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论讲稿:具体的教学内容:一、医学影像学的概念:1、提问什么是医学影像学?2、简述医学影像学概念医学影像学是利用X线、磁共振和超声的特性研究人体结构和器官在疾病过程中显示出来形态、密度的异常影像和功能的改变,并运用唯物辩证法对这些改变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病变性质的一门专业学科。二、X线的发现:1、先提问:X线由谁发现?2、利用幻灯历史图片《令人惊奇的图像》简述伦琴发现X射线:德国物理学家伦琴于1895年11月8日晚,在黑暗的实验室研究通过低压气体放电而产生阴极射线的效应时偶然发现:置于离放电管约两米之外的涂有氰亚铂酸钡的纸屏幕表面发荧光,而当时已经把气体放电的可见光和紫外线都屏蔽掉了。于是他推断有一种不可见的辐射从管中穿出并在屏幕上产生荧光,当把自己的手放在射线经过的路径上时,在纸屏上看到了骨骼的影像―――《令人惊奇的图像》。他将这种新奇的强射线命名为X射线,即表示是性质未知的射线。经过研究,伦琴确定了X射线的许多性质,其中最重要的是X射线能够不同程度地射透各种完全不透光的物质。正是这种性质,使得X射线成为医疗诊断上一种新的强有力的工具。伦琴为此于1901年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科学家。3、医学影像学的发展历程:①提问:目前有那些检查属于影像学检查范畴?②用幻灯图片简单讲解医学影象发展史,重点讲述近年来的发展变:1895年,发现X射线-―――放射诊断学20世纪50-60年代:超声波成像20世纪70-80年代发展CT(X-rayCT)80年代磁共振成像(MRI)20世纪70年代介入放射学20世纪80年代发射体层(ECT)20世纪80年代单光子发射体层成像(SPECT)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PET)100年形成了影像诊断学DiagnosticImaging数字化放射科及其发展近些年来,随着计算机、半导体和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进步,医学诊断影像领域实现了技术上的数字化,并得到了飞速的发展。2DR及PACS是指对数字化医学影像图像和数据及其应用实施自动化信息管理的一套专业化网络系统。三、X线的产生及特性1、X线产生设备及一般物理性质用幻灯图片简单讲解X线产生及基本设备―――X线是在真空管内高速行进成束的电子流撞击钨(或钼)靶时而产生的。因此,X线发生装置,主要包括X线管、变压器和操作台X线是一种波长很短的电磁波。在电磁辐射谱中,居γ射线与紫外线之间,比可见光的波长要短得多,肉眼看不见。2、与X线成像相关的特性:分别重点讲解穿透性、荧光作用、摄影(感光)作用、电离作用、生物效应。―――穿透性:X线波长很短,具有很强的穿透力,能穿透一般可见光不能穿透的各种不同密度的物质,并在穿透程中受到一定程度的吸收即衰减。X线的穿透力与X线管电压、被照体的密度和厚度相关。X线穿透性是X线成像的基础。荧光作用:X线能激发荧光物质(如硫化锌镉及钨酸钙等),产生肉眼可见的荧光,这种转换叫做荧光作用。这个特性是进行透视检查的基础。摄影作用:经X线照射涂有溴化银的胶片后,可以感光,产生潜影,在经显、定影及冲洗处理后在胶片便产生了黑和白的影像。摄影作用是X线成像的基础。电离作用:利用电离作用测量照射量------测量放射剂量。生物效应:是放射治疗的基础。与吸收X线量有关。四、X线成像基本原理利用图片简单讲解X线成像的原理―――X线影像形成的三个基本条件:1、X线应具有一定的穿透力,这样才能穿透被照射的组织结构;2、被穿透的结构必须存在着密度和厚度的差异;(人体密度分三类:高密度结构、中等密度结构、低密度结构。)3、显像设备:例如X线片、荧光屏或电视屏幕。X线成像设备:用图片简单介绍X线设备所包含的部件―――括X线管及支架、变压器、操作台以及检查床等基本部件。为了保证X线摄3影质量,新型X线机在摄影技术参数的选择、摄影位置的校正方面,都更加计算机化、数字化、自动化。近30多年来,除通用型X线机以外,又开发了适用于心血管、胃肠道、泌尿系统、乳腺及介入放射、儿科、手术室等专用的X线机。X线图像特点:①放普通相片与X线图片后提问两张幻灯片有什么不同?②用普通相片与X线图片对比讲解X线图像的特点1、图象重叠:X线图像是X线束穿透路径上各层投影相互叠加在一起的影像。能使体内某些组织结构的投影因累积增益而得到很好的显示,也可使体内另一些组织结构的投影因减弱抵消而较难或不能显示。2、由于X线束是从X线管向人体作锥形投射,因此,将使X线影像有一定程度放大并产生伴影。伴影使X线影像的清晰度减低。五、骨关节常用X线检查技术①用图片重点讲解各检查方法及临床应用,尤其摄影的注意事项。②讲解各检查在骨关节影像诊断的应用。(一)普通检查1.摄影摄影检查是X线检查的主要方法,在摄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任何部位应摄取正侧两个位置。②应包括周围的软组织。③四肢长骨应包括临近一个关节。④两侧对称的骨关节,必要时应摄对侧以便对照。2.透视(必要时)一般不用透视检查,有两种情况下要用到透视:①寻找异物和定位。②外伤后骨折和脱位进行复位。(二)特殊检查1.体层摄影适用于骨关节本身结构复杂或同其它结构重叠的部位。2.放大摄影使用微焦点X线管通过X线影像的直接放大,可观察骨骼细微结构和轻微变化,多用于检查局部骨小梁结构和小的骨关节。(三)造影检查1.关节造影主要观察关节内的软骨\关节囊\滑膜及韧带等病变.造影剂一般用气体或4碘水剂。2、椎管造影:主要观察椎管内占位病变。3.血管造影主要用于血管疾病的诊断和良恶性骨肿瘤的鉴别诊断。(四)临床应用注意点:X线诊断用于临床已有百年历史。尽管其他一些先进的影像检查技术,例如CT和MRI等对一部分疾病的诊断,显示出了很大的优越性,但它们并不能取代常规X线检查。X线片具有成像清晰、经济、简便等特点,一些部位的检查,例如胃肠道及骨关节,仍主要使用X线检查。因此,在国内外,X线诊断仍然是影像诊断中使用最广泛和最基本的方法。六、计算机体层成像(CT)简单介绍CT的发展、检查方法及临床应用CT(ComputerTomography)是英国Hounsfield1969年设计成功,1972年公诸于世的。Hounsfield获得了1979年的诺贝尔奖金。CT不同于X线成像,它是用X线束对人体层面进行扫描,取得信息,经计算机处理而获得的重建图像。所显示的是断面解部图像,其密度分辨力明显优于X线图像,大大促进了医学影像学的发展。CT设备主要有以下三部分:①扫描部分由X线管、探测器和扫描架组成;②计算机系统,将扫描收集到的信息数据进行贮存运算;③图像显示和存储系统,将经计算机处理、重建的图像显示在电视屏上或用多幅照相机或激光照相机将图像摄下。CT检查技术1、CT平扫检查;2、造影增强扫描;3、造影扫描;CT诊断的临床应用1、CT诊断有它特殊诊断价值,所以广泛应用于临床。但CT设备比较昂贵,检查费用偏高,某些部位的检查诊断价值,尤其是定性诊断,还有一定限度。2、CT在头颅和脊椎病变诊断中普遍应用,并优于普通X线。3、CT在骨关节中一般不作为常规,必要时才进行检查,应合理的选择应用。4、一般行横断面,层厚根据病变的部位和性质而决定。目前多排螺旋CT的应用,可以进行多方位重建。5、有时软组织病变需要CT增强扫描,了解病变血供情况。5七、磁共振成像简单介绍MR的发展、检查方法及临床应用磁共振成像是利用原子核在磁场内共振所产生的信号经重建后成像的一种成像技术。1973年发表了MR成像技术,使核磁共振不仅用于物理学和化学,1977年也应用于临床医学领域。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发展十分迅速,检查范围基本上覆盖了全身各系统。参与MRI成像的因素较多,信息量大而且不同于现有各种影像学成像,MRI诊断广泛应用于临床,在诊断疾病中有很大优越性和应用潜力。MRI的临床应用1、MR能够很好地显示正常软组织的结构;对病变内坏死、出血、液化和水肿等显示较好。2、一般说来,MRI检查不作为首选,应在X线平片的基础上进行。正确地评价和应用X线、CT和MRI的检查,对诊断骨关节疾病是有十分重要的意义。3、MRI对钙化和细小骨化的显示不如CT和X线平片。八、骨关节正常X线表现:利用图片简单讲解骨的结构,重点讲解其在X线片上的表现。(一)骨结构与骨发育1.骨结构(1)软骨1)构成:软骨细胞、基质和纤维。2)X线表现:不显影即呈透明状。(2)骨1)构成:矿物盐、骨细胞、骨基质和纤维。2)X线表现密质骨:呈均质高密度,位于长骨皮质和颅骨内外板。松质骨:骨小梁相互交叉排列呈网状,位于长骨骨端及不规则骨内。2骨发育:膜化骨与软骨内化骨。膜化骨:见于颅盖骨及面骨。软骨内化骨:见于躯干及四肢骨和颅底骨与筛骨。锁骨及下颌骨兼有两种形式的骨化。3.影响骨发育的因素: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活动,矿物质的沉积均可影响骨骼的发育生长。(二)长骨1.小儿骨骼X线特点:骨干、干骺端、骨骺、骺板(骺线)62.骨龄及骨龄测量:二次骨化中心出现和骺线消失时的年龄为骨龄,骨龄判断可估计骨发育情况。临床应用:内分泌系统疾病的诊断;法医学的应用,应注意种族地区及性别的差异.3.成年骨骼X线特点:骺线消失,由骨端与骨干组成。(三)四肢关节X线表现对比图片提问,成人关节与小儿关节有什么不同?详细讲解结构特点及X线片上的不同。成人关节:骨端\关节软骨\关节囊,关节间隙呈半透明间隙,X线上的关节间隙=关节软骨+关节腔+滑液。小儿关节:较宽,随年龄增长其关节间隙逐渐变窄,待骨骼发育完成,则成为成人的宽度。(四)脊柱正常X线表现利用图片讲解脊柱各体位片所要观察的项目。1.颈椎X线表现正位:序列/钩锥关节/寰齿关系/椎体/椎间隙/附件侧位:曲度/椎体/椎间隙上下关节突关节/附件斜位:椎间孔功能位:观察椎体前后移位情况2.胸椎X线表现正位:序列/椎体/椎间隙/附件侧位:曲度/椎体/椎间隙/附件/椎间孔3.腰椎X线表现正位:序列/椎体/椎间隙/附件/上下关节突关节侧位:曲度/椎体/椎间隙/附件/椎间孔/上下关节突关节斜位:椎板的峡部(五)扁骨正常X线表现(六)周围软组织的X线表现(七)常见解剖变异对比讲解变异与异常的鉴别:1.四肢:副骨:多个骨化中心未融合形成.子骨:发生于肌腱及韧带内的小骨2.脊椎:7移行椎/椎体融合/裂椎/脊柱裂九、骨关节基本病变X线表现骨骼系统疾病的病理改变及其X线表现多种多样,但不同疾病的病理改反映在X线图象上,可概括为一些基本的表现,认识这些基本的X线表现,对推测其病理学基础是非常重要的。对比讲解各种病变的定义及X线表现的不同,重点是X线的表现。(一)、骨骼基本病变骨质疏松定义:单位体积内钙化的骨组织减少,即骨组织的有机成分和无机成分都减少。X线表现:骨密度减低,骨皮质变薄,骨小梁变细、减少,病理性骨折。常见病:广泛骨质疏松:见于老年、绝经期后的妇女、营养不良、代谢或内分障碍。骨质软化定义:一定单位体积内骨组织有机成分正常,而无机成分减少。X线表现:骨密度减低,骨皮质、骨小梁边缘模糊,假骨折线,骨骼变形。常见病:骨质软化系全身性骨病,发生于生长期为佝偻病,成年为骨质软化症。骨质破坏定义:局部骨质为病理组织所代替而致正常骨组织消失。X线表现:骨质局限性密度减低或骨质缺损。常见病:见于炎症、肉芽肿、肿瘤及肿瘤样病变。骨质增生硬化定义:一定单位体积内骨量增多。X线表现:骨密度增高,伴有或不伴有骨骼的增大。常见病:局限性见慢性炎症、外伤和有些骨肿瘤;普遍性见于有些代谢和内分泌疾病,如氟中毒。骨膜增生(骨膜反应)定义:骨膜受刺激,骨膜内层成骨细胞活动增加所引起的骨质增生。X线表现:早期为与骨质平行的细线状致密影,同骨皮质间见1-2毫米的透亮间隙。分类:平行形骨膜反应、层状骨膜反应、花边状骨膜反应、不规则骨膜反应、放射状骨膜反应及三角形骨膜反应。常见病:炎症、肿瘤、外伤、骨膜下出血等。骨内软骨内钙化X线表现:颗粒状或小环状无结构致密影,分布较局限。常见病:软骨类肿瘤、骨梗塞及关节软骨和椎间盘退变。8骨质坏死定义:骨组织局部代谢的停止,坏死的骨质称死骨。X线表现:骨质局限性密度增高。常见病:慢性骨髓炎、骨缺血坏死和外伤骨折后。矿物质沉积定义:氟、铅、磷等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