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类文本阅读(高考专用)-2-一、复习风向标2018年的《考试大纲》要求:“阅读中外论述类文本。了解政论文、学术论文、时评、书评等论述类文体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达方式。阅读论述类文本,应注重文本的说理性和逻辑性,分析文本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从命题形式看,论述类文本阅读设置三个题目。近几年考查的侧重点在对文本信息的筛选整合、对内容要点的归纳概括上,2017年高考试题新增了对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考查。“论述类文章”是指研究各种自然科学现象和社会科学现象的文章。考点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考点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考点3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考点4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考点5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考点6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考点解读年份/卷别选篇出处题材题型和分值设问方式考查内容2017全国Ⅰ曹明德《中国参与国际气候治理的法律立场和策略:以气候正义为视角》人文、环境3道单选题,9分①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②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③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命题规律年份/卷别选篇出处题材题型和分值设问方式考查内容2017全国Ⅱ万明《明代青花瓷崛起的轨迹》历史、文化3道单选题,9分①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②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③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命题规律年份/卷别选篇出处题材题型和分值设问方式考查内容2017全国Ⅲ陆邵明《留住乡愁》文化、社会3道单选题,9分①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②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③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命题规律1.近几年侧重考查筛选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等考点,2017年三套全国卷均体现了对2017年《考试大纲》新增考点“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考查,整体上考查考生对论述类文本相关知识的掌握,考查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2.选材上以政论文、学术论文、时评、书评等为主,其中政论文大多是针对当下社会的主要问题的思考,考生平时要多注意这方面的阅读和积累,提高阅读素养和思维能力。3.单项选择题仍为重要的考查形式。命题分析预测•解题前提:心静心不静则神不凝。只有平心静气,总揽全局,方能洞悉秋毫,明辨是非,否则,你连文章写的是什么都云里雾里,结果只能雾里看花,越看越花,误入陷阱,不能自拔。二、阅读指导三步阅读读找比读原文,明确主旨思路读题干,明确考查问题找依据,发现信息来源比题文----看异同比细节---看用词有无差异比关系---看逻辑是否严密比结论---看推论是否成立比肢干---看肢干是否对应解题方法探究三步解题法:•1.读——①读原文,明确主旨思路。快速阅读文章,抓关键词句,作简要勾画。•关键句子有:中心句、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段首句、含义深刻句、富有特色句等,理清思路,整体把握。•(1)年代时间(多次出现的时间)、数据(如多数、少量、部分、凡、凡是、所有、都、全、几乎、仅仅、之一等表范围的词语)•(2)重要的修饰限制词语(基本、根本、重要、最、十分、非常、总共等表程度的词语)•(3)已然未然(迄今为止、到目前为止、现在所见的等表时间的词语),或然必然(如果、可能、也许、一定、必然等表判断的词语)•(4)有助于理清文章思路,避免逻辑错误的词语(因为、因此、……的原因是、因而、由于、从而、但是、反而、其实、实际上、也、又、不再是……而是、不仅……还等)•(5)举例子(例如、如、人名)•(6)解说性的词语:“换句话说”“也就是说”“所谓”“即”“说得正确些”表明前后意思相同。•(7)概括性的词语:“总而言之”“综上所述”“总之”“因此”表明下文是总结的话,是文章(段落)的结论(观点)所在。•1.读——②读题干,明确考查问题。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是什么。如果要选的是原因或者依据也要搞清。•2.找——找依据,发现信息来源。•扣住问题,细心查找信息,把选择项在原文中所对应的内容找出来。•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①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②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凡”“全”“部分”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现象。•③程度词、频率词、时间词(如“总是”“偶尔”“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或然与必然,说法绝对等。3.比——比题文,看异同(1)比对词语(2)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审查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特别注意因果关系,是否有强加、倒置不当等。比对词语,重点考查的是是否读准、读懂了信息;而比对句间关系,则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比对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是比对的重点内容。比对关系分两步:•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包括句子),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重点抓关联词),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但以因果关系居多。•第二步,比对选项每一分句的意义、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除了看因果关系是否有强加、倒置不当外,我们也要注意“无中生有”这种关系。【有效信息】宋代在信用形式和信用工具方面都呈现出新的特点。信用形式有借贷,质,押,典、赊买赊卖等多种形式。借贷分为政府借贷和私人借贷。政府贷借主要表现为赈贷的形式,在紧急情况下通过贷给百姓粮食或种子的方式,帮助他们度过困境。A.宋代的信用进入迅速发展时期,借贷、质、押、典、赊买赊卖等信用形式的产生是宋代金融的一个新特点。•比对结果:歪曲文意,无中生有。原文首句总说“宋代在信用形式和信用工具方面都呈现出新的特点。”后面的文字都在说明宋代信用形式和信用工具方面呈现的新特点,但没有说这些信用形式的产生就是宋代金融的一个新特点。3.比对依据和结论,看推断是否成立•推断题选项的表述,有的是完整的推断形式,原因结果或条件结论同时出现;有的只是一个判断句。•对完整推断形式的表述,一看所述原因或条件文中是否有依据,二看所述结果(结论)文中是否有依据,三看原因或条件与结果或结论之间是否有合理的逻辑关系。•对只是一个判断句的表述,一看文中是否提供了现成的结论,二看结论(既然是推断想象,“这个结论”文中往往没有提供)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与逻辑事理。•4.比肢干--看肢干是否对应•比对时不能只看题肢(选项)本身与原文是否一致,还要看看题肢回答的是不是题干中的问题。题干中若有“根据”、“证据”、“原因”等限制词时,题肢与题干之间要能构成对应关系,否则就犯了答非所问的错误。灵犀一点•对论述类文本阅读的考查,高考采用选择题的形式。•命题者设置干扰项常用以下六种方法:•1.删:删减。删除句子而改变句意。最常见的是删减定语、状语,修饰成分的删减就意味着语义的改变,有可能是内容的扩大,也有可能是对内容的曲解。•2.添:添加定语或状语,或文本没有的内容,造成对内容的曲解,或无中生有。•3.调:调换。调换词语或句子顺序,从而改变句意。•4.改:改变说法,或换用别的的词语代替,造成似是而非。比如因果颠倒、主客体颠倒、整体替代局部、现实代替猜测……•5.漏:遗漏。看似保留原文词句,但结合题干来看只是强调了问题的某一方面,而有意漏掉了另一方面。这种选项有很大迷惑性,须多加留意。•6.凑:拼凑。将意义有关或无关的几个词语(句子)杂糅凑合而造成错误,或者将望文生义的几个义项强加进去,干扰判断。•需要补充提醒的是——•论述类文本阅读的选择题在设置正确选项时,往往运用“似非而是”的手法,即在语言形式上“远离”文本原句,而在表达意义上与原句相符。•为达到相应的效果,往往在变换句式时运用合理的省略、调序、增添、替换、归纳或发散。-25-三、八大设误陷阱1.偷换概念命题者在解释概念或转述文意时,故意弄错对象,或混淆两个概念的属性、作用、发展趋势等,从而迷惑考生。原文选段(2017·全国Ⅱ卷第1题对应文段)如果说以往人们所了解的明初是一个复兴传统的时代,其文化特征是回归传统,明初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那么青花瓷的例子,则可以使人们对于明初文化的兼容性有一个新的认识。试题选项C.明代社会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但青花瓷的风格表明当时社会比较开放和进步。比对结果C项,“明代社会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而原文是“明初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删掉了“初”字,扩大了范围;“表明当时社会比较开放和进步”,而原文是“明初文化的兼容性”,偷换概念。-26-2.张冠李戴命题者错置相关信息,把属于甲的特点或行为说成乙的特点或行为,或者前面的条件属于甲而后面的结果却属于乙。原文选段(2016·浙江卷第8题对应文段)新文化运动提倡者从当时的文化发展大目标出发,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完成了白话语言方式的确立,这种历史功绩自然不能抹杀。但当年有许多学者对“五四”语言革命中彻底丢弃文言文的观念和实践持保留态度,他们的言论、思考和忧虑中的合理成分,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在被人们重新认识。时过境迁,尤其是在冷静面对白话语言给文学带来的一些困境时,在追寻白话语言的“艺术化”加工过程中,当年新文化运动提倡者事后的反思性意见,与“五四”白话文运动中以“学衡”为代表的反对派意见,在语言与文学关系问题的许多认识上有着惊人的一致。-27-试题选项C.在“五四”白话文运动中,“学衡”一派对中国古典文学的语言艺术持否定态度,但并不是所有学者都支持彻底抛弃文言文的极端做法。比对结果张冠李戴。“‘学衡’一派对中国古典文学的语言艺术持否定态度”理解错误,“学衡”派是复古派,反对新文化运动。“对中国古典文学的语言艺术持否定态度”的是新文化运动的提倡者。-28-3.无中生有有些内容在原文中没有出现,也不能从原文中推断出来,命题者却故意将这些内容放到选项中。原文选段(2016·山东卷第6题对应文段)古体诗,亦名古诗、古风或往体诗,指的是产生于唐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近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体。它的特点是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偶、声律,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不过唐人的古体以五言、七言为主,杂言也多以七言为主体。试题选项C.古体诗在形式上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唐人古体以五言、七言为主,更似绝句律诗。比对结果无中生有。文中没有“更似绝句律诗”的相关信息。-29-4.混淆因果混淆因果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因果颠倒,就是把“因”错断为“果”,把“果”错断为“因”,颠倒了两者的关系;二是强加因果,就是把没有因果关系的说成因果关系。-30-原文选段(2016·全国Ⅲ卷第3题对应文段)但在“五四”以前,史料范围并非如此宽泛,文学作品在大多数史学家眼里也并非史料,有些文献到底属于文学还是史学,一两千年来都没有一致的看法。神话传说就是如此,其中相当突出的例子是《山海经》。试题选项B.“五四”之前,很多涉及历史的神话传说之所以没有成为广泛使用的史料,是因为这些作品在史学和文学归类问题上存在争议。比对结果强加因果。“五四”之前,很多涉及历史的神话传说没有成为广泛使用的史料,是因为这些作品的史学价值没有被史学界认识,而不是因为在史学和文学归类问题上存在争议。-31-5.以偏概全有时命题者故意增删、改动文中表示范围或程度的词语,形成以部分代整体(或以整体代部分)、以个别代一般(或以一般代个别)、以特殊代普遍等干扰项,扰乱考生的判断。-32-原文选段(2017·全国Ⅰ卷第1题对应文段)从空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也涉及一国内部不同区域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气候变化的国际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