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生活与哲学第一轮主观题复习材料一2015年9月3日,习近平主席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70年前的今天,中国人民经过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了和平,我们要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共同推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让我们共同铭记历史所启示的伟大真理: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1)请说明材料一中习主席讲话所蕴涵的辩证唯物主义道理。(15分)(1)“中国人民经过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体现了量变质变辩证关系原理。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5分)(2)“要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共同推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体现了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5分)(3)“共同铭记历史所启示的伟大真理: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体现了真理的客观性,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5分)材料二2015年10月16日,习近平主席在2015年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主旨演讲中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消除贫困始终是广大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重要任务。经过中国政府、社会各界、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共同努力以及国际社会积极帮助,中国6亿多人口摆脱贫困。当前,中国人民正在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全面小康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小康,不能出现有人掉队。未来5年,我们将使中国现有标准下7000多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这是中国落实2015年后发展议程的重要一步。(2)结合材料二,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十分重视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11分)(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我国有较多的贫困人口这一社会存在决定了我国十分重视解决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3分)(2)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推动了社会历史的进步和发展,我们党必须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4分)(3)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入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出最高的价值标准。(4分)材料二地方政府通过举借债务方式筹集资金,对于促进当地经济增长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由于地方政府举债缺乏制度规范,导致举债规模过快增长,债务负担沉重,地方债风险积累到一定程度,就有可能损害政府公信力,恶化社会信用环境。(2)材料二体现了唯物辩证法中的哪些哲理?(12分)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要重视量变。地方债风险积累到一定程度,就有可能损害政府公信力,恶化社会信用环境。(4分)②矛盾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地方债对于当地促进经济增长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可能带来风险。(4分)③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举债规模过大和增长过快可能会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4分)2015年10月2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英国议会发表讲话,强调中英要加强交流互鉴,增进两国人民相互理解、支持和友谊,推动两国合作再上新台阶。习近平指出,英国是最先开始探索代议制的国家。在中国,民本和法制思想自古有之,几千年前就有“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说法。现在,中国人民正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不断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进程。在这方面,中英两国立法机关可以加强交流互鉴。(2)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分析我国应如何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2)①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中英两国立法机关加强交流互鉴,可以推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2②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重视量的积累,不断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进程。(3分)③坚持用对立统一观点看问题,既吸收中华法制的优良传统,也借鉴世界各国法治的有益做法,坚持共性与个性、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3分)④坚持用辩证否定的观点看问题,坚持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要对中国自古有之的民本和法制思想进行“扬弃”,坚持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2(注:用唯物辩证法的其他道理进行分析,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材料二:拉斯克评奖委员会把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给了屠呦呦个人,这点燃了一个争议:奖项应该授予集体还是个人?观点支持者科学研究应该要尊重“第一个发现”和“首创精神”,屠呦呦的研究组第一个用乙醚提取青蒿,在青蒿发现过程中起了关键的作用。反对者屠呦呦不能将功劳独揽。把奖颁给她一个人,对项目的其他参与者不公平,也不合理。与历史事实不符合。无论蜚语再多,科学,始终有着客观的标准,通过争论可以将我们带近真理。(2)结合材料二,运用认识论的知识,说明“科学,始终有着客观的标准,通过争论可以将我们带近真理。”(14分)①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科学始终有着客观的标准。(3分)②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科学的内容是客观的。(3分)③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人们的立场不同,对诺贝尔颁奖对象产生不同的认识,但其中只有一种是正确的认识。(3分)④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永恒的使命。在争论中可以将我们带近真理。(3分)材料二:继承文化遗产,更是浸润我们内心,形成健康的精神需求导向。某班学生以“诚信——人生的通行证”为主题开展课堂讨论,以启发学生们进行道德思考。两位同学的观点得到同学们的共鸣。学生甲说:一丝一毫关乎节操,一件小事,一次不经意的失信,可能会毁了我们一生的名誉。学生乙说:失去信用而赚的钱应该算在损失里。(2)根据材料二,运用《生活与哲学》关于唯物辩证法的相关知识,为两位同学观点提供的理论支撑。(10分)(2)学生甲: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要求我们做好量的准备,促成事物质变。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要求公民在培养诚信和提升道德素养方面从小事做起,重视量的积累。(5分)学生乙:任何事物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矛盾即对立统一,矛盾双方相互依赖、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我们懂得失信暂时性的受益,终究会损失,不要因一次失信得利带来更长远、更大的损失。(5分)材料一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茶文化是中国文化内涵的一种具体表现,是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品茶等习惯与中华文化想结合形成的具有鲜明特征的文化现象。多年来,我国茶叶对出口处于有名茶品种,却无名茶品牌的尴尬境地。提及西湖龙井、金骏眉、大红袍、安徽铁观音等名茶品种,可谓是美名在外;但闻起名茶品牌,国际上却是一片寂寥。原因在于,中国茶企相对发达国家的茶企生产规模小,出口的茶叶品种单一,多为大宗原料出口,科技创新含量低,文化推广力度有待加强,导致国际化的品牌少之又少。英国不产茶,但它有一个“立顿”,立顿红茶行销到全世界,靠的就是它的品牌在全球大行其道。如何让中国茶品牌追赶国际脚步,打造全球化的“明星效应”,这是中国茶企需思考与解决的问题。(1)结合材料一,运用矛盾的观点分析中国茶如何才能走向世界。(12分)①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中国有名茶品种,却无名茶品牌,要努力实现从名茶种到名茶品牌的升级。②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正视当前我国茶产业存在的问题,认真分析市场,实现中国茶产业的快速发展。③矛盾具有特殊性,要立足中国实际、挖掘茶文化内涵,彰显中国茶文化的独特魅力。④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中国茶产业要借鉴其他国家茶品牌的成功经验,开创中国茶品牌。(12分,每点3分)材料二:2015年我国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稳定的货币金融环境,促使市场主体形成合理和稳定的预期,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也是防范通货膨胀,统筹考虑促进经济增长和保持物价稳定的合理选择。(2)结合材料,分析我国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体现了唯物论的哪些道理?(10分))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是统筹考虑促进经济增长和保持物价稳定的合理选择。符合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客观实际。(3分)②意识具有能动作用,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有利于为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创造稳定的金融环境和货币条件。(或答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的原理也可)(2分)③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坚持稳中求进,体现了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2分④规律具有客观性,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要求必须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结合起来,做到按规律办事。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有助于防范通货膨胀,遵循了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体现了按规律办事。(3分)长期以来,我国教材出版乱象比较多,广受社会诟病。在高利润和高回扣的引诱下,不同单位甚至个人也进入教材出版和发行,一部分老师甚至领导成为教材乱象的幕后推手。某语文老师发现当地小学语文一年级至六年级上册课本有129处“瑕疵”,其中出现同一首诗的用字上,不同出版社出版的教材有差别,一纸诉状将相关书店和出版单位告到了法院。面对该老师的这种执着,不少市民和家长为他这一做法点赞,觉得终于有人肯站出来正面纠错。同一首诗的用字上,不同出版社出版的教材有差别,孰对孰错?这都是出版乱象的结果吗?专家表示,古代书籍在流传的过程中可能会有一些续写之讹,或经过了后人的改动,因而不同时期刻印的同一书籍,内容并不完全相同,其中的少数字句有一些差异,甚至差异很大。“后人在选用文章时,一般会挑选一个错误少的好的版本,或经过今人校勘过的版本,这样错误会少一点。尽管少数字句有所不同,但各有优长,不能完全否定谁、肯定谁。”另一位小学语文老师说。(2)对教材出现的用字差别,不同的人有不同看法。结合材料,从哲学角度分析其中的原因。(12分)①认识受主体状况、客体状况及认识条件的限制。由于人们的社会地位、经历、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不同,受教材出版市场的复杂性制约,不同的人对教材出现用字差别形成不同的看法。②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人们从各自社会实践经历出发,会对教材出现用字差别形成不同的认识。③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人们的社会存在不同,所处的经济关系不同,所形成的社会意识会不相同,对教材出现用字的差别有不同的认识。④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差异性。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需要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也不同,对同一事物会做出不同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每点3分,共12分)青蒿是我国南北方常见的植物。早在公元前2世纪,先秦医术《五十二病方》已有记载;李时珍《本草纲目》说它能“治疟疾寒热”;公元340年,东晋的葛洪在中医方剂《肘后备急方》一书中首次描述了它的抗疟功能“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古人为何“绞取汁”,而不用水煎熬煮?屠呦呦意识到高温提取可能破坏青蒿中的活性成分。于是,她重新设计实验过程,改用沸点较低的乙醚为溶剂。这个细节,成了解决问题的关键。终于在1972年成功提取出青蒿素。为了治疗疟疾,屠呦呦科研团队500名科研人员,筛选2000个中草药方,整理出600种抗疟方剂,经历了190次失败。1992年她又发明出双氢青蒿素这一抗疟效果为前者10倍的“升级版”。(2)结合材料,运用发展的观点分析屠呦呦团队的研究过程。(10分)①发展具有普遍性,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屠呦呦团队不是满足于已有成绩,而是不断创新。(2分)②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屠呦呦科研团队500名科研人员,筛选2000个中草药方,整理出600种抗疟方剂,最终取得了成功。(3分)③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她们经历了190次的失败,最终成功。(3分)④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从提取青蒿素到“升级版”的发明实现了辩证否定,促成了抗疟药物的发展。(2分)中共中央2015年10月发布《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文艺繁荣发展大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