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实物期权理论在动态租赁决策中的应用研究姓名:石逃峰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管理科学与工程指导教师:曹崇延20060401实物期权理论在动态租赁决策中的应用研究作者:石逃峰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相似文献(1条)1.学位论文陈建中融资租赁理论与业务创新研究2009融资租赁自20世纪50年代在美国诞生以来,在全世界获得了年均13%的增长速度。作为一种将“融资”与“融物”结合为一体的新型融资手段、投资方式、贸易方式和特殊的信用形式,融资租赁已发展为连接金融、贸易和工业生产的桥梁。相对于融资租赁在发达国家的迅速增长,我国融资租赁业的发展明显滞后,造成这一局面有诸多原因,其中职能定位、行业归属等认识上的偏差以及业务经营创新不足无疑是其中的重要而关键的原因,这也是本文研究的核心所在。论文以“四大支柱学说”和“租赁发展周期理论”为起点,按照理论创新、机构创新、理论创新的基本思路,对融资租赁的定义、行业归属、经营机构、业务创新等问题进行了系统深入的探讨。论文认为,目前的我国对融资租赁的定义和认定标准存在不统一性,这种不统一对融资租赁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借鉴国际公约和美国的定义,从有利于融资租赁发展的视角,在对融资租赁的基本要素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本文给出了融资租赁是“由三方当事人参与,承租人选定租赁物件和出卖人,出租人出资购买并出租给承租人使用的租赁”的新定义。针对融资租赁行业性质上的困惑,论文运用比较分析法,深入分析了融资租赁与相近行业的不同点,最后得出了融资租赁可以作为一个独立行业的新观点。作为融资租赁业务经营的载体,融资租赁经营主体资格的认定及其性质的确定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其中,融资租赁经营机构是否只能是金融机构的争论以及因此带来的进入门槛、监管宽严问题对融资租赁的发展尤其关键。论文在现有的法律法规框架下,通过考察租赁机构与租赁发展之间的相关分析以及国外实际情况,提出了金融机构间接经营、大力发展厂商租赁等具有针对性的机构创新观点。理论创新和机构创新为融资租赁的业务创新提供了分析基础。纵观已有的关于融资租赁业务创新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本人认为,目前的业务创新缺乏一种系统的、有条理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总结,业务创新没有形成合力,处于零散状态,没有找到很好的突破口。从经济学的观点看,创新的实质就是风险和收益的调整过程,因此,融资租赁的创新不外乎两个层次,其一是金融租赁交易各方内部对风险和收益的调整--融资租赁交易的内部创新;其二是金融租赁与外部环境的结合,实现风险和收益的更大范围的转移和分担--融资租赁交易的外部创新。在构造了融资租赁业务创新的基本框架后,论文分别对内部创新模式和外部创新模式进行了从面到点的深入探讨。论文指出,在内部创新模式中,主合同中的租赁合同条款的调整是创新的主要方面,当事人可以就租赁合同中的租赁种类、租赁物件和出卖人选择、租赁期限、租金支付、租赁物维修保养、中途是否可解约、租赁物期满处理等具体的条款进行广泛的协商,因此存在着非常巨大的创新空间,其中风险租赁和项目融资租赁值得重视。就外部创新模式而言,主要体现为融资租赁的交易主体与银行、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和社会环境的结合与合作。通过合作,将各类金融机构的业务优势与融资租赁交易的优势相互融合,使融资租赁交易多姿多彩,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其中租赁基金、租赁债权证券化和租赁保理值得关注。传统的租赁决策和定价方法因不能够反映创新租赁中的不确定性、战略柔性以及投资的不可逆性等,也需要进行相应创新,论文在最后运用实物期权理论和方法,探索了在放弃期权在创新业务决策和定价中的运用,为业务创新提供技术支持。论文对融资租赁的理论创新、机构创新和业务创新的分析尽管不是十全十美,但对于我国融资租赁业摆脱目前困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链接:授权使用:上海海事大学(wflshyxy),授权号:9d32048a-b13e-4a11-a5b5-9e1e0004ddfa下载时间:2010年10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