文,为下文的展开埋下伏笔。•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过渡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江山如画”承接上文对景色的描写,“一时多少豪杰”既照应开头“千古风流人物”,又为下阕赞写周瑜作了铺垫。•捕捉有关描写周瑜的句子,并分析周瑜的形象。(小组讨论)•小乔初嫁了——年轻得志(侧面衬托)•雄姿英发——英俊潇洒•羽扇纶巾——儒雅斯文•谈笑间——作战指挥若定•樯橹灰飞烟灭——足智多谋怀古片段分析•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江山依旧,物是人非。赤壁是周瑜建功立业的战场,却是苏轼被贬谪后流放的去处。面对着这样的周瑜,苏轼心里自是有个比较,且看二人的对比资料。苏轼内心解读周瑜苏轼建功年龄34岁47岁职务东吴都督团练副使(虚职)际遇功成名就功业未成外貌英俊儒雅早生华发人生幸福美满屡遭不幸怀古伤今•采用映衬的写作手法。周瑜的“雄姿英发”与作者的“早生华发”相互映衬,既显出周瑜的少年得志,又显出作者的壮志未酬。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有人说,此句是作者“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消极哀叹。•又有人认为是作者和全词一脉相承,进一步抒发追求“积极向上的梦境”的雄心。人生态度•旷达是一种处世哲学,也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人生在世,不可能一帆风顺,种种失败都需要我们勇敢地面对、坚强地处理。当挫折、失败来临时,不是一味地埋怨生活,从此变得消沉、萎靡不振,而是对生活满怀感恩,跌倒了再爬起来。学会旷达,我们不再因生活中几句逆耳的言语而耿耿于怀;学会旷达,我们不再因生活中些许所谓的烦恼而忧心忡忡;学会旷达,我们站在人生另一个高度上去看待和审视周围的人和事。归纳总结•《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公认的豪放派代表作,其“豪放”表现在哪些方面?•一方面表现在对赤壁之景的描写上:“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画面波澜壮阔,雄奇壮美。•另一方面表现在作者抒发的情感上,通过塑造功成名就的周瑜,表明了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态,表达出豪放洒脱之情。课文结构•念奴娇赤壁怀古咏赤壁怀周瑜感人生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雄姿英发羽扇纶巾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写景抒怀江山如画人生如梦1.“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描绘出一幅什么样的画面?答案:描绘出了一幅乱石壁立,高耸入云,怒涛澎湃,雪浪千重的古战场景象。先写江岸,后写江水。“乱”写群峰壁立,山崖陡峭;“穿空”形容山高耸入云的动势,“惊”字拟人,写巨浪声势;“拍”写江涛力度,拍击江岸,澎湃有声;“卷”写江浪汹涌,形象真切;“千堆雪”,运用借喻描绘浪花千层,绘形绘色,壮观可感。2.词中周瑜的形象有什么特点?在对周瑜形象的刻画中,作者寄寓了什么感情?答案:周瑜儒将风流,从容潇洒,指挥若定。诗人赞颂周瑜非凡的胆略,意在抒发自己年将半百而功业无成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