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具有多样性,即美的样式不是唯一的,而是多样的;不是单调的,而是丰富的;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发展变化的;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在一定的时间、地点、条件下,美是可以转化的。这是美自身所具有的属性。因此,拿一种美的样式去否定或反对另一种美的样式,是不合理的。美的样式都具有历史的继承性,并具有突破性和创新性,进而能够得以存留于历史的进程中,与其它美的样式合流,共同推进艺术历程的发展和变革。美术、音乐、舞蹈、文学、电影、戏剧中都有美,有美的形式,亦有美的内容,它们是形式和内容高度统一的结晶体,而它们又各自具有不同的特点,给观者以不同的艺术体验。从形式上讲,美具有多样性每一种艺术,都呈现出不同的形式美。表现美最集中、最突出的美术领域,也就自然而然地存有各种流派和样式:绘画、雕塑、工艺、建筑等都有各自的形式美。达·芬奇画面的优美和人性的传达是一种形式,蒙得里安的冷抽象是一种形式,马蒂斯野兽派的狂热和色彩的绚丽是一种形式,怀斯婉约而诗意的画面是一种形式……形式之于艺术,是一种感性的传达,是一种视觉的体悟。西方现代绘画五花八门,立体派、表现派、超现实主义、抽象派等。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不追求外形的准确,而注重主观表现,大胆变形变色,夸张强烈,甚至刻意追求奇特性和刺激性,追求形式上的千变万化。15世纪著名的雕刻大师米开朗基罗完成的两座雕像《垂死的奴隶》、《大卫》,以造型的完美准确而赢得了世人的喝采,那是一种写实的美、不变的美。中国京剧的脸谱,是变了形的美,带有强烈的装饰性,色彩和线条都有强烈的夸张感,但它却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喜爱和欣赏。这说明人们既需要写实之美,又需要变形变色之美。当然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写实,艺术总是需要有所夸张,有所取舍,进而“典型化”。没有夸张取舍,就没有艺术。古希腊著名的雕塑《米洛的阿芙罗底得》,也就是我们平时见到的《维纳斯》雕像,这件雕像的作品除了那种显著的激情与夸张的手法之外,全身的比例又具有男性的特点和女性的优美,它在世界美术史上得到了很高的评价。这说明人们已认识到变形之美。只要我们站在艺术发展的角度来看待艺术,就会逐步理解和欣赏它。所以,凡是存在的,就有其合理的因素,凡是存在的美的形式,就有适合其存在的艺术本体。艺术家“使主体世界动态的、情感意向的、审美的等精神属性,通过客体世界那种静态的、凝固的、天然美的物质属性,最终升华为有意味的形式,达到自然而自由的境界。”从内容上讲,美具有多样性艺术作品在内容上是无限丰富的。文学作品通过不同的叙事、议论手法,最终表达出作家的意图;电影通过故事情节的展开,勾画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与观众产生心理共鸣;音乐作为时间艺术,声音的延长、变化、起伏、流荡,都能激起听众相应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感知;绘画通过视觉感知,把无生命的物质幻化为一种生命的力量。宗教题材和圣母是拉菲尔画中常见的内容,一种崇尚自然和美的气息迎面扑来;高更专门描绘非洲土著人的“原始性”,以及纯朴的自然美和装饰美,他想摆脱嘈杂的社会,通过土著人这样的画面内容来传达他的哲学观念;“森林歌手”萨金特,通过郁郁葱葱的树木,层次的铺排和展开,唤回了人们对大自然无比的热爱。19世纪40年代,在法国画坛上,出现了一个标新立异的画派——印象派,它打破了传统绘画中的固有色观念,着重表现大自然瞬间的光色变化,画面鲜艳、明亮,充满阳光感和空气感,使美术的传统形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在印象派的影响下,法国画坛后来又产生了一个新的画派——“后期印象派”。他们不满足于印象派的有限目标——光和色,而着重追求个人精神的主观的艺术表现。如果说印象派主要还是“再现客观”的话,那么后期印象派则主要“表现主观”。他们把主观放在第一位,把客观对象当作表现主观的媒介和手段,着重表现画家主观的感情和精神。可以说,后期印象派是世界艺术史上的一块里程碑。而后期印象派大师塞尚的画根本不遵循过去那套法则,而是注重表现对象的体积感和质量感,他直接启发了立体派的产生。凡高的画有一种动乱不安之感,笔触狂放粗野,像一团燃烧的火焰。大师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对艺术有一种不顾一切的献身精神,顽强地追求艺术的独特风格。当我们欣赏他们的画时,便能发现画中蕴藏着一种新的信仰和审美观念。艺术作品的内容传达着艺术家的思想、观念、感知、体悟,而艺术家又都是独立的个体,个体之间具有差异性,艺术作品也相应地具有了差异性,美便具有了差异性,从而走向了多样性。从审美的标准讲,美具有多样性古典艺术的审美标准是优美、和谐、理想。美即是和谐,和谐即美。乔尔乔纳的画作,有一种田园牧歌式的情调,那是一种美;提香把色彩的性质发挥到极至,那是一种美;安格尔新古典主义的唯美和线条的雅致,那是一种美;五代画家黄荃,创一种富贵体,也是一种美。现代艺术的审美标准旨在分解传统,审“美”的同时也有对“丑”的审视。雕塑家罗丹的作品《青铜时代》、《思想者》,不能不说是艺术家的智慧之作,他强调对象的力量,而忽略了线条。在这里,艺术之美已转化为艺术家思想的主观表现美。超现实主义画家达利主张绘画“不受理性的任何控制”,要“摆脱所有审美和道德的偏见”,成为纯粹“激情状态下的产物”。难道他的作品就没有美可言了吗?在现代艺术这个范畴中,“美”是一种大美,是超越纯粹优美的界限的。古希腊卓越的唯物主义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过:“看不见的和谐比看得见的和谐更好。”中国古代有个大画家认为:做人“贵在清楚”,画画“贵在模糊”。画画,画得一清二楚容易,画得模糊而又很美却很难,这就是朦胧模糊含蓄之美。因艺术家所站的审美角度不同,促成了美的多样性的展开。从现实生活讲,美具有多样性在现实生活中,有人之美和天然美,像上海的东方明珠、珠穆郎玛峰的一峰独秀、北京故宫博物馆和香山红叶、桂林山水、西安碑林等。可以说人人喜爱,人人留恋。同样人们也喜欢大自然,欣赏天然美。特别是长期居住在大城市的人更喜欢到祖国的名川、大河中去体验大自然的美妙。春天万物苏醒,大地一片新绿,给人以愉快之感,而浓雾笼罩下的山庄,细雨濛濛之中的林间小道,时隐时现,同样有一种美感,甚至比明朗的天气更有诗情画意。现实生活中的美不胜枚举,美是无比丰富的,世界上有各式各样的美,对于艺术家来讲,就是要去发现美、描绘美、创造美。世界上没有绝对的美,也没有永恒的美,美具有相对性,美的标准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在这种发展变化中,美呈现出多样化的性质,也就是说:美的多样性与相对性是紧密相连的,美由于自身的相对性,才使美的样式更加多样化。美,什么是美?古老又年轻,简单又神秘的问题,形象美,心灵美,品德美,人们一生都在追求这些.我,作为一个新年代的青年,很难在人群中找到自己的位置,都容易被“飞来的沙子”挤满眼,而看不到自己真正的自己,我是否也有我独特的“美”呢?现在的人喜欢“装酷”“撒娇”“作秀”“玩个性”等等...他们以这些做为视力美,而我们从中却找不到"阿佛洛狄式的微笑".我家阳台上有一盆花,里面盛开一束美丽的花,上帝赋予其一个美丽的名字---玫瑰。看着看着,我仿佛置身于如痴如醉的优美画里,太阳爷爷含着笑脸偷偷的注视着他的孩子,玫瑰沐浴在亲情的阳光里,唱着歌,跳着舞,合这花芯,一幅蠢蠢欲动的画面显现了.....这是自然的美.小时候,我经常趴在奶奶身上听她讲故事,奶奶说,曾祖母有一双玲珑剔透的小脚,每次跟她洗脚,那三寸金莲般的小脚让人看了都差点晕过去,曾祖母还自豪的说:“你爷爷就因为这脚才娶我的呢!”奶奶说她非常庆幸自己那时没有绑脚。这是一种古代社会的美...什么都在变--无论过去,现在,未来,美时时刻刻都在变,现以苗条清瘦为美,传说中的如来,菩萨都敞胸露乳,其以胖为美...原来美的,现在咔住.原来丑的,现在应美而疯狂...哞!!当火炬来到时,人们手里拿着国旗,唱着国歌,欢呼声,叫喊声无不让人为之震撼.东方这头睡狮,忽从梦中醒来,凛冽的咆哮,震惊了世界,同样的奥运,不一样的表情,不一样的心情!!单纯的美,唯有美的本质完美的美,唯有一颗最真挚的心;整体的美,唯有同时代的脉搏一起跳动,才产生的这种独一无二;陶渊明看破黑暗,寄情山水,是一种恬静的美.欧阳修远离官场,忧国忧民,是一种崇高的美!对于我们现在的审美初衷,我们要有个性,但不盲从;有辨别,但不轻信,发现美,排斥"美",追寻美的本质,要知道,我们对美的追求永远没有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