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新时期统战职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河姆渡镇政府宋恵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全面推进农村经济文化建设和党的建设的系统工程,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统一战线作为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历来是为党的中心工作服务的。当前,我们应当充分发挥统一战线的各项职能与优势,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积极贡献。统一战线就广义而言,是指不同的社会政治力量(包括阶级、阶层、政党、集团乃至民族、国家等)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为了实现一定的共同目标,在某些共同利益的基础上组成的政治联盟。我们现在讲的统一战线,专指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下,由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组织和领导的统一战线。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统一战线,是无产阶级为了实现自己的历史使命,实现各个时期特定的战略目标和任务,团结本阶级各个阶层和政治派别,并同其他阶级、阶层、政党及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在一定的共同目标下结成的政治联盟。因此,这个统一战线就是解决无产阶级解放运动中的自身团结统一和同盟军的问题。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等不同的历史时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成为有各民主党派和各人民团体参加的,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的联盟。它的任务主要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统一祖国、振兴中华服务。一、新时期统战工作的特点1、工作目的更明确。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统一战线的共同目标都有所不同。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之初、改革开放时期等不同阶段,结成统一战线的目的也都存在着差异。进入21世纪,时代赋予了统一战线工作新的目的,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继续发挥团结凝聚作用,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和实现民族复兴伟业作出贡献。2、工作对象更宽泛。进入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的工作对象也发生了很大变化。首先是数量、规模的不断增加。据不完全统计,作为参政党的民主党派成员从改革开放初期的6.5万人增加到目前的近60万人。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五大宗教信教群众已达1亿多人。其中解放初期基督教只有教徒70多万人,现在已经发展到2000多万人,并且还以每年100多万人的速度增加。个私企业更是广泛分布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其次是工作范围的不断扩大。过去统战工作主要是做有影响的代表人士的工作,而有影响的代表人士大多集中在中上层,这造成了统战工作长期以来重点一直放在中上层的局面。改革开放以来,基层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快速发展,人口流动规模和速度急剧增加,新兴阶层不断出现,使统战工作对象的范围有了明显的扩大和延伸,不再仅局限于大中城市的中上阶层,一些小城市和乡镇的私营业主、新社会阶层等都成为了新时期统战工作的新对象。3、工作内容更复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统一战线除了做好多党合作、知识分子工作、民族宗教工作、经济领域内的统战工作和侨务工作等面上统战工作以外,就全局而言,抵御境外宗教渗透工作、西藏工作、香港统战工作、对台工作等都成为重点工作,这些工作直接关系到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强弱消长。显然,由于境外敌对势力的插手和干预,这些工作都具有特殊的复杂性。同时,在开放的环境中,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对社会制度、政党制度不仅会同过去作“纵向比较”,更会在世界范围内进行“横向比较”,内化和认同的难度显著增加,从而也造成了统战工作的更加复杂化。4、整合功能更突出。整合说到底是利益的整合,就是通过多种方式,在保证各群体利益的基础上,使各个部分组合起来,构成一个利益共同体。而协调关系、化解矛盾历来是统一战线的重要功能。改革开放以来,统一战线利用自身的优势,加强沟通协调,稳妥做好多党合作工作和民族宗教工作,积极开展经济领域统战工作和港澳台侨统战工作,为增强民族凝聚力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协调关系、化解矛盾功能更应提升到履行执政党整合功能的高度来认识,提升到增强民族凝聚力主要途径来认识,在各阶层、群体和个人之间整合各方利益,并建立起公正和谐的各项社会制度。尤其在新时期,统战工作的利益整合功能更加突出,更要在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的旗帜下,找准利益整合的角度和着眼点,通过恰当的方式和手段,将广大统战工作对象团结、凝聚在党的周围,将新阶层不断纳入现行政治体制,从而不断增强民族凝聚力,实现民族振兴。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意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最艰巨、最繁重,也是最关键的任务在农村,在农业,在农民问题上。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基于这一基本国情,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全局出发,明确提出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任务,具有重大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指导意义。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中央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的要求,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方针,实施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方略,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经济发展成果,如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的重大战略决策。一定要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全局出发,深刻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提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三、统战部门应找准四个着力点积极为建设新农村作贡献一、在凝聚各方力量上着力(凝聚力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事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作为统战部门,要利用自己的政治优势,凝聚和团结更多的、更广泛的群众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一方面从思想认识上凝聚力量。统战部门应采取多种形式,组织认真学习,加强舆论宣传,使统一战线广大成员充分认识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部署的重大意义,不断增强为建设新农村服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形成关注农业、关心农村、关爱农民的良好氛围。另一方面从组织制度上凝聚力量。应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不断巩固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把统一战线的广大成员团结起来,尤其是要把团结和凝聚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工作摆到统战工作的突出位置。我国改革开放以后分化出六大新的社会阶层,包括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这些新的社会阶层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生力量,作为统战部门必须要切实加强对他们的领导,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政治地位,把他们团结起来,让他们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二、在提供智力支持上着力(提高素质)统一战线最大的优势就是人才和智力的优势,充分发挥统一战线人才荟萃的智力优势,聚群英之才,凝众贤之智,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智力支持尤为重要。一是要多谋发展之策。统战部门应组织广大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围绕深化农村改革、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等事关农村和农业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多搞实地调查,多做深入思考,多谋发展之路,多献务实之策,帮助当地政府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二是要常送发展之艺。统一战线中,高级知识分子众多,许多人的专业和研究领域与农业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要组织统一战线成员经常深入农村广泛开展科普咨询、良种推广、项目协调、产品推介等活动,帮助农民开展职业培训,提高农民的劳动技能和致富本领。三是要广引发展之才。要发挥统一战线成员与港澳同胞、台湾同胞及海外侨胞联系广泛的优势,积极为农村发展牵线搭桥,协助引进境内外资金、技术和人才,把统一战线的丰富资源不断转化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强大力量。三、在解决农村就业上着力(促进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核心是发展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而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途径是扩大就业,减少农民,富裕农民。因此,统战部门要把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作为第一要务,为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做出贡献。一方面要做好非公有制经济的引导工作。要在“团结、帮助、引导、教育”的方针下,积极开展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思想政治工作,引导他们致富思源、富而思进,努力做到爱国、敬业、诚信、守法、贡献;要让越来越多的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认识到,吸纳城乡劳动力、尊重和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既是企业家义不容辞的责任,又是企业自身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从而积极、主动地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改善农民工劳动条件。另一方面要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在农村创办实业。国家和不少地方为愿意在农村发展的人士提供了许多优惠政策,作为统战部门要抓住这一机遇,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向农村发展,要支持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发展现代农业,带动农民致富,要鼓励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大力发展加工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为当地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为发展农村生产力做出积极贡献。四、在维护社会稳定上着力(协调关系)稳定和谐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方面。统战部门要充分发挥联系面广、包容性强、回旋余地大的特点,努力化解农村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一是加强民主监督。统一战线要按照“长期共存、相互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原则,对一些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开展积极有效的监督。特别是对制度不公,执法不公、分配不公等现象,要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发表意见、开展批评、提出建议,切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二是要密切联系群众。要坚持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充分了解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呼声,反应群众意愿,协助党委、政府做好群众工作,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做积极努力。三是要大力倡导文明新风。农民的素质是农村社会稳定的关键点。要引导农民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移风易俗,破除陋习,着力刹住迷信风、浪费风、赌博风,推动农村公民道德建设,培养造就一代新型农民。要鼓励文化、科技、卫生等行业中的统一战线成员积极投身农村文化建设,努力提高农民科学文化水平,推动文明健康社会风气的形成。四是要加强农村民族宗教事务的管理。要广泛开展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协助党委、政府妥善处理涉及民族宗教因素的矛盾和问题,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确保农村无邪教活动、无私设宗教活动场所等现象,促进农村宗教和睦和社会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