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传媒与科学决策学术研讨会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科学传媒与科学决策学术研讨会时间:2008年3月14日下午地点:清华大学主楼二层报告厅康大卫:大家下午好!欢迎大家回来参加下午的会议,实际上大家午餐用得比较愉快。下午有请下午的第一位专题报告人雷绮虹。雷绮虹:我是中国科普研究所的雷绮虹。非常感谢英国大使馆康先生和贾贺鹏先生为这次会议作出的努力和资助。我们作为中国科协和清华大学共同合作的一个机构,非常愿意和社会方方面面的伙伴们进行配合。我今天想讲的是科学普及与公众参与科技政策的制定,只能说是一点小的体会。我要讲的是从科学普及与科技政策的内在关系和2007年全国科普日北京主会场活动评估获得的数据,分析了中国公众参与科技问题讨论与关注科技政策制定的意愿,探讨了科普活动成为公众参与科技政策制定重要渠道的可能性。讲三个问题:一是科学普及与科技政策的内在关系;二是公众参与与科技政策的制定,主要是科普日数据,三是科学普及—公众参与科技政策制定的机会与渠道。内在关系,大家都知道,科学普及与科技政策是有密切关系的。另外,科技政策与科普政策又有一个相对性,再一个是科普政策对科普事业的推动作用,同样科技政策对科普的推动也是非常明显的。在这里科学科普在中国是有它的特色的,它的范围包括科学和技术的普及,这是我们国家现阶段发展的实际情况,内容是包括咱们常说的四科,方法在科普法中已经规定了,采取公众易于理解接受的方式。科普与创新的关系,我还是很愿意用路甬祥先生说的科普进步的一提两意,创新就是在科普前沿不断突破,普及就是社会公众尽快尽可能地理解创新的成果,不断提高科技素质。科普是创新的基础和目的。对于科技政策来讲,我自己不是学科技政策的,但是从一般来讲,科技政策是指促进科技发展的政策,但是科技政策涉及的领域源源不止科技本身,主要是起着杠杆的作用,也平衡科学共同体与其他社会群体利益。同时,也是约束科学共同体内部自我行为的准则。从广义上说,科技政策的内容涉及很多方面,情报所赵所长说了,这次创新型国家建设里提出了很多政策。从大的方面讲,科技政策也包括科普政策,从狭义上讲,它还是指直接与创新和学科发展相关的政策。我在这里采用了科普政策和科技政策这样一个相对应的概念可能说得清楚一点。科普政策是科技政策的一部分,但是它有它自己的独特性,这些年来科普政策对科普事业的推动作用是非常显著的。从一系列最主要的若干意见,科普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科学素质计划纲要,还有最新的加强科普能力的决定,都是在我们国家近年来非常重要的政策。若干意见有它特殊的背景,就是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中国的科普事业从1979年开始,科学的春天转向科学的低谷,机制也被重新定位,在这样的情况下,发了关于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科普法也有它特殊的背景,当时在接入邪教非科学的时候,科学界非常困难,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推动科学事业和确保,我们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作用是把科普事业纳入法制化的轨道,而且这几年来社会环境得到了根本的改善,在国家各部委和省级层面的科普意识有显著的提高,因为我们国家非常大,不是一个事儿出来以后马上到最基层,要通过一步一步的来实施。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是2006年1月26号科技大会上颁布的,它的背景我自己体会主要是面临经济方式的转变、科学发展观的落实,转向依靠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来发展。作用应该说是把科普工作纳入了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和“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以及相关的政策。科学素质纲要是2006年2月6号发布的,它的背景也是面临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落实科学发展观。但是它是另外一方面,转向依靠全面素质的提高,将人口大国转向人力资源强国,在这样的背景下出来的。目的是加强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通过发展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大幅度的提高到本世纪中叶,我国成年公民基本具备科学素质的长远目标。纲要的宗旨是政府推动,全民参与,在促进和谐上我们要向弱势群体提供教育,来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纲要与决定的关系在纲要中有一句话是非常典型的,就是“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基础性的活动。”它的作用,我认为是和社会力量一起提高国民科学素质。从《纲要》实施两年以来,社会化大科普工作格局基本形成。仅2006年各有关部门出台了比较重要的科普方面的相关的政策文件就达30个,在国家23个部门和地方共同努力下,特别是围绕《纲要》的节约能源资源开展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就科学性而言,2007年全国各级科协素质共举办科普讲座、科学宣传等科普活动14万余次,受众达1.4亿人次。最近一个政策是加强科普能力建设的决定,是由科技部、中宣部、发改委、教育部、国防科工委、财政部、中国科学等八家联合下发的,作用是落实科技规划纲要和科学素质纲要,整合科普资源,加强科普基础设施建设,这项工作正在推动当中,我相信政策的落实一定能给我们中国的科普带来一个更新的面貌。科技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需要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众参与,在传统的科技政策制定中,主要是以有关政府部门和科学机构参与为主。但随着高新技术的应用和发展,科学研究的不确定性和对社会影响的广泛性、复杂性增加。如何控制为追究经济利益,滥用技术,危害社会和自然环境的问题,已经越来越研究,要求政府加大管理力度,在这样的情况下,相关的政策也日益受到公众的重视。中国公众对科学技术负面作用这块李大光教授不是特别认可,但是他认为管理没有到位。科学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需要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众参与,在社会公民意识不断提高的环境下,科技政策制定者应当充分考虑公众参与与科技政策制定的必要性,以公众参与的方式和方法,以促进科技政策制定的科学化、民主化。另一方面科技政策的事实也需要公众的广泛理解,如果对政策不理解,执行政策的成本将增加。下面我讲的是公众参与科技政策制定的可能性。一个是公众对科学话题的形区域关注,二是公众参与科技政策制定的前提,三是哪些群体最关注科技政策的制定。(见图)这是我们接受中国科协的委托,对2007年全国科普日北京主会场科普活动进行了评估,评估的目的当时交给我们的目的是肯定科普日活动成果,发现存在的问题,明确改进方向,更加注重实际效果,探索科普日活动评估指标体系,积累评估经验,促进科普日活动更加注重实际效果。我要说明的是我的调查不是针对科技政策的评估,第二我这里的数据也不是全部的数据,我只能拿和这个问题具有相关性的数据来说一下。评估是针对科普日北京主会场的活动设计方案,活动的主题是节能减排从我做起。当时是在高碑店污水处理厂。评估的方法我们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技术路线是借鉴了国际上对大型科普活动的评估方案,特别是德国Com.X,针对2007年北京主会场活动设计方案,设计评估总指标体系,从公众、专家、组织及服务者、新闻媒体四个角度分别设计相应的指标和问卷交换,开展定性与定量调查,对所获得的调查结果进行整体分析与对应分析,最终实现了综合性的目的。我们的评估是从四个角度评估的。实施的评估情况是这样,我们发了问卷,回收1518份,组织服务者是163份五。(见图)这是当时我们调查的时候,曾庆红同志到我们这儿来。这是大众科技报的报道。我们也进行了数据处理,依靠人民大学专业系统,把我们这些数据进行了处理。成果我们完成了评估指标体系的设计,完成了总报告和四个份报告;这是我们的团队和成员专家,李大光先生和刘兵老师也都参加了。我这里讲一点参加科普日活动的公众对这些话题是不是感兴趣做了一个调查,调查的结果应该说公众参与科普活动以后,感兴趣的是绝大多数,没有感兴趣的只占0.1%,当然在其中他们对吸收哪方面的信息是有选择的,从这里也能看出来,比例是不一样的,节约水资源是最高的。实际上这就有点意思了,节约水资源确实也是这个大的主题下的一个,但是我们上次的主题最主要的是能源和环境问题,但是公众有它的偏好性,就选择节约水资源。公众参与活动热情较高,绝大多数人对节能减排相关科学话题产生兴趣。我们问是不是真有兴趣,也进行了追问,就是和其他方面的角度相比。通过组织及服务专家的调查,通过组织及服务者,专家的观察评估公众的参与热情,60%的人认为公众的热情参与性比较高,34%的公众参与度热情不高,1%认为不到,其中79.4%认为公众参与热情高,仅36.8%的科技专家认为公众参与热情高。就是说大多数公众表示今后要继续关注自己感兴趣的科学话题,他们表示要继续关注有53%,向别人介绍的有51%,继续参与讨论和探索的有49.8%,关注相关科技政策的有30.4%。不同年龄段对不同话题的比例,年龄高的人对节约能源的话题感兴趣,文化程度高的感兴趣。节约水资源也是跟年龄有关,变废为宝是和文化程度有关,不同性别的人对机动车环保的比例是明显不一样的,99.7%认为参加活动有收获,而且不同的收获方面。绝大多数公众和组织服务者参加科普日活动感到愉快。这些数据都表示出公众和组织服务者均体验到参加科普活动的愉悦,同时也有再次参加的愿望,大多数人表示愿意参加节能减排的活动。组织及服务者认为参与这个活动也有收获,感到愉快,他们认为最大的收获是了解到公众对科普的需求。也有专家认为提高了本科研机构的知名度,提高了本企业的知名度,促进了公众对本学科的了解,对今后的科研工作也有启示。绝大多数组织服务者参加科普日,愿意为下一次科普日再服务。公众参与科技政策制定的问题,从前面来讲,公众是很愿意参与科普活动,也很愿意跟专家进行交流。公众参与科技政策制定的前提,首先是要了解科技发展情况和对社会有影响的信息,不然的话没法参与。哪些群体最关注科技政策的制定呢?一个是文化程度高的明显关注相关科技政策,尤其是研究生。另外是利益相关者,今天上午一个国外的专家也提到这个问题。(见图)我们从这张图上能看到,A是减少汽车出行,投的最高的是学生和教师,还是不太开车的人群,在这里也意识到利益群体参与政策制定是非常有意义的。科学普及—公众参与科技政策制定,应该为公众创造这样的机会和渠道,提供沟通平台和机会,建立科技与其对社会影响信息的发布渠道,便利公众获取相关的信息,要探讨科普活动参与科技政策制定的可能性,建立联动性的机制。实际上科技政策制定专家应该到科普日现场和公众一起进行一些对话。谢谢大家。康大卫:非常感谢您的精彩发言,您讲了一些非常重要的问题,我想简单的总结一下,最后您提到要建立起来公众参与的机制和渠道,我也想听听大家对这个问题的看法。现在还有几分钟,看看大家有没有什么问题?大家可以发表一下自己的评论和观点,或者提一些问题。提问:我这里有一个技术性的问题,因为您做了大量的调查,做了1000多份样本,我想知道这1000多份样本是怎么抽取的?我们一直是做经济研究的,对样本质量非常看重,如果出了偏的样本的话,结果根本没办法用。是在科普会场抽的人还是在大街上碰到的人抽的,还是入户调查抽的人?如果这样抽的话,结论也可以得出来,但是分析方法不一样。雷绮虹:你提的问题是非常好的,去年我们在做这个调查之前就提出了希望在社会上也做一些调查方案,但是因为当年的经费特别有限,就没有能做成。我们这里还是在主会场内部,就是公众过来的过程中愿意答一些题就答了。但是我们今年的调查方案决定一定要做社会上调查的部分,希望用电话调查来解决这部分问题,因为调查的成本还是挺高的。应该说我们的数据样本还是有一定的代表性,但是因为它到底是数量比较有限,能看出一点趋势,在调查过程当中我们比较耐心地一对一慢慢坐下来答,为了保证质量高。因为有些孩子根本坐不住,我们希望他能够安定下来,没有追求太多的全员的数量。FionaFox:非常感谢,我有一个问题。我不知道您自己在做完这个调查的时候,是不是感到非常惊奇,因为我们知道很多的老百姓对参与科学普查是非常有兴趣的。我作为一个国际媒体人来说,对这样的结果是感到非常惊奇的。我的第二个问题是,我们不知道你们调查的结果和国际的同仁是否进行过对比和交流?雷绮虹:你提的问题非常好。我们的调查结果今年准备到德国和我们合作的公司进行进一步的交流,因为他们在德国做的调查数字也是非常高的,他们的知晓度远远高于我们。因为有一个特定的环境,进到主会场里面,主会场里面的氛围还是非常好的,主

1 / 6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