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赛岐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作者:福安市人…文章来源:福安市人民政府更新时间:[2010-6-26]合作编辑:最有效的减肥药:丰胸产品哪种好:防辐射服哪个牌子好:七格格TOP潮店:安政文〔2010〕329号福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赛岐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福安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福安畲族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经研究,现将《赛岐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二○一○年六月二十六日(此件主动公开)赛岐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开展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是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赛岐作为全省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之一,以加快赛岐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夯实城市基础,提高城市品位和综合承载能力,带动周边地区发展为目标,为全市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缩小城乡差距提供示范作用。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的实施意见》(闽政〔2010〕4号)精神,科学规划,创新体制机制,发挥比较优势,整合各种资源,实施综合开发,加快城市化进程,建立具有明显特色的产业基础,健全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使农村人口稳步有序向镇区集聚,逐步实现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就业和社会保障一体化,把赛岐区域建成“规划先行、功能齐备、设施完善、生活便利、环境优美、保障一体”的宜居城市综合体。二、规划和试点的范围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规划的范围为赛江组团,总体规划应与福安市建设生态型港口工贸旅游城市的总体规划及“一市三区六组团”的城市建设规划相衔接。赛岐组团包括赛岐镇、福安经济开发区、甘棠镇,总面积约189.4平方公里,近期人口规模为25万人(2015年)。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原则,即将赛岐镇、福安经济开发区、甘棠镇作为一个统一的区域进行规划和布局,在赛岐率先进行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工作,然后在福安经济开发区、甘棠镇展开。三、发展目标依据福安市未来的城市空间发展布局,确定赛江组团的功能定位为疏解老区、宜居新区、服务港区,城市性质为以电机电器和食品加工、商贸物流为主的滨江宜居工贸新区。近期(2015年)组团城市建设用地规模17平方公里,远期(2030年)组团城市建设用地规模28.5平方公里;赛江组团人口规模近期(2015年)25万人,远期(2030年)30万人,其中赛岐镇域人口规模,近期9.5万元,远期12.3万人。四、赛岐综合改革建设试点实施的基本原则㈠㈠㈠㈠先行原则先行原则先行原则先行原则1.规划编制先行。以高起点规划统筹各种要素,优化资源配置,合理谋划空间布局,注重发挥区域优势和地方特色,处理好生产、生活、休闲、交通四大要素关系。优化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合理确定公共服务设施的标准和规模,明确近期建设用地和发展时序。2.管理观念先行。一是行政机构设置扁平化,精简行政机构,减少办事环节,贴近服务对象,提高工作效率。二是城市开发建设运作市场化。首先,城市的开发要考虑经济性,有经营理念和滚动放大发展的意识;其次,城市的规划和项目大范围的公开;第三,有一个受充分监督的高效的市场化运作主体。3.决策规范先行。充分发挥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经验才智和代表的广泛性,设立专门小组重点研究涉及面广复杂且关系群众利益的问题,经相应程序形成规范性文件。各业务部门要拟出草案,经相应程序形成规范性文件。同时欢迎各界有识人士,为小城镇建设发展决策规范出谋划策。㈡㈡㈡㈡整合原则整合原则整合原则整合原则1.人才整合。对现有区域范围内的干部队伍进行整合、优化,以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工作为切入点,进行乡镇机构改革的试点,进行机构的精简和人员的分流,引进高端人才,基本解决人才的浪费和人尽其才、才尽其用问题。2.资源整合。一是整合交通资源,在福安--赛岐快速通道未建成之前,由政府实行补贴政策,按1元公交费,促进区域人流、物流的集散。二是整合赛岐区域的土地资源,特别是整合全市各单位(部门)在赛岐的不动产,实行集约使用,提高办事效率。三是整合赛岐区域的物流资源,提高赛岐区域的竞争力。3.产业整合。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一二三产业的比重,以发展第二产业为主转变为以发展第二、三产业并重,提高第二产业技术和科技含量。五、主要任务㈠㈠㈠㈠高起点编制规划。高起点编制规划。高起点编制规划。高起点编制规划。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编制试点区域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突出综合配套、科学合理和地域特色,经得起历史检验。试点区域规划要在2010年完成总体发展规划的调整或编修,并与相关规划做好协调衔接。1.按照城市标准制定试点区域规划。积极借鉴国内外城市规划建设的成功经验,立足于中心城市长远发展的需要和功能配套的总体考虑,委托高水平科研机构科学编制规划,提高规划质量,提升规划统筹能力。2.结合试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发挥试点区域的区位、环境和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在规划的方向、布局和任务上各有侧重、突出重点。规划的编制应保持福安地域特色、文化特色、民俗特色,凸显建筑景观风格。3.加强规划管理和衔接。切实做好试点区域规划的编制、审批、修编、监督管理工作,严格依据规划指导各项经济社会活动,维护规划的连续性、严肃性和公开性。统筹编制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建设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做到与基础设施、环境保护、社会事业发展等专项规划相协调。加强试点区域规划与市域规划、省域规划的有机衔接。4.规划编制经费纳入预算,保证规划编制和实施工作的顺利推进。㈡㈡㈡㈡健全完善基础设施。健全完善基础设施。健全完善基础设施。健全完善基础设施。坚持区域统筹、合理布局、联建共享,根据试点区域的功能定位和发展规模,适度超前建设完善基础设施。1.构建功能明确、等级结构协调、布局合理的试点区域道路网络,完善与周边高速公路、干线公路、铁路和港口的连接。2.按照“先地下、后地上”,不断完善地下管网、路面养护、路灯照明、公交站点、停车场等市政公用配套设施。3.按照城市电网标准并结合实际,适度超前,加强供电设施的改造和建设,为试点区域发展及生产生活提供稳定可靠的电力保障。4.建设集中式供水系统,或通过与城市联网和区域联网的方式建设清洁可靠的饮用水保障设施,提高安全供水普及率。5.完善试点区域垃圾收集、清运、无害化处理体系,推广完善“户集、街收、镇运、市处理”的城乡一体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运行机制或直接建设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和污水收集处理设施。6.推动试点区域的信息化建设,健全和完善广播、电视、互联网、通信等网络,建设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电子金融等公共服务平台。7.结合各地自然灾害特点和发生频率,按照城市防范标准,加强防灾减灾设施建设。㈢㈢㈢㈢建立产业支撑。建立产业支撑。建立产业支撑。建立产业支撑。按照相对集中、资源优化配置和保护生态环境的要求,加快产业发展,壮大经济实力。1.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围绕建设闽东高优葡萄产业基地和沿海蓝色农业等特色优势农业。加强农业“五新”推广,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农业,促进农业产业化、种植规模化。发展食品加工业,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推动现代农业示范项目建设。建立一批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引导和扶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2.培育壮大特色产业经济。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根据区位、资源、交通和产业基础条件,培育电机电器产业基地,推进产业集聚和布局优化。着眼于未来产业竞争的需要,积极发展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综合效益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试点区域发展为工贸服务型、农产品加工型、交通枢纽型的特色城镇。加快发展面向生产和民生的服务业,促进现代服务业比重提高和水平提升。3.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创造条件,吸引更多的民营产业项目向试点区域聚集。鼓励农民进入务工经商办企业。鼓励非公有制企业特别是科技型、创新型非公有制企业到试点区域落户。㈣㈣㈣㈣促进社会事业发展。促进社会事业发展。促进社会事业发展。促进社会事业发展。以市医院的建设和福安二中创一级达标校为切入点,加大政府投入,加快教育、卫生、科技、公共文化、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步伐,积极引导社会资金发展文化体育产业,提高试点区域的品位、层次和承载力。1.调整优化教育布局,引入优质教育资源,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坚持集中办学,以标准化要求建设小学和较高标准的办好中学;积极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办好若干所优质幼儿园,促进学前教育发展;加强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建设。2.发展试点区域卫生事业,实施分类指导,按人口规模、分层级加强试点区域医疗机构建设,强化公共服务职能,提高综合服务能力,保证区域居民享有基本医疗服务。3.鼓励、引导和发展新型社会化服务组织,推进以科学研究、技术推广、信息传递为主体的科技服务中心建设,健全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服务体系。4.加快公共文化休闲设施建设,推进建设集文化站、图书馆、体育活动室等功能为一体的文体活动中心,具有游乐、举行文艺活动、集会等功能的中心广场,建设集娱乐、休闲、健身为一体的游乐公园。㈤㈤㈤㈤强化公共服务管理。强化公共服务管理。强化公共服务管理。强化公共服务管理。探索建立有利于城乡协调发展的经济调节制度、工作考评机制和目标管理体系,将政府工作重心转移到管理社会事业、维护社会安全稳定和提供公共服务上来,力争在转变政府职能上有新突破。1.围绕试点区域发展,积极稳妥地推进行政区划调整,结合机构改革,加快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提高综合执法管理水平。2.建立公共决策的民主参与机制,积极推行公推直选、政务公开和民主选举制度。建立健全基层群众利益表述、诉求、协调机制和社会矛盾的预防、化解新机制。试行规划与建设项目公开征询意见制度。3.推进城市劳动就业制度和失业登记制度向试点区域延伸。以政府提供适当补贴的方式,根据就业的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集中提供职业介绍、职业技能培训及劳务输出等相关服务。4.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探索建立符合试点区域特点、城乡衔接的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和住房保障制度,大力发展以扶老、助残、济困、赈灾为重点的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建立健全新型社会救助体系。㈥㈥㈥㈥打造舒适的宜居环境。打造舒适的宜居环境。打造舒适的宜居环境。打造舒适的宜居环境。注重试点区域发展与历史文化保护相结合,搞好环境整治与保护,加强环境监测和监督检查,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新型城市。1.建设低碳示范区。统筹协调好住宅小区、商贸街区、产业园区建设,科学设置工业生产环境功能区和居民生活环境功能区。严控高耗能、高污染、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进入。推广节肥节药节水技术,实施保护性农业耕作。推广集约、高效、生态禽畜养殖技术。充分利用清洁能源,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鼓励居民利用太阳能。2.加强环境综合整治。加强赛江流域的综合治理和饮用水源地的水资源保护。有效控制工业、农业、生活造成的面源污染、大气污染和噪声污染。还要制定保护海洋环境的措施。3.营造良好生态环境。做好天然植被的保护和恢复,落实绿化养护责任制。加强对滩涂等湿地的保护。4.做好历史文化保护。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加强历史文化保护,切实保护好古村落、古宅、特色民居和红色故居等文化遗产。重点做好文物修复、传统风貌街区整治等工程,不断提升试点区域文化品位。㈦㈦㈦㈦带动新农村建设。带动新农村建设。带动新农村建设。带动新农村建设。发挥试点区域连接城市、辐射乡村的独特作用,带动周边农村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和生活质量的提升。1.推动自然条件和生产生活条件差、分散且规模较小的村落整体搬迁,积极探索农民安居、就业、失地补偿、社会保障的有效办法和途径。2.推进试点区域基础设施向周边乡村延伸,重点解决水、电、路和生活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