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阶段特征:鸦片战争后,外国列强不断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从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半个多世纪里,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中国民族的生存危机不断加剧的严峻形势,从而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民族忧患意识。从此之后,中华民族开始为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而不断探索。如抗争、近代化探索、新民主主义革命等。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二、列强进行的侵略战争-----中国的反抗侵略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根本原因直接原因参加国家英国主凶:英、法帮凶:俄、美日本八国中国的反抗林则徐、关天培的反抗太平军抵抗洋枪队邓世昌等英勇抗击义和团的抵抗结果战败签订《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用武力来打开中国市场侵略中国、称霸世界帝国主义要瓜分中国虎门销烟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镇压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三、以《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为例考查学生对中国近代社会深刻变化、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认识,了解学生的民族忧患意识。条约名称《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签订背景原因条约内容历史影响主要特点鸦片战争战败甲午中日战争战败割地、赔款、通商口岸、协定关税割地、赔款、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战败赔款、禁反帝、拆台护路、划定使馆界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大大加深了半殖民地化程度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开设工厂,资本侵略加剧清政府完全成为帝统治工具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一、阶段特征:中国近代化的基本进程,是从洋务派为富国强兵、以图自救而创办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的洋务运动开始,经康有为、梁启超维新派发动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继而孙中山领导革命派开创完全意义上的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到新文化运动掀起对封建思想文化批判的思想解放运动,近代中国各种政治力量追求近代化的进程一刻也未曾停留。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二、四次探索的区别:运动名称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时间原因政治派别主张、内容领导人李鸿章、曾国藩等康有为、梁启超等孙中山陈独秀、李大钊等性质作用十九世纪60-90年代清政府内外交困甲午战败,民族危机加重认清只有推翻清政府才能救中国反对尊孔复古的逆流师以长技变法维新推翻清朝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国前期:民主、科学后期:马克思主义地主阶级领导的自救运动资产阶级领导的变法运动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进步知识分子领导的思想解放运动为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了促进作用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推翻了清朝统治,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民心空前思想大解放运动,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准备了条件1898年1911年1915年地主阶级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革命派进步的知识分子1.某市一所中学对该校初中进行调查。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在中国近代史上有较大贡献的人物。结果,孙中山得票最多。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1)请你简要评价孙中山的主要事迹。2)我们应该学习孙中山的什么精神?参考答案:(1)①成立兴中会、中国同盟会和提出“三民主义”。为资产阶级革命做好思想上、组织上的准备,大大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②领导了辛亥革命,成立了中华民国,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③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创办了黄埔军校。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发展。(2)学习孙中山的精神:以国家和人民利益为重的爱国精神,大无畏、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高贵品质。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重要事件名称时间领导人地点意义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南昌秋收起义1927年9月湘赣边界井冈山会师1928年4月井冈山长征1934年10月-1936年10月瑞金-会宁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周恩来等毛泽东毛泽东、朱德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开辟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创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粉碎了-保存了-转危为安1、某同学如果要实地考察中国共产党诞生地,他应该去的城市是A、上海B、北京C、广州D、长沙2、下列有关遵义会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B、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C、彻底清算了王明的“左”倾错误D、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3.假如你班要进行一次“红色旅游”,请选择一条与长征路线一致的旅游路线①大渡河②金沙江③遵义④吴起镇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③②①④D.②③④①4、下列说法与五四运动无关的是A、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B、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C、“誓死力争,还我青岛”D、导火线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5、我们今天的许多节日都与近现代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有关。其中与“青年节”有直接关系的是A五四运动B南昌起义C辛亥革命D红军长征6、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思想条件的是A、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B、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C、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D、无产阶级的壮大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