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深化农场经营体制改革进一步推进现代农场发展台州市农业局台州地处浙江东部沿海,是国有农场较为集中的地区之一,现有企(事)业农场15家,农场土地总面积51136亩,总人口12085人。近年来,我市各级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和省政府有关推进国有农场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文件精神,以建设现代农场为抓手,积极开展调查研究,进一步深化农场经营体制改革,着力构建国有农场发展的新格局,在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升级上,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农场的经济社会发展和职工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现将我们的主要做法和体会汇报如下:一、主要做法和成效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精心编制发展规划。农场要发展,规划必须先行。为增强对现代农场建设的计划性、系统性和指导性,我市以省政府32号文件为指导,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关文件精神,从农场的优势出发,认真制定总体发展规划。我们先期选择了5家国有农场开展现代农场建设试点,并委托有资质的设计单位编制现代农场建设规划。同时,根据农场所处的区位2及资源条件的禀赋,分别情况,实行个性化设计。城市郊区的农场,重点利用土地资源、区位优势,建设都市农业型、精准养殖型、休闲观光型等现代农业及二三产业联动的现代农场;远离城区的农场重点建设设施农业型、绿色生态型、良种繁育型等现代农场;地处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农场,重点建设成为中小企业产业集聚的现代农场。规划的编制,明确了农场发展的目标,促进了我市农场现代农业的发展。目前,设施农业、绿色生态农业等现代农业在我市农场兴起。在设施农业发展方面,已建蔬菜大棚面积2317亩,其中钢质大棚面积247亩;在绿色生态农业发展方面,各农场利用零星土地,引办规模畜牧生态养殖小区,采用高投入、高科技对粪便污水实施沼气无害化处理,沼气入农户,沼液入农田,保持了周边环境的无污染。通过近二年的试点工作,我市现代农场建设已取得突破性进展,成为农场工作的一个新亮点,得到了上上下下、方方面面的重视和关注。2、以建设现代农业为载体,促进农场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由此,近几年来,我们多次召开座谈会,经验交流会,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组织学习考察各地的先进经验,进一步统一农场广大干部职工的思想。在指导农场改革和发展上,我们明确要求各国有农场,应该把带头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作为工作重点,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3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并使之成为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表率。基于这样的工作目标,我市各国有农场充分利用各自的区域、资源等优势和条件,因地因场制宜培育发展蔬菜、水果、花卉苗木、水产养殖、良种繁育等农业主导产业,推进果蔬、园艺产品的集约化、设施化生产,加快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等新兴产业,初步形成了各有特色、优势明显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目前,全市农场已建成优质高效果蔬基地15482亩,茶叶基地3099亩,花卉苗木基地640亩,水产养殖基地1820亩,并兴办了如金泉农庄、云峰山庄等一批在省内外知名的农业旅游示范点和农家乐。椒江区水果场还在省市区各级的大力支持下,投入了近2000万元,将该场建设成为设施现代、技术精良、环境优美的省级柑桔无病毒良种繁育示范基地。三门县凤凰山农垦场的无公害水产养殖基地和脐橙绿色食品基地,市农垦场的西瓜、柑桔、笋菜等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基地,临海市蚕种场的生态苗木示范基地等现代农业基地均已初具规模,并培育了一批如黄蜜牌西瓜、“三凤”牌脐橙等一大批绿色食品品牌,促进了农场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提高了农业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3、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促进国有农场经济结构调整。我市的各农场所处的环境条件都相当优越,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无公害的农产品资源。因此,我们着力打好这张资源牌,发动农业部门和各农场,主动出击,充分利用农场区位、土地、资源等4优势,通过包装设计投资项目,做好可行性研究和项目储备,把农场建设纳入政府和部门的工作内容,积极提供招商信息,用好博览会、推介会以及新闻、网络等载体,积极开展对外宣传和招商;同时,求得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支持,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努力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各类社会资金、工商资本投资国有农场的各项建设,使外来投资成为培育国有农场经济新的增长点和现代农场建设的催化剂。目前,全市农场已签订各类招商引资项目65个,协议总投资5.95亿元,其中实际引进项目49个,到位投资2.71亿元;社会资金和工商资本在我市农场兴办的各类企业已达129家,总产值9.13亿元,年税收达2752.9万元。投资内容涉及第一产业的种植业、养殖业,第二产业的工业,第三产业的租赁业、服务业、休闲旅游业以及农场基础设施建设等。社会资金、工商资本投资国有农场,对促进国有农场经济结构调整,提高农场综合生产能力和经济实力,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临海市良种场,充分利用农场处于市区腹地的区位优势,建设了大洋小企业创业基地,基地总规模达310亩,吸引民营资本投资创业,总投资额达9500万元。目前已有53家小企业在园区创业,实现年总产值3.5亿元,税利3600万元,解决就业人员4000人,成为全省小企业创业示范基地。4、以加大基础设施投入为保障,着力改善农场职工生产生活条件。由于历史和体制上的原因,我市国有农场一直以来投入不足,基础设施薄弱,缺少发展后劲,职工生活困难。为了尽快5改变这种状况,我市各级政府和农业主管部门把改善农场及职工生产、生活基础设施,作为现代农场建设的重点工作来抓。一方面,积极争取各级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将农场基础设施纳入城乡一体化统筹考虑,纳入各地新农村建设和公共财政支持的范畴通盘考虑,通过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康庄工程等项目,加大农场的水利、电网、道路等基础设施投入,改善农场生产条件;另一方面,通过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努力提高职工的生活质量。近年来,我市农场累计投入改善职工居住条件和环境的基础设施资金达7698万元,其中农田基础设施投入3847万元,共建设康庄工程21.8公里,硬化田间主沟渠4.7万米,新建泵站25座,铺设管道5.3万米,疏浚河道1.8万米,铺设排污管沟1.2万米,新筑水泥路29.1公里;新建职工住宅小区4个,新建住房309套,解决了481个职工的住房;建设文化娱乐场所7处,环境绿化面积3.8万平方米,目前正在新建的3个职工住宅小区,可解决近700个职工家庭的住房。二、几点主要经验和体会1、领导重视是建设现代农场的关键。现代农场建设涉及农场产业定位、功能布局、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等各个方面,必须将其纳入当地城镇建设规划和新农村建设规划中去,与周边城镇、农村发展相衔接,与当地区域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协调,必须得到当地政府领导的重视和各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我市现代农场建设取得的初步成效,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依靠各6级政府和领导的重视,加大公共财政的支持力度。进一步推进现代农场建设,关键在于坚持落实所在地市、县(市、区)政府负主体责任的原则,切实把现代农场建设纳入当地城乡统筹发展和新农村建设范畴,认真落实好贯彻省政府32号文件精神的各项政策措施。同时,各级农业主管部门积极当好政府的参谋,把农场工作列入本部门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做到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切实加强对农场工作的指导和服务,认真协调相关部门解决好农场发展和改革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时调整充实农场工作管理机构力量,加强农场领导班子建设,选配好管理水平高、思想观念新、开拓创新能力强、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相关工作经验的中青年干部,担任农场主要负责人,推进现代农场建设深入开展。2、创新机制是现代农场建设的核心。现代农场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国有农场。建设现代农场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创新农场经营体制和管理机制,把国有农场建设成为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农业企业。因此,在建设现代农场过程中,我们坚持以深化改革为中心,在进一步深化农场土地承包经营体制改革的基础上,着力加快产权制度改革,通过对农场整体或部分改造、招商引资等多种形式,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个体经济等非公经济,创新产权制度和经营机制,促进农场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建立与新形势相适应的现代经营制度和管理机制,增强农场的发展活力,构建农场发展的新格局。73、改善民生是现代农场建设的根本目标。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关注农场职工民生,是农场管理工作的灵魂。由于历史、体制等原因,农场地位被边缘化,沦为落后社区,农场职工住房难、行路难等问题十分突出。为此,我市在现代农场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从解决农场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着手,积极改善农场职工住房、交通、饮水等设施,改善了农场发展条件,改变了场容场貌,改善了职工的居住条件,提高了职工的生活质量,得到了广大农场职工的拥护和支持,维护了农场社区的和谐稳定。同时,进一步调动了农场职工建设现代农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推进现代农场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内部条件。三、下阶段的几点主要打算我市现代农场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着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与问题,由于地理位置、产业结构等的差异,农场发展不平衡,个别农场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仍然滞后,职工生活仍很困难。为此,我们要以这次全省农场工作会议为契机,认真抓好会议精神的落实,以打造实力农场、平安农场、和谐农场为目标,推进现代农场建设持续健康发展。一是要进一步认真贯彻落实《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国有农林渔场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检查督促各县(市、区)农业部门抓好各项支农惠场政策的落实,沟通协调各有关部门出台更加有力的扶持政策和措施,积极支持现代农场建设。8二是要以推进现代农场建设为重点,继续充分发挥农场资源优势,进一步深化农场改革,敞开大门,招商引资,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和二三产业,着力培育农场新的经济增长点,壮大农场经济实力。三是要坚持以民生为本,进一步加大农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改善职工住房条件和生活环境,切实维护职工权益,加强农场社区建设,维护农场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