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样技术抽样的类型一.非概率抽样主要依据研究者的主观意愿、判断或是否方便等因素抽取样本;误差大,难以估计,代表性小,适合探索性研究。主要有:偶遇抽样、判断抽样、定额抽样、雪球抽样二.概率抽样依据概率论的基本原理,按照随机原则进行抽样;主要有: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多段抽样非随机抽样和随机抽样的比较抽样方法作用抽样原则误差判断应用优缺点非随机抽样研究总体的局部现象非随机抽出样本,主观性强不能计算和判断抽样误差可随时随地采用不够科学规范,但省钱、省事、灵活方便随机抽样以部分推断总体随机抽出样本,客观性强不能计算和判断抽样误差只能定期采用科学规范,但费时、费钱、不够灵活方便一.非概率抽样非随机抽样的含义、应用范围(一)非随机抽样的含义它是在不确定总体中,按照非随机原则选取样本,并用这部分样本指标的调查结果,来判断总体指标的一种抽样类型。(二)非随机抽样的范围1.当对调查的总体不够清楚,或者太复杂,不适于采取随机抽样时,那么,就需要用非随机抽样来抽出样本;2.适用于经常性的调查和方便灵活的调查。1、偶遇抽样方便抽样或自然抽样,指研究者根据现实情况,以自己方便的形式抽取偶然遇到的人作为对象,或者仅仅选择那些离得最近、最容易找到的人作为对象。或者说研究可以得到的一组个体.适用范围(1)可用于经常性的市场调查;(2)可用于正式市场调查之前的试验调查;(3)任意调查适用于同质总体。优点:方便、灵活,简便易行,及时取得所需资料,节约时间和费用成本低缺点:因为个体差异性,抽样误差很大,结果不够可靠,应用价值较低2、判断抽样研究者根据研究目标和自己的主观分析来选择和确定他们认为可以提供所需要信息的人作为样本。含义:又称立意抽样法,它是指由市场调查的专家依据自己的判断来选取样本的一种方法。适用范围:总体的构成单位差异较大而样本数又很小的情况优点:因为是按照调查人员的需要来选定样本,所以较好地满足了特殊的调查需要。缺点:如果调查人员在选取样本时主观判断出现偏差,则判断抽样极易发生较大的抽样误差。采用判断抽样法应注意的问题:一要选好专家,二要应极力避免挑选极端情况的样本,“多数型”、“平均型”两种具体做法专家判断选择样本:平均型统计判断选择样本:多数型利用调查总体的全面统计资料,按照一定的标准选择样本如进行现场访问,任意选择一群消费者或者营业人员进行谈话,了解他们对商品质量的看法或购买动向。举例:在街头向过路行人做访问调查;上门对一栋大楼内的每个公司进行访问式调查;在柜台销售商品过程中向购买者做询问调查等(样本的选取完全随调查人员的方便而定)理论依据:认为被调查的母体中的每一个个体都是相同的注意:适用于非正式的探测性调查,或调查前的准备工作。3、定额抽样是指按照一定的标准确定地区别和职业等不同群体的样本配额,然后由调查人员主观地抽取配额内样本的方法。研究者根据可能影响研究变量的因素对总体分层,并计算出比例,然后取挑选对象。检验理论、解释关系、比较不同群体时,抽样标准是适合性,不是代表性配额抽样法和判断抽样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二者的联系是:配额抽样实质是一种“分层”判断抽样。二者的区别是:抽取样本的方式不同:a配额抽样是分别从各个控制特征的层次抽取若干个样本b判断抽样是从总体中的某一层次中抽取若干个符合条件的典型样本二者的侧重点不同;a配额注重“量”的分配b判断抽样注重“质”的分配复杂程度不同:a配额抽样方法复杂精密b判断抽样方法简便易行2.适用范围:通常适用于小型的市场调查3.步骤:(1)选择“控制特征”作为细分总体的标准;(2)将总体按“控制特征”组成若干子总体;(3)决定各子总体样本的大小;(4)选择样本单位。4、雪球抽样在无法了解总体情况时,从少数成员入手调查并询问其他符合条件的人,再找这些人所知道的人。二、概率抽样概率抽样的程序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多阶段抽样概率抽样的程序1。界定总体:范围与界限2。制定抽样框:收集总体中全部抽样单位的名单,并对名单统一编号。分段、分层抽样时则要分别建立起几个不同的抽样框3。决定抽样方案:确定抽样方法、样本规模、主要目标量的精确程度4。实际抽取样本:按照选定方法从抽样框中抽取一个个抽样单位,构成样本5。评估样本质量:质量、代表性、偏差将可得到的反映总体中某些重要特征及其分布的资料与样本中的同类指标进行对比。简单随机抽样单纯随机抽样:按照等概率原则直接从含有N个元素的总体中随机抽取n个元素组成样本(N>n)。常用的方法:抽签、随机数字表优点:可能产生代表性样本缺点:不容易做1.编号难2.必须能够接触到被选中的个体3.成分比例难分层抽样将总体中的所有单位按照某种特征或标志划分为若干类型或层次,在每个类型或层次中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或系统抽样的方法抽取一个子样本,共同构成研究的样本.优点:1.在不增加样本规模的前提下降低抽样误差,提高抽样精度,增大代表性2.便于了解总体内不同层次的情况,以及对总体中的不同层次进行单独研究或者进行比较.注意:1.分层的标准问题2.分层的比例问题系统抽样等距抽样或机械抽样,将总体的单位编号排序后,按照固定的间隔抽取个体组成样本的方法.步骤:1.制定抽样框2.计算抽样间隔:K=N/n3.在第一组K个个体中随机抽取一个个体A.4.在抽样框中每隔K个个体抽取一个个体.5.将n个个体合起来构成样本.优点:简便易行条件:抽样框应该是随机排列的.注意2种情况:1.抽样框中的个体排列具有某种次序或等级2.抽样框中的个体排列具有与抽样间隔对应的周期性分布.整群抽样从总体中随机抽取一些小群体,将小群体的所有元素构成样本.对小群体的抽取可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的方法。优点:1。简化抽样过程2。降低收集资料的费用3。扩大抽样范围缺点:代表性比较差多阶段抽样多级抽样或分段抽样,按照抽样元素的隶属关系或层次关系,把抽样过程分为几个阶段进行。步骤:1。以大群为单位编制抽样框2。抽取若干大群3。以小群为单位给每个大群编制抽样框4。分别从每个大群中抽取小群5。根据需要重复3、4步骤6。得到基本元素,构成研究样本优点:方便易行最优抽样设计——certainmethodsareoftenusedtoimprovetheprecisionandcontrolthecostsofsurveydatacollection.*在固定费用下精度最高;*或在一定精度条件下调查总费用最省;抽样技术内容经典理论: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比估计、回归估计、不等概率抽样、二重抽样、系统抽样、多阶段抽样等。扩展理论:调查方式改变无回答现象、计量误差复杂抽样方差估计抽样调查的发展简史百年历史,全面调查——非全面,推论统计的发展——数理统计的分支。1.个别场合适用,1802法国数学家拉普拉斯,人口调查,两阶段(便利),比估计(出生人口)2.正式提出、推广、逐步普及。1894挪威统计局长凯尔,——代表性调查,退休金、疾病保险金调查。1895,瑞士ISI国际统计会议(五次)——1903年ISI(九次)统计学家认同.3.主导地位。英国鲍莱,1906简单随机抽样、1912系统抽样;1925按比例分层,1930美国经济恐慌促进调查成长4.理论发展与完善。如费歇尔1920:随机化——无偏,重复——方差估计,区组——分层;——不等概,理论上证明随机抽样合理性;多阶段.奈曼:1934RSS,最优分配、比估计、比例估计。;汉森-赫维茨:PPS抽样,现时人口调查CPS;马哈拉诺比斯1930:印度统计学院,交叉子样本,费用函数、方差函数,非抽样误差我国抽样调查史1940,陈达、戴世光,国情普查研究所,云南呈贡县,人口普查,——清华学报50年代——报表、全面统计为主,部分抽样,农调队81——城调队、农调队,94企调队80年代后市场调查萌芽发展我国统计法规定:统计调查应以周期性普查为基础,以经常性抽样调查为主题,以必要的统计报表、重点调查与综合分析等为补充,搜集与整理基本统计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