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教学反思中华路金都小学——殷齐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是六年级下学期第一单元微小世界的第五课,从整个单元的结构框架来看,是让学生了解使用工具观察的重要意义,并且能够学会使用工具进行观察。前面几节课主要是研究放大镜观察物体,通过放大镜的观察引发学生思考,两个放大镜能不能将物体的像放得更大,并实验探究发现确实是可以的。而本课则是让学生接触真正的显微镜,教学目标如下:(一)科学概念方面: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二)过程与方法方面:1.学习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2.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用图画记录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细胞。3.对比用肉眼、放大镜、显微镜看到的洋葱表皮有什么不同。(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1.认识到细致观察、详尽记录是重要的。2.发展观察生物标本、研究生物标本的兴趣。3.懂得由于观察工具的改进,人们才能观察到许多自然界的秘密。本课是第一单元中最难的一课,重点难点内容较多,且对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要求较高。在上这节课时也考虑到了这些问题,然而看了网上的很多教学设计后,也产生了想挑战这节课的心理,于是决定尝试用一个课时结束这节课。我的教学流程是:1.展示细胞图片,引发学生对细胞的兴趣,再讲诉罗伯特胡克的故事,引出细胞需要用显微镜才能观察。2.请学生观察显微镜,自学显微镜,并进行演示交流。3.指导学生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4.使用放大镜和显微镜分别观察洋葱和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并将观察所得画下来。5.谈谈自己的发现。结果这节课上除了第一个环节外,几乎每一个环节都没有实效性,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我经过反思,列举为以下几条:1.对教材的理解不够,教学目标的定位不正确。本课内容充实,教学有两大重难点,一是显微镜的操作使用,二是洋葱表皮细胞切片的制作。这两大重难点都要求较强的动手能力,和有序的思维能力。将这节课的教学课时定为1课时,对于学生的学习难度较大,即使有学生能在这1课时中掌握学习内容,也只是个别学生,不能以明星学生来代替所有学生。而且从教材的设计上来看,后面的两节课实际上也是对前面课程的一个巩固,由此这节课的难度可见一斑。2.没有从学生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出发。小学生的这个年龄阶段都有这样一个特点,当学生接触一件新奇的器材时他们最想的就是自己拿在手里研究一下,而这节课当学生一拿到显微镜时就要求他们观察自学,这反而降低了自学的效率。倒不如直接把显微镜发给学生给他们5分钟的时间自己研究看能有什么发现,能不能看到细胞,再经过一个交流让学生进行自学。3.小组活动重形式,缺乏实质性合作。洋葱表皮细胞的制作过程是一个小组合作的过程,因为学生都是第一次接触,在制作的过程中一定会出现错误的操作,而小组内居然出现抢材料,或者有的学生借机会去玩显微镜的情况,没有起到合作交流的作用。这也反映出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没有对小组合作的过程展开更多的研究,学生没有形成较强的团队合作意识,也没有认识到小组合作的作用和意义,这从平时的小组讨论中也可以看出来。小组讨论有时候成了讲闲话的时间,而不是相互间的探讨和思维的碰撞。4.小组间的合作不够主动。小组间的合作很不主动,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有几个小组的学生还不会使用显微镜,主要问题是出在不会对光上,他们不知道对光成功后看到的明亮光圈是什么样子的,这时教师只有一个人,有很多小组都等待教师的指导,而没有见到有调光成功的小组去帮助没有调光成功的小组。由此不难看出组与组之间平时的和作训练太少。而且同样要引起我们反思的是,是不是由于我们每次上课时给予的评价都是今天哪一组很不错,今天哪一组很认真,而形成了学生组与组间的这种独立感。因此在教师教学的评价中应该注重个人评价,小组评价,以及班级评价的相互结合。5.加强对小组的管理。教师对小组的管理能力还有待提高,特别是在洋葱表皮细胞切片的制作指导时,教师几乎无法驾驭课堂。本来原先的设计是教师在讲台上制作,学生学习观察,后来由于时间太短,选择教师一边制作学生一边跟着做,这时每个小组都乱成一团,出现一种非常无序的情况,只得又让所有学生停下来,这对课堂实效的影响是相当大的。在以后的教学中还需多进行小组的管理,训练学生活动小组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6.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纵观全班六个小组,每个组还是存在学生参与度不均衡的情况,那些动手能力强的学生总是占据了主导地位,而那些动手能力差,或者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在一旁插不上手,也不知道该做什么,这也反映出小组内的管理存在问题。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学生小组合作习惯的养成,协助学生进行分工。也可以采取问卷的形式,定期对每个小组课堂的活动情况做一个调查,然后系统的有针对性的采取有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