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文学史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近代文学(1840—1919)绪论一、近代社会文化性质1、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2、近代中国革命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3、文化战线斗争:资产阶级新文化同封建阶级旧文化的斗争。二、近代文学发展概况近代文学历史共80年,其发展可分三期:1、资产阶级启蒙时期(1840—1894)是首开风气时期。代表作家是龚自珍和魏源。2、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时期(1895—1905)是全面繁荣时期。代表作家是黄遵宪、梁启超、李伯元等。相继有“诗界革命”、“文体革命”、“小说界革命”。3、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1905—1919)是继续发展时期。代表作家有章炳麟、秋瑾、柳亚子、曾朴等。“南社”出现;话剧产生。三、近代文学基本特征1、进步文学多服务于反帝反封的现实斗争,表现出爱国思想和民主思想。2、文学题材空前扩大,各种新思想、新事物、新知识都进入文学领域。3、语言趋向通俗化,艺术形式自由多样。4、戏曲小说理论研究较发达。5、反帝反封深度不够,缺乏与大众的联系;一些小说形象不够典型,艺术粗糙等。第一章近代诗文第一节龚自珍和魏源一、龚自珍:近代著名思想家,杰出诗人、散文家。(一)龚自珍散文:政论文大多针对时弊而作,见解精辟,文笔曲折多变。敢于暴露封建统治集团的黑暗腐败,主张“更法”、“改革”。记叙文也很出色,如《病梅馆记》表现了作者对专制主义压抑缚戮人才的不满。(二)龚自珍诗歌:1、存诗604首,其中编年诗289首,大型组诗《己亥杂诗》315首。揭露和批判社会现实,愤世伤时、忧国忧民,具丰富的社会历史内容,蕴含着强烈激情(《己亥杂诗》);2、表现对丑恶现实的挑战和对理想的求索,表现出一个极其动人的封建主义的反叛者的形象(《秋心》);3、深受屈原、李白影响,充满浪漫主义精神,善运用比兴手法,又能驾驭古典诗歌多种传统形式:有的篇章用典过繁过僻,含蓄曲折过甚,未免艰深晦涩。二、魏源:与龚齐名,近代思想家、诗人。诗学白居易新乐府,称“仿白香山体”。表现对现实不满和对国运忧虑,反映民生疾苦,抨击政治弊端,揭露投降派丧权辱国(《江南吟》“阿芙蓉”、《寰海》其九)。描写山水、抒情言怀作品,感情充沛,形象生动。三、张维屏:嘉庆、道光间著名诗人。晚年目睹帝国主义侵略,激发了强烈的爱国情绪,写出了一些歌颂广东人民英勇抗敌的优秀诗篇,质朴有力,格调高昂。《三元里》歌颂抗英斗争,揭露投降派丑行。第二节太平天国时期的诗文一、太平天国革命对封建文化进行了冲击。太平天国诗文直接服务于革命斗争,通俗易懂,明白晓畅。民问口头创作的作品非常丰富,建国后收集整理工作有很大成绩。二、洪秀全的诗文,大多宣传上帝会教义,抒发其豪情壮志。所作《吟剑诗》表现了革命的英雄气概。三、传统诗文出现了宋诗运动和“桐城派”古文的中兴。第三节改良主义运动时期的诗文一、“诗界革命”与黄遵宪(一)“诗界革命”: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梁启超首先提出“诗界革命”的口号,指出“诗界革命”的新派诗即输入欧洲精神思想,使用新语言,而又以古人风格入之的作品。其后各刊物陆续发表一百多位作者的新派诗,又发表了许多通俗歌词,称为“新体诗”。“诗界革命”的重要人物有夏曾佑、黄遵宪、丘逢甲、谭嗣同等。(二)黄遵宪:“诗界革命”的一面旗帜。其诗直接为其政治主张服务,并在一定程度突破了旧体诗歌形式。是资产阶级改良派最有成就的诗人。黄诗广泛描写重大政治事件,突出反映中国近代社会主要矛盾,深刻揭露帝国主义侵略罪行和清统治者的腐败无能,爱国主义思想强烈(《哀旅顺》、《书愤》其一)。二、梁启超与新文体(一)“新文体”:近代改良主义运动时期由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创作的散文体式,内容上大力宣扬变法维新主张,介绍西方政治文化思想,评论时局,形式上“平易畅达,时杂以偶语韵语及外国语法,纵笔所至,不检束”。(二)粱启超:改良派主要领导人之一,文学以散文成就最著。早年学过晚汉、魏晋,学过桐城派,后来为宣传改良主义,专作政治宣传,文笔平易畅达,“条理清晰,笔端常带感情”,排比铺张,纵横议论,富有鼓动性,成为风靡一时的新文体,号称“新民体”,亦称报章体。代表作《少年中国说》充满积极进取精神。第四节秋瑾等革命作家一、资产阶级革命派作家秋瑾和章炳麟(一)秋瑾:作品以诗最多,也有词作。哀叹祖国灾难的深重,抒发献身革命的豪情壮志,表现争取民族解放和妇女解放的美好思想,慷慨高歌,风格苍凉悲壮(《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二)章炳麟:文学成就主要是散文。其特色是以广博深厚的学识为基础,内容翔实,词锋锐利,风格瑰丽宏雅;好用古字,有时诘屈聱牙,艰深难懂。《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革命军序》反对改良派,倡言民族民主革命,影响很大。二、柳亚子与南社诗人(一)南社:是一个以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核心的文学团体,1909年成立于苏州,发起人陈去病、高旭、柳亚子。“南社”意为“操南音不忘本”,以提倡民族气节相号召鼓吹民族民主革命,反对清王朝的专制统治,有意识地用文学为资产阶级革命服务。(二)柳亚子:诗歌与革命进程密切联系,饱含爱国主义和民主主义激情,具有强烈战斗性。受龚自珍影响,多凝重含蓄、忧郁苍凉之作。《吊鉴湖秋女士》赞扬秋瑾为推翻清王朝进行的斗争,为烈士牺牲而极度悲愤,透溢出慷慨豪壮之气。第二章近代小说第一节近代小说的发展两个阶段:19世纪末古典小说衰落;20世纪初“新小说”兴盛。一、古典小说的衰落背离现实主义传统,对反帝反封很少反映,落后甚至反动的小说相继产生,艺术形式没有新突破。1、狭邪小说即描写妓女生活的小说。主要有:陈森《品花宝鉴》,魏秀仁《花月痕》,俞达《青楼梦》,韩邦庆《海上花列传》。2、侠义公案小说主要有:无名氏《施公案》、石玉昆《三侠五义》、文康《儿女英雄传》、俞万春《荡寇志》二、“新小说”的兴盛“新小说”指戊戌变法前后密切配合反帝反封斗争,揭露时弊,表现改良主义和民主革命思想的小说。据不完全统计,这类小说在1000种以上。主要作品有“四大谴责小说”和革命派小说。第二节李伯元和吴趼人的小说一、谴责小说:指戊戌变法失败后大量出现,内容主要是暴露社会黑暗、指摘政治腐败的小说。鲁迅说其特点是:“揭发伏藏,显其弊恶,而于时政,严加纠弹,或更补充,并及风俗。虽命意在于匡世,似与讽刺小说同伦,而辞气毕露,笔无藏锋,甚且过甚其辞,以合时人嗜好,则其度量技术之相去亦远矣(《中国小说史略》)。著名代表作有《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老残游记》、《孽海花》,被称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二、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一)《官场现形记》从改良派的立场出发,揭露和抨击了晚清官僚统治集团的黑暗腐败,同时突出地描写了封建官僚对帝国主义奴颜婢膝的丑态(“文制台见洋人”)。(二)结构略似《儒林外史》,由大量分散的人物和片断的故事连缀而成,展示广阔的生活面。多单纯叙述故事,细致刻划人物不够,许多故事只是从社会上搜罗来的丑闻、笑橱,未经提炼加工,缺乏思想深度和感人力量。三、吴趼(jian)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一)反映1884年中法战争至二十世纪初期中国官场、商场、洋场的种种怪现状,兼及医卜星相、三教九流等社会的各个方面。重点是暴露清末官场黑幕(“兵轮自沉”),此外还揭舄露了封建伦理道德观念的彻底破产(“苟才夫妇”)。(二)全书以自号“九死一生”者的遭遇和见闻为线索联缀起许多短篇故事,结构较紧凑。题材庞杂,故事多靠人物转述,缺少剪裁加工,揭露流于浮泛;且夹杂着一些小市民的低级趣味,这类描写往往琐碎冗长。第三节刘鹗和曾朴的小说一、刘鹗的《老残游记》(一)《老残游记》通过江湖医生老残游历中的见闻,反映晚清某些社会政治状况,表达作者对时局的见解和主张。作者站在洋务派立场,批评清王朝腐败,反对正在兴起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并表露出洋务派失败的悲哀。(二)出于挽救封建统治颓势目的,对清末社会黑暗现实和统治阶级罪恶有所揭露。其独到之处是把矛头指向所谓“清官”,刻划了玉贤,刚弼等自命清廉而制造冤狱残害百姓的酷吏形象。情节虽不曲折复杂,但刻划人物和叙事写景都很成功(“大明湖说书”)。二、曾朴的《孽海花》(一)《孽海花》以清末状元金雯青和妓女傅彩云(即赛金花)的经历为线索,反映了晚清三十年问政治、外交和社会的变革。作品在暴露清末政治的黑暗腐败和帝国主义的侵略野心方面有一定意义。(二)以女主人公傅彩云为中心,把所见所闻的政治事件、官场内幕及零星掌故等许多独立故事连缀成长篇,形成完整有机结构。一些场面或片断写得很生动,但因有意追求轶闻趣事,对人物的刻划大都没有完成。第四节陈天华和黄小配的小说一、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小说1、陈天华《狮子吼》揭示中国的危亡形势,呼吁同胞觉醒;描写和歌颂革命党人,宣扬民主共和主张,展现理想社会蓝图。2、黄小配《洪秀全演义》借太平天国起义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内容。善于运用章回小说形式,富有传统气派,文字也极酣畅。二、“鸳鸯蝴蝶派”小说和“黑幕小说”1、“鸳鸯蝴蝶派”小说产生于1908年左右,主要写爱情故事,是清代才子佳人小说的继续发展2、“黑幕小说”产生于1916年左右,客观地记录社会黑暗,实际上变成了宣传犯罪的教科书。第三章近代戏剧第一节京剧和其他各种地方戏曲一、清中叶起昆腔渐趋衰落,梆子、皮簧、弦素、高腔等新的声腔和剧种蓬勃兴起。近代各种地方戏曲得到不同程度的继续发展,几乎各省都有大型戏曲剧种在明清流播的基础上趋于定型和成熟,并且产生许多民间小戏。各剧种间关系密切,有些剧目是共同的,但又各自有自己的创造,其中很多是为群众所熟知的优秀剧目。二、京剧:乾隆末年至晚清形成独立剧种,并涌现出不同风格的艺术流派,取代了昆曲在舞台的统治地位。京剧剧目丰富,大部分继承昆曲及各种地方戏曲剧目,经过艺人和作者加工创作而成。《打渔杀家》《四进士》等都是优秀作品。三、《打渔杀家》:原名《庆顶珠》,由《水浒后传》的故事演化而来。写梁山好汉萧恩在起义失败后隐居河下打鱼为生,因不堪官府恶霸的欺凌压榨,愤怒杀死豪绅丁自燮全家的故事。通过萧恩被逼和官府豪绅决裂的过程,揭示了封建社会中阶级压迫的黑暗现实,歌颂了被压迫者的反抗斗争。第二节戏曲改良运动一、近代社会巨大的政治变动在戏曲领域逐渐有所反映。辛亥革命前后的十几年时间内,在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和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推动下,戏曲界经历了一场范围较大的戏曲改良运动。二、上海、北京、天津等大城市首先开展了京剧的革新活动。汪笑侬是最早配合社会运动改编和创作京剧剧本的艺人,其剧作多有所寄托:表现爱国思想;揭露政治黑暗;反映民主要求。此外还有些着时装登场的剧目,时称“改良新剧”。三、川剧改良公会和陕西“易俗社”是两个具有明确宗旨,并聚集了相当数量作家的戏曲改良组织。剧作中仍有浓重的封建思想和消极没落的情绪。四、随着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和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开展,报刊陆续刊载了大量传奇、杂剧和乱弹剧本。这些作品几乎都创作于1900年义和团运动到1911年辛亥革命期间,宣传资产阶级改良或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在当时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其明显局限是:1、所提倡的爱国思想常和狭隘的种族主义观念纠缠在一起,鼓吹民主自由的同时表现出盲目崇拜资本主义国家的倾向。2、艺术形式粗糙、生硬而混乱,有的不符合戏曲规律,有的难以适应舞台演出。第三节话剧的产生一、话剧:随着外国文化的大量传入被介绍到中国。早期影响最大的话剧团体是留日学生组织的“春柳社”。其影响最大的剧本是根据美国斯陀夫人的小说改编的《黑奴吁天录》,充满反对民族压迫的正义情感。此后出现许多话剧团体,其中“进化团”在革命宣传中起了很大作用。二、这种新的戏剧形式受到群众的欢迎,演出剧目甚夥。但大半为“幕表戏”,没有剧本,只靠一张幕表演戏,所以没有多少作品流传。

1 / 2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