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盘水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施方案第一章、全面推进六盘水市小康社会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涵1.小康的由来小康"一词最早源于《礼记·礼运》,古人将其与大同"并列为两种不同的社会状态或社会理想。在古代思想家眼里,小康"是天下为家、温馨和睦、讲究礼仪的亲情社会。尽管小康之家"、小康生活"寄托了普通百姓对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美好生活的朴素向往,但古人眼里的小康社会,归根到底反映的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生活状态。大同"是天下为公、路不拾遗、井然有序的理想社会,是中国古代乌托邦式的理想社会模型。随着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小康"概念的内涵也开始发生变化,并随着人民群众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的提高逐渐深化和充实,成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具体战略蓝图。从邓小平于上世纪70年代末首先用小康来概括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发展目标,到党中央提出:所谓小康水平,是指在温饱的基础上,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达到丰衣足食。这个要求既包括物质生活的改善,也包括精神生活的充实;既包括居民个人消费水平的提高,也包括社会福利和劳动环境的改善。"再到人民生活从温饱达到小康,生活资料更加丰裕,消费结构趋于合理,居住条件明显改善,文化生活进一步丰富,健康水平继续提高,社会服务设施不断完善。"小康的内涵在不断深化。现阶段,小康实现程度及未来发展趋势已经成为反映我们国家历史进步的一把标尺,成为衡量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客观标准。小康是指一定时期的生产力水平下,人民生活水平高于温饱但还不够富裕,达到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生活舒适便利、精神健康充实的一种程度。从这一涵义可知,它类似于国际上通用的生活质量的意思。生活质量的内涵也在发展演变,今天人们提到的生活质量一般包含三层内涵,即物质生活状况,主要内容为食品、衣着、住房、交通等物质条件;生活环境状况,主要指空气是否清新、交通是否拥挤以及水质和绿化状况;社会环境状况,主要内容是社会秩序与安全感、社会道德风尚等状况。2.小康社会的分类小康社会是一个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概念,是一个中国特色的现代化进程。从现代化的整体进程来看,在贫困、温饱、小康和富裕四个阶段中,小康是介于温饱和富裕之间的一个发展阶段。从恩格尔系数来看,国际惯例是,50~40是小康,40~30为宽裕,30~20为富裕,20以下就是极富了。按照世界银行1998/1999年度《世界发展报告》中的指标,人均GDP在785美元以下者为低收入国家,785~3125美元为下中等收入国家,3126~9655美元为上中等收入国家,9656美元以上为高收入国家。按这一标准划分,六盘水市上世纪末人均GDP342美元,恩格尔系数为59.4,落后于全国水平,还未达到小康。从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及综合实力看,全国也仅仅是刚进入小康社会,还处在小康社会的初级发展阶段,还将经历一个充实、提高的较长过程。从初步进入小康社会到小康社会全面建成,是一个分阶段的发展过程,把小康社会划分为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即初步的小康阶段(人均GDP达到800美元)、宽裕的小康阶段(人均GDP达到1600美元)和殷实的小康阶段(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3.未来现代小康社会的主要特征未来现代小康水平应具有几个主要特征:①经济有较大发展,综合经济实力增强,人均GDP达到世界中下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②物质产品较为丰富,国民素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达到世界中下等收入国家平均生活水平;③社会进步明显,人们生活和工作环境有较大改善,社会秩序安定,社会保障福利水平提高,社会整体水平达到世界中等收入国家水平以上;④社会风尚和道德意识显著提高,人们的精神生活更加丰富,社会风尚处于世界各国前列。总体小康是一个低标准的小康,全面小康的目标是一个较高标准的小康。小康水平有一个从低到高的发展过程,总体小康只能说是刚刚跨过小康的门槛。全面建设小康,将使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宽裕。总体小康是一个偏重于物质消费的小康。而全面小康除了注重研究物质生活外,还包括经济、政治、国民素质和可持续发展四个方面。全面小康社会与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的区别是:一是范围不一样。上个世纪根据我国的国情,我们建设小康社会侧重点在解决温饱,提高物质文明的水平。而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小康社会决不单纯指物质文明,还应该包括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建设。因此,江泽民提出的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是对小康社会更全面的描述,是对小康水平提十五大报告对依法治国作了进一步的阐述,把依法治国作为治国的基本方略确定下来,指出这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在这个报告中,还把原来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提法正式改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二是标准不一样。我们在小康水平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应该有新的标准。比如,全国到2020年人均GDP应该达到3500美元左右,符合世界银行2000年关于世界各国收入水平四类划分标准的中上收入国家水平。其它相关指标也是如此。可以肯定,在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实现监测或量化时,不仅要提高反映人民生活水平的统计指标的临界值,而且要全面反映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发展进程。5.全面小康社会是什么模样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意味着经济、政治、文化将得到全面发展,社会更加繁荣富强。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大幅提高,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明显增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意味着我们的生活将更加有滋有味,幸福美好,更加富足。30年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收入国家的水平。那时,城镇居民生活将更加富裕,电话普及,轿车进入更多家庭,人均住房面积进一步扩大;农村居民生活将更加宽裕,彩电、冰箱、洗衣机等耐用消费品普及,居住质量进一步提高,享有比较完善的医疗保健服务……我们自身的发展将更加全面。全面小康是一种全面发展的小康。社会主义民主将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生态环境得到改善……更多的人将分享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成果。“全面小康”是一种发展比较平衡的小康。30年后,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将逐步扭转,城市(镇)化水平大幅提高,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要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党的十五大就提出来了,而十六大进一步作为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奋斗目标被提出,这是我们国家和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标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是一次全面而深刻的社会变革过程,而不是单纯指提高发展水平。上世纪80年代,许多地方尚未解决温饱问题,所以,从当时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的小康社会,是一个低标准的小康社会。目前,一方面我市尚未达到这一标准,另一方面这种小康还只是一种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所谓低水平,就是虽然经济总量已经达到一定规模,但人均水平还比较低。2000年,六盘水市人均GDP不到全国人均GDP的一半,相当于日本的1%,仅相当于低收入国家水平。所谓不全面,就是目前的小康基本上还主要是生存性消费的满足,而发展性消费还没有得到有效满足,社会保障还不健全,环境质量也有待提高,精神生活还需丰富。所谓发展很不平衡,是指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发展水平差距较大。我国西部12个省市区,面积占全国的71%,而国内生产总值却只占全国的18%。2000年,六盘水市还有11.2?万人(全国为3000万人)没有完全解决温饱问题,城镇也有近?万人(2000万人)生活在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还有一部分人口虽然解决了温饱问题但尚未达到小康。所以,全面建设一个更高层次的小康社会势在必行。此外,原来制定的现代化建设“第三步”跨度长达50年,这50年中具体的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步骤和战略措施都迫切需要明确。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使这50年有了一张完整而清晰的“进度表”,形成了新的“三步走”战略。第一步到2010年,我们将全面完成“十五”计划和2010年奋斗目标;第二步,到2020年,也就是建党100年时,我们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第三步,到本世纪中叶,也就是新中国成立100年时,我们将基本实现现代化。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这50年,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新三步走战略把这50年分成三个阶段,因此,新三步走战略也就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三步走"战略。新三步走"战略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对邓小平提出的三步走"战略的进一步展开。这对于全面继承和完成邓小平的现代化三步走"战略,全面规划党和国家未来50年发展的蓝图,是非常必要的;对全面落实三个代表"要求,凝聚各族群众,向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迈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是非常有利的;是新世纪努力奋斗的方向和旗帜。新三步走战略是在新的历史阶段和时代条件下,全面加速实现现代化的努力与追求。完成这个战略之时,我市社会面貌将焕然一新,不仅全面实现了小康,而且进入了现代化社会,人民千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将得以实现。实现现代化是一项伟大的事业和壮举,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可以说是开辟了历史的新纪元。三、小康社会的指标体系建设小康社会是邓小平同志最早在1979年提出的,是他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的一个简单通俗的描述。党的十二大和十三大对小康标准在理论上进行了完善。1991年在党中央、国务院制定的《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纲要》的报告中也对小康作了详尽描述。1992年国家统计局提出的指标体系,分为宏观经济条件、生活质量和生活效果三个领域,共12个指标。具体量化又分为全国标准、城市标准和农村标准三类。此后,国家计划委员会与国家统计局联合提出并征求12个部委意见,于1995年修改完成了全国人民生活小康水平的基本标准。除了经济的指标之外,小康标准还包括其他的社会指标。描绘了“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美好前景。1.小康标准包括哪些内容20世纪90年代中期国家统计局会同国家计委和农业部制定了《全国人民小康生活水平的基本标准》、《全国农村小康生活水平的基本标准》和《全国城镇小康生活水平的基本标准》三套标准,包括五个方面共16项指标:第一类为经济发展水平,由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一个指标组成;第二类为物质生活水平,由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人均居住使用面积、农村居民人均钢筋砖木结构住房面积、人均蛋白质日摄入量、城市居民每万人拥有铺装道路面积、农村通公路的行政村比重、恩格尔系数8项指标组成;第三类为人口素质,由成人识字率、人均预期寿命和婴儿死亡率3项指标组成;第四类为精神生活,由教育娱乐支出比重和电视机普及率2项指标组成;第五类为生活环境,由森林覆盖率和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基本合格以上县百分比2项指标组成。城镇标准由经济水平、物质生活、人口素质、精神生活和生活环境与社会保障五个部分组成,共包括12项指标;农村标准由收入水平、物质生活、人口素质、精神生活、生活环境和社会保障与安全六个部分组成,共包括16项指标。(参见六盘水市小康实现程度表)。2.小康的计算按统计核算标准,小康实现程度的计算可分为两大步:第一是确定小康标准临界值和指标权重。对每一指标确定一个数量临界值,达到或超过此值就认为该指标达到小康水平。指标临界值确定的方法不尽相同,如有用计量经济模型确定的,有用国际公认标准确定的,有用横向对比法确定的,也有用专家法确定的等。如住房使用面积需要考虑人均活动空间、睡觉空间、学习空间、饮食空间等多个因素来确定。指标权重是指其在整个指标体系中占居的重要程度,它的确定同样有多种方法,如专家法、多元统计分析法等等。经济水平、物质生活、人口素质、精神生活和生活环境五个方面的权重分别是14%、48%、14%、10%和14%,其中物质生活权重最大,它是人民生活水平的核心部分。第二是计算小康进程,即距小康临界值还有多远或者说实现程度。这里采用区间距离实现程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