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一轮复习20世纪50-70年代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专题概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历程①1949—1956年:新民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1949--1952年:政权巩固,经济恢复●1953--1956年: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②1956--1966年:十年探索时期,成就巨大,失误严重③1966--1976年:“文革”动乱,社会主义建设严重破坏④1978—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⑤1992年十四大召开,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阶段课程标准高考考点1.概述20世纪50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课程标准与考纲知识对照①过渡时期总路线②“一五”计划、三大改造③《论十大关系》、中共八大④“大跃进”、“人民公社化”⑤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⑥“文革”期间国民经济的劫难一、20世纪50-70年代社会主义建设1.过渡时期经济建设(49-56年)(1)奠定基础:巩固政权、土地改革、没收官僚资本主义建立国营经济、稳定物价、统一财经、合理调整工商业从而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奠定基础。(2)起步:过渡时期总路线(1958)a.内容: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b.特点: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并举。c.实施一五计划:(1)原因:原有工业基础薄弱;国防力量建设的需要;鉴苏联经验(2)成就:(3)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重点在东北;一五计划与三大改造有机结合。(4)意义:中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d.三大改造(1)形式:①农业:农业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②手工业:组织手工业生产合作社。③资本主义工商业:赎买政策(创新),1954年掀起全行业公私合营高潮。(2)意义: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深刻变革,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计划经济体制也建立以来,国内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社会主义工业化发展开辟了道路。社会主义改造前社会主义改造后经济成分阶级状况主要矛盾中心任务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单一的公有制经济结构存在着经济剥削和剥削阶级民族资产阶级转化为普通劳动者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与现实间的矛盾集中精力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三大改造前后的对比2.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十年(56-66)(1)理论探索:1956年4月《论十大关系》;1956年9月中共召开八大制定正确路线、方针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形势与主要矛盾;1957年《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讲话(2)曲折和失误:1958年,中共八届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59-1961年三年经济困难。(3)调整国民经济:1960年,中共中央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4)十年探索成就:十年建设时期的主要建设成就贵阳乌鲁木齐兰州包头包兰铁路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包头钢铁公司大庆油田大庆武汉武汉钢铁公司上海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大港油田天津北京柳州黔桂铁路胜利油田东营1973年有起色周恩来恢复调整国民经济1975年开始恢复发展邓小平全面整顿3.十年文革中的国民经济(1966-1976)(2)根源:“左”倾错误思想重点理解:1、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1958年)(5)后果:“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主要标志“左”倾错误严重泛滥开来;社会生产力极大破坏,出现三年经济困难;(1)原因:共产党人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缺乏深刻认识;急于求成,片面强调经济建设发展速度(3)主要表现:大炼钢铁;人民公社“一大二公”(规模大,公有化程度特别高)(4)“大跃进”:错误是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影响是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资源浪费,环境破坏。人民公社化运动:其错误是生产关系严重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影响是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的不同:“大跃进”涉及生产力方面,反映了我党不顾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片面地扩大生产规模,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人民公社化”涉及生产关系方面,人民公社的建立是生产关系超越了当时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水平,违背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1.失误:(1)总路线: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反映了全党和全国人民要求尽快改变我国贫穷落后状况的愿望,但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2.20世纪50-70年代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经验与教训?(3)“文革”:“左”倾错误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的产物,严重偏离了经济建设的轨道2.原因:(1)客观原因: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国情及中国革命、建设的认识也需要一个过程。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同样需要一个过程。(2)主观原因:①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重大问题,中国共产党缺乏深刻认识②党的领导干部缺乏严格监督,民主集中制得不到认真执行,党内民主得不到充分发扬③党主要领导人违背实事求是原则,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④长期以来只注意反对右倾错误,但缺乏对“左”倾错误的认识和警惕。。3.经验教训:(1)党和国家中心任务看:正确认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阶级斗争问题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并妥善处理好经济建设与阶级斗争之间关系。(2)经济建设看:从中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尊重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现实水平;不能急于求成;不能片面最求经济发展的高速度和数量。(3)经济建设和各方面关系看:必须搞好国民经济建设综合平衡发展;必须搞好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之间的关系,调动人民积极性(4)健全民主和法制,坚持党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原则,防止个人崇拜。3、十年探索时期的背景?国内: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初步确立;初步奠定了工业的基础;借鉴苏联的经验;缺乏建设的深刻认识;国内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高涨;国际:两极格局的形成,美苏争霸开始;1956年苏共二十大全盘否定斯大林,一定程度上摆脱斯大林模式束缚;中苏关系走向恶化4.新民主主义社会经济结构变化及表现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这一时期经济整体上看是属于新民主主义性质的经济。其经济结构突出特征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发展趋势是由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向单一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过渡。①官僚资本→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建国后,人民政府迅速没收了国民政府的财产和官僚资本,归国家所有。在没收的过程中,人民政府采取正确政策,使官僚资本企业比较完整地转为社会主义国营企业,并很快恢复了生产。②个体手工业→社会主义集体经济手工业合作社:从1953年起国家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底90%以上的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合作社,由个体经济转变为社会主义集体经济。③封建地主经济→农民个体经济→社会主义集体合作社经济: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实行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阶级的土地所有制。从1953年起,开始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从农业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到1956年底,参加农业合作社的农户达到96%以上。④私营工商业(民族资本)→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社会主义国营经济:新中国成立初期,私营工商业在国民经济中还占有重要地位,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对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的根本好转将起重要作用。1950年下半年,中央合理调整工业的政策,主要是调整公私关系和劳资关系,使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私营工商业在国营经济的领导下,得到恢复和发展。1953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开始时实行加工订货为主的初级、中级国家资本主义,1954年起逐步发展成为企业公私合营的高级国家资本主义。到1956年底,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全部完成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实践1.(2011年广东文综)右图是某杂志的封面。从中获取的历史信息是,当时(A.浮夸现象十分盛行B.杂交水稻培育成功C.中国人造卫星发射升空D.科教兴国战略初见成效解析:A从材料中可知该事件发生的时间为1958年。B项1973年杂交水稻培育成功;C项1970年中国人造卫星发射升空;D项1995年提出科教兴国战略。B、C、D三项均与图片时间不符,故不选。1958年党发动了“大跃进”,在生产发展上追求高速度,与题意相符,故选A项。2.(2011年广东文综)在探讨“中国计划经济的形成和变革”问题时,某同学发现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兴起了一股计划经济思潮,并摘录了以下材料。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在下列问题的指引下,进行深入探究。分析20世纪50年代中国选择计划经济体制的原因,并简述这一体制对经济建设的影响。答案:(2)选择原因:缺乏经验,借鉴苏联模式的经验;国内面临形势的需要(经济基础尤其是工业基础弱;增强国力、巩固国防);打破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新中国的经济封锁、军事威胁、外交孤立急需发展国民经济;“一边倒”政策的影响。影响:使我国超额完成一五计划,初步改变了工业落后局面,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但长期重点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轻工业长期滞后,人民生活水平长期处于较低水平;后来挫伤了生产者的积极性,生产部门缺乏活力,制约了国民经济的发展。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从时代背景分析20世纪七八十年代对洋务运动评价发生变化的原因。答案:(3)“文化大革命”时期,以阶级斗争为纲;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双百”方针恢复;实行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1 / 2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