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找次品》评课稿五年级《找次品》评课稿在本学期有幸聆听了指导教师董老师的一堂《找次品》,在董老师的课堂上总是不乏孩子们的笑声,他尝试着用其自身扎实的教学基础、幽默风趣的言语,将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可爱。以下是我在听完本节课的一些感想:1、联系生活,创设疑问勾起学生的求知欲,从而引入。在课程之前董老师以两幅图:大海捞针和瓮中捉鳖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理解数学思想:范围越小,成功的几率越高。2、情节设计丝丝入扣、生动形象、及时总结,衔接恰当。像《找次品》这一堂课,是一堂较抽象、重视动手研究的一堂课,教师需要关注到每一位学生,了解其想法,分组讨论,小组动手研究来探索知识点,而这些方面在董老师的课堂上都被其很好的解决。董老师以物品数量2、3开始研究,再讨论2个和3个之间找次品的过程,进而深入8、9时又是如何思考找次品,怎样做才能用的次数最少。并且在课堂上董老师十分用心的自制了教具,交由学生动手讨论时能更加形象具体话。3、关注每一位学生,重视学生的回答。在董老师的课上,你细听会注意到董老师课的模式并不固定,不会照着原有的教案按部就班的讲下去,而是十分重视学生的回答,尤其是对回答错误的学生的关注,思考讨论孩子们错误的答案是如何得来的,让学生的回答、小组的讨论、学生的疑难点来充实自己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