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培“坐”失良机科拉顿“跑”失良机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安培“坐”失良机 、科拉顿“跑”失良机众所周知,电磁感应现象是由著名的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在1831年发现的。鲜为人知的是早在法拉第做出这一伟大发现之前的1822年,法国科学家安培已经发现了一电流可以感应出另一电流来。这一年的夏末,安培在日内瓦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在一个水平放置的多匝线圈里,悬一圆周略小于线圈的铜圆环,铜圆环与线圈同圆心,在线圈附近有一马蹄形强磁体,当线圈接通电源时,观察到铜环发现生偏转。安培实际上在无意中制成了一个过阻尼冲击电流计,由感应引起的吸引和排斥,铜环的偏转是明显的。具有敏锐洞察力的安培在记录实验时写道:“如不承认在铜环中存在可以形成运动电流的少量铁的话,这个实验无疑证明感应能产生电流。”令人费解的是,安培在记述里作了轻率的结论:“感应能产生电流这一事实,尽管本身很有趣,但它与电动力作用的总体理论无关。”这一实验在当时未予公布。安培如此轻易地放过这一不同寻常的实验,常使后人深感困惑。安培本人是不寻常的:1820年9月到1821年1月短短的期间内,他先是发现了圆形电流能产生磁性;尔后又发现了线电流之间有相互作用;继而又提出著名的安培定律和分子电流假说。安培是如此偏爱他的分子电流假说,以至它成了安培在1827年完成的著作《电动力学现象的数学理论》的基础。处于创造力鼎盛时期的安培,却错过了这一次本该属于他做出的又一重大发现的机会,人们对此有过种种猜测,答案是多种多样的。有史料表明,在某种意义上,安培是故意错过了这样的机会!使他放弃机会的,是他的心爱的理论──分子电流假设。按照这个假说,物体内部每个分子的圆电流形成一个小磁体,物体的磁化就是在外界的作用下所有分子小磁体沿一个方向排列。分子电流假说为解释物体宏观磁性形成提供了依据,然而在解释其他一些电磁现象时却遇到了困难,1821年9月,法拉第发现通电导线能绕磁铁旋转等现象,曾经批评过安培的这一假说。事实上,安培在这一次不寻常的实验中,在铜环上感应出的是同轴电流,如果一定要用分子电流假说解释,也是很牵强的。这就使安培陷入了十分尴尬的境地:要么承认同轴电流,放弃分子电流说,要么保护分子电流说,否认同轴电流。显然,为了保护心爱的理论,电磁感应变为安培最不愿看到的事情了,他只能对自己的这一实验保持缄默了。直到1825年10月,安培在给友人的信中还是固执地认为:在铜环中感应出的电流具有分子电流同样大小的数量级(实际上就是分子电流),并非同轴电流。饶有趣味的是,在安培进行这一实验的稍后,即在1822年9月,法拉第在日记里写下了“转磁为电”的奋斗目标,从此开始了长期的艰苦的探索,经过近十年的实验,在1831年8月终于发现,在圆形铁环两边绕上两组线圈,当一组线圈接通或切断电源的瞬间,另一组线圈里会感生出电流,这就是所谓的“电磁感应现象。”人们不禁要感叹:如果安培及早把他的实验公布出来,那么法拉第会很快悟出产生感生电流的必要条件,得出他直到1831年才得出的相同结论,电磁学的进展会因此加快7~8年,而安培本人也不必在10年以后向法拉第乞求分享电磁感应的优先权。然而历史老人不喜欢用虚拟语气,历史的判决是无情的,却是公正的:发现电磁感应的优先权无可争辩地属于法拉第!尽管安培最先发现了感应现象,但终究没能结出果来。“分子电流说”固然使安培取得了某些成功,但不恰当地以此去说明其他众多的电磁现象,却使安培陷入了泥坑而不能自拔,从而失去了做出更伟大发现的机会。他是物理学史上又一位“当真理碰到鼻尖上的时候,还是没有得到真理”(恩格斯语)的人物。

1 / 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