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胶,起于商朝,始载于汉时《本草》,盛于清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弘景曰:出东阿,故名阿胶。”东阿阿胶之美名,因滋养气血而远扬。自古以来,阿胶都被誉为不可多得的药食两用滋补品。据记载,迄今为止共有3200多个中药经典名方含有阿胶,被广泛应用于内科、妇科、产科、呼吸、血液等方面,目前仍得到中医和西医的一致认可,阿胶的价值可见一斑。阿胶为何能在各大中药名方中脱颖而出?这得益于它能够发挥的作用和价值!这一点,在以下六个名方中就得到了验证。1、黄连阿胶汤——《伤寒论》《伤寒论》为东汉张仲景所著汉医经典著作,黄连阿胶汤的配方为黄连四两(12g)、阿胶三两(9g)、黄芩二两(6g)、芍药二两(6g)、鸡子黄二枚,主治心烦不眠,囗干咽燥,阴虚火旺等临床症状。其中的黄连泻火、败火,而阿胶则可滋阴补血、安神,二者配合,降火与滋阴兼施,让人得以神宁心安。2、胶艾汤——《伤寒论》这个方子属于妇科药方,药材很简单:阿胶9克,艾叶、当归、芍药各9克,干地黄12克,川芎、甘草各6克。之所以用阿胶和艾叶命名,因为这两个药是全方的关键,阿胶具有上好的补血养血功效,艾叶暖宫。胶艾汤是女人养血调经的鼻祖之方,这也是为什么东阿阿胶是历朝宫廷御用之物的原因。3、温经汤——《金匮要略》《金匮要略》是与《伤寒论》齐名的医药著作,温经汤配方主要为阿胶、麦冬、当归、芍药、川芎、人参、桂枝、牡丹皮、生姜、甘草、半夏。临床常用于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慢性盆腔炎、痛经、不孕症等属冲任虚寒,瘀血阻滞者。其中的阿胶甘平性温,养血止血,滋阴润燥,养血调经。诸药合用,以温经补养为主,能使全方温而不燥。4、猪苓汤——《伤寒论》猪苓汤主治小便不利,发热,口渴欲饮,或心烦不寐,或兼有咳嗽,舌红苔白或微黄等症状,具有利水,养阴,清热之功效。这个方子的主要成分是猪苓、阿胶、茯苓、泽泻、滑石,此方的关键就在于阿胶能滋阴润燥,既益已伤之阴,又防诸药渗利重伤阴血。5、炙甘草汤——《伤寒论》炙甘草汤一直有“补血第一汤”之称,主治阴血阳气虚弱,心脉失养,虚劳肺痿等症状。此方主要由甘草(炙)12g,阿胶6g,生姜(切)9g,桂枝(去皮)9g,人参6g,生地黄50g,麦门冬(去心)10g,麻仁10g,大枣10枚组成。医圣张仲景是这样解释这个方子的“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炙甘草汤的关键就是一方面强壮心脏的阳气,一方面补足心脏的阴血,而阿胶是滋阴补血圣药,养心血、充血脉,为身体提供根源性能量。6、三甲复脉汤——《温病条辨》此方由炙甘草六钱(18g)、干地黄六钱(18g)、生白芍六钱(18g)、麦冬(不去心)五钱(15g)、阿胶三钱(9g)、麻仁三钱(9g)、生牡蛎五钱(15g)、生鳖甲八钱(24g)、生龟版一两(30g)组成。本方中阿胶可滋阴养液,善于熄内风,为主药;地黄、白芍、麦冬滋阴柔肝;龟板、牡蛎、鳖甲滋阴潜阳,善于镇痉厥,均为辅药。诸药配伍,具有滋阴清热,潜阳熄风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