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决策的案例·第1次作业参考资料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分析事例一:浙江公车改革急刹车3月4日,浙江《今日早报》发布了一条不起眼的小消息:“记者昨天获悉,受人关注的我省公车改革将‘暂缓’。也就是说,已经在实施的试点将继续实施,尚未开始实施的要‘暂停’实施。”当天,这个消息便在浙江全省各地尤其是公务员队伍中迅速传播开来。浙江早在2001年就从杭州市西湖区三墩镇开始试点实行公车改革。当时,杭州西湖区所有乡镇(街道)全部实行了车改,义乌全市、湖州南浔经济开发区等地也取消了公务用车;台州、宁波等则正在积极进行公车改革试点。轰轰烈烈的车改怎么会在一夜之间突然叫停呢?三个月形成的“周密”方案搁浅刘峰是杭州市江干区纪委干部,从江干区最初的组建车改小组到后来的调研、方案制定、修改、报批,他一直参与。和大部分地区一样,江干区本来也准备采用货币化改革方案。而具体的补贴标准,车改小组经过了3个月的调研。根据调研,一般公务用车1.8升的排量,车价在15万左右。以一台车使用10年计算,每个月的折旧费是1250元,加上每月保险费400元、养路费200元、维修费300元,一台车月固定成本大概是2150元左右。“我们以单位出60%的标准计算,单位每月固定支出大概是1290元左右,变动成本中汽油费按照每月540元、停车费150元计算,所以,我们初定方案中最高一级的补贴是每月2000元。”事实上,每月540元的汽油费补贴也经过了仔细的研究。以江干区最偏远的丁桥镇计算,每天来回区里两趟,路程在60公里左右,每月25个工作日,总里程是1500公里,每百公里耗油10升,最后定了这个数目。经过如此周密的计算后,在江干区最后确定的方案中,车贴最终以用车频率分成正处、副处、调研员、副调研员、正副科、科员六个档次,每个档次又以距离的远近分成三类,最后细化为18个具体的补贴标准。比如在正处这一级上,按上班地点距离区政府远近分别每月补贴2000、1900、1800元,副处相应各减少300元;而一般科员的补贴标准是450、400、350元三档。“这个方案早在去年11月就报上去了。原来想着春节过后就可以推出来,谁知道省里却突然全部叫停了。”刘峰有点无奈,“我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看问题的角度不一,得益者当然说好!”杭州市西湖区三墩镇,浙江车改的第一个吃螃蟹者,2002年就已经以“车贴”形式全部完成了车改。按照省里的意思,这次“叫停”不包括已改革地区。3月16日上午9点半,记者来到三墩镇政府,后面的院子里已经停了8辆车,桑塔纳2000型两辆,帕萨特、吉利、别克、柳州五菱、昌河、夏利各1辆。而用水泥砌好的车库只有5个,好几辆停在院子里的空地上淋雨。“原来车少,就搞了这个车库,没想到发展这么快,停不下了。”三墩镇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徐瑞华指了指窗户外的车库。“38个在编人员中,18人有车了,到今年底,起码还会再有5个人买。”徐瑞华表示,尽管省里出于各种原因叫停了车改,但三墩的改革不会因此而中止,更不会退回到以前。“车改后第一年镇里支出就整整少了40万啊!”徐瑞华伸出四个指头,在记者面前晃了晃。记者随后又走进了三墩镇经济发展办、村镇建设办、计生办、综治办等9个办公室。但奇怪的是,所有人员均以“情况不清楚”等理由拒绝了。同样保持沉默的还有徐瑞华的直接上级——西湖区纪委执法监察室主任陈敏。而他恰恰是西湖区公车改革方案的具体执行者。“我现在不能说,虽然我有许多关于公车改革的想法,大部分都在以前说过了。”“西湖区的车改情况,没有人比我更加清楚,但是我现在不想说。”“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利益,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得益者当然说好,不得益者肯定说不好。”在记者“采访”陈敏的一个半小时里,他态度友好,面带微笑,但自始至终都反复说这么几句话。显然,陈敏对西湖区的车改有很多难言之隐。而记者感觉,这些难言之隐的背后,和浙江省叫停车改的初衷有着某种暗合。按职务还是按需求?车贴标准成争议焦点目前浙江的车改模式,主要存在着“购车优惠+每月补贴模式”和“购车补贴+养车补贴模式”两种。前一种是目前比较通行的,无论是西湖区、还是义乌、湖州等地,均采用公车机关内公开拍卖的形式,领导干部有优先购买权,并给予拍卖价一定的优惠。另外,全体镇干部发放交通补贴。而第二种模式,据知情人士解释,有些银行系统和一些开发区基本上沿用这种思路在进行改革。但是,所谓购车补贴是仅限于少数领导,一般干部是不能享受的。补贴按照领导的一个任期,以一辆好车加上消耗,每年可以补贴四五万之巨。而养车补贴则是每月发放一定数额的补贴,这是大家都有的。“怎样制定标准是一个棘手的难题。不少地区仅车贴一项,就远远超过了公务员的工资,车改成了变相腐败,老百姓对此意见非常大。”浙江省纪委党风廉政建设室的汪国政说,“由于全省不统一,各自为政,怎么改、补贴多少,都是有关地区自己说了算。”事实上,按职务还是按需求进行补贴成为“货币化”过程中的一个难题。在江干区的计划制定中,刘峰他们一直想以需求为标准。“但在操作中发现很难量化。从目前看,行政职务级别是用车频率可以参照的重要标准,所以最后还是按职务划定。”刘峰道出了苦衷,“我们尽可能做到合理。比如从事副职的正处级干部,就只能享受副处级的那个标准,因为他的岗位决定了用车频率”。“在超标的基础上谈节约没有意义”车改的直接初衷,就是为了提高行政效率。以杭州江干区为例,在公车最多的四季青街道,2003年用在13辆公车上的费用高达138.96万,距离最远的丁桥镇有10辆公车,2003年的总开支56万。如果按照拟定的方案,实行车贴后,四季青街道50多人全年补贴44万多元,丁桥镇40多人全年补贴46万多元。“四季青街道节约了68.2%,丁桥节约了18%,全区平均节约率在43.5%左右,效果应该非常明显。”刘峰很乐观,“而老百姓对车贴意见大,因为发车贴他们看得到,但并不知道原来的公车隐形开支远比车贴大得多。”但是,汪国政并不这么认为。“现在大家都只和改革前比,节约了多少。事实上,按照中央的精神,对乡镇一级公务用车是有严格规定的,比如排气量2升以下、价格25万元以内。但改革前很多地方其实已经远远超标,一个乡镇有10多辆车是普遍现象,这本来就严重违反规定,在超标的基础上谈节约没有意义。”“公务员享受的利益边界在哪里?”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春节前浙江省召开了一次党风廉政会议,会上对公车改革目前存在的问题反映较多。那次会议结束后,省里有关部门作出未改地区暂缓公车改革的决定。汪国政证实,这次“暂缓”,省里也没有下发过正式文件,而是那次党风廉政会的精神在基层的传达。那么现在的公车改革中到底存在了哪些问题,才导致浙江省下如此大的决心“叫停”轰轰烈烈的改革呢?“改革标准不统一,有些地区超过社会承受能力,老百姓反应强烈,改革后到底提高了多少效率,是暂缓车改的主要原因。”汪国政一针见血。浙江大学公共管理系的郁建兴认为,“车改”的初衷,就是让公务员在一定范围内享受到某些利益,而防止他们去侵犯更多的公共利益,其实就是高薪养廉的一种措施。“但从这次突然叫停来看,给公务员享受的利益边界在哪里,成为一个新问题。”据悉,四月份,浙江省纪委将派出专门的调查组就“公车改革”下去进行调研。“和谐社会的基础在公平,无论公车怎样改,都要朝公平的方向上走。”浙江省纪委党风廉政建设室汪国政说。相关链接全国“车改”背景1998年9月,国家体改委制定《中央党政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后,各地的公车改革陆续展开。浙江、江苏、湖南、重庆等省市都进行过试点,有的地方把公车拍卖,有的地方把公车组建出租车队进行市场运营;而对公务员用车则实行货币化补贴,补贴标准各地不一,有的每年补贴2400元到3000元,有的每月补贴300元到2000元。目前,上海、浙江、广东、江苏、湖北、江西、黑龙江、辽宁等14个省(区、市)以及国家审计署、国家宗教局等4个中央国家机关进行了公车改革试点。来源:齐鲁晚报日期:2005-3-29分析事例二:上海规定农民工将和市民享受相同待遇中新社上海十一月十六日电(记者陈静)今后,来上海就业的农民工将和此间市民享受一样的待遇,上海将逐步扩大为农民工提供公益性就业服务场所,并将严厉打击以职业介绍或招工为名坑害农民工的违法犯罪活动,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上海市政府新闻发言人焦扬在今天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发布了此间政府最近下发的《关于做好农民工工作的实施意见》。据悉,上海是中国农民工跨省市流动的主要输入地之一。近年来,来沪农民工增长较快,规模较大,已成为推动上海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二00五年的统计数字显示,外省市来沪就业人数已达四百万左右,其中农民工约占百分之八十五。此番出台的《意见》要求结合上海实际,加强对农民工的服务和管理,切实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在上海全社会形成关心农民工的良好氛围。《意见》围绕切实维护农民工在劳动、生活和发展各方面的基本权利和保障提出了一系列明确要求,其中包括:建立“欠薪欠保”问题防范和处理机制,落实农民工基本劳动标准;做好农民工就业服务工作,规范农民工劳动管理等。《意见》要求规范用人单位工资支付行为,严格执行上海最低工资制度,确保农民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给本人,用人单位在工资报酬、劳动条件、工作时间等方面,必须遵循来沪农民工与上海劳动者公平对待,一视同仁的原则。关于农民工就业,《意见》指出,上海将逐步扩大为农民工提供公益性就业服务的场所,并免费为农民工与用人单位提供政策咨询、就业信息查询、就业指导等服务。《意见》还提出,加强对农民工的职业培训,从事高危行业和特种作业的农民工要经过专门培训,持证上岗。对农民工子女等问题,《意见》要求保障农民工同住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加强农民工卫生防疫和疾病预防控制,进一步完善以现居住地为主的计划生育管理。2006年11月17日00:31中国新闻网分析事例三:诸暨创新农村垃圾处理模式——政府与环保企业出资筹建设施,垃圾由村收集、乡转运、市集中处理本报讯浙江省诸暨市是西施的故里,也是王冕的家乡。伟人毛泽东曾说过诸暨是出名人的地方。近日,诸暨市与福建丰泉环保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共同建成了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厂,使10个乡镇、30万农民免受垃圾污染之苦,受到远近县市的关注,成为一个热点。令人高兴的是,他们创造了农村垃圾处理的一种新模式:垃圾处理厂由政府与环保企业出资共建,垃圾由村收集、乡转运、市集中处理的运行管理方式。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的富裕,农村垃圾已成为一个突出问题,塑料垃圾和化肥农药包装物增多,生活垃圾等散落在村头路边,每天散发着臭气,有的甚至出现垃圾围村现象。为此,诸暨市政府下决心解决农村垃圾污染问题,把它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为农民办实事的重要举措。市委书记、市长亲自抓环保,各部门和乡镇共同协作,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垃圾处理厂就建成运营,创造了资金到位早、相互配合好、建设速度快的范例。农村垃圾水分高、成分复杂,过去只能填埋。丰泉集团组成科研队伍攻关,研制出一种适应农村的垃圾焚烧炉,利用炉热清除垃圾水分,炉温可高达1000摄氏度,垃圾达到无害化、资源化处理。同时可通过锅炉余热转换为蒸气和热水,为农村提供热源,农民也可以同城里人一样享受洗浴,促进农村清洁卫生,提高幸福指数。诸暨市委、市政府认为,解决农村垃圾问题,是搞好乡镇环保的抓手,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意义重大。随着垃圾处理厂的建成,可以延伸到肥料生产和建筑材料等,促进农村循环经济。一些外地参观者看了诸暨农村垃圾处理厂后很受启发,认为这是一种农村垃圾处理的好模式,有许多好处:一是政府、企业出资建设,让农民受益,解决了资金来源问题;二是村、乡、市联手形成一条龙,解决了运行问题;三是垃圾处理实现资源化,可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来源:2006年12月1日中国环境报分析事例四:绍兴下调公交票价政府补贴3000万不管是空调车还是普通车,不管车上有没有人售票,坐公交,1块钱起步!继北京之后,绍兴下调公交票价城市公交票价只涨不跌的坚冰开始打破。继北京之后,绍兴市将实施低价公交票政策。绍兴市交通局昨天证实,自本月20日起,绍兴市区的公交车票价将大幅下调,取消空调车与普通车的票价差别,无人售票车票价起步价由原来1元—

1 / 1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