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性代数N阶行列式定理1:任意一个排列经过对换后,其奇偶性改变。推论:奇排列变成自然数顺序排列的对换次数为奇数,偶排列变成自然数顺序排列的对换次数为偶数。定理2:n个自然数(n-1)共有n!个n级排列,其中奇偶排列各占一半。行列式的性质性质1:行列式与它的转置行列式相等。性质2:交换行列式的两行(列),行列式变号。注2:交换i,j两列,记为ri↔ri(ci↔cj)。推论1:如果行列式中有两行(列)的对应元素相同,那么该行列式必为零。性质3:用数k乘行列式的某一行(列),等于用k乘此行列式。注3:第i行(列)乘以k,记为ri×k(ci×k)。推论2:行列式的某一行(列)中所有元素的公因子可以提到行列式符号的外面。推论3:在一个行列式中,如果有两行(列)元素成比例,则这个行列式必等于零。性质4:如果将行列式的某一行(列)的每个元素都改写成两个数的和,则此行列式可写为两个行列式的和,且这两个行列式分别为所在行(列)对应位置的元素,其它元素不变。注4:上述结果可推广到有限个数和的情形。性质5:将行列式的某一行(列)的所有元素都乘以数k后加到另一个行(列)对应位置的元素上,行列式的值不变。注5:以数k乘第j行加到第i行上,记作ri+krj;以数k乘第j列加到第i列上,记作ci+kcj。行列式按行(列)展开余子式:Mij代数余子式:Aij=(-1)i+jMij引理:一个n阶行列式D,若其中第i行所有元素除aij外都为0,则该行列式等于aij与它代数余子式的乘积,即D=aijAij定理:行列式等于它的任一行(列)的各元素与其对应的代数余子式乘积之和。推论:行列式某一行(列)的每元素与另一行(列)对应元素的代数余子式乘积之和等于零。k阶行列式:在n阶行列式D中,任意选定k行k列,位于这些行和列交叉处的k²个元素,按原来顺序构成一个k阶行列式M,称为D的一个k阶子式,划去这k行k列,余下的元素按原来的顺序构成一个n-k阶行列式,在其前面冠以符号(-1)的(i1+i2+…+ik+j1+j2+…+jk)次方,称为M的代数余子式,其中i1,i2,…,ik为k阶子式M在D中的各行标,j1,j2,…,jk为M在D中的各列标。(注:行列式的k阶子式与其代数余子式之间有类似行列式按行(列)展开的性质。)定理(拉普拉斯定理):在n阶行列式D中,任意取定k行(列)(1≤k≤n-1),由这k行(列)组成的所有k阶子式与它们的代数余子式的乘积之和等于行列式D。克莱姆法则含有n个未知数x1,x2,x3,…,xn的线性方程组称为n元线性方程组。当其右端的常数项b1,b2,…,bn不全为零时,方程组(1)称为非齐次线性方程组,当b1,b2,…,bn全为零时,方程组(1)称为齐次线性方程组,即线性组方程(1)的系数aij构成的行列式称为该方程组的系数行列式D,即定理(克莱姆法则):若线性方程组(1)的系数行列式D≠0,则线性方程组(1)有唯一解,其解为xj=Dj/D(j=1,2,…,n)其中,行列式Dj(j=1,2,…,n)是把D中的第j列元素a1j,a2j,a3j,…,anj对应的换为方程组的常数项b1,b2,…,bn而其余各列保持不变所得到的行列式。定理1:如果线性方程组(1)的系数行列式D≠0,则线性方程组(1)一定有解,且解是唯一的。定理2:如果线性方程组(1)无解或解不是唯一的,则它的系数行列式必为零。定理3:如果齐次线性方程组(2)的系数行列式D≠0,则齐次线性方程组(2)只有零解。定理4:如果齐次线性方程组(2)有非零解,则它的系数行列式D=0。矩阵特殊矩阵:n阶方阵;行矩阵:只有一行的矩阵称为行矩阵(或行向量);列矩阵:只有一列的矩阵称为列矩阵(或列向量);零矩阵:元素全是零的矩阵称为零矩阵,可记作0;对角阵:对角线非零非1,其余元素全为零的n阶方阵称为n阶对角阵;单位阵:对角线元素为1,其余元素全为零的n阶矩阵称为n阶单位阵,记作En;数量矩阵:对角线全为元素a,其余元素全为零的n阶矩阵称为n阶数量矩阵。加减法运算:前提:A、B矩阵行数相等且列数相等,称为同型矩阵。加减法则:对应元素相加减(PS:行列式为对应不同行列相加),且遵循交换律与结合律。-A为矩阵A的负矩阵。数乘:数λ与m×n矩阵的乘积记作λA或Aλ数乘法则:每个元素都乘λ(PS:行列式为某一行或某一列乘以λ),且遵循结合律与分配率。乘法:前提:前面矩阵的列数与后面矩阵的行数相等。(任意行列式均可相乘)。乘法法则:前面矩阵的行与后面矩阵的对应列的对应元素相乘,下标ij行取前面矩阵对应的行,列取后面矩阵对应的列。单位矩阵在矩阵乘法中的作用类似于数1矩阵的乘法不满足交换率与消去律。(例:矩阵A≠0,B≠0却有A=0,B=0)分块矩阵:分块对角矩阵:除了对角线上的矩阵之外,其余矩阵均为零。分块对角矩阵性质:∣A∣=∣A1∣∣A2∣…∣An∣若对角线矩阵不为零,则该方块矩阵不为零。对矩阵求逆矩阵,等于给对角线的方块矩阵求逆矩阵。同结构的分块对角矩阵的和,差,积,数乘及逆仍是方块对角矩阵,且运算表现为对应子块的运算。分块上三角及下三角矩阵(对角线必须是方阵):同结构的分块上(下)三角矩阵的和,差,数乘及逆仍是分块上(下)三角矩阵。矩阵的初等变换矩阵初等变换:1.初等行变换:①对调两行,记作ri↔rj②以非零常数k乘某一行的所有元素,记作ri×k③某一行加上另一行的k倍,记作ri+krj。2.初等列变化:把上述定义行变成列即可。3.初等变换的逆变换也是初等变换。矩阵之间的等价关系:定义:矩阵A经过有限次初等变换为矩阵B,则称矩阵A与B等价。性质:1.自反性A-A2.对称性若A-B,则B-A3.传递性若A-B,B-C,则A-C初等变换后几种特殊矩阵关系:1.行阶梯形矩阵:通过有限次初等行变换形成→可画出一条阶梯线,线下元素全为零;每个台阶只有一行;阶梯线的竖线后面非零行的第一个元素非零。2.行最简形矩阵:由行阶梯型矩阵经过初等行变换→满足行阶梯性矩阵;非零行的第一个非零元为1;首非零元所在的列的其它元素都为零。3.标准形矩阵:行最简形矩阵初等列变换→行最简形矩阵;左上角为单位矩阵,其它元素全为零。关系:行阶梯形矩阵>行最简形矩阵>标准形矩阵初等变换的相关定理:1.任意一矩阵经过有限次初等变换,可以换为标准形矩阵任意一矩阵经过有限次初等行变换,可以化为行阶梯形矩阵,进而可以化为行最简形矩阵。变换得到的矩阵。2.如果A为n阶可逆矩阵,则矩阵A经过有限次初等变换可化为单位矩阵。初等矩阵:对单位矩阵E经过一次初等变换的矩阵称为初等矩阵。第一类:i行(列)与j(列)行互换,E(i,j)第二类:i行(列)乘以非零数k,E(i(k))第三类:第j行乘以数K加到第i行,或第i列乘以数k加到第j列,E(i,j(k))初等矩阵基本性质:E(i,j)-1=E(i,j);E(i(k))-1=E(i(1/k));E(ij(k)-1)=E(ij(-k))定理2:设A是一个m*n矩阵,对A施行一次某种初等行(列)变换,相当于用同种变换的m(n)阶初等矩阵左(右)乘A。求逆矩阵的初等变换法:定理3:n阶矩阵A可逆的充分必要条件是A可以表示为若干初等矩阵的乘积。初等变换求逆矩阵:求n阶矩阵A的逆矩阵:1.构造n*2n矩阵(AE)2.(A∣E)初等行变换为(E∣A-1)。或初等列变换(上下写A与E)解矩阵方程AX=B→X=A-1B步骤:1.构造n*(n+m)矩阵(AB)2.(AB)初等行变换为(EA-1B)。或初等列变换X=A-1B求(上下些A与B)矩阵的秩K阶子式:在m*n行矩阵A中,任取k行k列不改变这k2个元素在A中所处位置的次序而得的k阶行列式,称为矩阵A的k阶子式。秩:设A为m*n矩阵,如果存在A的r阶子式D不为零,而任何r+1阶子式(如果存在的话)皆为零,则称D为矩阵A的最高阶非零子式,数r为矩阵A的秩,记为r(A)(或R(A)),并规定零矩阵的秩等于零。矩阵秩的性质:(1)若矩阵A中有某个s阶子式不等于零,则r(A)≧s(2)若矩阵A中的所有t阶子式等于零,则r(A)<t(3)若A为m*n阶矩阵,则0≦r(A)≦min(m,n)(4)若r(A)=min(m,n),则A为满秩矩阵,否则称为降秩矩阵(5)r(A)=r(AT)A与AT的子式对应相等(6)行阶梯形矩阵的秩就等于非零行的行数矩阵秩的求法:定理1:若A→B,则r(A)=r(B)步骤:1.矩阵A经过初等行变换变为行阶梯形矩阵2.行阶梯形矩阵中非零行的行数就是该矩阵的秩。几个常用的矩阵秩的性质:1.Max{r(A),r(B)}≦r(A,B)≦r(A)+r(B)2.r(A+B)≦r(A)+r(B)3.r(AB)≦min{r(A),r(B)}4.若Am*nBn*l=0,则r(A)+r(B)≦n线性方程组线性方程组阶的判断及解法消元法的实质:对系数与常数构成的矩阵做初等变换。消元法实施的具体方法,就是把系数与常数构成的矩阵化为行最简形。增广矩阵(Ab):系数与常数构成的矩阵,记作Ã(应该是A上一条短横线)线性方程组有解就是相容的,无解就是不相容的。1.齐次线性方程组解的判定(只有零解和非零解)设A=(aij)mn,n元齐次线性方程组Ax=0有非零解的充分必要条件是:系数矩阵A是秩r(A)<n系数矩阵行最简形非零行行数=未知量个数→最简方程组方程的个数=未知量个数2.非齐次线性方程组设A=(aij)mn,n元非齐次线性方程组Ax=b有解的充分必要条件是:系数矩阵A的秩等于增广矩阵的秩r(A)=r(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