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系统化设施布置方法及实例分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四章系统化设施布置方法及实例分析一、系统化设施布置二、系统化设施布置要素三、系统化设施布置SLP(流程)模式四、案例分析首先,对各作业单位之间的关系作出分析,包括物流和非物流分析的相互关系,经过综合得到作业单位相互关系表;其次,根据相互关系表中作业单位之间相互关系的密切程度,决定各作业单位之间距离的远近,安排各作业单位的位置,绘制作业单位位置相关图;第三,将各作业单位实际占地面积与作业单位位置相关图结合起来,形成作业单位面积相关图;第四,通过作业单位面积相关图的修正和调整,得到数个可行的布置方案,最后用加权因素对各方案进行评价择优,并对每个因素进行量化,得分最多的布置方案就是最佳方案。一、系统化设施布置二、系统化设施布置要素产品数量生产路线辅助部门时间三、系统化设施布置SLP(流程)模式案例1(接第三章案例3):已知某物流中心各作业区域的物流情况如单向物流从至表所示,表中的列为发出物流量的各作业单位,行为相应接受物流的各单位,表中的数字为各单位由始发点流向到达点的物流量。另已知物流强度等级划分标准为表所列标准。(1)试对物流中心各作业单位进行物流强度分析,绘制物流相关表。(2)若只考虑物流关系进行作业单位布置,试绘制作业单位位置平面相关图与面积相关图第三章表7:物流强度等级比例划分表四、案例分析第三章表9:单向物流从至表四、案例分析•解:第一步,首先在表9的基础上将顺行的物流量与逆行的物流量相加,得对流物流量,如表所示第三章表10:对流物流量从至表四、案例分析•第二步,有了对流物流量,根据对流物流量的大小顺序,作物流强度分析,确定各单位之间的物流密切程度等级,如表11所示。四、案例分析第三章表11:物流强度分析表四、案例分析以单位配对关系计算公司:N(N-1)/2(N为单位个数)计算,可得本例作业单位有15对配对关系,而实际发生物流关系的路线只有10条。因此,按实际发生物流关系的路径进行等级A、E、I、O划分,没有物流关系的路径其搬运可忽视,均定为为U级。根据表7物流强度等级标准。本例作业单位对A1-A3物流关系为A级(路线比例:10%;占物流量比例:12/31=39%),其他作业单位对的等级如表11所示。四、案例分析第三步,在行与列的相交方格中填入行作业单位与列作业单位间的物流强度等级,得物流原始相关表,如表12所示。第三章表12:物流原始相关表四、案例分析第四步,绘制作业单位物流相关表因为表12中行作业单位与列作业单位排列顺序相同,所以得到的是右上三角矩阵表格与左下三角矩阵表格对称的方阵表格,除掉多余的下三角矩阵表格,将右上三角矩阵变形,就得到了SLP中著名的物流相关表,如表13所示。四、案例分析IA1A2A3A4A5A6OUOAOOEIIEUUUU表13:物流相关表四、案例分析•第五步,根据物流原始相关表计算各作业单位物流强度分值TCR,再根据各作业单位的大小对作业单位的接近程度进行排序,绘制接近程度排序表接近程度排序表四、案例分析第六步,绘制作业单位平面位置相关图布置思路,按值大小排序先布置A级关系,然后E、I、O、U级关系。表中作业单位A3的TCR值最高,故先布置,随后布置与A3有A级关系的作业单位A1;接下来布置E级关系,与A3有E级关系的A4,与A4有E级关系的A2,接下来,再布置I级关系的单位与O级关系的单位。最后可绘制出作业单位平面位置相关图。四、案例分析四、案例分析作业单位平面位置相关图四、案例分析第七步,考虑面积因素对作业单位平面位置相关图进行修正,可得作业单位平面位置面积图案例2:已知某物流中心各作业部门的物流相关表如表所示,非物流作业单位相关表如表所示,物流与非物流相互关系相对重要性比值m:n=2:1,对物流与非物流相关密切程度等级值:A=4,E=3;I=2;O=1;U=0;X=-1,综合相互关系等级划分标准见表,试建立作业单位综合相关表,并绘制各功能作业区域位置与面积相关图。四、案例分析某物流中心各作业部门的物流相关表四、案例分析非物流作业单位相关表四、案例分析综合相互关系等级划分标准四、案例分析案例2解题步骤步骤1:进行物流分析,求得作业单位物流相关表四、案例分析•步骤2:确定各作业单位间非物流关系相互影响因素及等级,做出作业单位相互关系表;四、案例分析步骤3:确定物流和非物流相互关系的重要性析通常这一相对重要性比值m:n不应超过1:3--3:1。若比值大于3:1,则说明物流关系占主要地位,设施布置只需要考虑物流;若比值小于1:3,则说明物流影响很小,设施布置只需要考虑非物流关系即可。现实情况下,按照物流关系和非物流关系的相对重要性,将比值确定为3:1,2:1,1:1,1:2,1:3。四、案例分析步骤4:量化物流强度等级和非物流的密切程度等级通常这些量化的数值取为:A=4E=3I=2O=1U=0X=-1四、案例分析步骤5:计算量化后的作业单位相互关系ijMR对任意两个作业单位分别为Ai和Aj物流强度等级非物流的相互关系密切程度等级综合相互关系密切程度ijNRijijijnNRmMRCRijCR四、案例分析步骤6:综合相互关系等级划分四、案例分析步骤7:根据实际情况和实际约束条件,调整综合相互关系表四、案例分析序号作业单位关系密切程度综合关系部门部门物流关系(权值:2)非物流关系(权值:1)等级分值等级分值分值等级1收发区理货区2收发区加工区3收发区保管区4收发区拣选区5理货区加工区6理货区保管区7理货区拣选区8加工区保管区9加工区拣选区10保管区拣选区AIUUIAUEEA4200240334AUUEOIOEUU4003121300124035101968AOUOOEUEII案例2解:作业单位综合相互关系作业单位综合相互关系表四、案例分析作业单位综合接近程度排序表四、案例分析四、案例分析作业单位位置相关图作业单位位置面积相关图作业P121-1对流量物流从至表物流强度从至表综合接近程度排序表作业P121-2对流量物流从至表综合接近程度排序表

1 / 3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