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前言随着中国社会变革的不断深化,以及东西方文化在中国的交汇、冲突和互相吸纳,中国社会的价值观、伦理观、道德观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一向被视为宁静的大学校园,却是东西方文化交汇的前沿阵地,莘莘学子既传承中国的传统观念,又接受市场经济和西方思潮的影响、冲击,他们正在或者已经脱离上一辈的生活模式,追求一种更自由更民主更人性化的生活方式。然而,同时,他们也感到从未有过的迷失与困顿——挤过高考的独木桥,求学在外,独立、竞争、适应,让他们生出一种断奶的躁动,感到一种成长的失落;他们与来自五湖四海天南地北的学友相聚一地,不同的家庭背景,不同的生活习惯,不同的文化思维,产生了不同的心理体验,高傲、自卑、孤独、无聊、无望、恐惧等频频光顾他们;他们有过十年寒窗的经历,然而还要继续承受着学业的重压;在择业路上,他们面临种种抉择,他们感到理想的失落,同时又感到一种无形的压力笼罩着未来;在情海中,他们青春涌动,爱恨交织,常常感到一种莫名的迷失;在性的魔圈里,他们躁动、彷徨、挣扎、放纵。他们的生命是灿烂的,然而又是脆弱的,他们也许会为爱伤逝,成了情殇,他们也许会在高压下选择永远的逃离,成了冥魂……象牙塔里的种种困惑,让人感叹、担忧,因此有了此书。本书所选个案丰富典型,遍布大学生活的层层面面,心理障碍的诊断疏导透彻明了,前因后果清晰易辨,所有这些旨在让深陷困惑里的学子们尽快提高自身的认知能力和心理素质,从而一步步走出困惑之塔。第一章学子心声(1)一、学子心声现代大学生作为中国社会中文化层次较高的群体,一向被认为是最活跃、最健康的群体之一。如果仅仅从身体疾患的角度来看,大学生由于处于青春发育期,罹患各种严重身体疾病的确不多。但从心理健康的角度来分析这一群体,可能情况会大不一样。根据最近的有关研究和统计结果表明,大学生心理上的确存在一系列的不良反应和适应障碍,而且有相当数量的在校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有的甚至到了非常严重的程度,这一问题已引起当前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1.从马加爵说起“2·23”云南大学凶杀案在各高校引起了极大的反响,犯罪嫌疑人马加爵的被捕更成为大学生们谈论的焦点。多数师生认为“马加爵杀人事件”的发生是社会的悲哀,它凸显了大学生群体中的一部分人的人格障碍问题,以及此问题得不到及时疏导所带来的恶果。从马加爵案件来看,他是属于有人格障碍的一类人。目前大学生中性格孤僻的学生不在少数,但性格表现得极端的较少。这类大学生往往没有自制力,平时不会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反而遇事会迁怒于别人,归咎于社会,产生一种反社会性的人格,颇具攻击性。一旦受到外界的激发,便会爆发出来,做出正常人认为不可理喻的事情。为避免这类悲剧的出现,家庭和学校都应该担当起责任来。一场血案寒假刚刚过去,学生们忙着回校,准备开学。2004年2月23日是云南大学新学期开学的第一天。然而开学后有5位学生均未报到。这五位学生就是马加爵、杨开宏、龚博、唐学李、邵瑞杰。就在当天中午,有学生在鼎新校区学生公寓闻到异味,于是打开1栋317房间,觉得异味更浓,同时发现该宿舍一柜子往外流黄红色液体,学生随即叫来学校保安。保安撬开柜子,发现里面居然装了一具男尸。保安立即向警方报案。刑警赶到现场后,撬开另外3个柜子,发现每个柜子里都装有一具男尸。一天之内发现四名学生被害,案情重大,在公安部的直接指挥下,云南省警方迅速投入了对案件的先期侦察。警方很快就通过走访学校,获知了一个重要信息,在开学前几天,学校方面曾经发现生命科学院生物技术专业的5名同学行踪不明,既没有在家过寒假,也不在学校,而这5名失踪的男生中,就有这次发现被人杀害的4名男生。只有另外一名男生至今没有消息,这名男生叫马加爵,就住在尸体被发现的317宿舍。紧接着警方在现场提取了一把石工锤,经检验认定,被害人头部钝器击打伤系石工锤所留,从现场遮盖尸体的报纸粘附的胶带纸上提取到一枚犯罪嫌疑人遗留的血指纹。经比对,血指纹与死者所在宿舍学生马加爵左手拇指指纹一致。通过再进一步走访,警方获取了另一个准确信息,在这起案件发生前,有人曾经看见马加爵在学校边上的商店里买了两把石工锤。这些调查表明,马加爵很有可能就是这起案件的作案嫌疑人。2004年的2月24号,案发第二天,公安部发出A级通缉令,在全国范围内通缉犯罪嫌疑人马加爵的命令。3月1日公安部发布A级通缉令,通缉在逃杀人犯罪嫌疑人马加爵。公安机关将对提供准确线索的公民给予20万元人民币奖励。3月4日互联网上出现了马加爵有临夏或红古背景的照片,同时西宁方面发现马加爵疑踪,种种迹象表明马加爵有可能隐身西北,他很可能就在甘肃。兰州市公安局出动万名警力在全市范围展开大排查,范围、力度堪称历年之最。3月6日马加爵的父亲马建夫——这位六旬老人亲笔写下了他给儿子的一封信,劝儿子投案自首。马加爵的母亲因病重已卧床多日。提起儿子,她说了句:“我现在只想对儿子说一句话,就是希望他能早日自首!”3月10日上午,公安部在公安系统电视电话会议中分析,马加爵目前有4种去向:荒郊僻野、亲戚家中、出境、自杀,而逃向荒郊僻野可能性最大。警方分析,马加爵在作案前就为逃跑作了充分准备。3月11日警方分析马加爵可能逃到湖南邵东,当地已经加强警力戒备。公安部明确指出湖南省是全国查缉马加爵工作的重点地区。云南省公安厅11日发出通告,进一步查缉犯罪嫌疑人马加爵。警方调查发现,马加爵极有可能于2004年2月17日下午乘火车离开昆明。云南省公安厅公布马加爵可能乘坐涉及车次和时间。马加爵也可能乘昆明-南京列车出逃到南京。日历翻到3月15日,公安部A级通缉令已经发出20天,法网在不断收拢,线索在不断地汇聚,但马加爵始终没有露出“狐狸的尾巴”。第一章学子心声(2)马加爵难逃法网阳春三月,美丽的海滨城市三亚,椰影婆娑,游人如织。3月15日晚6时,三亚市公安局河西派出所值班民警黄宏志身着整齐的警服,处理夜班警务工作。19时20分许,一名30岁左右的当地男子驾驶摩托车急匆匆开到派出所,气喘吁吁地举报说:他在市第一农贸市场附近河堤路段运送客人时,发现一个乞丐模样的人正从垃圾箱里捡别人丢弃的剩饭吃,这个男子的长相与公安部通缉的在逃重大犯罪嫌疑人马加爵特征极其相似。马加爵!这个连日来被全国公安民警记得滚瓜烂熟的名字,让黄宏志着实一震。他意识到事态的严重,立即向上级领导作了汇报。马加爵在三亚出现了!这个重大的线索在三亚市公安机关迅速传开。河西派出所一面组织值班民警紧急出动,一面向市局110指挥中心报告。指挥中心根据市局领导的指示,迅速部署巡警支队赶赴增援。最早赶到的黄宏志、胡崇军等人,经过举报人陈贤壮的指认,在河西路亚航大厦对面的河堤上,看到一个头发凌乱,正在啃食馒头的人。他们以最快的速度,将嫌疑人控制。眼前的这个嫌疑人显得疲惫不堪,不像通缉令上马加爵的照片那么强壮。他脚上穿着拖鞋,看上去肮脏不堪,裸露在外的皮肤满是污垢,头发结成一绺一绺。胡崇军说:“当时看到这个人,第一感觉他就像一个乞丐。”随后赶到的110巡警和黄宏志等人把嫌疑人一同带回河西派出所。在派出所里,这个嫌疑人时而傻笑,时而严肃,表露出一副“疯疯癫癫”的样子,不承认自己就是马加爵。公安民警用干净的毛巾将嫌疑人脸上覆盖的污垢擦净,买来新衣服让他换上,马加爵的形象初步显现出来。随后,公安机关一方面抓紧审讯,另一方面立即进行指纹比对,鉴定结果证实此人就是马加爵。后经DNA鉴定确认,被抓获的就是马加爵。残杀的内幕据马加爵的交代,其实他当初并不想杀害同学唐学李,完全是因为唐学李一直在317宿舍借宿,妨碍了他杀邵瑞杰的计划,他不得不先“除掉”唐。这个寒假由于要找工作,马加爵没有回家,而邵瑞杰和唐学李早早就返回了学校。案发前几天的某一天,马加爵和邵瑞杰等几个同学在打牌时,邵瑞杰怀疑马加爵出牌作弊,两人发生了争执。期间,邵瑞杰说:“没想到连打牌你都玩假,你为人太差了,难怪龚博过生日都不请你……”这样的话从邵瑞杰口中说出来,深深地伤害到了马加爵。邵瑞杰和马加爵都来自广西农村,同窗学习、同宿舍生活了4年,马加爵一直十分看中这个好朋友,但他万万没有想到,自己在邵瑞杰眼中竟然会是这样的评价,而且好朋友龚博居然也是如此。就是这句话使马加爵动了杀邵瑞杰和龚博的念头。为了实施他的杀人计划,马加爵在网上查阅了许多资料,最后确定用杀人后流血相对较少的锤作为他的作案工具。他到一个旧货市场上买了一把石工锤,为了使用顺手,他请店主把过长的木柄锯短,悄悄把锤带回,并藏在了宿舍楼内厕所的隐蔽处,想等到作案时再取出来。但不知怎么的,石工锤却被人偷走了。不得已,他又回到上一次买锤的商店再买了一把石工锤,同样让老板把过长的木柄锯短后带回宿舍。期间他还买了用于捆扎尸体的黑色塑料袋、胶带纸,并上街请制证窝点制作了假身份证,以备出逃时使用。唐学李原本不住校的,一直在校外租民房住,但那几天由于还在假期,宿舍床位普遍空着,唐学李就暂时住进了马加爵和邵瑞杰住的317宿舍。而邵瑞杰那几天经常跑到隔壁宿舍玩,玩晚了有时也就住在隔壁。唐学李的存在成为了马加爵杀邵瑞杰的最大障碍。2月13日晚,马加爵趁唐学李不备,就用石工锤砸向唐学李的头部,将其砸死后,用塑料袋扎住唐的头部藏进衣柜锁好,并认真处理好现场。14日晚,邵瑞杰上网回来晚了,隔壁宿舍的同学已经休息,他就回到了317室住。就在邵瑞杰洗脚的时候,马加爵用石工锤将邵瑞杰砸死。15日中午,马加爵正在宿舍里处理头夜杀死邵瑞杰时留下的血迹。这时,杨开红来到317宿舍找马加爵打牌,已经杀红了眼的马加爵做贼心虚,一不做二不休,用同样手段夺走了杨开红的性命。当晚,马加爵找到龚博的宿舍,说317室里打牌正三缺一,叫龚博过去打牌。结果,龚博就在当晚惨遭马加爵的毒手。被杀害的这4名同学,全部都是头部被石工锤击中致死。马加爵把他们一一藏在宿舍的衣柜内,用黑色塑料袋扎住头部,防止血流出来,然后用胶带纸把报纸蒙在衣柜上,用锁锁好。随后,马加爵开始了他的逃亡之路。窥探马加爵马加爵1981年5月4日出生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宾阳县宾州镇马二村。马加爵的家境不好。马加爵性格内向,很少与人交往,没多少朋友。“但他很懂事,从不与人争吵。”马加爵的父亲这样评价儿子:“从小就不乱花家里的钱,从小学到高中,学习成绩都很好,惟一的爱好是打篮球。”马加爵高中就读于广西的重点高中之一宾阳中学。这个阶段,马加爵显得更加内向,虽然与同学的关系还算融洽,但没有一个知心朋友。2000年,马加爵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云南大学,成了村里第一个考上重点大学的学生。但是考上大学后,马加爵给同学留下的印象是很敏感。如果不是印有他狰狞面孔、粗壮上身相片的通缉令,张贴于他家乡每一处醒目位置,自小沉默寡言的马加爵或许永远不会被那些曾经知道他的人谈起,昔日的老师、同学也几乎将他遗忘。但是现在,这些熟识他的人正试图将许多支离破碎的回忆,与一个大学生“屠夫”联系起来。他的父亲──54岁的马建夫有好些日子没有从自家的屋子走出来了,他感觉很丢人,即便在家里他也把头埋得很低,他无法将自己的大学生儿子和杀人犯联系起来。第一章学子心声(3)沉闷的家庭从小到大,马加爵始终是自己家庭的骄傲,但他的冲动却给这个家蒙上了挥之不去的耻辱。他的所为,在这个世代以务农为生、老老实实做人的传统农民家庭看来是没法想象的,因为他是马家几代以来唯一的读书人,思想本应最成熟、最理性。在马加爵成长的环境里,每个人都安分守己。父亲马建夫是一个性格内向的人,个子不算高,背有些驼,苍黑的脸上留下了岁月刻出的纹路。马建夫平时言语不多,总给人一种愁眉苦脸的感觉。他的一生忙忙碌碌,除了经营好家里的农田外,其它时间都在帮附近小制衣厂的老板熨裤子,每熨一条有2角5分钱的收入,生意好的时候每天可以熨上百条,已经干了20年。几年前,他依靠做小工的积蓄为家里盖了3间平房。马加爵的母亲李凤英,53岁,一个与他父亲性格完全相反的女人,她能说会道,和孩子之间的交流远多于她的丈夫,她经常鼓励几个孩子如何努力,家里的大小事务也基本由她来掌管。另外,在这个家庭里还有马加爵的两个姐姐和一个哥哥,从小马加爵与他们的关系谈不上亲密。大姐,29岁,已经嫁人生子,在外面打工;二姐,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