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第2课伟大的历史转折课标要求:1、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历史意义。2、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3、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第三节:了解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制定的史实,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国家这么大,这么穷,不努力发展生产,日子怎么过?我们人民的生活如此困难,怎么体现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我强调提出,要迅速地坚决地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十一届三中全会解决了这个问题……”——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重要性的论述》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邓小平·1978-12一、十一届三中全会2、工作重心:从阶级斗争转为经济建设3、决策:对内改革、对外开放1、指导方针(一)内容:(二)意义二、改革:从农村到城市材料一:到1978年还有2亿多农民没有解决温饱问题……人均粮食产量,粮食产量按每人平均计算,1958年303公斤,1978年316.6公斤,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下降,每投入百元资金的纯收入,1956年为2.78元,1978年下降为1.85元。材料二:以政社合一,“三级所有……为特征的人民公社……高度行政化,经营管理过于集中,排斥市场机制,农民缺少自主权,干活“大呼隆”,分配“大锅饭”,缺乏内在激励机制。结合材料及教材思考:中国的改革之路为什么首先从农村开始呢?1.农村改革经济体制改革的含义根本目的---解放生产力前提---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内容---改革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实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体制改革二、改革:从农村到城市1.农村改革(1)原因:“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旧体制阻碍生产力发展(2)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如何进行的?包产到组包产到户包干到户安徽、四川全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联产承包责任制在承包形式上有两种:①包产到户。以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前提,以户为单位承包,按合同规定在限定的生产费用范围内完成一定的生产任务,实现承包合同指标受奖,达不到承包指标受罚。②包干到户。又称大包干。承包合同中不规定生产费用限额和产量指标,由承包者自行安排生产活动,产品除向国家交纳农业税、向集体交纳公共提留以外,完全归承包者所有。即“交够国家的,留够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结合材料分析: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的特点分别是什么呢?这两者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间有具有怎样的联系呢?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生产关系生产资料管理体制分配方式公有制集中单一平均主义生产力阻碍公有制家庭为主自主经营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个人的促进改革前改革后(3)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材料:1987年粮食产量达到4亿吨,比1978年增加了32%;棉花产量达到419万吨,比1978年增加了93.3%,农业总产值达到4676亿元,比1978年增加了近三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请根据材料分析: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具有怎样的作用呢?(4)农村改革的意义: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力。此外:书2.城市改革什么时候改革的重点从农村转移到城市?改革的任务和中心环节分别是什么呢?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任务: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扩大企业自主权二、改革:从农村到城市1.农村改革案例2:沈阳有两个厂,一个是铜厂,一个是电缆厂,这两个厂一墙之隔,但没有横向联系,电缆厂归机械部门管,铜厂归冶金部门管,冶金部门把铜调到别的地方去,电缆厂需要铜又要从云南等地调进,造成运输上的大量浪费,时间上的浪费,本来两个厂发展横向联合,通过签定合同就可以解决,但是不行。案例1:1956年,上海的天气很热,企业为了不影响生产,采取降温措施,当时的降温措施比较简单,主要是风扇、鼓风机,但是企业即使采取这样的措施也没有主动权。要经过层层报批,当时经过十一个部门的审批,要盖十一个图章,等最后的图章盖完,夏天已经过去了。计划经济时期的各种票证70年代的豆腐票和粉条票80年代的布票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经济是计划经济,没有商品和货币。在20世纪30年代的苏联,建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新中国成立后也基本上照搬了这一模式,建立了排斥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但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计划经济的缺点逐渐暴露。中共对经济体制的认识过程:必须在公有制基础上实行计划经济,同时发挥市场调节的辅助作用。——1981年明确认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1984年我国经济要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加快发展,参与国际竞争,就必须继续强化市场机制的作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江泽民在中共十四大上的报告(1992)思考:中共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经历了怎样的认识过程?计划经济体制市场经济体制资源配置方式行政手段配置市场配置本质区别市场经济体制:是通过市场来实现资源配置的一种形式。它是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不以社会基本制度的变化为转移。是与计划经济相对应的一种经济范畴。计划经济体制:由国家按计划直接分配社会资源(人力、物力、财力)的一种经济体制。3、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3)1992年中共十四大(4)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确立目标——目标具体化(5)1997年中共十五大——所有制结构和公有制实现形式二、改革:从农村到城市1.农村改革2.城市改革(1)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2)1992年邓小平视察南方-------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关系对外开放政策是中国的希望,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邓小平1978-12对外开放:是在某些地区的对外经济活动中采取特别优惠的政策,以吸引外资,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在平等互利的原则下,扩大对外贸易,壮大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三、开放材料:1979年4月,邓小平同志与当时的广东省委书记习仲勋同志谈话。他说:“……在你们广东划出一块地方来,也搞特区。过去陕甘宁边区就是特区。中央没有钱,你们自己搞,要杀出一条血路来.”——邓小平的谈话思考:我国的对外开放首先从哪里开始呢?结合教材回答: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是如何一步一步形成的呢我国的对外开放的新格局是如何形成的?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多层次有重点,点、线、面结合的全方位、宽领域对外开放有什么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