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丢丢铜仔》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欣赏《丢丢铜仔》【教材分析】《丢丢铜仔》选自《台湾情思—中央民族乐团—丝竹徽音》,是指挥家赵咏山根据台湾民歌《丢丢铜仔》改编的。原乐曲形式为二段式,简短生动,全曲充满律动的趣味。改编的曲式大致和原曲相同,为二段式;而本乐曲经由二胡、柳琴、唢呐等乐器连接担任主旋律的演奏,展现了不同风格的情趣,再加上中间各段的快板变奏,更增添了几分活泼的气氛。【教学目标】(一)能听出乐曲《丢丢铜仔》的主奏乐器二胡。(二)通过欣赏、聆听,说出1、2段旋律各自的特点及不同的情绪。(三)通过欣赏、聆听等方式,感受乐曲表达的情绪。【教学难点】能听出乐曲《丢丢铜仔》的主奏乐器二胡【教学难点】能够说出1、2段旋律各自的特点及不同的情绪【教学准备】音乐光盘【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情境导入(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师:《一只鸟仔》、《摇船调》、《外婆的澎湖湾》和《乡间的小路》等,这几首歌曲都是哪个地方的歌曲?师: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一只鸟仔》生随音乐演唱《一只鸟仔》师:《一只鸟仔》是台湾的民歌,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走进台湾,去听一听台湾的歌曲《丢丢铜仔》。二、欣赏歌曲(一)初次欣赏,感受歌曲情绪师:这首歌曲给你怎样的感受?乐曲是的速度和节奏是怎样的?(二)再次聆听师:这首乐曲的旋律和哪一首歌曲相似?(三)三听乐曲师:这首乐曲的主奏乐曲是什么?师:二胡的音乐给你怎样的感受?(四)介绍乐曲背景《丢丢铜仔》原为流传于宜兰及其附近地区的曲调,后来就以宜兰为名,称为“宜兰调”。最初表现的是:二百多年前,山路上交通不便,伐木者为了从北部山区的宜兰运送木材到台北盆地的淡水,便将木材绑成木排,放在河里顺水西行。在从淡水回家的路上,他们边走边唱,唱成了这首歌。歌中的‘丢丢铜’是象声字,模拟他们经过的山洞里滴水落地的声音。后来,火车从台北通到宜兰,运送木材再也不必经过河道的急流险滩了。这首歌遂在流传中改成了一首表现孩子们迎接火车进山的欢快歌曲。歌词虽然完全改头换面,但是原来的轻快旋律和诙谐衬字依然保存了下来。是流行在台湾和福建闽南一带的民歌,两百多年前,顺水路运送木材的工作在返回宜兰的路上,常常唱着这首歌走过山洞。“丢丢铜仔”的意思是模仿山洞里的滴水声。(五)完整聆听全曲1.师:比较乐曲1、2段在旋律上有什么特点?表达了怎样的情绪?2.模唱旋律1、2段师:现在我们来熟悉一下乐曲第1段的旋律(1)师示范(2)生随琴演唱乐曲师:让我们一起随着钢琴唱一唱3.比较1、2段旋律师:1、2段旋律有什么不同?(六)完整聆听感受三、拓展总结(一)为乐曲伴奏师:现在让我们再次来听听乐曲,用乐器为第1段伴奏。生聆听音乐为第1段伴奏(二)全课总结师:在台湾还有很多有名的民歌,大家感兴趣的话,课后可以去收集。今天我们就在《丢丢铜仔》中结束课堂。生在音乐中走出教室