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10-12国际竞争优势及其来源国际商务2003-10-124.1竞争优势从何而来:几种传统解释众所周知,战后日本和亚洲“四小龙”的高速发展是以大力发展出口为特征的。以美国市场为例,35%的汽车市场,几乎全部的电视和录像机市场,都已被日本和亚洲“四小龙”占领。但是,为何至今还没有一家日本和亚洲“四小龙”企业成功地打入美国的超级市场,占领生产工艺相对简单、投资利润却很高的软饮料、袋装食品、个人卫生用品(洗发精、卫生纸等)的市场?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美国娱乐业在世界市场的垄断地位。据统计,虽然美国的总体经济地位不断下降,1993年全世界放映率最高的100部外国电影中却有84部是美国电影,其中,居前27名的全是美国电影。与其相应的是,美国的摇滚乐歌星及其声带、MTV、迪斯尼乐园已经成为美国最重要的“无形出口”产品。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一个国家的国际竞争优势从何而来?企业的竞争优势与其所在国的大环境之间是否存在某种必然的联系?下面先来讨论关于竞争优势的几种传统解释。2003-10-12关于竞争优势的几种传统解释•比较贸易优势论•国家产业政策优势论•管理文化优势论•劳工组织优势论•帝王过度扩张论2003-10-12比较贸易优势论直到大约十几年以前,大卫·李嘉图的“比较贸易”理论,及其在本世纪发展的“生产要素比例”论,一直是最经常被人们引用的关于国家竞争优势(严格地说,是行业优势)的理论。要素比例论认为,由于自然资源和生产要素在世界各国分布比例不同,有的土地多,有的人口多,有的资金多,这就导致了生产要素在各国市场上的价格不同,人口多的国家劳动力低廉,地广人稀的国家地租便宜;又由于不同产品的要素密集程度不同,有的是土地密集,如农产品生产,有的是劳动力密集,如服装生产,这就造成各个国家在各种不同行业具有备不相同的比较优势。根据这一理论,一个国家的竞争优势主要取决于其所拥有的生产要素。地大物博、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自然在国际竞争中享有优势。但是,这种以一个国家先天资源为出发点的理论,无法解释为什么像日本、新加坡、中国香港这样自然资源极为贫乏的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最快,而很多资源丰富的国家却停滞不前。这一传统理论也不能解释世界贸易中越来越普遍的“同行业内部贸易”的现象(根据这一理论,国际贸易应当发生在要素密集度不同的产品之间,而不是要素要求相同的同一行业内部)。2003-10-12国家产业政策优势论有的学者尝试从国家工业政策的角度来解释。他们认为,日本和东亚国家发展成功的秘诀在于政府的产业政策得当。政府正确地预测、挑选和扶植了对经济发展具有战略意义的关键新兴带头行业,从而促进了整个经济的发展。但是,更多的学者对此表示异议。他们指出,其他许多推行了类似政策的国家并不成功,即使是日本,其产业政策的成功也相当有限。日本的许多成功企业,例如汽车业,实际上并不是日本政府扶植的对象。首先打入美国市场的本田汽车在其走向世界的过程中受到了日本政府有关部门的重重阻挠,几乎被迫“关停并转”;而日本政府花大力气培植的民用客机业却遭到了失败。有的行业,例如日本的钢铁工业,虽然在日本政府的保护扶持政策下获得了成果,代价却很高。根据美国经济学家保尔·克鲁格曼(PaulKrugman)的研究,日本钢铁业的投资回收率远远低于日本制造业的平均回收率。从总体来看,利弊如何,还很难说。日本人民为其保护主义付出的代价是,尽管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已达世界第二位,至今为止,日本国民的生活质量仍然低于世界主要工业国。从这一角度来看,日本的工业保护政策实际上也同时是对外国消费者的补贴政策,本国消费者并不受益。虽然在市场不完善的条件下,通过政府工业政策的手段来促进国内工业发展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其实现却依赖政府、企业和跨国公司之间的多种因素及其互动。2003-10-12管理文化优势论有的学者试图从管理文化的角度来解释。每个社会都有其独特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这种无形的意识形态决定社会的行为准则和人们的理想追求。比方说,中国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最受尊崇的大多是“文死谏,武死战”的悲剧性人物,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黄道婆、蔡伦的地位要低得多;而在美国,最受尊崇的则大体上是创业成功的企业家。持管理文化论的学者认为,这种特定的民族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国家经济生活的组织方式,从而决定经济发展的效率和速度。日本企业的集体领导、劳资协作、终身雇佣制、全面质量管理常常被认为是日本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但是,这种竞争优势的管理文化论并不能解释,为何本田汽车最近反过来采取了美国式的个人负责制,以“终身雇佣”著称的日本丰田汽车公司近年来也开始解雇劳工。这种管理文化论也不能解释前面提到的日本企业在软饮料之类行业的相对落后,更不能解释为什么同样采取个人负责、合同雇佣制的美国的广告业、信用卡业、计算机软件业和药品业能在全球范围领先。2003-10-12劳工组织优势论还有的学者试图从劳工组织的角度来解释。持劳工组织论的学者认为,美国国力的下降与工会的存在有关。他们认为,工会一般是一种“反动”组织,是阻碍技术发展、经济成长的障碍。工会出于保证自身利益的考虑,主要是保证已经入会的会员的利益,会千方百计阻止先进的自动化技术的采用,以避免资方解雇工人,从而阻碍了自动化技术的推行和跨工种的合作。根据美国麻省理工大学的调查,如果按工种按工序比较,美国汽车业装配工人的个体效率并不低于日本工人;但是,如果比较整个生产体系的效率,日本企业却要高得多。其主要原因是日本企业分工比较灵活,工序之间的协作好。据调查,日本汽车装配线上只分五个工种,每个工人每年技术培训时间达370小时,人人一专多能,7l%的装配任务是以小组为单位完成的。而美国企业的装配线上共分有125个工种,每个工人每年技术培训时间只有46小时,不及日本企业的1/7,只有17%的装配任务是以小组为单位完成的。美国汽车业的这种分工过细与美国的劳资关系、工会制度有直接联系。由于美国资方一般把工人看成是成本而不是资源,一有经济动荡往往首先解雇工人;美国工会为了保护其会员的就业权利,防止资方削减雇工人数,就在劳资谈判时把工种分得很细,其结果是既妨碍了自动化的推行,也妨碍了工序间的合作,从而导致生产效率低下,丧失竞争力。2003-10-12帝王过度扩张论有的学者尝试从军备扩张的角度来解释。美国耶鲁大学的保罗·肯尼迪(PaulKennedy)教授比较了世界历史上自罗马帝国以来霸权帝国的盛衰历史,提出了帝王过度扩张论。他认为,大帝国崩溃,都是来源于其帝王野心所带来的军事上的过度扩张。肯尼迪指出,军事实力是以经济实力为基础的,现代武器装备更直接是经济力量和科学技术的结晶。军事上的扩张的起源本来是为了保护帝国在海外的经济利益,但是,军事上的过度扩张导致军费开支过大,反而削弱了帝国的经济基础,最终导致帝国的崩溃。以前苏联为例,其国民总产值不到美国的一半,但其军费开支直到80年代早期,都与美国军费开支相当,最终导致了前苏联的解体。美国在战后充当世界警察,里根总统任期内的与前苏联的军备竞赛,使得美国债台高筑,发展无力,其结果是美苏两国两败俱伤;反倒是躲在美国核保护伞下的日本得了渔翁之利。2003-10-12思考题:根据几种传统的国际竞争优势理论——生产要素论、产业政策论、管理文化论、劳工组织论和军备开支论,你认为中国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例)在21世纪的全球竞争中有什么优势和劣势?2003-10-12(1)我国中小企业国际竞争中的现实优势分析第一,在开放经济的背景下,我国的众多中小企业能动态地利用和发挥各类比较优势,获得了众多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优势,实现了传统比较优势的深化。第二,在世界产业结构的调整、转移中,我国中小型企业已形成了资源禀赋结构提升的各种外部条件,其产业和产品结构已开始出现由低端向高端的发展趋势。第三,我国的中小企业通过集聚这一形式形成了特色较为鲜明的产业集群,提升了参与国际竞争的整合竞争力。第四,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中小企业的企业家创新模仿能力是该类企业不断获得竞争优势的又一主要基石。第五,我国的部分中小企业已初步具备了国际化发展能力,在局部领域形成了独特的国际竞争能力2003-10-12我国的中小企业通过集聚这一形式形成了特色较为鲜明的产业集群,提升了参与国际竞争的整合竞争力。具体表现在:•A.我国沿海发达地区中小企业群的区域创新能力以及区域创新优势不断呈现,因为中小企业集群中的关联性造就了相互学习以及技术外溢的通畅路径,使得新技术能迅速地由点到面扩散,加速了中小企业技术整体升级换代的步伐。另外,由于企业集群中信息传递路径的短而畅通使得中小企业善于捕捉市场机会及时调整产品、产业结构的能力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这样,在技术、信息等创新条件的配合下我国中小企业已形成了整合性的区域创新能力以及区域创新优势。•B.围绕在华跨国公司直接投资而形成的中小企业集群,在吸收技术外溢方面存在得天独厚的优势,促成了其外生型的创新。•C.集聚型的中小企业的技术进步会产生强烈的技术扩散效应进而会提高整个区域以及临近区域的专业化水平及技术水平。因为相似的先验知识与长期形成的信誉与承诺提高了集群企业核心能力的开放性和诚实度,专业化分工与合作也加强了核心能力的传播与共享,整个区域的竞争力就会普遍提高。2003-10-12我国中小企业家特有的创新模仿能力具体表现在我国众多中小企业的管理者能用其自身独特的经营管理才能突破区域自然要素禀赋的制约,创造别具一格的“无资源经济”。中小企业家在特定时期的工业知识存量中具有很强的技术判断能力,他们能很快地判断出现有知识技术存量中具有良好市场前景的东西并迅速作出投资决策,快速抢占国内、国际市场,这种能力得益于长期形成的对市场的敏锐感觉以及产权明晰的体制环境。2003-10-12我国的部分中小企业已初步具备了国际化发展能力,在局部领域形成了独特的国际竞争能力,具体表现在:A.能用小规模的生产技术及生产经验来开拓发展中国家的市场。低收入发展中国家制成品市场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需求量较小、市场容量有限,在这种竞争型或垄断型的小规模产业结构中,发达国家大企业的大规模生产技术无法从这种小市场的需求中获得规模经济,因而也就丧失了其竞争优势,而我国中小企业却拥有满足部分小规模市场需求的生产技术,从而能在国际市场竞争的缝隙中取得竞争优势。我国中小企业开拓亚太周边发展中国家市场的另一利器就是国际化经营理论中北欧学派所谓的“市场知识”、“心理距离”方面的优势。由于地缘接近、经济发展水平相似、文化落差较小、需求偏好雷同等因素,我国中小企业的部分产品在亚太市场上较欧美大公司的产品更具竞争力。B.我国中小企业能用成本优势来开拓发达国家的市场。我国的中小企业在诸如纺织、服装、玩具等劳动密集型产品上具有极强的成本优势,国内趋于无限的劳动力供给是这种成本优势的无穷源泉。C.我国中小企业善于利用遍及全球的华商网络来开拓国际市场。华商网络是历史上众多华人在海外经商所形成的一种商业人文网络,这些华商网络资源大大降低了中小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信息搜寻成本,减少了其国际经营中的信息不对称,也大幅降低了该类企业的交易成本,提高了中小企业的国际竞争力。2003-10-12(2)影响我国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制约因素分析•第一,我国中小企业应对成长中复杂管理的能力严重不足,形成了中小企业国际经营中的管理约束。•第二,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是制约其国际竞争力水平的又一主要因素。•第三,我国中小企业的整体研发能力不强,企业的技术改造和研发投入普遍较少,与国际大企业相比差距显著,企业产业结构的提升以及技术进步缺乏保障。•第四,我国中小企业的国际市场拓展能力还存在诸多欠缺,有待提高。2003-10-12•造成我国中小企业国际经营中管理约束的具体原因有:•A.中小企业员工的总体素质与国际化经营的要求尚有较大的差距,适合国际化经营的高素质员工也难以被吸引到企业中去,企业的国际化经营受到了人力资源方面的严重制约,致使众多企业难以适应国际化经营中的法律、政策以及各种技术要求等,造成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各种被动。•B.事无巨细的传统管理方式使企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