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案与色彩2015年4月专题4:中国传统图案目录•1、中国传统图案的发展•2、中国传统图案的承载•3、中国传统图案的常见元素•4、中国传统图案的意义第一部分中国传统图案的发展一、中国各时期图案的代表1.原始时期的彩陶图案2.夏、商、西周至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图案3.春秋战国至汉代的漆器图案4.秦汉时期的瓦当图案5.汉代的画像砖图案6.历经多个时代的敦煌图案7.宋代的瓷器图案8.明代的明锦图案9.清代清绣图案石刻、建筑中的图案青铜器中的图案陶瓷中的图案原始社会图案代表——红山玉龙奴隶社会图案代表——和氏璧封建社会图案代表——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封建社会图案代表——玉玺封建社会图案代表——龙生九子封建社会图案代表——龙生九子封建社会图案代表——龙生九子封建社会图案代表——龙生九子龙生九子封建社会图案代表——龙生九子封建社会图案代表——龙生九子封建社会图案代表——龙生九子封建社会图案代表——龙生九子封建社会图案代表——龙生九子封建社会图案代表——龙生九子图案的起源•1、图案起源于人类装饰的本能•装饰是人的本能,也是自然界动物和植物的本能。装饰起初是出于求偶、繁殖的需要。二、图案的发展历程•2、图案起源于对自然和人类现实生活的表现(结合人类精神世界)•人类最早的图案都来源于自然事物:太阳、星星、水、云、动物、植物都是原始人表现的对象。人类生活也是图案的重要素材来源,打猎、战争、耕种、收获、饮食节庆以及各种生产工具等,都成为人类最早图案的表现对象。•以中国古代的文字为例。•中国古文字,既是一个词,同时也是一个纹样,是很美的图案造型。是劳动人民仔细观察和研究了生活、生产中的种种形象,用特定的线条概括了其特征,从而形成的一种程式化的造型图案。这种造型手法,也成为中国图案的美学基础,形成朴素、单纯、富有生趣的特色。(1)阶级社会因素•礼器是阶级社会中地位的一种象征,地位越高对礼器的纹饰,做工要求越高。纹饰的最重要目的似乎在于使一件礼器仪容变得醒目。其次,纹饰可以细分器物的种类。它促使人们对器型即礼器种类的注意,此外,在特定的器物类型中,纹饰还表示等级,而在等级中,还表示器物的所属关系。四羊方尊上的图案“饕餮(tāotiè)纹”。•青铜器上的盘龙纹(2)经济因素•初唐时期的藻井图案,纹样清晰,剔透秀丽,色彩鲜而不艳,强调叠晕渲染与线描融合,有工艺之美•井心多方形,以大莲花,大团花,缠枝纹组合为图案主体•盛唐藻井盛唐井心缩小,边饰层次增多,团花与缠枝花边盛行,卷草纹,几何纹,联珠纹穿插有序,其图案构成明显趋向节律化,均齐平稳,花型丰满,线条流畅。作为图案的龙和凤,在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民间文化中,龙是寄寓吉祥、寄托人民美好愿望与理想、祈祷丰收年的神灵。龙崇拜盛行于农业社会。龙能行云施雨的观念却源于更遥远的年代。(3)宗教文化•佛教文化,本来是印度文化的产物,传人中国后需要在宗教环境和器上塑造、镌刻或涂绘各种信仰形象、图画和图纹,并通过艺术加工,使之与中国传统文化特征相结合,以此打动、激发人心。也因此使得佛本生图充满了各地洞窟的墙面,发展和丰富了中国传统的壁画艺术和图案艺术。宗教是一种文化现象,在阶级社会和皇权的统治中,对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等诸多方面都有影响。汉代瓦当•东汉四凤镜原始社会时期公元前3900年-庙底沟文化-彩陶-鸟纹公元前6000年-老官台文化-彩陶-宽带纹、几何图形公元前5000年-仰韶文化-彩陶-人面鱼纹公元前3000年-马家窑文化-彩陶-旋纹、舞蹈纹公元前4800年-半坡文化-玉器-动物图案、鱼纹公元前28000年-峙峪文化-兽骨-动物、猎人公元前2000年-半山文化、马厂文化-彩陶-神化人形图案公元前2000年-龙山文化-礼器-蟠龙纹公元前3500年-红山文化-玉器-龙纹公元前6000年-磁山文化-陶-绳纹、编织纹公元前3300年-良渚文化-玉器-人兽面纹公元前7000年-河姆渡文化-陶、玉、牙骨-动植物图案公元前3000年-屈家岭文化-彩陶-旋纹、太极公元前约4000年-大汶口文化-陶器、玉器-文字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原始社会的彩陶图案•彩陶图案一般是以黑色、红色或白色的颜料在红褐或棕黄的陶器上绘制的花纹,其图案主要是取材于自然形象,大多是经过不同程度的变形的,体现了原始人对自然的认识。夏商周及战国时期的青铜图案•青铜器图案的表现主题以动物为主,其风格以表现沉重、神秘、凶猛、威严为主,体现一种狰狞、拙朴的美,给人一种强悍和震慑的力量。麒麟大象秦汉时期的图案•秦汉时期的图案艺术体现着气势和古拙的美,这一时期的图案摆脱了单一的几何纹样形式基本上采用写实及组合再造的方法,突出表现了对象的运动感、韵律感,其中汉代的画像石与画像砖图案比较具有代表性。•秦汉时期的图案构图大都采用散点和俯视,也有的以平视、平列构图来表现对象的。此时的图案大量反映了劳动和生活的场景,也有表现远古神话和民间故事的。汉代瓦当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它们代表着东南西北四个方位一级青、白、红、黑四种颜色,造型质朴生动、构思巧妙,有很高的欣赏价值。•汉代的织绣图案也特别精彩,常常以水纹和云纹为表现对象,还有以单独结构成和与其他纹样组合构成的形式,强调一种运动状态及韵律感。另外几何纹样、动物纹样及吉祥文字也是织绣图案常常表现的题材。隋唐时期的图案•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对外贸易文化交流频繁,与此同时佛教文化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这些都对当时图案的内容和风格产生了影响。在题材方面,除了动物外,还有花卉图案,这也改变了以往天赋神授的创作思想,以真实的花草、鱼虫为表现对象,构图极为活泼自由、疏密匀称,其风格体现了对丰满、富贵、华丽的追求,更富有自然风情和生活气息。•宝相花图案是将牡丹、莲花河大理花几种形象结合起来的复合纹样,是唐代创造出来的“新品种”,是象征吉祥高贵的理想化图案。•灿烂的敦煌文化宋元时期的图案•宋代因受“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学思想的影响,其图案艺术不重视华丽,而追求朴素,具体表现为纹饰简朴,色调深沉,富于理性美。•值得一提的是宋代的制瓷工艺达到了古瓷艺术的巅峰。。•帝国风-元太祖成吉思汗(圣武皇帝)孛儿只斤·铁木真•故宫藏元青花缠枝牡丹纹罐元代成就了景德镇,唐代是青花的初始时期,经过发展到元代时鼎盛时期,明代又有衰败,清代再兴。•元代青花鸳鸯戏水纹玉壶春瓶•明代团凤纹罐•凤纹青花瓷清明时期的图案明清时期封建社会逐渐走向衰落,资本主义进入了萌芽阶段,这时期的工艺美术开始与大规模的商品生产直接关联。明清家具造型纹饰明代家具以简洁素雅著称。刚柔相济,线条挺而不僵,柔而不弱,表现出简练、质朴、典雅、大方之美。装饰决不贪多堆砌,也不曲意雕琢,而是根据整体要求,作恰如其分的局部装饰。家具发展到清代,人们对家具的要求也发生了变化,人们更注重形式,家具成为表现身份、地位、富有和对美的取向的象征。二.中国传统图案的图案语言与工艺1.彩陶图案语言(几何图案的语言)2.青铜图案语言(早期其图案语言是水平线和垂直线为主调的狞厉之美,从商周发展到春秋时期,图案由狞厉神秘走向活泼)3.古漆器图案语言(是以弹性的曲线为主调。具有生命力的曲线及线的构成产生出风驰电掣图案语言)4.汉代的画像砖、画像石的图案语言(是以粗放的影形与粗放的线条为主调)5.秦汉时代瓦当图案语言(以影形为主调,作适形造型)6.敦煌图案语言(从魏晋至宋元的各时代的敦煌图案是中国传统图案与西域佛教图案的融合)三.中国传统图案中的现代表现精神四.中国传统图案的构图形式适合纹样、二方连续四方连续、S形构图、四方八达的米字格构图、冏形构图、平视构图与立视构图五.中国传统图案的色彩中国传统图案的色彩有两种不同的色彩倾向1.色彩倾向是朴素、简洁、单纯(彩陶、青铜器、青花瓷器等)2.色彩倾向是富丽、浓重(倾向在宫廷图案)第二部分中国传统图案的承载第二节中国彩陶图案一.彩陶概括彩陶的分布(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仰韶文化和河姆渡文化)1.山东、江苏、河北“河淮三角洲”的大汶口文化2.河南、陕西、山西的“洛渭汾核心地区”仰韶文化3.江苏、浙江、安徽的良渚文化4.湖北、湖南、江西的屈家岭文化5.甘肃、青海的马家窑文化二.陶器的发明与制作制作彩陶的步骤:选土、制坯、施彩和烧窑彩陶的器具主要有:食器、水器、缸、钵、盆、碗、罐、壶三.中国彩陶朴素而丰富的图案语言1.朴素而丰富的图案语言来源原始、平等的生活(原始的生产和生活的情趣,来源于人们心底的朴实和明朗)2.彩陶图案语言中的具象和抽象中国彩陶的具象图案有人物、动物、植物的图案(经过高度的概括变形,有拙朴的装饰趣味,大多数接近符号,也是由明显的点线面组合而成)中国彩陶的抽象图案中的几何纹图案食彩陶的代表,一部分是从开始初即和具象形同时存在,另一部分是从彩陶的具象图案演变而成。1.彩陶图案中具象图案语言的形成a.彩陶具象图案是原始人生活的写照b.中国彩陶中的具象图案与图腾2.中国彩陶中的抽象图案语言——手绘的几何纹a.彩陶中抽象的手绘几何纹来自生活,反映生活b.对抽象几何图案的感觉和理解c.抽象几何图案语言的比较四.中国彩陶图案的构成形式1.彩陶中的几何图案绝大部分是以二方连续的方式出现2.彩陶中单独图案的装饰五.彩陶图案中的变化与统一1.彩陶图案中的变化与统一2.彩陶图案中的对称与均衡3.彩陶图案中的节奏与韵律4.彩陶图案的比例与权衡5.彩陶图案中的“黑白相守”六.各类型文化中彩陶图案的特征1.仰韶文化早期半坡类型——鱼纹为主;人与鱼的结合纹样(人面鱼纹)2.仰韶文化中期庙底沟类型——鱼纹为主3.仰韶文化晚期马家窑类型——平行线、圆圈、弧线、三角形为基本造型半山类型——锯齿带纹马厂类型——变形人形纹、四大圈纹4.大汶口文化——八角星纹样七.彩陶图案的色彩彩陶的色彩建立在陶土的本色上,近似土黄和土红的陶器的底色上,绘制以黑色为主的图案,有时施以白色、黄色、赫色等等。第三节中国青铜器图案一.中国古代青铜器的发展概括1.青铜的发现和青铜工艺的发明a.铜的物理性b.采用铜锡合金,即锡青铜c.采用“失蜡法”制成所铸器物的模型2.青铜器的种类和用途青铜器有礼器、兵器、乐器等,以礼器为主。青铜器礼器有鼎、鬲、簋、豆、爵、觯、觥、盉方彝等a.鼎——从史前的陶鬲演变而来的,初始为烹煮肉食,后来成为盛祭品的的礼器。有鹿鼎、牛鼎、豕鼎等b.簋——形如大碗,是盛饭的食具。西周初发展为双耳或四耳方尊。c.鬲——是一种古代的炊具,大口、袋形腹、其下有三个较短的锥形足,腹部有最大的受火面积。能较快地煮熟食物d.爵——是酒具,是最早出现的青铜礼器,商代盛行饮酒之风。,爵的前面有流,流和爵口相连处装饰有柱,后部口沿收缩成尖状的尾。e.角——古代的酒具,似爵而无流无柱f.觚——觚和爵是最早出现的青铜礼器,也是最基本的成组酒器。觚的口和底均呈喇叭形、长劲、细腰、高圈足二.青铜器时代1.青铜时代——夏、商、西周至春秋,经历奴隶制社会的发生、发展与瓦解的时期。2.青铜艺术是奴隶制社会的文化象征,以”天命“论维持政权的精神支柱而用”礼制“作为统治阶级内部的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3.”礼藏于器“是当时的时代特征。按礼制组合的列鼎,九鼎为天子,七鼎为诸侯、五鼎为大夫、三鼎为士青铜时代促成青铜礼器的产生,它作为政治权威的象征,它的造型和图案就必须与它的功能相适应,于是展现雄伟怪异、狞厉威严的风貌。三.青铜器图案的四个发展时期从考古的角度把商、周的青铜器发展分为四个时期:鼎盛期(殷代及周代的文、武、康、昭、穆诸王统治时期)、颓败期(相当于西周中期至春秋中期)、中兴期(相当于春秋中期至战国末年)和衰落期(战国末年)1.聚纹时期——(商代至西周初期)青铜器图案纹样具有狞厉之美,适合纹样是这一时期的主要构成形式,纹样以兽面纹及凤鸟纹为主,是兽面纹发展的主要时期2.带纹时期——(西周中期至春秋初期)这一时期的图案以二方连续纹样为多,抽象类纹样逐渐增多,是青铜器纹样的抽象阶段3.网纹时期(春秋至战国初期)这一时期的青铜图案以四方连续纹样为多,图案纹样出现追求结构的精致与微型化,各种形象化的蛟龙纹和蟠龙纹大量出线。4.散纹时期(战国中后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